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情景类:1.下列关于公元前210年某家四兄弟情况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C)A老大应征筑长城,多年未归 B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说他阵亡了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诸子散文之类的书D老四收入粮食1000斤,全家人还经常挨饿2. 下面是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你认为谁的观点比较全面客观 (D)A.“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B.“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C.“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D.“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3.山海关某段长城的残垣断壁旁边有一座石庙,导游说这是宋代人为纪念秦朝孟姜女在这里哭倒长城而建,残垣断壁就是哭倒的长城的遗迹。下列有关石庙真伪的议论最有说服力的是 (C)A不大可能,因为孟姜女的故事是虚构的,石庙不可能为一个子虚乌有的人物而建B完全可能,不管孟姜女是否真有其人,关键是有哭倒的长城的遗迹的确存在C不大可能,因为秦长城根本不过山海关,山海关在宋代为契丹占据D完全可能,因为宋代的长城通过山海关,人们就认为孟姜女是在这里哭倒长城的4.“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史,通判,为之条禁,文薄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其实质目的是 (C)A削弱朝中大将兵权 B加强皇权 C防止藩镇割据 D使地方上的军、政、财三权分离5.(2010年5月泉州一中高三最后模拟14题)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让观众领略了“秦皇汉武”的风采。银幕艺术往往真实与虚构并存。下列电视剧情节中与史实不符的是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 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A B C D【选官制度】1.“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兒宽;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托孤)则霍光、金日(砃);其余不可胜纪”,与上述人才兴盛有关的制度是(B)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 (C)A察举制的没革 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 C察举制的弊端 D出身门第成为选才标准3.“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这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A战国的军功爵制 B汉代的察举制 C唐朝的科举制 D明代的科举制 【解析】D 首先根据材料信息明确这是对科举制的描述,其次材料既强调了科举制的积极作用,也突出了它的弊端,这符合明代科举制的特点,即八股取士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4. (2010年4月苏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调研4题)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D)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5. (江苏省盐城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3题)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这段言论主要揭示了 A世官制维护了特权等级的利益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D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6.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人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C) 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 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 B C D【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1.福建土楼“承启楼”内一幅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这种以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聚族敦宗,联宗睦族的文化传统,渊源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 (C)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行省制2.中国古籍中有些人名,如刘敬先,殷孝祖(宋书),杨延宗(新庸书),汤显祖(明史)等。你推测材料中这一现象主要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A.程朱理学 B.宗法制度C.王位世袭制 D.礼乐制度【解析】B“敬先、孝祖、延宗、显祖”体现了血缘关系的纽带,是宗法制度在后世的体现。3. (2009年4月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第三次调研)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解析】A 从材料可以看出“重心”出现在周时期,因此C、D排除。又根据材料中“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说明这一制度对后世有影响。由此可以判断出是A。4(2009年4月湛江市高考测试题(二))礼记表记所载:“母,亲而不尊。”这一记载不能说明当时社会已经有了 A宗法家族意识 B男尊女卑观念 C以义为重的价值观 D儒家伦理思想【解析】C本题属逆向思维题。以义为重的价值观反映的是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5.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历史悠久。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C)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 郡县制6.(2010年5月南平市高三质检14题)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是指( A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7. (2009年4月山东省济南市二模)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有许多有其巨大的魄力,可以维持久远。”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是 A郡县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三省六部制【解析】C 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衰落的情况,秦朝以后(汉初出现郡国并行)逐渐消失,不符合题意。8.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9.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古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统一和政治制度】1.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D)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2. 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说明(D)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的。”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 A )A中央集权制建立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C宗法式家族制度的形成 D世卿世禄制确立4.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解析】B本题可用排除法。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在夏朝,故排除A;行省制代替郡国制的表述本身有误,排除c;内阁制代替三省制的表述本身有误,排除D。故选B。5.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解析】A引文材料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A更符合题意要求。6. 2010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第二次质检)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D)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7.(2010年3月福州市高三质检14题)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D)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8. 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B)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C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D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9.(10南京调研)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的“规范”指( C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中央集权制 D世袭制10.秦代砖文“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其中“海内皆臣”一句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C )A统一全国文字为小篆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国家一统,集权于皇帝 D水路交通发达,便利统治11.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姓氏是含义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胙(赏赐封赠)土命氏”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但某一历史时期以后这一方法却戛然而止,它应是( B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汉代政治制度】1. 