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分册练习册第2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doc_第1页
第三分册练习册第2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doc_第2页
第三分册练习册第2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基础练习 1两宋时期,南方水田面积迅速增加, 产量居全国粮食作物的首位, 成为全国的粮仓,时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宋代时江浙一带出现了独立的私人作坊,称为“ ”。宋代的制瓷远较前代为发达, 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 3南宋诗人楼钥有诗云:“百级山田带雨耕,驱牛扶耒半空行。从中可解读出宋代经济的何种发展情形? ( ) A农民乘雨季耕作来与水争地 B人们在东南丘陵上开辟梯田 C农民在田地里施行稻麦复种 D两宋时普遍种植棉花等作物 4宋高宗对大臣说:“广南市舶,利人甚厚,提举官宜得人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它反映了政府 ( ) A注重选拔地方官吏 B注意减轻人民负担 C重视进行海外贸易 D大力提倡发展农业 5宋代的海外贸易扩大的直接原因是 ( ) A宋代已出现资本主义盟芽 B宋代已出现最早的纸质货币 C宋代的农业生产发展很快 D宋代造船技术、航海技术进步二、拓展练习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耕获图(故宫博物院藏品,采自宋人画册,系南宋作品)。 (1)从材料一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二西汉至北宋南北人口比较表(选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材料三 予谓方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陆游常州奔牛闸记(3)材料三说明当时南方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怎样?(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因素。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海一号”现已出水数千件完整瓷器,汇集了南方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南海一号”还出水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目前“南海一号”沉船点发现铜钱已达上万枚。其中,年代最早的是汉代的五铢钱,年代最晚的是宋高宗主政时期的绍兴元宝。“南海一号”船舱里面还有两样比较大宗的东西,就是铁锅和铁钉,数量非常多。 “南海一号”文物揭秘, 文汇报2007年12月23日(1)“南海一号”沉睡于惊涛骇浪之下已800余年了,请从材料中寻找佐证。(2)假如“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远洋货船,它在沉没之前可能到过当时中国的哪几个港口?又将驶向哪些地方? 材料二 宋朝一系列对外贸易政策力图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是保证市舶司掌握的舶货源源不断地向京师输送;二是尽可能扩大市舶司直接掌握的海外进口商品的数量和价值。宋朝与东南沿海国家绝大多数时间保持着友好关系,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第一大港。南宋末海盗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