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卷区分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功能的探索.doc_第1页
家长问卷区分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功能的探索.doc_第2页
家长问卷区分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功能的探索.doc_第3页
家长问卷区分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功能的探索.doc_第4页
家长问卷区分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功能的探索.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长问卷区分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功能的探索摘要通过家长问卷筛查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是为常见,然运用问卷来区分功能则,本研究欲探索其可能性。结合我国社会文化编制了用于甄别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和区分其功能的家长访谈问卷,并运用该问卷对全国11个城市的2901名1-6岁普通儿童和119名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进行了实际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运用该问卷既可甄别又可有效地区分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不同功能。说明运用家长问卷甄别与区分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功能具有可行性。关键词家长问卷甄别和区分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功能分类号b8461引言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社会性互动、人际交流方面有欠缺,并在行为与兴趣上有着固着性与反复性。这些儿童大多面容娇好,高功能儿童的智力发展正常甚至超常,因此,相比于其他显而易见的特殊儿童,这类儿童的早期发现就显得尤为困难。迄今为止,通过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家长问卷向家长全面了解儿童早期发展的情况,仍然是国内外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筛查和甄别的最常用方法。英、美等国的学者致力开发的相关问卷、量表以及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对这些问卷、量表的引进、试用、验证和修订,都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1977)所制定的诊断标准icd-9改订版和美国精神医学协会(1980)制定的诊断标准dsm-开了正规问卷之先河。英国和美国学者所研发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儿童期自闭症评估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自闭症行为核对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克氏自闭症行为量表”(clancy behavior scale)、“婴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筛查量表”(infant and early chil-dren social development screening test)、“自闭症诊断性访谈量表修订版”(autism diagnostic interview-revised,adi-r)以及用于早期筛查的chat-23(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m)不仅被引人中国,而且大都得到了中国学者的临床验证,说明其具有临床的使用价值。综观这些原创量表,其目的主要用于甄别筛查,即把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从普通儿童或是其他种类的特殊儿童中区分出来,但鲜见这些量表能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进行组内分析,区分出这些儿童分别属于低、中、高何种功能的文献报道。与此同时,这些量表均出自西方,有些虽经我国学者修订,但由于文化和历史的差异,直接引用这些量表也存在一定问题。在欧美或日本等国家,自闭症的概念早已深入一般民众的心里,即使是“自闭症谱系障碍”这一概念也普及了三十年,所以,欧美家长填写上述各类问卷时,能较准确地理解这些专业术语并准确判断。然而在我国,真正开始关注自闭症儿童不过十多年,即使是医务和教育工作者,对“自闭症”的概念尚不能完全把握的亦非少数,一般人更难清楚地理解。在我们的先期研究中发现,当我们用“共同注意”、“象征游戏”等直接引用国外量表中的专用名词和术语提问时,不少自闭症儿童家长由于理解上的困难,难以进行判断选择,而换成“办家家”等带有中国特色的词语就容易理解。因此,我们有必要考虑中国社会文化传统的因素和多数儿童家长有关自闭症的概念理解水平,在参考国外同类量表的基础上,用原创的方式着手编制能更贴近我国社会文化传统和现实情况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访谈问卷量表。本研究基于上述考虑,研发了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的问卷,并探索该问卷是否能有效地运用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甄别筛查,并进一步探索是否具有区分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功能之功效。2研究步骤本研究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构成问卷、实施问卷和检验问卷。2.1问卷的构成问卷构成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梳理已有的常用量表作为项目选择依据;二是确立问卷的主要结构和具体的提问项目;三是确定各提问项目的赋值。