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的制度缺陷.doc_第1页
论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的制度缺陷.doc_第2页
论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的制度缺陷.doc_第3页
论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的制度缺陷.doc_第4页
论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的制度缺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的制度缺陷 论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的制度缺陷摘要个人所得税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征收的税种,它主要用于收入分配的调节、贫富差距的缩小。 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的制度变迁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它的变革至关重要,需要对有关税制同时改革、共同配合才能起到作用,由单一类税制向综合类税制改变,由个人向家庭为主要纳税单位的转变是大势所趋。 本文选取了工资、薪金所得豁免额的研究,从税收公平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免征额的制度存有的缺陷,进而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科学调节分配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使人们都能在安定稳序的社会环境中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关键词: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制度弊端;解决方法Abstract Personaline taxis oneof theworldwide populartax categoriesof taxes,it ismainly usedfor theadjustment of the inedistribution,narrowing thegap betweenrich andpoor.Ine fromwages andsalaries shallbe exemptedfrom theforehead of the institutionalchange isa topicof concern,it isvery importantfor thechange,need to the relatedtax systemreform,cooperate togetherto playa roleat thesame time,by asingle classtax systemtotheprehensive taxchange,by individualhouseholds asthe maintax ofthe unitis thetrend ofThe Times.This articleselects theine fromwages andsalaries exemptionamount ofresearch,from theperspective oftax fairness,analyzes thecurrent workingoftheamount ofine exemptedfrom individualine taxsystem hasdefects,and toseek areasonable solution;Science andadjust thedistribution ofine,promote theharmonious developmentof society,make peoplecan sharethe economicstability andsequence ofthe socialenvironment inthe developmentoftheresults.Key words:personal iax;ine fromwages andsalaries,the exemptionsystem defects;solution目录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免征额的定义及主要原则1 (一)个人所得税中关于工薪所得免征额的定义1(二)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免征额的主要原则2 二、我国工薪所得免征额的演变及减免规定3(一)我国工薪所得免征额的演变3(二)关于我国工资、薪金所得减、免税的规定4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免征额存在的问题5(一)费用扣除标准不合理5(二)个人纳税申报存在弊端 61、没有实行量能负担的纳税原则 62、没有对各家庭收入的不同进行差异分析6(三)扣除项目和扣除标准存在问题7(四)免征额固定不变存在弊端8 四、改革和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免征额9(一)将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免征额提高 91、将大额医疗费用支出纳入税前扣除 92、将子女的教育支出纳入税前扣除 93、将赡养老人的支出纳入税前扣除 104、将住房利息支出纳入税前扣除10(二)逐步实行家庭扣除制度10(三)不同经济区域采取区别税收政策11(四)将分类与综合所得税制相结合11五总结12参考文献13谢辞14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的制度缺陷1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免征额的定义及主要原则(一)个人所得税中关于工薪所得免征额的定义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的应税所得为对象征收的一种税,在我国是指对居民纳税人中国境内外的完全所得和非居民纳税人境内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免征额其实是指税收法律中划定的予以豁免征收的那部分,它是基于一系列的标准从所有征税金额中提前扣除的部分,而不是纳税后扣除或者按照税率全额征收。 