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2008年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卷分析浙江省温州中学 朱 威浙江省2008年高中证书会考语文试卷分为试卷I(12道语基选择题,共24分)和试卷(阅读与写作,共81分)两部分。试卷共有五大题,其中第二大题是课内外现代文阅读(共18分),第三大题是课内古诗文阅读(共12分),第四大题是“名句默写及语言运用”(共6分),第五大题是作文(40分);本卷设有附加题,自愿选做,做对加分(满分5分)。下面是随机抽取的100份试卷的答题、得分情况分析,供大家参考。试 卷 I 分 析试卷I中12道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要求考生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误选均不得分。题目简介如下:题 序题 干考 点0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字音0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字形03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词语辨析0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成语理解与运用0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语病0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标点符号07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语言表达通顺连贯08语言表达要简洁,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应当删去的一项是( )语言表达简洁明了09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 )古今异义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11从常见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常见文言句式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学常识12道选择题,知识点和考点比较丰富,覆盖面较大,注重双基落实,难易度把握很好。根据库存试卷抽查和考生问卷调查,各题错选最多的选项是:题 序123456789101112正 确 答 案CDBACBDADADB错选最多项DCCBDDACACAA第1道选择题不少考生错选了D项,主要是因为对于C项中 “宛然”的“宛”字有没有后鼻音难以确定,对于D项中的 “怂恿”的“怂”字的字音也记忆不清。第2道选择题有一些考生错选了C项,大概是因为认为D项中的“提纲挈领”应该是“题纲挈领” ,而又看不出C项“直抒胸意”中的别字(意)。这说明这些考生对这两个成语的意思还不理解。第3道选择题不少考生错选了C项,大多是因为难以区别B 项中 “笼罩”和C项中 “覆盖”在情状方面有什么不同。实际上,这些考生对课文也不十分熟悉。第4道选择题有一些考生错选了B项,可能是因为对于A项和B项中的两个成语(不厌其烦、如火如荼)的意思都不那么理解。这道选择题考生错误率不高。第5道选择题很多考生错选了D项,大多是因为他们看不出D句的语病(成分残缺),而C句本来不是病句,因为标点的复杂化,而使他们产生了误会。第6道选择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题目设计得很好,涉及标点符号方面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这道选择题考生错误率最高。不少考生错选了D项,也有一些考生错选了A 项或C项,可能大家平时这方面强化训练不够。第7道选择题考生错误率最低,只有个别考生错选了A项。这道题讲究比喻文句和想象文句的对应性。实际上语段中最关键的词语是“偶尔”,注意到了这一点,答案就很清楚了。第8道选择题同样有一个关键词语“那位”, 张老师对李明说“在开会那位就是”,可见有所指示,李明和班主任距离不远。有的考生错选了C项。“穿蓝格衬衫”比“中等身材”信息更加明确。第9道选择题考查古今异义。“道路”古今大同小异。而不少考生错选了A项,显然是不理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这一文句中的“告诉”的真正意思是什么。第10道选择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实际上A项两个例句中的“焉”是这道题中最难以理解的。因而许多考生就莫名其妙地错选了C项“之二虫又何知”是哪一课里的?第11道选择题是略有争议的。虽然题目中四个例句比较明显的分别是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和状语后置句,但也有考生错选了A项,因为他们认为例句和例句是一样的,也是判断句(推理判断)。第12道选择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文学)常识方面这几年高中生比较薄弱,因而有些考生错选了A项,有的考生错选了C项或D项,是完成可以理解的。他们用在语文上的工夫太少了。12道选择题,难度不大,基本上取材于课文,和2007年会考相比,考生得分率略高一些,大概是78.12%(满分24分,平均18.75分)。试 卷 分 析试卷中第二大题是现代文阅读,与2007年一样,分(一)课内阅读和(二)课外阅读两题,满分18分。现代文阅读(一)是课内议论文阅读,取材于鲁迅杂文灯下漫笔,这道题共有4道小题(1316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观点、概话信息的能力。第15小题设问:作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时候老百姓会感受到“皇恩浩荡”“天下太平”,出现这种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因为题型熟悉,难度不大,学生基本上能从原文中找到信息并加以概括。