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棉工艺流程之锡林盖板与道夫(doc 10页).doc_第1页
梳棉工艺流程之锡林盖板与道夫(doc 10页).doc_第2页
梳棉工艺流程之锡林盖板与道夫(doc 10页).doc_第3页
梳棉工艺流程之锡林盖板与道夫(doc 10页).doc_第4页
梳棉工艺流程之锡林盖板与道夫(doc 10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n梳棉工艺流程之三:锡林盖板与道夫2007年7月20日 网络一、机件与作用 1、锡林 (1)作用:完成梳理、剥取与转移 (2)结构:(利用挂图讲)锡林体、针布。 (3)要求:动平衡、表面圓整度要好。 2、盖板 (1)作用:配合锡林梳理,并除去杂质与短绒; (2)结构:(利用挂图讲)A186型棉机盖板根数为104,表面有针布,盖板与锡林的隔距进口大、出品小。 (3)要求:盖板的变形要小,以防止隔距的变化。 3、道夫 (1) 道夫的作用:配合锡林梳理,将棉网输出机外; (2) 结构:与锡林相似。 4、前后罩板、大漏底 二、两针面的作用分析 1、作用类别 根据两针面的针齿配置的方式不同,针齿间可产生不同的作用:可分为:梳理作用、剥取作用、提升作用。 2、三种作用的基本条件 (1) 两针面具有一定的密度和角度; (2) 两针面具有较小的隔距; (3) 两针面具有一定的相对速度。 3、梳理作用的条件与特点 (1)针齿平行配置(见图); (2)速度配置:V2V1; (3)受力特点:两针面都有沿针面向内的分力, 两针面都能抓取纤维。R为针面与纤维间的摩擦力。 2、 剥取作用的条件与特点 (1)针齿交叉配置(见图); (2)速度配置:V2V1; (3)受力特点:快速针面有向内的分力,慢快针面有向外的分力;快速针面抓取纤维,慢速针面释放纤维。 5、提升作用 (1)针齿平行配置; (2)速度配置:V1V2 (3)受力特点:两针面针齿都有向外的分力,故都抓取纤维。 三、锡林与刺辊间的作用分析 (一)作用性质 针齿交叉配置,且锡林速度大于刺辊速度,故为剥作用。 (二)影响剥取(转移)的因素 剥取的好坏,影响棉结数量。 1、锡林与刺辊表面线速比:速比越大,锡林抓取纤维的机会越多,转移越好,实验结果见下表: VC/VD 1.73 1.38 1.26 1.13 未转移纤维百分率 3.3% 9.3% 13.01% 15.99% VC/VD应根据纤维长度确定,纺棉时为1.4-1.8;纺化纤时为1.8-2.4。 2、锡林与刺辊隔距:隔距越小,纤维越有利于锡林针齿抓取,纤维转移越好,实验结果见下表: 隔距/mm 0.15 0.75 1.10 2.00 4.00 未转百分率 9.03% 17.65% 22.3% 36.93% 38.01% 一般此隔距为0.15-0.3mm。 3、锡林与刺辊锯齿规格 锡林的齿密与工作角 刺辊的齿密、齿深及工作角。 四、锡林与盖板间的梳理作用 (一)作用性质与作用过程 1、作用性质:针齿配置为平行;锡林速度大于盖速度;故为梳理作用。 2、作用过程 (1)由于两针面间为梳理作用,故两针面都能抓取纤维; (2)由于条件不同两针面抓取纤维的能力不同,抓取纤维能力强的针面握持纤维,抓取能力弱的针面与纤维产生相对滑动梳理纤维(梳直、梳开)。 (3)由于情况变化,两针面抓取能力变化,纤维握持与梳理发生变化,纤维在两针面间转移。 (4)在某种条件下,两针面抓取纤维的能力相同,纤维束分解。 (二)针面纤维层及负荷 1、针面纤维层的分类 (1)内层纤维:在针齿的最内层,在梳过程中不向外转移; (2)自由层纤维:充塞较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移到另一针面; (3)工作层纤维:在正常喂棉的条件下,自由层的表面层,它可以通过针面转移到另一针面。 2、针面纤维层的特点 因锡林离心力的作用,盖板的负荷的最重;锡林负荷次之;道夫最轻。盖板负荷,因盖板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3、针面负荷的意义:单位针面上纤维层的重量,称为针负荷。针面负何的密度、重量大小,影响针齿对纤维的握持、梳理及吸放性能。 (三)影响锡林、盖板梳理的因素 1、锡林速度 速度越高,单位时间通过锡林、盖板工作区的针齿数越多,梳理效果越好。 速度越高,锡林表面纤维的离心力越大,锡林负荷越轻。 A186型梳棉机速度为:220-360r/min; FA221、FA224、FA225型梳棉机的锡林速度为:300-500r/min。 2、锡林与盖板的隔距 此隔距越小,锡林与盖板针齿抓取纤维的能力越强,梳理效果越好。锡林与盖板的隔距一般采用五点隔距:0.15-0.25mm。 3、针布规格 (1)锡林与盖板针齿密度; (2)锡林与盖板针齿角度; (3)锡林与盖板针齿锋利度。 4、梳棉机的产量(或生条定量):产量高时,单位时间内喂棉量增加,每根纤维所受针齿的作用齿数减小,梳理效果差。 五、锡林与道夫间的作用分析 1、作用性质与作用过程 作用性质为梳理作用。 由两者之间为梳理作用,两针面都能抓取纤维。 锡林针面针面抓取的纤维,尾端受到道夫针面的梳理,通过大漏底与刺辊带来的新纤维相遇,实现新旧纤维的混和,而后来到锡林盖板工作区梳理。 道夫针面抓取的纤维,前端受到锡林的梳理,形成棉网输出;输出棉后弯钩纤维较多。 2、锡林道夫纤维转移的几种情况 (1)锡林抓取,盖板梳理,直接交给道夫(纤维尾端受梳); (2)锡林盖板交替握持,在锡林一转的时间内转移给道夫(两端受梳)。 (3)锡林盖板交替握持,在锡林多转后交给道夫; (4)锡林盖板交替握持,在锡林多转后多次与道夫相遇,然后交给道夫(梳理过度,易产生棉结); (5)不参加转移,沉入针齿。 对比以上几种情况的好坏。 3、道夫转移率 (1)针面纤维量的含义: 锡林一转交给道夫的纤维量g可以根据梳棉机产量算出; 锡林负荷:Sc-锡林走出锡林盖板工作区带至道夫的纤维量, Qc-将Sc折算为锡林一周的纤维量,即为针布的自由纤维量与内层纤维量之和,可以测定。 (2)道夫转移率:锡林一周转移给道夫的纤维量占转移前锡林针面上全部纤维量的百分率,用公工表示为: (3)道夫转移率的意义 转移率的大小影响锡林负荷及梳理质量。在产量不变时,转移率大时,锡林负荷小,锡林握持纤维的能力强,梳理效果好;过大时,锡林一转,一次工作区梳理的机会多,梳理不充分。一般转移为7%-10%。 六、锡林、盖板和道无的混和均匀作用 (一)混和作用 1、试验 棉卷喂入:白色红色 棉网变化:白色红白混和红色 红白相间的棉条长度约为20米。 此种现象称为梳棉机的混和作用。 2、产生混和作用的原因 (1)梳理过程中锡林盖板间纤维反复转移; (2)一次喂入锡林的纤维,不同时输出。 (二)均匀作用 试验: 喂入棉层:单层双层停止喂棉 棉条变化:正常渐粗正常的两倍渐细 原因:针布具有吸放性能。 七、盖板的除杂作用 (一)盖板除杂的方式及内容 1、除杂方式:盖板上的杂质,以盖板花的方式除去。 2、除杂内容:与纤维粘附性强的细小杂质、短绒、籽屑等,其中短绒占40%、长纤占50%、杂质占10%。 3、工作区盖板含杂的变化规律 利用图讲解 (二)盖板除杂的控制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