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竞赛规则.doc_第1页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doc_第2页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doc_第3页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doc_第4页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竞赛组织机构第一条竞赛委员会根据不同的比赛规模,可设立竞赛委员会、竞赛部或竞赛处。由负责竞赛业务的行政人员若干人组成。在大会组委会统一领导下,负责整个大会的竞赛组织工作。第二条竞赛监督委员会一、由主任、副主任、委员3或5人组成。二、职责(一)竞赛监督委员会为竞赛的监督机构。(二)监督、检查仲裁委员会的工作。(三)监督、检查裁判人员的工作。(四)监督、检查参赛运动队的比赛行为。(五)有权对违纪的仲裁人员、裁判人员和运动队的相关人员做出处罚。竞赛监督委员会不直接参与仲裁委员会和裁判人员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干涉仲裁委员会、裁判人员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不介入裁决结果的纠纷,不改变裁判人员、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结果。第三条仲裁委员会一、由主任、副主任、委员3或5人组成。二、职责:(一)接受运动队的申诉,并及时做出裁决,但不改变裁判结果。(二)仲裁委员会会议出席人员必须超过半数,表决时超过半数以上做出的决定方为有效。表决投票相等时,仲裁委员会主任有决定权。仲裁委员会成员不参加与本人所在单位有牵连问题的讨论与表决。(三)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最终裁决。第四条裁判人员的组成一、执行裁判人员的组成(一)总裁判长1人、副总裁判长1-2人。(二)裁判组设裁判长1人、副裁判长2人;A组评分裁判员2-3人;B组评分裁判员2人;C组评分裁判员23人。(三)编排记录长1人,(四)检录长1人,二、辅助工作人员的组成(一)编排记录员2-5人。(二)检录员3-6人。(三)宣告员12人。(四)放音员11人。(五)摄像员2-4人。第五条执行裁判人员的职责一、总裁判长(一)组织领导各裁判组的工作,保证竞赛规则的执行,检查落实赛前各项准备工作。(二)解释规则,但无权修改规则。(三)在比赛过程中,根据比赛需要可调动裁判人员工作,裁判人员发生严重错误时,有权处理。(四)审核并宣布成绩,做好裁判工作总结。二、副总裁判长(一)协助总裁判长的工作。(二)在总裁判长缺席时,代行其职责。三、裁判长的职责(一)组织本裁判组的业务学习和实施裁判工作,(二)参与B组裁判的评分,并负责运动员比赛套路创新难度的加分。(三)执行比赛中对套路时间不足或超出规定的扣分。(四)裁判员发生严重的评判错误时,可向总裁判长建议给予相应的处理。四、副裁判长的职责(一)协助裁判长进行工作。(二)第一副裁判长参与A组裁判的评分。(三)第二副裁判长参与c组裁判的评分。五、裁判员的职责(一)服从裁判长的领导,参加裁判学习,做好准备工作。(二)认真执行规则,独立进行评分,并作详细记录。(三)A组裁判员负责运动员整套动作质量的评分。(四)B组裁判员负责运动员整套演练水平的评分。(五)c组裁判员负责运动员整套难度的评分。六、编排记录长的职责(一)负责编排记录组的全部工作,审查报名表、武术自选套路难度及必选动作申报表,并根据大会要求编排秩序册。(二)准备比赛所需表格,审查核实比赛成绩及排列名次。(三)编排成绩册。七、检录长的职责负责检录组的全部工作,如有变化及时报告总裁判长和宣告员。第六条辅助工作人员职责一、编排记录员的职责根据编排记录长分配的任务进行工作。二、检录员的职责按照比赛顺序及时进行检录,并检查运动员器械、服装,将比赛运动员带入场后,向裁判长递交检录表,三、宣告员的职责向观众介绍上场运动员,报告比赛成绩,介绍有关竞赛规程、规则和比赛规模、项目的特点及武术套路运动的知识。四、放音员的职责(一)配乐项目比赛第一次检录时,负责收取音乐带或光碟,根据比赛出场顺序进行编号。(二)运动员站在比赛场地3秒钟后,开始放音。(三)比赛时不得将音乐带或光碟转借他人或复制。比赛结束后及时将音乐带归还运动队,不得丢失。五、摄像员的职责:(一)对全部竞赛项目进行现场摄像。(二)遵照仲裁委员会、竞赛监督委员会的要求,负责播放相关项目录像。(三)全部录像均应按大会规定予以保留。