2.1.1项目选择依据为体现问卷应用的广泛性、时代性和文化性,在选择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问卷的提问项目时,除参考上述已言及的有代表性的访谈类量表外,还参考了icd-10和dsm-中相关部分的评量标准,日本名古屋大学丸井文男(1974)等研制的“自闭症儿童发展水平量表”(nagoya university autistic childs developmentscale-nauds),le counter等(2003)研制的“自闭症诊断i生访谈量表修订版”(autism diagnostic interview-re-vised,adi-r)等量表的内容。除此之外,还结合我们在先期研究中对60名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进行的为期一年半的行为观察,将观察结果作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问卷的依据之一。2.1.2确立问卷结构问卷结构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儿童的生长发育史与行为水平,二是儿童的家庭环境。各问卷项目构成详述如下。根据自闭症谱系障碍之定义,“儿童的生长发育史与行为水平”部分由“行为”、“情绪”、“言语”和“社会交往”四大板块构成,共32个题目。每题都用“从不”到“总是”的5级计分制。其中,“行为”又细分成“刻板行为”和“特殊行为”两个下位范畴;“言语”再分为“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两项下位范畴。该部分是问卷调查的重点所在。对自闭性早期发展性行为特征的调查由53个“是”、“否”题目构成,这部分也为上述自闭性特征做一复合式评估,以加强问卷的信度。“儿童的家庭环境”部分调查结果不进入本次报告。2.1.3项目赋值之确定问卷中所赋分值越高,说明其自闭特征的行为越严重。为了避免让家长产生抵触和不快情绪,问卷编制中在“是”与“否”的2分题以及“从不”到“总是”的5分题中都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反转题。2.2问卷之实施为验证本研究所编制的问卷是否符合中国社会文化传统,能为中国普通的幼儿家长所理解和接受,同时具有区别自闭症谱系障碍与普通儿童的甄别力和功能区分功效,在实际测试中,从两类总体中选取了样本,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2.2.1施测对象与样本量本调查问卷施测对象有两类,一是1岁-6岁普通儿童家长,另一个是2.5岁-14岁被医院诊断认定有自闭症倾向儿童的家长。为排除因地域差异而引起的差异,在自然区域划分上,分别从全国的东、西、南、北、中选取11个城市进行施测,与此同时,还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尽可能兼顾不同经济水平的城市。具体抽样如表1所示。接受问卷调查的自闭症儿童年龄范围为2.5-12岁,这些儿童的家长共119名。其中,男孩家长为88人,女孩家长为31人。参加调查的自闭症儿童来源:专业治疗康复机构26人;学前融合教育机构28人;在读辅读学校37人;普通托动机构和学校28人。2.2.2施测方式每一个接受问卷调查的对象都在充分了解研究目的基础上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好自己的名字(不会写字的,在征得同意后由施测者代签),然后开始填写或回答问卷中的所有题目。通常情况下,由儿童的看护人自己默读填写,如遇不识字的祖辈看护人,则由调查者逐题朗读,将看护人的回答一一填在相应的选择项内。调查者与家长一对一当面进行问卷调查,请家长当场填写,调查者当场回收。施测流程如图l所示。3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分三部分呈现。首先是对自行编制的家长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的结果报告,其次是报告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家长问卷的得分比较结果,最后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组内的分析进行陈述。3.1问卷的信效度分析对问卷的效度分析主要通过结构效度来进行。根据统计学理论,效度分析最理想的方法是利用因子分析测量整个问卷的结构效度,因此,在对自编家长问卷核心部分的自闭性特征的32个项目进行因素分析前,首先进行了kmo(kaiser-meyer-olkin)和巴特莱特球形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结果显示,kmo值为o.881,根据kaiser给出的常用kmo度量标准,接近于非常适合的标准,巴特莱特球形检验.)2=7.81oe3,相应的概率显著性p=0.000,说明家长问卷中的自闭性特征部分适合作因子分析。每个变量的变异都可以由提取的因子有效解释,提取的5个公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76.389,可认为本问卷中的32个项目具有较为良好的结构效度。通过斜交因素分析,将家长问卷中有关描述和分析自闭症特征的32项5分等级的计分题中负荷量低于0.3,在两个因素中负荷量均在0.35以上的项目删除掉后,抽出了“社会交往”、“语言交流”、“特殊行为”、“刻板行为”、“情绪表达”这5个体现自闭症特性的因素。对问卷的信度分析,主要是通过对问卷总分及各因子进行了cmnbaeh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检验,结果见表2。表2表明,除刻板行为外,各因子信度系数的显著性均在p.05一p.01之间,说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较高,具有信度。3.2组间比较分析表3显示的是全国11个省市1-6岁普通儿童家长组和2.5-14岁自闭症儿童家长组在上述5个因素评分平均值的比较。从表3中可以看出,普通儿童组和自闭症儿童家长组除“情绪表达”外,社会交往、语言交流、特殊行为表现和刻板行为均在显著性水平p.0001存在差异。3.3组内比较分析因所有受测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都在医院接受了标准心理测试,根据其结果,参考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demyer(1971)将自闭症儿童分为低、中、高功能的分级标准,将各功能分组的参考值定为:低功能组:iq35;中偏低组:iq为36-55;中偏高组:iq为56-74;高功能组:iq75。