工资、薪金所得免税收入,指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章,在对个人的工资报酬所得计税的过程中,依照税法扣除相当的数额,这个数额便是工资、薪金免税收入。 免征额扣除标准评价在国际标准框架下各不相同,但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类是在收入获取的同时无形间付出的成本费用;二是为了维持家庭及个人生活而承担的整体生活费,即生存费用的扣除;三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社会价值进行的活动导致的费用扣除。 (二)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免征额的主要原则税收公平公正原则由英国威廉配第首先提出,被公认为是现代税收的第一原则。 税收公正指的是每个纳税人的合法地位必须是平等的,务必在纳税人税收负担间同等分配。 即平等的税负应该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收正好是他们在纳税过程中应该缴纳的数额。 一般来说,有两个部分的公平正义原则,即横向和纵向公正原则。 横向公平指公平的水平承载能力,是指同样的负担,纳税人承担相同的税。 纵向公正是指依据不同的负担能力,承担的税负不同。 不管何种公平原则,其核心问题是如何衡量税收负担。 西方学者基于此,得出两个要点,即利益原则和能力原则。 个人依据自己从国家提供的公共基础产品和服务中所获福利的多少,断定应纳税数目、承担的税负大小即为利益原则。 但是由于从公共物品中受益多少难以具体计算,加上“搭便车”行为的不可避免,所以在实际中有很大局限性。 根据纳税人能力的大小和应纳税额的多少这一原理,形成了“目的论”和“主观说”两种观点。 “主观说”以纳税人因纳税而体会到的付出程度做为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的制度缺陷2判定其纳税能力的标尺。 “目的论”则主张以纳税人的财富水平作为衡量标准,而财富通常又经常用收入、支出、财产作为标准。 两种尺度各有利弊,我国目前是根据“目的论”观点,主要依赖于收入水平作为标准衡量。 二、我国工薪所得免征额的演变及减免规定(一)我国工薪所得免征额的演变1950年1月30日在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税收实施细则中,就对个人所得征收工资报酬所得税做出了明文规定,但是苦于当时没有推行此规定的条件,所以一直没有进行实施其一,当时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1950年我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时期,由于八年的抗日战争、三年的内战以及抗美援朝等艰苦的战争给国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将一个落后贫穷、底子薄弱的状况遗留给了1949年建立的新中国,当时国家经济落后,大部分工薪阶层人员收入不容乐观,有的收入仅能够维持一般基本生活开支,有的收入却连温饱都难以维持。 当时政府出台政策对职工实行多子女补助补贴,帮助部分因子女多而生活困难的职工度过瓶颈期。 即所谓的“多子女补贴费”。 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基础。 其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大力倡导缩小三大差距即城市和农村地区差距、工人和农民之间的差距、劳动者和精神创造者之间的差距。 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实行平均主义原则。 在这种体制和指导原则下,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采取分配制,吃粮依靠粮票,穿衣依靠布票,吃糖依靠糖票可以说只要是生活必需品,均是在计划内供应、分配。 工人、农民以及干部职工的收入都很单一化,工薪阶层依照级别发放工资,贫富差距不大,这样就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必要了。 上述原因诠释了中国为何在1980年之前没有开征个人所得税。 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促进了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外籍人员来华工作的数量增加,为了维护独立的税收主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举行决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这对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我国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中规定工薪所得免征额达到800元/月。 然而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的制度缺陷3这是一个参考同时期在中国的外籍人员的收入水平确定的,当时国内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月平均工资只达到60元左右,因此在以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公民能够达到这种收入水平的人不多,因而纳税人很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穷人和富人之间差距加大,人民内部矛盾凸显。 