第二章竞赛通则第七条 竞赛,性质一、竞赛类型分为:(一)个人赛(二)团体赛(三)个人及团体赛二、按年龄可分为:(一)成年赛(二)青少年赛(三)儿童赛第八条竞赛项目一、长拳二、太极拳三、南拳四、剑术五、刀术六、枪术七、棍术八、太极剑九、南刀十、南棍十一、传统拳术:除规则规定的自选拳术内容以外的拳术第一类:形意、八卦、八极;第二类:通臂、劈挂、翻子;第三类:地躺、象形等;第四类:查、花、炮、红、华拳、少林拳等。十二、传统器械:除规则规定的自选器械内容以外的器械项目第一类:单器械;第二类:双器械;第三类:软器械。十三、对练项目: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十四、集体项目第九条 竞赛年龄分组一、成年组:18周岁(含18周岁)以上;二、青少年组:12周岁至18周岁以下;三、儿童组:不满12周岁。第十条申诉一、仲裁委员会受理比赛过程中对执行规程、规则有争议的申诉。二、范围仅限于对难度评分和裁判长扣分。三、申诉程序参赛队如果对裁判评判本队结果有异议,必须在该场该项比赛结束后15分钟内, 由该队领队或教练向仲裁委员会以书面的形式提出申诉,同时交付1000元申诉费。一次申诉仅限一个内容。仲裁委员会依据申诉内容进行认真审议,查看仲裁录像,如裁判评判正确,提出申诉的运动队必须坚决服从。如果因不服而无理纠缠,根据情节轻重,可由仲裁委员会建议竞赛监督委员会给予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比赛成绩。如判定属于裁判评判错误,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由竞赛监督委员会对错判的裁判进行处理,退回申诉费。裁决结果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第十一条 比赛顺序的确定在竞赛监督委员会和总裁判长的监督下,由编排记录组抽签决定比赛顺序。如有预、决赛的比赛,其决赛的出场顺序,则应按预赛成绩的高低,由低到高确定比赛顺序。如预赛排名相同,则抽签决定。第十二条检录运动员须在赛前4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报到,参加第一次检录,并检查服装和器械。赛前,20分钟进行第二次检录,第三次检录时间为赛前10分钟。第十三条礼仪运动员听到上场点名时和完成比赛套路后,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第十四条计时运动员由静止姿势开始动作,计时开始;运动员结束全套动作后并步站立,计时结束。第十五条示分运动员的比赛结果,公开示分。第十六条弃权运动员不能按时参加检录与比赛,则按弃权论处。第十七条兴奋剂检测根据国际奥林匹克宪章的规定和国际奥委会的有关要求,进行兴奋剂检测。第十八条名次评定一、个人单项(含对练)名次:按比赛的成绩高低排列名次。得分最高者为该单顷的第一名,次高者力第二名,依此类推。二、个人全能名次:按各单项得分总和的多少进行评定,得分最多者为全能第一名,次多者为第二名,依次类推。三、集体项目名次:得分最多者为该项的第一名,次多者为第二名,依次类推。四、团体名次:根据竞赛规程关于团体名次的确定办法进行评定。五、得分相等的处理:(一)个人项目(含对练)得分相等的处理:1以难度分高者列前。2以完成高等级难度数量多者列前。3如仍相等,以演练水平分高者列前。4如仍相等,以演练水平扣分少者列前。5如仍相等, 以动作质量扣分少者列前。6如仍相等,名次并列。7如有预赛、决赛成绩相等时,以预赛成绩高者列前。若再相等,则以决赛成绩按上述几条区分名次。(二)个人全能得分相等时,以比赛中获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如仍相等,则以获得第二名多者列前,依次类推;如获得所有名次均相等,则并列。(三)集体项目得分相等时,按个人项目第3、4、5、6条办法确定名次。(四)团体总分相等时,以全队获得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如仍相等,则以获得第二名多者列前,依次类推;如获得单项名次均相等,则并列。第十九条创新难度动作的申报一、创新原则:必须符合武术运动的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必须是“自选项目动作难度等级内容及分值确定表”中未出现的B级(含B级)以上的动作难度。二、申报程序:每次竞赛每个套路限报一个创新动作难度(含连接难度)。申报单位必须以书面并配以技术图解和本人演练的录像带在赛前50天报至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套路部(以到达邮戳为准)。