这道题得分比较容易,只有极少数学生概括不全面,回答不到位。而第13、14、16三道小题的答题情况就不乐观了。第13小题设问:从第一段内容看,加点的“下于奴隶”具体是指中国历史上“百姓”怎么样的遭遇?要求学生从文中概话出具体的事实,而学生基本上是用自己的语言漫无边际地去回答。而第14小题要求学生联系全文,概括出第二段中画线句子所列举的内容,主要用来阐述什么观点,许多学生反而去陈述事实了。综合13、14两道题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这样的题目虽然也是议论文阅读训练常做的,本应不难回答,但学生还是审题不够细心,阐述不够老练,对论点、证据的把握能力也有待提高。第16小题相对前面三题,难度系数有所增加,考查学生对所选文段中作者论证思路的整体把握,理解作者先点明中国历史上老百姓“向来”至多是做奴隶的处境,然后阐述“想做奴隶而不得”的事实,接着论说因“暂时做稳了奴隶”而欢欣,从而“直捷了当”得出了两个结论这种通过层层论述而最终得出的结沦的思路。学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基本上只讲出“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 这两个结论的具体意思,有的学生故弄玄虚,随意发挥,缺乏对整个论证过程系统把握的能力。现代文阅读(一)课内议论文阅读,这道题总分10分,学生的平均分为6.07分,得分率仅60.7%,成级不理想,是全卷得分率最低的。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学生阅读议论文不大熟练,对鲁迅杂文灯下漫笔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也不大了解,虽然所考的内容都应是平时教学的重点。鲁迅的杂文学生也不大喜欢,这是事实。然而,富有戏剧性的是现代文阅读(二)课外说明文阅读,这道题虽然总分只有8分,可是学生的平均分却有7.04分,得分率为88.0%,是全卷得分率最高的。这是一篇有关“甲醇经济”的科技性说明文,共设计了三道小题,17题3分,18题2分,19题3分。第17题问:文章认为从长远角度看,“甲醇经济”的主要内容是指什么?从原文第四段,我们可以找到有关重要信息(注意我画线的语句):“但是,二氧化碳的吸收处理只是一个暂时的途径。从长远角度来看,通过化学的手段把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与燃料一样,来作为一种能量的存储或转化为碳水化合物,这样就可以发挥二氧化碳二次利用的经济价值,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处理成本。这就是“甲醇经济”所展示的后汽油时代能源问题的一条解决途径。”通过整合,答案应该是:“主要内容是指通过化学手段把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发挥二氧化碳二次利用的经济价值,成为解决后汽油时代能源问题的一种途径。”答案包括三个要点,大多学生回答缺第三要点“成为解决后汽油时代能源问题的一种途径”,原因在于他们不善于变通;也有一些学生虽然注意到了第四段,却不知信息取舍,照抄原文,从“通过化学的手段”到“解决途径”一字不漏,不作任何的整合。以上两种情况,都只能得2分(满分3分)。第18题问:第二段中画线句子“人类可以将空气中的CO2通过化学循环来生产甲醇”所依据的科学方法是什么?因为问题直接指向第二段,而且第二段又不长,再加上其中有“最终”和“用这种方式”关键语句辅佐,所以,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更何况学生用文中原句或自己的语言作答都可以,自然这道小题得分率就比较高了。第19题问:依据第三段介绍,目前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处理”的方法大致是怎样的?通过筛选,可以确认在第三段中,以下信息是可以用于整合的:“除去和捕获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化学吸收法,固体吸附法、滤膜法等随后这些被分离出来的二氧化碳可以被压缩起来,然后按照现在的一些方法,注入地下的地质结构之间,或者是使之融入逐渐消耗的石油和天然气里面,甚至于大海深处。”其它语句基本上是附加说明或是举例说明。这道小题答题的要点应该是“利用方法吸收二氧化碳,再将被分离出来的二氧化碳压缩后注入地下的地质结构之间等处”。可是,有的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抄了很多原文句子,而有的学生又未能强调“被分离出来”和“压缩后注入”这两个最重要的信息。因此,这道小题得分率比前面两道小题略低一些。总之,学生答题时主要缺点有二:一是缺乏整体把握和全面整合能力,概括不得要领;二是在筛选信息的时候,出现遗漏现象。在此对高中语文教学提一点建议:在现代(科技)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文段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理解具体段意和一些重要概念,咀嚼消化,教师决不能包办替代。第三大题是古诗文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段,完成20、21、22三道小题,分别为2分、3分、3分;23小题要求学生阅读宋词柳永的雨霖铃,回答两个问题,分别为1分、3分。第20小题解释句中加点词语“何伤”和“与”的意思。许多考生将“何伤”误解为“有什么悲伤”、“有什么伤害”、“有什么区别”,也有不少考生将“何妨”的“妨”字误写为“仿”字。把“与”误解为“和”、“同”的情况较多。这些说明学生对文言词语掌握有偏差,知识点整体把握不大好。第21小题要求学生把“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翻译成现代汉语。个别学生误将“鼓”译为“敲鼓”,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解释“作”字的意思,对“异乎三子者之撰”一句乱译一气的也不少。许多学生翻译时无法把握要点,落实到重点词语,只能翻译出大致意义,即只能采用意译,与试卷标准答案不符。