为了缩小贫富悬殊、实现社会公正和共同繁荣、积极稳妥应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国务院颁布了有关个人所得调节税的暂行条例,并于198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条例规定,持有中国国籍、户籍证明,并在中国境内居住,取得个人收入的中国公民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项目有工资、报酬收入、承包承租收入、劳务分包收入等8项内容,依照超倍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实施征收。 修正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自1994年1月1日开始施行。 税务征管法提出,只要是个人收入,无论是居民还是非居民个人都应依据个人所得税法缴纳税款。 可以看出,在1994年800元每月的基本扣除开始正式实施。 通过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的召开,对修正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集体投票同意。 在这项修正案中,工资收入的免税额增加到每月1600元。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再次修订个人所得税,修改决定个税工资所得豁免额由1600元/月增加到2000元/月。 此后,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税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将扣除费用再次提高,扣除成本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累进税率。 (二)关于我国工资、薪金所得减、免税的规定个税法规定,外籍来华人员若在中国境内的外国公司工作的,并且在工作过程当中获得工资、报酬收入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外国专家,被国家机关、人民团体雇佣工作并取得工资、报酬收入的外国个人,本国公民被雇佣于境外就业或者在境外取得工资、报酬的,可以依照4800元的费用扣除标准。 也有少许与工资、报酬性质不同的补助、津贴。 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这些项目包括 (1)独生子女补贴; (2)工资计算模式虽参照公务员薪酬制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的制度缺陷4度,但不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食品补贴以及家属成员的伙食补贴费; (3)托儿补助费; (4)工作人员的差旅费、伙食补贴。 其中伙食补贴是指个人因工作原因不能在本单位就餐的,依照未就餐顿数和每餐补助标准,按规定向财务领取补贴费用。 但是若单位以伙食补贴的名义额外发放给职工的补助不能免征个人所得税。 此外,单位和个人按比例提取住房房公积金后,将数额支付给指定的机构、以及基本养老保险的交付、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障金的支付,这些费用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但若支付中超出规定的比例,应该同工薪收入一并计征个人所得税。 经批准可以减征的丧失某种能力的个人、孤儿、寡妇和烈士家属所得;遭遇具有不可抗力、非人为的自然灾害造成的重大损失;其他经国务院准许可以减免征税的项目。 由国务院各部委、省级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及以上单位以及异国国际组织、机构奖励的有关科教文卫体、生态保护等的奖金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依据统一规定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的补助、津贴由及国务院确定的免税项目免征个人所得税;根据统一规定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干部和个人家庭搬迁津贴,员工遣散费,养老金,退休金,退休生活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下图是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表,依据税率计算应征个人所得税。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1500元的302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101053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20555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1005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027556超过55000至80000元的部分3555057超过80000元的部分4513505图表国家税务总局网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的制度缺陷5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免征额存在的问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额连续上调都隶属于相同的社会背景下,都是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百姓收入稳中有升的时期,由于各方的压力使得个人所得税必须随之做出调整。 然而,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是随着一个历史时期不断变化的,这将导致费用扣除标准根据环境变化而做出调整,甚至是频繁上调。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纳税人参政议政热情的提高,老百姓较关注一些与自己的生活休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此外,对工资、报酬所得免征额的规定现行税法确实存在一些制度的缺陷,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费用扣除标准不合理1.