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 “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最有可能是指A郡县制 B郡县与封国并行C州郡县三级管理D行省制度【解析】B关键在于理解“斑马式”的含义。斑马身上的条纹是并行的。2.(2011年1月徐州一检)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D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3.皇帝见丞相到,起立施礼后才坐下,礼官在旁则高唱赞曰:“皇帝为丞相起”。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A西汉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解析】A 提取信息:“皇帝为丞相起”说明皇权对相权的控制力很小,应该是在封建社会早期,所以最有可能发生在西汉初年。4.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A)A、“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B、“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C、“周公立七十一国” D、山东素称“齐鲁大地”【唐代】1.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高度成熟的时期。下列关于其“成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A建立了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的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B创立了被西方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来源:Z#xx#k.ComC建立了古代世界上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唐律D发展完善了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机制监察制度2.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 (B)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B君主专制统治需要C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人品不正,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的人格价值 D教育朝廷大臣学会做人3.“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有此认识的是(B)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唐太宗( )A调动宰相等大臣参政议政B注重君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C将中央的决策权转移给宰相D从纷繁的事物中解放了出来【解析】A 从材料中“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知,A正确。变通和稳便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贞观政要政体第二【译文】天下这么大,国内人口这么多,每天发生的事情千头万绪,必须要不拘一法,灵活处理,凡事应交文武百官商议,宰相认真筹划,对于所要处理的事,能做到稳妥牢靠,才可以呈奏施行。4. (2010年5月厦门双十中学高三热身考试16题)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将(C)A交唐太宗定夺 B交兵部出兵攻击C交门下省审议 D交内阁裁定处理5.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赦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赦”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赦”,这表明(D)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宋代政治制度】 1.“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B)A西汉的刺史 B北宋的通判 C明朝的锦衣卫, D清朝的军机大臣2. 为了监察地方官吏,北宋政府设置了 A刺史 B通判 C知州 D三司使【解析】B 北宋通过分权的方式以集权,在地方设立知州的同时,设立通判,监察知州,两者互相牵制。3. 中国古代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C) A西汉 B隋朝 C宋朝 D清朝【解析】c在中国历史上,北宋为了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采取了“重文轻武”的策略,采用“杯酒释兵权”等方式削弱或剥夺了中央和地方大将的兵权。4. “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解析】C本题实际考查的是宋朝设立参知政事以分割宰相权力的史实。根据材料中“参知政事”一语,可判定出此题答案为 C5.为避免武将专权,宋太祖在中央设立了 A枢密院 B转运使 C三司使 D中书门下【解析】AB项是在地方设置的官职,负责把地方的财赋转运到京师或朝廷指定的其他地方,借以削弱地方的财政;C项是在中央设置的官职,分的是宰相的财权;D项是宰相的办公场所。 【元代政治制度】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D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2.上海地区,历史悠久,历史上一直归属其它县辖。其正式设置上海县是在:(D)A秦朝 B唐朝 C南宋 D元朝3.(2010年3月莆田市高三质检5题)“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C )A实行郡县制 B建立宗法制C推行行省制度 D设立刺史【明代政治制度】1.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B)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 2.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位学者所指的是(C)A.汉代的尚书令 B.唐代的门下省长官C.明代的内阁首辅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3.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种制度最可能出现在( D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4. 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答:“金榜题名时”有人说:“功成名就者”当听到万钢说“畏法度者”时,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B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解析】B “畏法度者”,中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人治高于法治,法律的制定完全服从皇帝的个人意志。所以,畏法度者实际是强调遵从皇帝的意志。5. “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这段材料可能出自A新唐书B资治通鉴C元史D明史【解析】D 材料反映的是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这一现象出现在明朝,故选D。6. 右边古地图名为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图中标注有“天下两京十三省府州县路程”字样,据此判断此图应绘制于: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解析】D 实行省制是在元朝才开始的,以后明清时期沿用,据此就可以排除A、B、C,再就是,明朝有两京,一是南京,一是北京。7.(2009年4月广东省惠州市二模)“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宋代著名政治家司马光的这两句诗,概括了洛阳作为举世闻名的古都,在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洛阳在历史上曾经是下列哪些王朝的都城? 东周 西汉 三国时的魏 北魏 北宋 清朝A B C D【解析】B 本题考查文史知识。西汉都城在长安,现今西安。北宋都城在汴京、开封。清朝都城在北京。8.(2009年4月合肥市高三第2次质检)明太祖在一首诗中写道“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的做法是A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D 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解析】A 明太祖时废除了丞相一职,设了殿阁大学士,帮助其处理政事。【清朝】1.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的史实是( C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2.(2009年4月山东省济钢高中一模)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大臣办事非常认真仔细【解析】A 紧扣题意“依样画胡芦”,说明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3. (2009年4月盐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是 A实施行省制度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立内阁制 D增没军机处【解析】D 军机处是皇帝的秘书班子,没有任何的决策权,也就是说,通过设立军机处,大大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是君权空前加强的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达美乐考试题及答案
- 建设焊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公派留学协议书
- 基础刑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三聚氰胺聚磷酸盐项目创业投资方案
- 2025年社会调查报告集合八-1
- 腾讯分销协议书
- 中国汽车涂料项目商业计划书
- 城市景观考试题目及答案
- 中国脱硝钛白粉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 蒋婷婷-《书包里的故事》
- 故宫详细介绍ppt课件-介绍故宫的ppt
- 肌少症性肥胖
- 送电线路工程成品保护方案
- GB/T 17410-2023有机热载体炉
- 白蚁防治投标方案(完整技术标)
- 国家开放大学理工英语1边学边练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劳动》教案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PPT说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