三、鉴定机构: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聘请有关专家5人组成“全国武术套路创新技术鉴定委员会”,负责此项工作。四、鉴定程序:全国武术套路创新技术鉴定委员会将依据创新原则讨论(须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投票通过)后,确队创新动作难度的等级,加分分值,命名和错误扣分标准,并及时通知申报单位,赛前还应以书面形式通知仲裁委员会和裁判组。第二十条竞赛有关规定一、难度填报:参赛的运动员必须根据竞赛规则和规程要求选择难度和必选动作,于赛前20天在规定网站填报“武术自选套路难度及必选动作申报表”,并确认打印,签字、盖章后寄往赛会(以到达邮戳为准)。二、套路完成时间:(一) 长拳、南拳、刀术、剑术、棍术、枪术、南刀、南棍套路:成年不少于1分20秒;青少年(含儿童)不得少于1分10秒。(二)太极拳、太极剑自选套路为3叫分钟;太极拳规定套路为56分钟。(三) 对练不得少于50秒。(四) 集体项目为3叫分钟。(五) 传统项目,单练不得少于1分钟。三、比赛音乐:规程规定的配乐项目必须在音乐(不带歌词)伴奏下进行,音乐可以根据套路的编排自行选择。四、比赛服装:裁判员应穿统一的服装,佩戴裁判等级标志;运动员应穿武术比赛服装。五、竞赛场地:个人项目的场地为长1 4米,宽8米,其周围至少有2米宽的安全区。集体项目的场地为长16米、宽14米,其周围至少有1米宽的安全区。场地四周内沿,应标明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场地的地面空间高度不少于8米。两个比赛场地之间的距离6米以上。根据实际情况比赛场地应高出地面50口60厘米。场地灯光垂直照度和水平照度在规定范围之内。六、比赛器械:必须使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指定的器械。七、比赛设备:大型比赛必须配备摄像机4台,放像设备3台,电视机3台,以及全套电子评分系统和音响系统。八、本规则适用于全国任何级别的武术套路比赛。第三章评分方法与标准第二十一条 自选项目的评分方法与标准一、评分方法(一)由评判动作质量(A组)的裁判3-4名(含第一副裁判长)、评判演练水平(B组)的裁判4名(含裁判长)、评判难度(c组)的裁判3-4名(含第二副裁判长)组成。(二)各项比赛的满分为10分。其中动作质量的分值为5分;演练水平的分值为3分;难度的分值为2分。(三)A组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完成动作的质量,用动作质量的分值减去各种动作规格错误和其他错误的扣分,即为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分。(四)B组中由2名裁判按照套路动作劲力、节奏及音乐的要求整体评判后确定的等级平均分数减去另外2名裁判员对套路编排错误的扣分,即为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分。(五)c组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整套难度完成的情况,按照各项目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的加分标准,确定运动员现场完成动作难度、连接难度的累计分,即为运动员的难度分。二、评分标准(一)动作质量的评分标准运动员现场完成套路动作的规格与要求不符,每出现一次扣o1分;其他错误每出现一次扣01O3分。(二)演练水平的评分标准1劲力、节奏、音乐的评分标准分为3档9个分数段,其中:很好为300-270;一般为260230;较差为210-180分。凡劲力充足,用力顺达,力点准确,节奏分明,动作与音乐和谐一致者为“很好”。凡劲力较充足,用力较顺达,力点较准确,节奏较分明,动作与音乐较和谐一致者为“一般”。凡劲力不充足,用力不顺达,力点不准确,节奏不分明,动作与音乐不和谐一致者为“较差”。2编排的评分标准动员现场完成套路时,规程规定的必选动作每缺少一个扣o2分;套路的结构、布局与要求不符,每出现一次扣o1分。(三)难度的评分标准1动作难度(14分)根据各项目“动作难度等级内容及分值确定表”,每完成一个A级动作可获得02的加分,每完成一个B级动作可获得03的加分,每完成一个c级动作可获得04的加分。每种动作难度的加分只计算一次;动作难度加分的累计中,如超过了14分,则按14分计算。运动员现场所做的动作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则不计算动作难度加分。