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园林中的自然要素 构成园林绿地的基本要素 自然要素 人工要素自然要素 土壤 植物 水体 山石 第一节土与地形 地形是景观的基础地形有 山地 丘陵 山谷 平原等 一 土地是植物的生长基础 适地植物适地种植土地对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课本89页 一 土壤厚度对植物的影响 了解植物生长对土壤厚度的要求 正确进行园林植物设计 图3 2 图3 3 二 土壤的密度对植物的影响 正确利用土壤密度 或改善土壤密度 三 对一些土壤的改良措施 粘土 混合砂砾砂砾土 加黏土盐碱土 加生石灰 排水 提高土层厚度等 四 土壤的特性 详见课本表3 1 二 土的空间构成 一 自然界的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土的几种形态与景观特征 详见表3 2 注 详细了解土的形态及其景观特征 为园林景观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土的围合 实际上是土的形态的特征体现 利用土的围合增加空间的景观效果 图3 4 三 包围的不同体量效果 见表3 3 四 在人工范围内压抑感的程度 见表3 4 三 斜度和坡度 一 城市绿地规划中对坡度的要求平地 1 4 丘陵 4 12 大于12 可做植物种植 超过40 自然土坡不稳定 二 坡度与分类给人的感觉 见表3 6及95页分类说明 四 自然坡地的利用 图3 6 3 7 3 8 五 自然地形的整理 一 合适的利用 表3 7 二 斜面的构成 图3 9 第二节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是指在园林建设中所需要的一切植物材料 以绿色植物为主 包括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一 园林植物的分类 乔木 灌木 攀藤植物 竹类 花卉 水生植物 草皮植物二 三自学 四 园林植物的配置 一 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园林绿地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配置 一般来说 植物配置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 即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方式的确定 在具体配置园林植物时 原则上应围绕这两个基本问题 满足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 符台园林绿地的功能要求2 考虑园林绿地的艺术要求3 满足园林植物的生态要求4 结合园林绿地的经济要求 二 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 植物配置的基本形式及方法1 孤植 单一栽培的乔木称为孤植 孤植树的构图位置应该十分突出 树冠轮廓要富于变化 树姿要优美 所谓孤植树 并不意味着只能栽一棵树 有时为了构图的需要 增强其雄伟感 也常将两株或三株同一树种的树木紧密的种在一起 形成一个单元 也叫孤植树 孤植树常能成为景观的视觉聚焦点 2 对植 常以突显某一领域空间的轴线关系而在其两侧对称布置树木的一种形式 大多栽种相同体态和体量的树种 以乔木为多 3 丛植 不同间距排列形成一整体的栽种形式称为丛植 常以地被植物 灌木和乔木相互组合配置 构成多层次景观 4 群植 以高大乔木为核心 也有辅以灌木 以构成大规模集中式树群的栽种方式称为群植 它能创造绿地中的幽静空间 5 列植 在道路 河岸两侧栽种树木 称为列植 它能起到导向 遮挡和分割空间之功效 6 林植 7 篱植 这是一种行列式密植栽种树木的类型 多用灌木或小乔木 