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中外文化(共12页).doc_第1页
【高一英语】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中外文化(共12页).doc_第2页
【高一英语】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中外文化(共12页).doc_第3页
【高一英语】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中外文化(共12页).doc_第4页
【高一英语】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中外文化(共12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中外节日文化差异研究课题名称:Different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中外节日文化差异设计者姓名胡忠霞所在学校东莞市茶山中学所教年级高三研究学科英语联系电话电子邮件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外文化的渗透及交流也在逐步增强和深化,中外文化在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差异,中外的节日文化也不例外。结合高中英语(3)课文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学,我设计了这次研究性课题,意在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外节日文化存在的差异,从而帮助学生从理解国外文化,增强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力图使学生了解中外节日文化存在的由来和差异,针对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于节日的探讨,从而帮助学生从理解中外节日文化,到扩大知识面和开拓视野;从学习和理解外国节日文化,到加深对外国文化借鉴和吸收,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从而产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课题介绍 以中外节日文化差异为研究性学习课题,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搜集古今中外节日文化的有关资料。通过了解中外节日文化的类型、由来、意义及人们的活动习俗,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出不同节日文化的所存在的差异。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不仅了解我国的节日文化,而且对外国的节日文化也有所了解,从而开拓视野,增进中外文化知识交流。通过实践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有关节日的英语词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表达的能力,最终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知识与技能:1、掌握和运用课文中出现的节日英语词汇,了解和学习更多的节日英语词汇。2、了解由于各国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乡土民俗等方面的不同,节日文化有所不同。3、掌握中外具有代表性的节日类型,了解这些节日的起源、活动内容及庆祝方式。4、分析比较外节日文化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体验研究学习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5、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6、通过本此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开拓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根据优差组合原则,把学生分成小组,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内容,明确分工,预定成果。2、利用课本、图书馆、网络、调查、采访等多种方法,搜集中外节日信息资料,并归纳整理成完整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3、围绕节日这一话题,小组织进行广泛交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4、经过探讨学习,整合资料,写出研究报告,汇编英语小报,制作PPT文件,制作专题网站来展示学习成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到更多的节日英语词汇,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2、了解中外节日文化,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3、小组成员相互帮助、相互配合,体验团队合作乐趣。4、培养自主学习、探索发现、开拓创新能力。5、懂得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的重要性。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1、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基础相对较好。但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还不够灵活。2、他们善于表达,个性突出,独立性较强,在对事物的认知上,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缺乏团队合作能力。3、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标新立异,有创新精神。但知识面还不够宽,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中外文化认识不足。4、对电脑网络及多媒体应用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网上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但分析归纳总结能力有限。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掌握节日英语词汇。2、增进学生了解中外节日文化的差异,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4、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使用英语和他人进行交际的能力。6、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1、通过知识竟赛活动,比赛哪个小组搜集节日英语词汇最多。2、通过整理归类节日英语词汇,达到了解中外节日文化的异同。3、通过开展节日模拟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及探索创新能力。4、通过对节日类型的分析比较,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5、通过小组讨论、答辩,相互协作,促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团队合作。6、把获取的节日信息经过思维处理,写成报告、论文、PPT文件等,锻炼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是以1、汇编节日英语中英文对照词汇表。