费用扣除标准不具合理性,没有根据合理的工资指数化进行调整。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导致纳税人的实际税收负担较重。 我国现阶段处于通胀严重和物价上涨较快的时期,消费者实际的购买力会因物价的上涨而降低2.费用扣除标准“内外有别”。 可以从我国的税收法律中看出,居住地不在我国,但在我国境内取得工资收入的纳税人及在我国境内居住,从境外获取收入的纳税人,可以加计扣除1300元/月,违背社会公正。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外籍人员虽然在我国没有居住地但大部分时间在我国居住,与我国的国民消费支出无区别,应该采取统一的扣除标准。 (二)个人纳税申报存在弊端政府制定税收政策要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原则。 国家应将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作为纳税基础,考虑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与家庭经济情况相一致,具有统一负担的纳税人统一课税,不具备相同的能力,纳税人应区别对待。 税收公正由水平公正和纵向公正构成。 水平公正是指相同的经济能力的纳税人应当支付同样的税收,也就是对条件相同的纳税人同等对待;纵向公正是指经济能力不同的纳税人应支付不同的税收。 即不同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方式,纳税人的地位平等,没有例外。 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的制度缺陷6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采取以个人为纳税单位申报纳税,对纳税人进行一刀切,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表面上似乎是公平的,但其实并不公平,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缺点。 主要表现 1、没有实行量能负担的纳税原则我国选用固定额度和固定税率两种方式扣除个人所得税,只针对个人的生活费用扣除,而没有分析纳税人结婚与否,有无抚养人口数,有无对父母、孩子及丧失生活能力人的抚养等差异性。 这样会造成纳税人收入同等,但支出费用不同,豁免税收相同,却支付相同数额的税收,这显然会影响个税公平正义原则的实现。 这不符合常理,又不能得出纳税人负担了多少税收。 特别是在抚养条件差别很大的情况下,他们负担差异越大,税收的不公平性越明显。 相对具有相同收入的纳税人,如果他们的的生计费用支出多,那对他们是不公平的,这就违背了税收公平中的量能纳税原则。 在很大程度上会使纳税人纳税的积极性降低,无益于税收更好的服务于民。 2、没有对各家庭收入的不同进行差异分析家庭是社会的核心单元,人们的消费行为都是围绕家庭展开的。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两个家庭都是三口之家。 其一丈夫工资4500元/月,其他成员均无工作也无其他经济;其二一家三口均有收入,工资收入分别是1500元/月。 表面上看两个家庭的月总收入是同样的,但观察发现两个家庭的税负不一样。 我们来看下表表1.2免征额3500元税制下家庭收入相同而税负不同比较(假设配偶双方都有收入)家庭月总收入(元)A家庭收入的结构50%+50%A家庭月纳税额B家庭收入的结构75%+25%B家庭月纳税额(元)纳税差额(元)B家庭与A家庭纳税额之比45002250+225003375+112500-55002750+275004125+137518.7518.75-65003250+325004875+162557.557.5-75003750+3750155625+1875107.592.56.17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的制度缺陷7家庭月总收入(元)A家庭收入的结构50%+50A家庭月纳税额B家庭收入的结构75%+25%B家庭月纳税额(元)纳税差额(元)B家庭与A家庭纳税额之比85004250+425044.826375+2125182.5137.684.0795004750+4750757125+2375257.5182.53.43105005250+52501407875+2625332.5192.52.375因此可以看出,单纯的只以个人而不考虑家庭结构纳税违反了税法中税收公平的原则。 (三)扣除项目和扣除标准存在问题个人所得税法工薪所得免征额规定,无论是从1980年的每月800元,或是之后的每月1600元,以及到现行的每月3500元,从表面上看,每次个税法的变化似乎都把重点放在调整工资薪金免征额的问题上,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现行的法律中没有对免征额标准的明确规定,对扣除的项目和标准没有说明,对收入中的净收益征税表现得不是很明显。 我国现在采用固定额度、固定税率扣除相结合的方式计征个税,将纳税人不同性质的所得分类扣除再计税。 其中,个人的工资收入,扣除费用3500元/月,但是并没有规定该项目的具体扣除,比如满足纳税人基本生活需要的的服装、食品、住房、交通运输工具等其他费用也在税前进行了扣除,立法和决策机构制定的免征额立场不明确等诸多问题在税法中表现的不清楚。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免征额的费用扣除标准是将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费用、赡养父母、老人的支出、抚养子女的教育费用以及家庭住房费用等诸多因素考虑在内。 我国现在已经全面实行住房的市场化,工薪阶层往往依靠银行贷款购买房子,利息负担很重。 如果不购买住房就只有租房,而且租金也是很高的,住房支出大大增加,已经成为工薪阶层的主要支出。 教育和医疗负担也未体现在税收中。 目前,我国的教育和医疗的突出问题是学费和医疗费用高,教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的制度缺陷8育和医疗支出带来的负担较大,一般家庭难以承受。 而目前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项目中,没有考虑到有关教育和医疗方面的必需支出。 