森林 密林 混交密林 强调内部景观树群 单纯树群 混交树群 强调外部景观树丛 既强调群体美又强调单株个体美 对植 对称对植 均衡对植 单植 孤植 强调个体美 行植及篱植地表种植 自然式草坪 规则式草坪攀缘种植 强调支架的造型水体绿化 控制好种植范围花坛 1 花卉的配置设计1 花坛 花坛的设计在城市景观中具有点缀景观 突出景点的作用 它的组成形式可以是对称的组合花坛 也可采用较为自由的形式进行多种组合 花坛不仅仅种植花草 它与树木 喷泉 水池 雕塑 休闲区 漫步道结合运用 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能极大的提高景点的观赏价值 创造良好的环境质量 给人以心旷神怡的审美效果 2 花境 将花卉布置于绿篱 栏杆 建筑物前或道路两侧的园林形式 花境应具有较好的立面效果 充分体现群落的美观 从植株的高低 株型与花序及植株的质感 创造出错落有致 花色层次分明 丰富美观的立面景观 花境的背景植物如决明 向日葵 木槿 蜀葵 翠雀属 唐松草属 假升麻属等一些植物 因高度较大 叶片又浓密 比较适合作花境的背景 花境中间的植物一些中等高度 花色艳丽的植物 如万寿菊 天竺葵 金盏菊 大丽花 花菱草 麦秆菊 凤仙花和百日草等可以种植在花境的中间 花境边缘植物理想的矮生植物有矮生金鱼草 四季海棠 过路黄 垫状香草 中国石竹 观赏辣椒 三色堇 赛亚麻 马齿苋 何氏凤仙 美女樱等枝叶密集 丛生 适宜种植在花境边缘 花境配植技巧 除非单株植物太大或需要填充空间 一般以三株为一组 种类太多 株树太少会显得杂乱 充分考虑植物今后可能生长的高度 一般的原则是较高的植物种在最后 最低矮的种在最前面 但也不能机械行事 一些重点植物可以种在最显要的位置上 花境的不同位置宜选择最合适的时间种植 如春花植物在秋季种植为好 观叶植物可作为花境的四季景观植物 闻香花境是由香花植物配置而成的 不仅香气扑鼻 而且景观怡人 最常用的香花植物为薰衣草和迷迭香 也可用羽扇豆 香葱 石竹 百里香 老鹳草 薄荷 鼠尾草 牛至 艾菊等代替 庭园水生花镜 1 花叶芦竹 2 水竹芋 3 荇菜 4 睡莲 5 细叶芒 6 梭鱼草 住区庭园花境 1 银边黄杨 2 大吴风草 3 三角枫 4 巨丝兰 5 加拿利常春藤 6 阔叶十大功劳 7 金叶石菖蒲 8 树桩月季 9 蓝刺柏 10 枷罗木 11 竹 12 八角金盘 3 花台 花池与花丛 2 草坪的配置设计1 自然式草坪自然式草坪以模拟自然地貌 地形为其主要特征 常利用地貌 地形 地势的高差 起伏 用人工栽培的方式进行布局 一般所选用种植区地形坡度不宜太陡 其边缘收口部位可结合石料 灌木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以强化草坪的自然姿态 2 规整式草坪规整式草坪常见于城市广场 其边缘可用条石块砌成 也有以绿篱和花镜作其围合的 3 装饰性草坪装饰性草坪内行人一般不得随意入内 大多用栏杆等设施进行围合 主要起美化 优化环境的作用 4 使用型草坪使用型草坪常有良好的排水设施系统 草质耐踏 3 水景植物的种植设计1 水边植物种植设计2 水生植物种植设计 第三节水和水体 一 二自学三 水体在造园中的运用 二 水的四种基本设计形象1 静水 湖海 池沼 潭 井等2 落水 线瀑 叠瀑 布瀑 帘瀑 飞瀑等3 流水 瀑布 溪 涧等 图3 13 3 14 3 15 4 喷水 涌泉 喷泉 壁泉 旱喷泉等 图3 16 三 水与其他因子的组合 水岸 水的设计重在岸的设计 图3 17 18 19 堤 强调堤的分割作用 图3 20 岛 划分及丰富水面的作用 山岛 平岛 半岛 岛群 礁 桥 分割及联系水面 图3 21 22 建筑 视觉焦点 图3 23 水生植物 丰富水面景观 图3 24 25 补充 一 水景存在的形式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水景有湖 水池 水幕 喷泉 泉流 瀑布和河流等所构成 一 湖湖在形态上可分为点式 线式和面式三种 1 点式湖 水池 点式湖 水池 一般规模较小 