2、中外节日文化差异英语小报。3、PPT幻灯片展示。4、节日文化专题交流网站。5、报告、论文、心得体会。六、资源准备1、教师提供一些网址供学生搜集中外节日信息。2、教师提供一些中外节日活动的文字图片供学生参考。3、学校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教室,提供电脑网络。4、学生准备录音设备、照相器材,移动存储器,电子英语词典等。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研究性学习的阶段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起止时间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1、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知识体系。2、明确本次活动的学习目的。3、掌握本次活动的步骤、方法和要求。1、讲述研究性学习的知识要点。2、应用PPT幻灯片,通过文字图片展示,介绍中外节日文化活动(如中国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国的圣诞节、亡灵节,愚人节、感恩节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3、介绍活动的目的、步骤、方法和要求。4、组织学生就问题谈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意见。1课时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提出和选择课题1、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如何搜集学习更多的节日英语词,列举中外节日种类。2、讨论学习这些节日的起源、活动内容及庆祝方式。比较分析这些节日有何异同,并定好研究性课题。1、提示研究的内容,组织学生围绕“节日”这一话题进行讨论。2、引导学生选定研究课题:Different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中外节日文化差异。3课时成立课题组1、学生根据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积极参与同学的课题。2、成立小组,选定组长,进行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小组合作的综旨及重要性。3、明确评价量规的标准,掌握如何应用评价量规进行比评。1、根据自愿合作原则指导学生合理分组(可建议优差混编,男女组合,有利活动进行下去)。2、指导小组成员进行任务指派,分工合作。3、制作学习规则及学习评价量规,提供给学生。形成小组实施方案1、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2、根据活动内容,合理分配时间。3、细分研究内容,预定成果等。1、检查指导学生的活动实计划是否切实可行。2、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方案实施。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1、利用课本、图书馆、阅览室、网络,搜集、整理中外节日资料。2、调查采访外籍人员,了解国外节日文化3、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汇编节日英语词汇,集成小册学习。4、开展中外节日模拟活动,感悟中外日文化生活。5、讨论中外节日文化的类型、由来、意义及人们的活动习俗。6、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出不同节日文化的所存在的差异。7、整合资料,写研究报告,汇编英语小报,制作PPT文件,制作专题网站及写活动体会。8、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并参加评选活动。选出优秀的个人和小组。1、教师给学生提供参考书、图片、网址等信息,供学生参考。2、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采访问卷表,及如何采访外籍人员。3、组织学生小组进行知识竞赛活动和节日模拟活动。4、指导学生对不同的节日文化生活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比较其异同。5、对于有困难的个人和小组及时提供帮助,鼓励其把活动进行下去。6、指导学生如何写研究报告,汇编英语小报,制作PPT文件,制作专题网站及写活动感受。7、对学生小组进行监督管理,保证活动顺利进行。8、组织学生小组开展评选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评选活动优秀的个人和小组。1周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语言是一门艺术,它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进行交流和学习的工具。要想让学生学好英语这门语言,仅仅靠教课书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搜集、整理、归纳、总结各个环节,了解到由于世界各国之间存在着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物质生活、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中外节日文化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主动探究自主式学习的乐趣,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本次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但也有少数学生在活动中由于方法不当,遇到困难有点心灰意冷,但在老师和小组同学的及时鼓励和帮助下,也能完成学习。对于学生个人的报告和小组的报告,老师都应给予真诚评定和恰当的表扬,增强学生在活动的自信心。通过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和老师同学的鼓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活动中,是让学生通过思考、查找资料、调查、讨论与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完成所设定的课题。老师在此活动中不再处于中心的地位,学生是整个活动的中心,是活动的主体,老师只能以一个协调者的身份出现,协助他们解决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学生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和小组分工合作,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既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也同时促进了老师素质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评价表1自我评价评价内容评价表述得分()1、你对活动的主题是否感兴趣?2、你是否积极参加小组活动?3、你用何种方式搜集资料?4、在活动期间你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5、本次活动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6、你对本次活动所取得成果是否满意?注:评分采用“五星级”标准代表Little, 代表A little, 代表OK, 代表Quite well, 代表Very well.评价表2同学互评互评内容评价表述得分()1、小组的每个成员是否都尽职尽责?2、组长对小组成员是否帮助指导?3、小组成员是否积极听取别人意见?4、小组成员合作是否愉快?5、小组成员合作取得哪些成果?6、小组合作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提高?