2连接难度(06分)根据各项目“连接难度等级内容及分值确定表”,每完成一个A级连接可获得0.05的加分,每完成一个B级连接可获得o1的加分,每完成一个C级连接可获得o15的加分,每完成一个D级连接可获得02的加分。每种连接难度的加分只能计算一次,连接难度加分的累计中,如超出了06分,则按06分计算。运动员现场完成的连接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则不计算连接难度加分。3.创新难度加分现场成功完成被确认的创新难度,则由裁判长按加分标准给予加分。其标准为:完成一个创新的B级动作难度(含连接难度)加o2分;完成一个创新的c级动作难度(含连接难度)加o3分;完成一个创新的超c级动作难度加04分。由于失败或与鉴定确认动作难度不符,不予加分。第二十二条对练、传统拳术、传统器械、集体项目、无难度组别要求的竞赛项目评分方法与标准一、评分方法(一)评分裁判员由评判动作质量分的裁判34名(A组)、评判演练水平分的裁判34名(B组)组成。(二)各项比赛的满分为10分。其中动作质量的分值为5分;演练水平的分值为5分。(三)A组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完成动作的质量,按照各项目动作规格及其他错误内容扣分标准的要求,用动作质量的分值减去各种动作错误和其他错误的扣分,即为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分。(四)B组裁判员根据运动员整套的现场演练,按照劲力、节奏、编排以及音乐的要求整体评判后确定示出的分数,即为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分。二、评分标准(一)动作质量的评分标准运动员现场完成套路时,动作规格与要求不符,每出现一次扣o1分;其他错误每出现一次扣0103分。(二)演练水平的评分标准分为3档9个分数段,其中:很好为500分410;一般为400分310分;较差为300分210分。凡劲力充足,节奏分明,编排合理,风格突出,动作与音乐和谐一致者为“很好”;凡劲力较充足,节奏较分明,编排较合理,风格较突出,动作与音乐较和谐一致曲者为“一般”;凡劲力不充足,节奏不分明,编排不合理,风格不突出,动作与音乐不和谐一致出者为“较差”第二十三条 裁判员的示分自选项目A组裁判所示分数可到小数点后1位数;B组、C组裁判所示分数可到小数点后2位数。对练、传统拳术、传统器械、集体、无难度组别要求项目A组裁判所示分数可到小数点后1位数;B组裁判所示分数可到小数点后2位数,第3位数不做四舍五入。第二十四条 应得分数的确定一、自选项目动作质量应得分、演练水平应得分和难度应得分之和即为运动员的应得分数。(一)动作质量应得分的确定A组2名裁判员,1名副裁判长评分时,2名以上对运动员同一个动作错误和其他错误扣分的累计之和即为动作质量的应扣分,用动作质量的分值减去应扣分,即为运动员动作质量的应得分。A组3名裁判员,1名副裁判长评分时,2名裁判员对运动员同一个动作错误和其他错误扣分(或1名裁判员和1名副裁判长对运动员同一个动作错误和其他错误扣分)的累计之和即为动作质量的应扣分,用动作质量的分值减去应扣分,即为运动员动作质量的应得分。(二)演练水平应得分的确定B组中2名裁判(含裁判长)对套路劲力、节奏、音乐示出的等级分数的平均值减去另外2名裁判对套路编排错误扣分的累计(2人同时对同一错误的扣分点只计1次)之和,即为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应得分,应得分可取到小数点后2位数,第3位数不做四舍五入。(三)难度应得分的确定C组2名裁判员,1名副裁判长评分时,2名以上对运动员同一个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确认分数的累计之和为运动员的难度应得分。C组3名裁判员,1名副裁判长评分时,2名裁判员对运动员同一个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确认(或当1名裁判员和1名副裁判长对运动员同一个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确认)分数的累计之和为运动员的难度应得分。二、对练、传统拳术、传统器械、集体项目动作质量应得分和演练水平应得分之和即为运动员(队)的应得分数。(一)动作质量应得分的确定A组2名裁判员,1名副裁判长评分时,2名以上对运动员同一个动作错误和其他错误扣分的累计之和即为动作质量的应扣分,用动作质量的分值减去应扣分,即为运动员动作质量的应得分。A组3名裁判员,1名副裁判长评分时,2名裁判员对运动员同一个动作错误和其他错误扣分(或1名裁判员和1名副裁判长对运动员同一个动作错误和其他错误扣分)的累计之和即为动作质量的应扣分,用动作质量的分值减去应扣分,即为运动员动作质量的应得分。