长庆油田勘察史.doc_第1页
长庆油田勘察史.doc_第2页
长庆油田勘察史.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庆油田勘察史摘要:长庆油田近五年来,油气年产当量连续以百万吨规模攀升,净增长居中国石油前列,目前,油气产量位居中国石油第二位,全国第三位。本文将分期段讲述长庆油田勘察史。关键字: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察阶段、油气勘查特点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PCOC)是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的地区性油田公司,总部设在陕西省西安市,工作区域在中国第二大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甘、宁、内蒙古、晋五省(区),勘探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公司现有24378名员工,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854人,占员工总数的15.8%,高级技术专家315人,中级技术人员1165人,博士12人,硕士150人,本科学历1967人。公司拥有资产总额390.51亿元。长庆油田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在鄂尔多斯盆地及外围盆地进行石油天然气及共生、伴生资源和非油气资源的勘查、勘探开发和生产、油气集输和储运、油气产品销售等。矿产资源登记面积25.78万平方公里,跨越5省区,登记地域范围7个盆地,占中油股份公司总登记面积的14%,位居中国石油第二位。1区域地质概况鄂尔多斯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秦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是地质学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行政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鄂尔多斯”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蒙语“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巴彦淖尔盟的河套及宁夏和陕北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古长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陶系上古升界和下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是在地台基底之上发育的一个比较稳定的大型叠合型沉积盆地,下古生界主要为海相碳酸盐沉积,在奥陶系顶部区域不整合面之上,主要为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海一陆交替相和中生界陆相沉积。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和中生界煤系地层十分发育。目前,已在不整合面之下的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和不整合面之上的陆相碎屑岩储层中发现了大气田。上古生界陆相碎屑岩储层中的天然气源,属煤成气。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升,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南油北气、上油下气。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系。2、油气勘察阶段的划分(1)石油勘察初始阶段西汉末年的王莽时期,史书记就有“高奴出脂水”之说。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高奴有洧水可燃”。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出脂水,即此也”。元一统志:“延长县南凿开石油一井,其油可燃”。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开发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了。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陕西于彦彪、郑明德与德国商人汉纳根合约开采延长石油。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创办延长石油官厂。次年钻成中国陆上第一口井延一井(井深81m)。宣统3年,当局聘请日本大冢博士绘制延长县一带的地形图及地质图。次年钻了三口井,二号井日产油150公斤。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军阀政府与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签订中美合办油矿条约。油量甚微,无重大发现。此次认真进行了地质普查,因“背斜论”的理论限制,最终得出“不可能有大量石油聚集”的结论。1923年,中央地质调查所派王竹泉去陕北进行地质调查,他纠正了美国地质师对地层划分的错误。1931年,他又与潘忠祥等进行两年的地质普查,将调查成果发表于地质学报(20期),这为后来潘忠祥教授提出陆相生油理论奠定了基础。1934年7月,在延长县内成立陕北油矿勘探处,根据王竹泉的定位,先后钻井7口,井号101于101米处遇旺油,日产1.5吨。1935年4月,陕北红军解放延长油矿,努力恢复石油勘探。1943年,鄂尔多斯盆地内第一口高产自喷井诞生七1井。1946年,中国石油公司成立,将石油勘探目光拓展到了盆地南部。总之,1907年钻出第一口井到1949年,勘探活动主要集中于陕北局部地区。