在小型环境中起到点景作用 从而易成为空间的视线焦点 2 线式湖线式湖具有一定的方向 具有分割空间的作用 其形式有直线形 曲线形和不规则形等 可以和桥 踏步 板 石块 绿化 雕塑及各类休息设施设备组合 3 面式湖面式湖包括人工湖和自然湖 通常规模较大 有一定控制作用 形状有方形 圆形 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等 也可组合搭接成更为复杂的形状 常因其开放性而形成气势磅礴的景观效应 二 喷泉喷泉用动力泵驱动水流 根据喷射的速度 方向 水花等创造不同的喷泉形态 根据设计要求 喷泉的喷出水形有钟形 柱形 喇叭形和弧线形等等多种形式 现代喷泉采用计算机控制水 光 音 声 是喷泉艺术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如音乐喷泉 声光喷泉等等 三 水幕水幕模拟天然瀑布的势态声貌 着重表现水体的姿态 水声和水色 以动态取得与环境的对比 水幕既可以构成空间的背景 提供具有悦耳的水声 闪光的水色 组成空间动感的垂直面 也可以构成视线的聚焦点 以其特殊的声态与宁静的环境产生对比 四 瀑布较早出现的人工水瀑布是水流台阶和斜坡式瀑布 它利用斜面反射阳光 并在斜坡底面埋置底脊 形成水的翻滚并产生泡沫 人工瀑布中水落石的形式和水流速度的设计决定了瀑布的形式 人工瀑布的设计可根据人及环境对形式的要求和限定 选择水落石和水速并予以综合 从而使瀑布产生微妙之变化 利用不同的落差 不同的水速 角度和方式产生不同的声音 瀑布的形式繁多 在日本出版的有关园林营造的 作庭记 中 把瀑布分为 向落 片落 传落 离落 棱落 丝落 重落 左落 右落 横落 等十种形式 五 泉流泉流有叠泉 湍泉 盂泉 壁泉和涌泉之分 因其用水量较少 比较容易实施 适用于小环境景观 1 叠泉泉水从山岩 台阶等高处分段跌落的形式成为叠泉 人工塑造者多为奇数 或三叠或五叠不等 叠泉下部迂回转泻 泉鸣铿锵 听 视觉愉悦 2 湍泉水从石隙中湍湍流出称为湍泉 湍泉常以山石环抱 湍泉适合于布置在景点一隅 给人带来清雅宜人的感觉 3 盂泉从壁隙中渗流而出的泉流成为盂泉 盂泉常以毛竹连接叠接 流入水盂水钵 再从盂 钵中溢入泉潭 4 壁泉从建筑物墙面上垂直下落的泉流称为壁泉 此类形式的泉流西方运用较为普遍 与园林 雕塑等结合运用 也与现代水幕较为接近 5 涌泉泉源生于岩石的裂隙 由地下水泉涌出而成的泉流成为涌泉 泉口筑池 波涛翻滚 声如隐雷 常伴有雾气 人工涌泉以产生水体的波动形成水景 六 河流河流在环境空间的构成中 大体有线 面两种基本形态 河流 包括人工河流溪涧 以线的形态在城市及建筑物间流淌穿越 或稀或密 似带似网 可以把建筑空间连成一体 形成以线的形式展开的水景整体环境 河流以宽阔的水面作为整体背景 建筑群体及城市濒临水面 以水体的反射和流动 有使建筑漂浮其上 展现建筑空间融合于自然之中的特点 二 水景创作手法水景创作的手法很多 概括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 一 对比手法通过将水引入景观空间环境之中 便已构成了对比 1 形态对比取水体的柔和 含蓄 色貌的形态特征与建筑 山石 雕塑等形成刚柔 虚实 软硬 固流的实感对比 空间感平稳 安定 弥漫 从而产生环境空间的静态美 2 势态对比即水体的自由流动 聚散开合与建筑 山石的静穆 敦实构成动静 开合的意感对比 空间感生动热烈 产生环境空间的动态美 二 借声手法恰如其分的运用水声 可以创建出无可比拟的情景意蕴 如王维有诗曰 竹露滴清响 等 滴水传声 水声反衬环境的清幽 悦耳动听的水声弥漫在环境中 现出动听的节奏 三 光影手法纳光成影 浮游飘洒 水面的漾漾细波 粼粼波光 使水景空间具有游动漂浮之感 清池倒影 拟如鲛宫 四 贯穿联系手法一湾绿水可将各景观主体联系起来 使之紧密相连 另外 水还可将景观与其周围环境联系起来 成为景观内外空间的直接媒介 可使环境富有层次变化而呈现序列化 五 藏引手法水体处理讲究藏引得法 藏源即是将水的源头作隐蔽处理 或藏于石隙洞穴 