(二)演练水平应得分的确定B组2名裁判员,1名裁判长评分时,取3个分数的平均数为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应得分,应得分可取到小数点后2位数,第3位数不做四舍五入。B组3名裁判员,1名裁判长评分时,取中间2个分数的平均数为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应得分,应得分可取到小数点后2位数,第3位数不做四舍五入。第二十五条 最后得分的确定裁判长从运动员的应得分中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加上创新难度的加分即为运动员自选项目的最后得分;裁判长从运动员的应得分中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即为运动员对练、传统拳术、传统器械和集体项目、无难度组别要求的竞赛项目最后得分。第二十六条 无电脑系统评分的操作当竞赛中无电脑计分系统时,裁判员评分则采用笔录方式进行。第二十七条 裁判长的加分与扣分一、裁判长执行对比赛中被确认完成的创新难度的加分。二、裁判长执行对比赛中套路时间不足或超出规定的扣分(一)完成集体项目、太极拳、太极剑套路不足或超出规定时间在5秒以内者(含5秒),扣0,1分;在5秒以上至10秒以内者(含10秒),分,以此类推。 (二)自选长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南刀、南棍、对练、传统拳术、传统器械套路不足规定时间在2秒以内者(含2秒),扣01分;在2秒以上至4秒以内者(含4秒),扣02分,以此类推。第一章 自选项目的评判第一节 动作质量的评分表1 自选长拳、器械动作规格及其它错误内容扣分标准内 容扣 分 点编码内容扣 分 点编码抱脚朝天直立后踢、侧踢抱脚直立支撑腿弯曲或抱脚腿弯曲10步型弓步前腿膝部未达脚背或超出脚尖50弓、马、虚步脚跟离地或屈蹲腿未达水平51仰身平衡前举腿低于水平11马步两脚间距过小或上体明显前倾52十字平衡躯干低于水平12仆步屈蹲腿未全蹲或平仆腿未伸直或全脚掌未内扣着地53前 扫 腿支撑腿大腿高于水平或扫转腿脚掌离地或扫转腿弯曲20器械方法挂剑、撩剑直腕60缠头裹脑时刀背远离身体61后 扫 腿扫转腿弯曲或脚掌离地21拦抢、拿枪时枪尖未划弧62立舞花枪、双手提撩花棍未呈立圆63跌 竖 叉后腿明显弯曲或前脚内扣触地22器械抛接时抱接器械或未单手接握剑柄、刀柄64腾空飞脚、旋风脚、腾空摆莲击响腿脚未过肩或击拍落空30其他错误晃动、脚移动或跳动70附加支撑(扣0.2)71腾空正踢腿悬垂腿弯曲31倒地(扣0.3)72器械触地、脱靶、碰身73侧空翻、侧空翻转体360度空中腿明显弯曲32器械掉地(0.3)74旋子转体腾空转体时躯干高于水平45度以上(含45度)或腾空转体时腿明显弯曲33持久平衡静止时间不足2秒75身体任何一部分触及线外地面76注:1、器械接触线外地面或身体某一部分在空间超越了场地,不应判为出界。2、未标明扣分点分值的均为扣0.1分。表2 自选太极拳、太极剑动作规格和其它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内 容扣 分 点编码内容扣 分 点编码侧朝天蹬直立支撑腿弯曲或上蹬腿弯曲13步法前脚支撑时脚外摆超过度、后腿上步时脚拖地54前举腿、后插腿低势平衡前举腿低于水平或插出腿脚触地14分脚、蹬脚支撑腿膝弯曲或上举腿未伸直23剑法挂剑、撩剑直腕60其他错误晃动、脚移动或跳动70雀地龙前脚掌内扣触地24腾空飞脚、旋风脚、外摆莲击响腿脚未过肩或击拍落空30附加支撑(扣0.2)71倒地(扣0.3)72腾空正踢腿悬垂脚弯曲31器械触地、拖把、碰身73步 型仆步屈蹲腿未全蹲或平仆腿未伸值或全脚掌未内扣着地53器械掉地(0.3)74弓步前腿膝部未达脚背或超出脚尖50身体任何一部分触及线外地面。76注:1、身体某一部分在空间超越了场地,不应判为出界。2、未标明扣分点分值的均为扣0.1分。表3 自选南拳、南刀、南棍动作规格和其它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内 容扣 分 点编码内容扣 分 点编码前扫腿支撑腿大腿高与水平或扫转腿脚掌离地或扫转腿膝弯曲20步型身型马步两脚间距过小或上体明显前倾52仆步屈蹲腿未全蹲或平仆腿未伸直或全脚掌未内扣着地53横钉腿钉腿直摆或未横向异侧钉击25单碟步跪地腿小腿内侧未着地55旋风脚腾空摆莲外摆、里合腿脚未过肩或里合击拍落空30器械方法缠头裹脑时刀背远离身体61顶棍时把端未柱地或梢端低于头65腾空盘腿360度侧年摆动腿脚示过头40其他错误晃动、脚移动或跳动70附加支撑(加0.2)71鲤鱼打挺鲤鱼打挺直立手撑地41倒地(扣0.3)72器械触地、脱把、碰身73腾空双侧踹踹出腿未并拢或弯曲42器械掉地(0.3)74步型身型弓步、马步脚跟离地或弓步、马步、虚步屈蹲腿未接近半蹲51身体任何一部分触及线外地面76注:1、器械接触线外地面或身体某一部分在空间超越了场地,不应判为出界。