住房、医疗保健、教育被形象地比喻为“压在老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买不起住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 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百姓身上的负担太重,生活压力巨大。 所以,应将对于居民本身属于较重的费用支出纳入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中。 (四)免征额固定不变存在弊端我国现行的个税法明确规定工薪所得免征额是一个固定的数额,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规定在法律条文中。 在实施的过程中,从最初的二十多年调整一次,到现在的两三年就要调整一次,每次调整都是国家立法机关通过启动修改法律条文,进行免征额这一数额的调整。 它不是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的真实反映,不利于法律严肃性的维护。 工薪所得免征额依靠法律规定的目的就是要对纳税人的基本生活费用做预先扣除,据此保障纳税人的基本生存需求,这样说来,这个数额的规定绝不可能是一个不变的、处于静止状态的数字。 因为,生活费用与纳税人的服装、食品、住房、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而这些成本是伴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度的转型升级、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价格上涨等因素不断变化的。 目前我国实行的纳税免征额未将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纳税人的影响考虑进去,很难真实反映出纳税人实际的纳税能力。 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表明,我国CPI指数一路攀高,近几年尤为突出。 CPI指数是衡量是否出现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但各个国家的判定标准有差别,但不变的是,若CPI指数在35的范围内出现波动则出现通胀。 我们的目标是保持通货膨胀率在3%左右,但从xx年初开始,CPI指数已达到3,随后继续上涨,创十多年来新高。 通货膨胀是各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由于经济体制的弊端,由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深远。 首先,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吞噬了低收入者的购买能力,使消费者实际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受到影响。 其二,通货膨胀的发生将导致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加剧贫富悬殊和社会动荡间的鸿沟。 多半人的福利可能受到的影响更大,CPI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的制度缺陷9同时通胀风险是一种个人不能完全规避的系统性风险。 因此,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应纳税所得额如果与CPI指数、人民生活水平相脱离,就会导致纳税人允许扣除的免征额减少,税负压力加剧。 不仅违背了税收的公平正义,而且也严重侵害了纳税人的基本权益。 固定的免征额必然会产生课税僵化与收入增长之间的矛盾。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必须有法律依据,没有法律就不能保证个税征收的顺利实施。 个人所得税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国家通过立法进行规范,但近年来,频繁调整免征额,有违法律的严肃性和稳定性。 稳定的法律能充分发挥其指引、评价功能,而频繁修改法律,一方面是立法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树立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并且增加纳税人的不确定感。 四、对促进我国工薪所得免征额的发展提出的意见从工资在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缺陷看工资薪金免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一)扩大工薪所得免征额范围 1、将医疗保健支出费用纳入税前扣除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且医疗保险范围尚未实现全覆盖,人们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人类已无法预测到重大疾病的发生,所以医疗支出对纳税人是一笔重大的支出且不可避免。 国家应该依据纳税人医疗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制定合理的扣除额,对于重大医疗疾病的支出或者年内累计就医达一定数额的费用应予以在税前扣除。 2、将子女的教育经费纳入税前扣除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随着大学的不断扩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日益增加。 国家实行对九年义务教育免收学费的政策,但在高等教育方面仍然存在盲区,所以子女的教育支出对于纳税人来说至关重要。 根本来说可以依据每个家庭接受高等教育的子女数量来规定每个家庭的扣除比例,而高等教育又可以进一步限定为本科及其以上学历。 3、将赡养费用的支出纳入税前扣除赡养老人不仅是关乎个人道德问题也是法律所规定的,是纳税人必须履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的制度缺陷10行的一项义务。