(2)现代油、气综合勘探阶段1950年,组建陕北勘探大队,开展石油地质调查与钻探。在北起延安、延长,南至铜川、韩城一带进行地质调查,在中生界地层发现了20多个构造和40多出油苗,筛选3个重点构造提供钻探。1951年,扩大勘探范围至内蒙及贺兰山地区。1954年,在永坪、枣园见低产油流。1958年,勘探区由陕北地区转向内蒙的伊克昭盟和西部宁夏灵武、盐池一带;同时开展盆地构造和含油岩系岩相比那湖研究,寻找新的含油有利地区,在盆地西部断褶带发现三叠系和侏罗系油层,但未获工业性油流。1958年,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内的地层层序,积极开展了盆地西缘的构造钻探,发现李庄子、马家滩油田。在盆地北部和西部也相继钻遇油砂。1964年,结合研究认识到盆地北部找油的关键是找构造圈闭,同时重视岩性。1965年1970年在马家沟东滩、于家梁、李庄子积极的进行了钻井勘探。1970年,猛攻黄土塬地震方法,大范围,大井距的进行勘探。19711973勘探重点转入上三叠统延长组大力推行压裂技术,实施了吴旗-屯子、土桥-太白旗两条钻探剖面。19761979年,在总结盆地油藏分布特点基础上,建立了侏罗系古地貌成藏模式,首次提出沿古河道两侧寻找被盖压实圈闭的部署思路,从而发现马岭油田,迎来盆地第一次储量增长高峰期。从此,拉开了盆地大规模石油勘探开发的帷幕。组织石油大会战,加强低渗透油藏改造技术攻关,开辟油田开发试验区。1979年,建成马岭、城壕、华池、红井子、吴旗、直罗、下寺湾等9个油田15个试采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135万吨规模,同时红井子-惠安堡、惠安堡-石桥和马岭-惠安堡输油管线竣工。(3)开拓前进,油气协调发展阶段1980年,侏罗系油田综合调整,开展特低渗透油藏开发试验和科研攻关,推广新工艺、新技术。由侏罗系找油转向三叠系找油。盆地东南部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含油有利区的勘探,是继70年代人们对侏罗系古地貌披盖油田勘探的巨大成果之后的又一找油突破。应用了资源评价、三角洲含油富集区分析、三角洲油藏序列等新技术,在19841987年探明大型油田安塞油田,使得延长组成为长庆油田开发接替层。此时,天然气勘探也取得了重大成果,经历了以横山堡段为突破口,马家滩段扩展的历程。1983年探明了胜利井气田的6个气藏。1984年,转入盆地东部,1989年洲3井于上石炭统太原组获得日产13万立方米。下古生界裂解天然气,1990年陕5井获得日产10.23万立方米,1991年,陕6井获得日产37.77万立方米。证明本区奥陶系顶部溶蚀段具有重大勘探价值。20世纪90年代,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开发生产稳步增长。90年代中期,制定了陕北石油二次勘探的部署思路,5年内新增石油储量4亿吨。在盆地内发现并高效开发了三叠系油藏为主的大型特低渗透油田靖安油田。侏罗系滚动勘探开发取得成功,原油储量、产量连续突破历史最高水平。3、现阶段主要产源长庆油田华庆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3 储层(T3y3)为目前长庆油田开采的主要产油层位之一,该段油气初期产能单井日产量为07.38 吨不等,但其分布具有区块差异性。长庆油田华庆地区位于陕西省吴旗县白豹乡和甘肃省华池县乔河乡境内,面积约1670平方公里,属黄土塬地貌。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南段,总体为一西倾单斜,倾角不足1 度。本区自上而下钻遇的地层有第四系,第三系,下白垩统志丹组,侏罗系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和富县组,三叠系延长组。由于该区位于湖盆中心,地层稳定,从主力油层组向上有三叠系延长组的10 个层组(长1长10);侏罗系的6个层组(延10、9、8、7、6、4+5);直罗组和第三系、第四系。延长组地层发育一套浅灰色、灰绿色中厚层中细粒砂岩和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互层,自下而上划分五个段,各段之间均为连续性沉积。华庆地区位于生烃中心,油源供应充足,广泛发育较好的盖层,构造条件稳定,主要发育砂岩岩性油藏,因此,储层条件是石油成藏的关键影响因素。该区发育大面积展布的长6低孔(11.8%13.7%)、(特)低渗(0.3-0.6md)前三角洲湖底滑塌浊积扇沉积为主的含油粉细砂岩储集体。这类储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储层非均质性强,砂层中裂缝或者微裂缝不同程度发育;开发中表现为生产动态中往往反映储层水窜快,注入水常沿裂缝无效循环;油井产量差异比较大,一些井含水上升快等特点;储层裂缝系统显然制约了提高注水量恢复地层能量、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力度。结语:解放前,人们用了约50年的时间,将鄂尔多斯盆地的石油产量才搞到2000吨;解放后的50年代60年代的20年间,年产量也没有突破2万吨;70年代90年代,人们再用24年时间,年产量终于上升到了200万吨;1994年东部会议提出33551目标后的6年间,盆地产量平均以年增长近100万吨的速度上升,到2000年产量水平已达750万吨(其中长庆占500万吨);到2003年,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其中长庆占701万吨);2007年,原油产量突破2000万吨(其中长庆占1201万吨),累计生产原油超1亿吨。鄂尔多斯盆地石油总资源量超过100亿吨,实际比这数还大。截至2007年底,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6.67亿吨,占总资源量的19。建国以来,中国先后进行了三次油气资源评价。1987年,对鄂尔多斯盆地石油资源评估只有40亿吨,1994年的评估结果是85.88亿吨,2006年的评估结果是100亿吨。但从盆地侏罗系11套油层,延长统10套油层的实际看,对储量资源量的认识还有巨大空间。曾有一位专家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