2、未标明扣分点分值的均为扣0.1分。第二节 演练水平的评分表4 自选项目劲力、节奏、音乐评分标评很 好级3.002.90级2.892.80级2.792.70一 般级2.602.50级2.492.40级2.392.30较 差级2.102.00级1.991.90级1.891.80表5 自选项目套路编排评分标准编 排扣 分 点编 码内 容规程规定的必选的主要动作每缺少一个(扣0.2分)80结 构静止姿势(持久平衡除外)停顿时间超过3秒或太极拳、太极剑完成难度前出现停顿81长拳、南拳及其器械套路中跳跃、跌扑动作的助跑步数超过4步82布 局两段中无规程规定的动作难度83注:未标明扣分点分值均为扣0.1分第三节 难度的评判表6 平衡、腿法动作难度编码识别对照表类别一级编码状 态二级编码腿 式三级编码四级编码平衡腿法12直 立1搬1A级A仰 身2踢2B级B俯 身3控3C级C屈 蹲4扫4表7 跳跃、跌扑动作难度编码识别类别一级编码状 态二级编码腿 式三级编码四级编码跳跃跌扑34直 体1无1A级A垂 转2前后踢2B级B矢 转3向内、左3C级C额 转4向外、右4复 转5向 前5向 后6表8 连接动作及抛接编码识别仆步马步碟步提膝独立(或单脚落)跌竖叉雀地龙坐盘弓步+接+0+1+2+3+4+5+6+7+8二、武术套路自选项目动作难度等级及分值确定表表9 长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动作难度等级及分值确定类别难 度 等 级 分 加 分 分 值A级+0.2编码B级+0.3编排C级+0.4编码平 衡搬腿朝天直立111A十字平衡133B后踢抱脚直立112C侧踢抱脚直立112A仰身平衡123A腿 法直身前扫540度244A直身前扫900度244B跳跃旋风脚360度323A旋风脚540度323B旋风脚720度323C旋 子333A旋子转体360度353B旋子转体720度353C腾空摆莲360度324A腾空摆莲540度324B腾空摆莲720度324C侧空翻335A侧空翻转体360度355B腾空飞脚312A腾空正踢腿312B注:1、353落地必须衔接跌竖叉;323B落地必须衔接跌叉或提膝独立;324C落地必须衔接马步;323C落地必须衔接马步或跌竖叉。2、312B的踢起腿必须是起跳腿。表10 太极拳、太极剑动作难度等级及分值确定类别难 度 等 级 分 加 分 分 值A级+0.2编码B级+0.3编排C级+0.4编码平 衡前举腿低势平衡143A后插腿低势平衡143B侧朝天蹬直立113C腿 法蹬脚或分脚212A跳跃腾空飞脚312A腾空正踢腿312B旋风脚540度323C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度322B腾空摆莲540度324C旋风脚360度323B腾空摆莲360度324B注:1、跳跃动作起跳时,只能上一步。2、312B踢起腿必须是起跳腿;322B、323B、323C落地时必须衔接提膝独立;324B、324C落地时衔接雀地龙应左腿在前。表20 传统器械动作常见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项目动 作错误内容动 作错误内容扣分标准单器械 双器械 软器械提膝平衡支撑腿弯曲云背花未呈平圆每一种错误,第出现一次,扣0.1分燕式平衡探海平衡支撑腿弯曲或后举腿弯曲提撩花未贴身立圆侧控腿平衡支撑腿弯曲或上举腿弯曲抡 鞭未立圆扎 刀刀与臂未成一直线旋子转体腾空转体时躯干高于水平45度以上(含45度)舞花刀未呈立圆腾空转体时腿明显弯曲缠头、裹脑刀背远离身体侧空翻空翻时腿明显弯曲劈 棍棍未自上而下腾空侧踹踹出腿低于水平滚压棍棍未呈水平乌龙绞柱着地时腰腿未竖直、膝关节弯曲挂剑、撩剑(钩)直腕盘腿跌摆动腿脚未过头挂 钩未呈立圆鲤鱼打挺两脚落地宽于肩剑穗甩动(长穗剑类)剑身与穗身夹角少于45角滚 蹚肩背未着地表21 太极拳、剑动作常见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类别动作错误内容扣分标准手型步型掌 型手指并拢或任何一指伸翘、虎口未成弧形陈式:拇指根未合向小指,其余四指未依次向手背舒展错开。每一种错误出现一至二次,扣0.1分;出现三次以上扣0.2分。