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很多倒金字塔型的“421”家庭不断涌现,即纳税人需要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增加。 此外,中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以及养老负担加重,赡养费的增加。 在一般情况下,相应的费用扣除标准应依据家庭负担赡养老人能力的大小。 赡养的对象应该是纳税人的父母或者是直接生活在一起的亲属,并且他们无经济收入或收入较低,自己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一半以上的基本支出是纳税人来负担的。 4、将住房贷款利息纳入税前扣除在房价高不可攀的今天,住房利息支出已经成为广大中低收入家庭一项重要的生活开支。 在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北上广等大中型城市,全款买房只能是富人的专利,中低收入家庭只能选择按揭贷款。 一般情况下,按揭贷款所负担的利息高昂,更加剧了中低收入家庭的负担。 因此,国家应考虑将住房利息支出纳入税前扣除范围,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二)逐步实行家庭扣除制度家庭扣除是以家庭作为纳税单元汇总扣除,而个人扣除是个人的收入分别扣除后计征缴税。 同时,家庭成员及健康情况、抚养子女接受教育的经费支出、赡养父母的医疗、生活支出等都在税前扣除范围内,实现项目和扣除方式的完善,是个人追求税收公平的体现。 为了保障家庭扣除制度的顺利实施,需要配套的制度共同执行,而最关键的就是个人纳税申报。 由于家庭由其成员构成,家庭情况成员最清楚,基本无法实现从源头代扣代缴,就只能采取个人申报纳税的方式。 但是,基于我国国情,要推行个人纳税申报制度,达到纳税人积极主动地全额交纳税款仍是任务艰巨、道路漫长,有关部门应通过试点先行评估其合理性,不断完善个税工薪所得扣除方式,最后将适合我国的纳税模型在全国推广。 (三)不同经济区域采取区别税收政策我国存在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差距,在全国范围内工薪所得免征额实行统一标准,将会导致贫富差距加大,富者更富,穷者更穷。 处于不同地区的纳税人,虽然纳税项目相同,缴纳相同税收,但税收负担却不一致。 为了更好的发挥个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免征额应根据各地区的发展及物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的制度缺陷11价水平等综合因素确定。 根本做法是由国家测算本年度的基准工薪所得免征额的平均数,再确定各省份免征额的上限和下限,一般应将基准免征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各地区在制定本区的免征额时,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向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申请批准。 这样个税免征额的实施才能促进经济的更好发展,维护纳税人的基本权益并促进共同富裕。 例如,若经测算,得出免征额为3500元,那么各地区的免征额必须在3500元的30%区间内波动,4550元为全国最高免征额,2450元为最低免征额,像北上广等城市,就可以申请一个较高的免征额,但是最高不能超过4550元;而云贵川和其他偏远地区,可以申请一个较低的免征额,但是最低不少于2450元。 免征额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体现税收的公平正义原则,缩小城乡、地区间的差异,实现共同富裕。 (四)将分类与综合所得税制相结合在世界各国,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不同,而我国是采用分类所得税制,将其划归为11类,即工资、薪金所得;生产、经营所得;企业、事业单位的承租、承包所得;劳务酬劳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息金、股息、盈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无意所得;其他经国务院批准的所得。 这11类所得适用的费用扣除不同、税率不同、时间限制不同,计税的方法不同。 虽然这样的模型很容易控制税源,为计征缴纳税款提供便利,节约成本费用。 但是,此方式不能反映纳税人真实的纳税能力和税收负担,有违税法的公平正义原则。 我国将逐步实现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计税形式。 这种形式也称混合纳税形式,将个人收入分门别类。 首先将其分为不同项目,对没有费用扣除标准的应税项目,如息金所得、股利所得、盈余所得、写作报酬所得、商标使用费所得、无意所得、其他所得等按比例分类纳税;但对于工薪收入、劳务报酬收入、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收入、承包承租收入、财产让渡、财产租借收入等包含费用扣除标准的项目采取综合征收方式。 最后,再将应纳税所得加计汇总,扣除允许减免的费用,根据累进税率计算表计算征收税额。 既坚持了量能纳税的原则,对纳税人的收入进行综合计算征收,又坚持了差别对待原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的制度缺陷12则,对性质不同的收入分类纳税,并有便捷征收的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所得税课税模式。 五、总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个人所得税法的滞后性凸显,现在对工薪所得免征额的问题有待发展和完善。 本文基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工薪所得免征额的制度缺陷分析,得出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不能仅仅依靠提高税收豁免标准,还应该考虑各方综合因素,以我国国情出发,进一步提高工薪所得的免征范围,实行免征额分段扣除;另外将以个人为主的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