注:评分采用“五星级”标准代表Little, 代表A little, 代表OK, 代表Quite well, 代表Very well.评价表3教师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得分()1、活动态度A.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活动。B.与同学合作是否和谐融洽。C.是否尽职尽责、善始善终。D.是否勇于克服困难。2、知识技能A.搜集资料能力。B.归纳整理能力。C.阅读理解能力。D.知识应用能力。3、探索创新A.是否能独立完成某项任务。B.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否新颖独特。C.活动方法是否灵活多样。4、综合能力A.团队协作能力。B.资源应用能力。C.交流表达能力。D.分析总结能力。注:评分采用“五星级”标准代表Little, 代表A little, 代表OK, 代表Quite well, 代表Very well.评价表4综合评价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量规评价内容得分()自 评互 评教师评1、积极参与小组活动。2、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信息资料。3、工作认真负责,努力完成任务。4、主动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建议。5、相互沟通,彼此尊重。6、主动配合同学,有团队合作精神7、勤于思考,善于提问,乐于动手实践。8、解决问题方法独特新颖。9、能克服困难主动探索,。10、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11、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多样。12、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13、关爱他人、关心小组、关注班级体。14、能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15、能总结经验,自主学习,不断成长。小计小计=星星总数15总评总评=(自评小计+互评小计+教师评小计)3注:评分采用“五星级”标准代表Little, 代表A little, 代表OK, 代表Quite well, 代表Very well.一.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一)直接引述别人的原话,叫做直接引语;用自己话转述别人的话,叫做间接引语。间接引语一般构成宾语从句。直接引语必须放在引号内,间接引语则不用引号。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时,除将引语部分变成宾语从句外,还必须对直接引语中的人称、时态、指示代词、时间状语、地点状语等进行改变。 1. 时态的变化: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时,通常受转述动词said, asked等的影响而使用过去化的时态,即把原来的时态向过去推,也就是一般现在时变为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变为过去进行时,等等。例如: Tom said to me,“My brother is doing his homework.” Tom said to me that his brother was doing his homework. 2.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时间状语、地点状语等等的变化: 根据意义进行相应的变化,例如: She asked Jack,“Where have you been?” She asked Jack where he had been. He said,“These books are mine.” He said that those books were his. (二)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时,都使用陈述语序,但是因为原句的句式不同,所以变成间接引语时所用的连词会有所不同。直接引语如果是一般疑问句,用连接词whether或if;如果是特殊疑问句,则用疑问词引导间接引语。转述的动词一般用asked,可以在其后加上一个间接宾语me, him, her, us等。如: She said,“Is your father at home?” She asked me if/whether my father was at home. “What do you do every Sunday?”My friend asked me. My friend asked me what I did every Sunday. 直接引语如果是祈使句,改为间接引语时,要将祈使句的动词原形变为带to的不定式,并在不定式的前面根据原句的语气(即请求或命令)加上ask, tell, order等动词,如果祈使句为否定式,则在不定式前加not。其句型为:ask / tell / order someone (not) to do something. 例如: She said to us,“Please sit down.” She asked us to sit down. He said to him,“Go away!” He ordered him to go away. He said, “Dont make so much noise, boys.” He told the boys not to make so much noise. 二. 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概述 被动语态的概念:它是动词的一种形式,表示主语与谓语之间的执行或被执行关系。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作的执行者,例如:They saw the little boy crying by the river. 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作的承受者,例如:The little boy was seen crying by the river. 被动语态的构成 被动语态的形式是由“助动词be+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助动词be随着主语的人称、数、时态等的不同而变化。几种常见时态的被动语态形式如下: 1. 一般现在时 am/is/are + 过去分词 例如:Rice is planted in the south of China. 2. 一般过去时 was/were + 过去分词 例如:These trees were planted the year before last. 3. 一般将来时 will/shall + be + 过去分词 例如:A sports meeting will be held next week in our school. 4. 现在进行时 am/is/are + being + 过去分词 例如:Your radio is being repaired now. 5. 过去进行时 was/were + being + 过去分词 When he got there, the problem was being discussed. 6. 现在完成时 have/has + been + 过去分词 His work has been finished. Has his work been finished? Yes, it has. / No, it hasnt. 7. 过去完成时 had + been + 过去分词 注意: 1除了be之外的其它系动词如get, stay等也可以和过去分词构成被动语态。例如:Their questions havent got answered. 2. 含有情态动词的谓语变成被动语态使用“情态动词+ be + 过去分词”结构。例如: More attenti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