弓 步前弓腿屈膝的垂直线未达脚背或超出脚尖后腿过于弯曲或后脚跟离地、明显掀脚每一种错误,每出现一次,扣0.1分虚 步后脚跟离地仆 步屈蹲腿未全蹲,或脚跟离地平铺腿弯曲,或平铺腿脚尖扣不够、掀脚歇 步两腿屈膝下蹲不够或两腿交叉独立步上提腿大腿低于水平或支撑腿明显弯曲手法掤举臂高过肩或臂过屈或伸直捋两手向后直抽、夹臂紧腋挤耸肩抬肘、两臂未撑圆按由下向上挑臂或由外向内合掌,或抬肘直臂云 手肘部过曲,或举手过头,或运转幅度过小架 掌上举未过头或举臂不成弧发劲手法力点不准确、蓄发收放生硬脱节步法上步、进步、腿步、跟步、侧行步、行步重心移动时,后腿跟拧转步法移动时,重心起伏,抬脚过高,或出现脚拖地现象每一种错误出现一至二次,扣0.1分;出现三次以上,扣0.2分。身型头、身不正,驼背弓腰突臀耸肩缩脖,扭腰摆臀腿法分脚、蹬脚支撑腿或上举腿明显弯曲,或上举腿脚未高于腰部每一种错误,每出现一次,扣0.1分。拍脚、押莲脚击拍落空,或击响脚未过肩击响时摆动腿弯曲,或摆莲脚幅度过小剑法劈剑、刺剑完成时,剑与臂未成一直线撩 剑剑离身体较远挂 剑握剑未扣腕绞 剑剑尖绕环不成立圆,或绕环过大或过小握 剑食指扣握在剑盘前沿触及剑刃每一次错误出现一至二次,扣0.1分;出现三次以上,扣0.2分剑 指中指与食指分开或弯工,或拇指未弯曲表22 传统拳述、传统器械、太极拳、太极剑其它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错误种类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扣0.1分扣0.2分扣0.3分服装、饰物影响动作刀彩、剑穗掉地或缠身服装开纽或撕裂服饰、头饰掉地鞋脱落器械触地、脱把、碰身、变形、折断、掉地器械触地器械脱把器械碰(缠)身器械弯曲变形器械折断(含即将折断)器械掉地出 界身体任一部位触及线外地面失去平衡上体晃动、脚移动或跳动手、肘、膝、足器械的附加支撑倒地(双手或肩、头、躯干、臀部触地)遗 忘遗忘一次表24 集体项目动作质量、其他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内 容扣 分 点内 容扣 分 点方 法步型、腿法动作规格与要求不符其他错误定势时晃动、脚移动或跳动跳跃、跌扑动作规格与要求不符附加支撑(扣0.2分)器械方法规格与要求不符倒地(0.3分)配 合同一动作不整齐器械脱把、碰身、触地、弯曲变形队形不整齐掉地(扣0.3分)对练时击打或防守落空身体任一部位触及线外地面对练时等待对方进攻器械折断(扣0.2分)对练时误中对方遗忘一次注:1、器械接触线外地面或身体某一部分在空间超越了场地,不应判为出界。2、未标明扣分点分值的均为扣0.1分。表25 对练、传统拳术、传统器械、太极拳剑、集体项目、无难度组别要求演练水平的评分标准很 好级5.004.80级4.754.50级4.454.10一 般级4.003.80级3.753.50级3.453.10较 差级3.002.80级2.752.50级2.452.10注:集体项目中如有对练,其他错误扣分参照对练项目的标准执行。表26 传统拳术、传统器械演练水平常见错误内容指标错 误 内 容劲 力(1)拳术的手法、器械方法劲力不充足或不顺达(2)屈伸性、击响性腿法劲力不充足或不顺达(3)南拳类套路动作中发声与发力不一致(4)劲力刚柔不相济节 奏(5)动静无序(动静不分明)(6)快慢相间不明显(7)由于失误造成局部节奏的破坏或出现不合理的停顿协 调(8)上下动作脱节(9)跟神与动作配合不协调(10)身械配合不协调编排(内容、结构、布局)(11)本项目基本技法单一,重复动作过多风 格(12)未表现本项目的基本技法和技术特点(13)没有明显的项目和个人风格特点音 乐(14)音乐选择与项目风格不一致(15)动作与音乐配合不和谐表27 太极拳、太极剑演练水平常见错误分 类错 误 内 容劲 力1、紧张僵硬或松软飘浮2、手法、剑法劲力不沉实或不顺达3、动作刚柔不相济4、运动无蓄发变化5、出现“断劲”协 调6、上下脚配合不协调7、四肢与躯干脱节8、动作不连贯、转接生硬9、眼神与动作不配合演练技巧速 度10、忽快忽慢或过快过慢风 格11、太极拳、剑的风格特点不突出12、长拳慢练编排内 容13、方法单调、重复动作过多14、内容不充实结 构15、动作转接不顺16、内容分配前后不均布 局17、动作分布不匀称,场地使用不充分18、活动偏于一侧或活动范围狭窄音 乐19、音乐选择与项目风格不一致20、动作与音乐配合不和谐第三章 主要动作的技术要求第一节 自选拳术一、长 拳1弓步:弓出腿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另一腿挺膝蹬直,脚跟不得离地。2虚步:屈蹲腿大腿接近水平,脚跟不得离地,另一腿脚尖点地。3仆步:全蹲腿大腿接近脚跟,另一腿接近地面仆直,两脚脚跟不得离地。4弹腿:支撑腿直立或微屈,另一腿绷足由屈到伸向前挺膝弹出,力达脚尖。5踹腿:支撑腿直立或微屈,另一腿勾脚内扣由屈到伸向侧挺膝踹出,脚高过腰,力达脚底。6后扫腿:支撑腿脚跟提起全蹲旋转,扫转腿挺膝扫转一周,脚跟不得离地。7顶肘:屈肘握拳,手心向下,肘尖前顶或侧顶,力达肘尖。8扣腿平衡:支撑腿屈膝半蹲,另一腿屈膝,脚尖勾起并紧扣于支撑腿的膝后。