或隐于泉石溪瀑 在设计水源时 切忌一览无余 藏源可引起人们循流溯源的探寻和兴趣 成为展开水景序列空间的一条线索 达到 庭院深深深几许 的意趣 引流就是引导水体在空间中逐步展开 引流宜曲忌直 三 水景细部设计1 水体水景 静态水和动态水都要借助一定的 水器 这个水器也就是水的背底 光滑细洁的水背底使水形象透明 晶莹 粗硕凹凸的水背底使水体彰显颤抖 跳跃和肌理 沉静幽深的水背底使水景显得端庄 神秘和变幻莫测 若让水体沿着刻凿横条凹凸纹的斜面而下 流水冲击泛起的泡沫 则壮如白练 如水体由透明玻璃构建的通道空间上流淌 使人从水流的背地下观望动态的潺潺流水 则又给人以崭新的视觉体验 2 水体水景的池面也是构成水体空间及细部景观的组成部分 起到点缀空间环境氛围的作用 如桂林芦笛岩水榭的步石 似荷叶漂浮水面 淡雅 亲切 自然而生动 3 水体水景的池岸处理是水景的组成因素 池岸造型各异 形式多样 在材料上可用条石 鹅卵石 毛石 景观石等 还可用水泥塑成树桩等各种形状筑成池岸 也非常新颖而别致 第四节山石与假山 一 山地的类型 一 主要材料按堆叠的材料来分 有土山 石山 土石山三类 1 土山 全部用土堆积而成 但由于土山的坡度要在土壤的安息角 一般为30 内 所以不能堆得太高 太陡 若山体较高时 则占地面积较大 且造型困难 艺术效果差 2 石山 全部用岩石堆叠而成 故又称叠石 石山由于叠置的手法不同 可以形成睁峥嵘 抚媚 玲斑 顽拙等多变景观 并且因不受坡度限制 所以在山体占地面积不太大的情况下 亦能达到较高的高度 且造型稳定 艺术效果好 3 土石山 以土为主体结构 表面再加以点石 一般石占30 左右 堆砌而成的山称谓土石山 一来讲 土石山较为经济 且依点置和堆置山石的数量和方式不同 山体会形成不同的景观 艺术效果较好 因此 在园林中常被采用 如苏州的沧浪亭 环秀山庄假山 另外 假山接形状还可分为长条形 团聚型和其他类型 如棋盘山等类型 形成数量分有独山 群山等类型 这里就不详述 二 游览使用方式 1 观赏的山 图3 35 36 37 2 登临的山 图3 38 39 二 假山 1 叠石假山 图3 40 41 42 43 2 置石假山 特置 散置 群置 图3 44 1 特置也称孤置或独置 它是用一块体量较大 轮廓线突出 姿态多变 色彩突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组织设计对住宅项目成本的影响研究
-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 2023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库
- 个人土地租赁合同范本参考
- 八年级英语精美教案设计与课堂活动示范
- 物流配送车辆调度计划优化方案
- 幼儿园创意绘画课程方案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与表格式教学模板
- 古诗文《承天寺夜游》赏析与教学
- 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推进方案报告
- 工程竣工移交单(移交甲方、物业)
- 大学春耕活动方案
- 电力设施维护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课件
- T/CHES 115-2023水库淤积及其影响评价技术规程
- 2025年河北省公需课《双碳目标下绿色能源转型趋势》答案
- 联通运营合作协议合同
- 8.1 走进人工智能 课件 2024-2025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
-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与沉积模式分析
- 数字化赋能设计企业转型升级
- 鼻部解剖结构及其临床表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