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doc_第1页
论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doc_第2页
论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摘要:科举制度是中国隋唐时期创立的一种选官制度,一直到明清时期都一直采用这种选官方法。科举制度直到1906年才被罢废,这代表着自隋唐以来延续约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最终结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下面主要谈谈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关键词:科举制度、文官政治、儒家文化、科举制度的消极性 科举制度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产生,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文化。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中心,自上而下,统治者可以借其笼络人才,巩固统治。自下而上,“底层”可以通过这个渠道上升到“上层”。所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知识分子将科举考试当作唯一的出路,倾其一生用作读书与科举。本意虽然是客观公正地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到最后却造成了中国知识阶层的畸形状态。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古代的文官政治随着科举制度的成熟而成熟,最终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官本位”社会。在科举制度的作用下,中国建立起了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文官政治。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国家。与中国相比,中世纪的西方很长时间里都是贵族和宗教政治。直到资本主义社会开始以后才开始文官政治。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写到: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另一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利玛窦所说的“哲学家”,就是中国古代文官。但是他片面了解的是中国科举制度的优越性,并没有认识到科举制度的问题,如“死板、束缚人的创造性等”。中国文化能够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持续下来,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文官政治。首先,因为这些知识分子脱离武装,“手无缚鸡之力”,一心只为考取功名,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之后不易起反叛之心,反而是感恩戴德。其次,这些科举制度考试的内容往往是儒家经典以及后人的注疏为主体。文官政治树立起适于自己的儒家思想,通过科举考试使它成为知识分子整体的共同信仰,进而影响了整个社会,形成一种精神凝聚力。最后,科举制也让统治阶级内部成员经常的不断更新,上层人和下层人在不断的对流中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所以文官政治相对于武人政治和贵族政治更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这些也导致了人们读书、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做官”,很多人心中是“唯有读书高”,科学技术被人们视为“奇技淫巧”,所以中国就形成了独特的“官本位”社会。2、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而科举制度则保持了儒学在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始成为了官方的意识形态,并逐步居于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自科举制度施行以来,儒学就与科举结合起来,不论是统治者还是知识分子都以儒学为尊,进一步加强了儒学的地位,同时也将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局限在了儒家经典之内,更加强化了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儒家讲求“名正言顺”,儒生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社会的认可,才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另一方面他们还积极的继承儒家文化,将其发扬光大。在儒家思想通过科举考试不断得以传播的时候,儒家文化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文化。例如孔子说:“多言人事,少言天命”,认为天很神秘,是人不能认识的,人应该敬畏天。这种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两种影响、首先它使中国人学会了权威的崇拜。而封建帝王多以“天之子”自居,“代天行事”是名正言顺的,所以老百姓也不会怀疑。这种观念甚至影响到我们至今,在当下中国人还是经常会盲目的崇拜比较有权威的人。其次中国人自古就讲求命运无常。古代大多是因为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无可奈何寻找一种自我安慰。但是就算在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的今天,许多的中国人还是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命运。这也使得我们在遭遇困难的时候,常以此为借口,不肯直面问题。3、 科举制度对于中国文化不仅仅只是积极的影响,同时还挟带者巨大的消极性。首先,科举制度造成了士林阶层知识结构固化、陈旧,遮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科举考试的内容虽然在各个朝代都有所变化,但主要的还是以儒家经典为主。自科举制度产生以来,统治者与知识分子都推崇儒家思想,他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造成了中国凝固化的知识结构。中国封建知识分子就整体而言,越来越弱化,不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文化创造力上明显一代不如一代。八股文章成为遮蔽知识分子知识视野的障碍,士子们除了对程朱注疏与对偶联语之外的世界一无所知。其次,科举制度严重的束缚了士人的个性和创造力。“科举制度使得他们的人格、才能结构等趋于严格的规范化。科举强大的诱惑力,使得无数士子将其一生做赌注,只有科名才是其存在的价值,以致成为消磨个性、耗尽了创造精神、失去了生命之光的标本,如同一具活着的木乃伊。”最后,科举制度也造成了知识分子热衷功名利禄,醉心于富贵的扭曲心态。在这些知识分子的心中,“科举”二字是世界的一切。只要科举得第也就意味着将会平步青云、极享荣华。但对于名落孙山的士子来说却是他们人生中极大的挫折。而统治者将享受荣华富贵做为诱饵,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将这些知识分子笼络。明清之际,在科举制度逐渐走向死板、僵化的时候,也代表着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大发展的时候落伍了。总之,科举不仅是中国社会政治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它将政治和文化、社会结构和儒家意识形态统一起来,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虽然它也曾带给我们一些消极的影响,但是它所代表的人们对于知识的追求、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公平公正竞争的期望依然有其价值。在当下的高考其实也在一些方面承袭了科举制度,科举考试的影子在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