二、太极拳1揽雀尾:“拥”出臂必须呈弧形,高不过口,低不过胸,弓步前腿膝不可超过脚尖;“捋”两手必须沿圆形或弧形运行,重心后移时两腿要虚实分明,上体保持中正;“挤”两臂向前须撑圆,前臂高不过口;“按”两臂必须沿立圆运行。2野马分鬃:分手时两臂要保持弧形,前手高不过头,低不过肩,弓步前腿膝不可超过脚尖。3搂膝拗步:搂手不可直臂,推掌须经耳旁向前推出,上步时后脚不可托地、支撑腿不可跪膝,弓步前腿膝不可超过脚尖。4云手:以腰为轴带动两手在体前翻转柠裹立圆云拨,手高不过眉,重,心不可忽高忽低。5左右穿梭:两手上托和前推要协调一致,两臂成弧形,前推之手高不过眉,低不过腰,沉肩垂肘,松腰敛臀。6掩手肱捶:臂内旋使拳由肋间向前发劲冲抖,高不过胸,低不过腰,力达全面。7倒卷肱:退步轻灵,身体平稳,不可左右歪斜,前推手指高不过眉,低不过肩。8搬拦捶:手臂不可伸直,搬(压)拳和拦掌动作要有明显的弧度,不可直来直往,身体转动与两臂动作要配合恰当。三、南 拳1蝶步:单碟步必须一腿屈膝下蹲,另一腿跪地,小腿及脚内侧贴地;双蝶步必须两膝靠拢,两小腿及脚的内侧均贴地。2麒麟步:连续左右斜向横脚交叉迈步,盖步要短促,落步要沉实,两脚不可跺震。3骑龙步:一腿屈膝下蹲,另一腿脚跟提起,屈膝外撑接近地面,两腿间距保持在两脚半长,后小腿成水平。4挂盖拳:挂拳必须自上向下快速扣击,力经拳棱滚至拳背;盖拳必须自上向下成弧形挥击,臂微屈。 5抛拳:臂微屈使拳自下向上环形挥摆,力达拳眼。6横钉腿:脚尖勾起,腿由屈到伸,由一侧向异侧前方横踢,力达脚掌外沿。7虎爪:虎爪要求五指分开,第二、三指骨弯曲,除拇指外,其余四指第一节指骨尽力向手背一面伸展,使掌心凸出。8滚桥:前臂向前下伸出,同时向内滚转,力达前臂内侧。第二节 自选器械一、剑 术1刺剑:剑直向刺出,力达剑尖,臂与剑身成一直线。2挂剑:立剑由前向上、向后或向下、向后贴身立圆环绕,力达剑身前部。3撩剑:立剑由下向前上方弧形撩击,力达剑身前段。4点剑:立剑提腕,使剑尖猛然向前下点击,力达剑尖。5劈剑:立剑由上向下劈击,力达剑身。6崩剑:立剑坐腕,使剑尖猛然向前上方崩击,力达剑尖。7截剑:剑身斜向上或下摆击,力达剑身前部。8剪腕花:以腕为轴,立剑在臂两侧向前下贴身立圆环绕,力达剑尖。9步型:弓步、仆步、虚步。二、刀 术1扎刀:刀直向扎出,力达刀尖,臂与刀身成一直线。2缠头:刀尖下垂,刀背沿左肩贴背绕过右肩,力达刀背。3裹脑:刀尖下垂,刀背沿右肩贴背绕过左肩,力达刀背4劈刀:立刀由上向下劈击,力达刀刃。5斩刀:平刀向左右横砍,高不过头,低不过肩,力达刀刃。6挂刀:立刀由前向上、向后或向下、向后贴身立圆环绕,力达刀背前部。7云刀:刀身在头顶或头前上方平圆环绕,力达刀背。8背花刀:以腕为轴,刀在身前、背后向下贴身立圆环绕,力达刀身。9步型:弓步、仆步、虚步。三、枪 术1拦枪:枪尖向外划弧,高不过头,低不过胯,力达枪身前段。2拿枪:枪尖向内划弧,高不过头,低不过胯,力达枪身前段。3扎枪:枪直线扎出,力达枪尖,后手必须触及前手。4穿枪:枪身必须贴近喉或腰或臂快速穿出,枪身要直。5崩枪:枪尖向上或向左右短促用力弹抖,力达枪尖。6点枪:枪尖向上、向前、向下短促用力击出,力达枪尖。7舞花枪:枪身要贴近身体连续快速立圆绕行。8挑把:枪把由下向上挑,力达把端。9步型:弓步、仆步、虚步。四、棍 术1平抡棍:棍稍在胸部以上向左或向右平抡半周以上,力达棍前端。2劈棍:棍稍由上向下击出,力达棍前段。3云棍:棍在头前上方或上方平圆绕环一周,力达棍前段。4崩棍:棍稍向上或向左右短促用力抖弹,力达棍稍。5绞棍:棍稍或棍把向内或向外立圆绕动,高不过肩,低不过膝,力达稍端或把端。6戳棍:棍稍或棍把直线向前击出,力达稍端或把端。7点棍:棍梢向下短促用力,力达棍梢。8提撩花棍:棍要贴近身体左右立圆绕动,速度要快。9步型:弓步、仆步、虚步。五、太极剑1刺剑:剑直向刺出,力达剑尖,臂与剑身成一直线。2挂剑:立剑由前向上、向后或向下、向后贴身立圆环绕,力达剑身前部。3撩剑:立剑由下向前上方弧形撩击,力达剑身前段。4点剑:立剑提腕,使剑尖猛然向前下点击,力达剑尖。5劈剑:立剑由上向下劈击,力达剑身。6截剑:剑身斜向上或下摆击,力达剑身前部。7抹剑:平剑由右(左)向前向左(右)弧形抽回,高度在胸腹之间,力达剑身。8绞剑:平剑,剑尖向左(右)小立圆绕环,力达剑身前部,肘部微屈。9步型:弓步、仆步、虚步。六、南 刀1缠头:刀尖下垂,刀背沿左肩贴背绕过右肩,头部正直。2,裹脑:刀尖下垂,刀背沿右肩贴背绕过左肩,头部正直。3劈刀:立刀由上向下劈击,力达刀刃,臂与刀成一直线。4抹刀:刀刃朝左(右)向前向左(右)弧形抽回,高度在胸腹之间,力达刀刃。5格刀:刀尖向上(下),向左(右)摆动,力达刀身。6截刀:刀刃斜向上或斜向下为截,力达刀刃前部。7扫刀:刀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