分组时还结合与本研究关联的综合测评结果,具体分组情况详见表4。表5所示的检验结果表明,低功能组、中偏低组、中偏高组和高功能这四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在其问卷中,对自己孩子在“社会交往”、“语言交流”、“特殊行为”、“刻板行为”和“情绪表达”5个因素评价的得从表4可以看到,随着功能的减低,自闭症儿童家长对孩子的5项自闭症特征的评分均呈增高趋势,说明自闭症儿童功能越低,特殊行为和刻板行为越多,其情绪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越低。这种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为进一步验证家长问卷具有区分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功能的功效性,本研究用方差检验法将前述自闭症各功能组的平均值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5。4讨论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因兼具社会发展、人际交流障碍等,其中大部分儿童还伴有认知、言语发展和情绪障碍,对其进行早期筛查和甄别是一个极为艰巨和重要的课题,而在其中担任最重要任务的莫过于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的访谈式的问卷调查。以问卷方式进行筛查和甄别也是由于大多数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不具备正确完成心理测评任务。本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具体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其一,在符合中国社会文化的家长问卷制作上进行了尝试。迄今为止在我国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访谈式问卷调查研究中主要是以引进、试用、验证、修订国外自闭症评估量表为主,在目前所查阅的资料中尚未见我国学者完全自行编制之工具。因此,本研究的尝试,或可成为抛砖引玉之举。其二,对国外已有自闭症评估量表的拾遗补阙。以往的测评工具,包括经典的dsm一和icd一10等量表往往要等到儿童2.5岁以后才能被诊断确定为自闭症,诊断范围从2.5-12岁,年龄范围广,但功能区分界模糊。上述我国学者引进、验证和修订的原量表中也存在信度或效度上检验不足的缺点。baron-cohen团队历时9年研发的“学步儿自闭症核对表”(checklistforautismintoddler,chat)及其修订版(m-chat)为目前问卷调查的代表之作,然而年龄段受到限制。如前所述,本研究经过检验,不仅能区分儿童“是”或“否”为自闭症谱系障碍,还能根据问卷得分甄别出不同功能,可能也有拾遗补阙之效。5结论通过对全国11个城市2901名1-6岁儿童家长和119名自闭症儿童家长的问卷测评结果的比较和因素分析,验证了本研究编制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问卷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从而能帮助测评者从儿童家长和养育者那里比较全面地了解到有关儿童早期发展信息。通过因素分析抽出的家长问卷中的“社会交往”、“语言交流”、“特殊行为”、“刻板行为”、“情绪表达”等5个主要因素在区分不同功能自闭症儿童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由此,得出结论:自行研发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问卷不仅可用于自闭症儿童的甄别,还可有效区分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不同功能,应能作为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进行综合评估中的一项有用工具。但由于本研究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的样本量较小,除了功能,还不能在年龄和性别上作进一步的验证,这些问题有待今后的深入探讨。参考文献1howhn,p.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psychiatry,2006,(9):320-3242周念丽,方俊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心理测评的回溯与探索.心理科学,2008,(6):34;52-553baron-cohen,s.,allen,j.,gillberg,c.can autismbe detected at 18 months?the needles,the haystack,and the chat.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1992,161:839-8434charman,t.,baron-cohen,s.,baird,et a1 corn-mentary:the modified 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 disorder,2001,3l:145-1485le couteur,a.,lord,c.,rutter,m.the autismdiagnostic interview-revised(adi-r).los ange-les,ca: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20036sehopler,e.,reichler,r.j.,deves,r.e.,et altoward objective classification of childhood autism: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journal of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1980,(10):917郭延庆,杨晓玲,刘靖,等.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的诊断效度及信度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1):42-458柯晓燕,罗硕军,陶国泰.克氏行为量表的应用研究,江西医学院学报,20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