第22小题设问:文中画线句子是曾点(皙)“言其志”的内容,他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反映出怎样的社会境界?提供的参考答案是:描绘了一幅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好生活图景。反映出儒家所向往的“礼治”(或:和谐、和美、美好、和平、安详自得等)社会境界。实际上曾皙所说的“莫春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不一定是师生暮春郊游,完全有可能是一种仪式。这道题学生答题的主要错误是答非所问,如将曾皙描绘的生活图景理解为“丰收”、“喜庆”的情境,将社会境界理解为“尊师重教”或“不愿为仕”等等。第23小题要求学生阅读了柳永的词雨霖铃之后,回答两个问题:(1)这首词上片采用了情景相间的写法,开首“寒蝉”三句是景语;接下去“都门”几句是 ;而“念去去”两句又是景语。(2)这首词下片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请简要赏析它的动人之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简答填空题,填写“情语”或“抒情”、“写情”都可以,可是也有一些学生写成 “叙事”、 “描写”、 “场景”、“人语”等。至于名句赏析,学生典型错误为:1.脱离文本,乱写一气;2.翻译词句,代替答题;3.沾点边儿,表述不清。总之,能够紧扣题干,言简意骇,具体分析的考生较少。命题者就这一题提供的参考答案是:一是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组合成一幅鲜明的画面;二是这幅画面又出现在离人“酒醒”之后这一特定时刻,能使读者产生心理共鸣。这里需要强调指出,“今宵酒醒何处”中的“何处”一般解释为“什么地方”,其实有误。“杨柳岸晓风残月”指的是时间“晓风残月”而非处所“杨柳岸”。 “何处”乃宋唐时俗词语,在唐诗宋词里常常作“何时”解,本调中“留恋处”也应该是“正在难舍难分的时候”的意思。因为古诗文阅读材料均选自课内,题目难度不大。第三大题总分12分,学生平均得分8.06分,得分率为67.2%,和2007年会考古诗文阅读得分情况差不多。应该说学生成绩不大理想,值得我们很好反思。我们在今后古诗文的教学中,是否应该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和答题模式的训练? 第四大题是名句默写及语言运用(6分),分24、25两道题。第24题补写出名言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选三,3分),名言名句均选自高中语文课内名篇,应该说难度不大。不少学生得满分,但也有人一分也没得的,主要原因是错别字太多:有把“粪”写成繁体字“糞”的,有把“侯”字写成“候”字的,有把 “蜉蝣”写成“浮游”的,甚至有把 “偕行”写成“协作” 的“四选三”中,学生选了(1)、(3)句的较多,基本上放弃了(2)或(4)句,说明不少学生对一些名篇印象不深刻。实际上有些名篇全文背诵也是很有必要的。第25题要求考生代学校电视台从“业余记者”的专业素质方面向应聘者(在校生)说明招聘的条件和要求。(不超过40个字,3分。)命题者提供了“参考例句”:善于观察分析,口头和书面表达及应变能力较强;“评分说明”规定:“观察”“表达”“应变”各1分,要素遗漏或表达不当等,酌情扣分。我们认为,“参考例句”及“评分说明”不无道理,但有点简单化。有一位考生这样写:“表达清楚,善于思考,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临场发挥能力较强,最好有业余记者经验。”虽然与“参考例句”不尽相同,但应该说表述得很不错。学生失分原因有以下几种:1、审题不清:没有看清楚“从学生中招聘业余记者”,向社会招聘记者了;2、“业余记者”的条件和要求变成了“摸特儿”的条件和要求,对应聘者的身高、容貌、年龄等都作了限定;3、表述比较模糊:例如“基本上符合业余记者要求即可”、“有一定社会经验者优先”,未能具体说明;4、错别字病句较多,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第25题平均分和得分率都偏低,说明在平时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进一步加强应用文写作和语段写作的单项训练。第五大题(第26题)是作文,40分。作文题题干及要求具体如下: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山顶上有一棵小草,时常为自己的卑微弱小而叹息。一天狂风吹来,吹得它抬不起头,它不得不低头弯腰,难受地往下看。但当瞧见山谷的青松、峭壁的翠柏时,它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和快感。心想:谁说青松翠柏高大挺拔,还不是个个都在我的脚下!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材料作文题,题目中既没有明确什么话题,也没有明白要求学生“自拟话题”,可是学生还是基本上写成话题作文了。从审题立意角度说,最准确的立意自然是:要正确认识自我,既不要妄自菲薄,自卑、自弃,也不要妄自尊大,自傲、自负,要实事求是,自信、自立。因为我们阅卷相当宽容,所以我们也默认了许多种立意。现在逐一列表如下,供大家参照:层 次立 意1要正确认识自我,自信、自强、自立。2如何正视渺小与伟大。3要善于换一个角度看待事物,分析问题。4得失成败,心态最为重要。5自欺欺人,阿Q精神要不得。6平凡的乐观,满足的快乐。7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善于假借外物。8要正确认识环境,要充分利用环境。学生常见偏离题立意有以下几种:1、环境可以改变一切;2、艰难险阻前面要坚强;3、是英雄好汉就不要轻言放弃;4、山顶的小草也是风景。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很重视考生的文化内涵和文笔功底,只要审题立意尚可,语言文字方面不错,基本上可以得到比较高的分数。但是,最终“成绩”还是不理想, 满分40分,平均分仅29.82分,得分率仅74.6%,比2007年略有降低。总体看来,这次会考学生好文章不多,精彩的更少。下面试就阅卷抽样调查所见,择其“善者”而析之。【例文一】坐看江心云自流生命恰如一次未知的航行,在浩渺寥阔的大海上经历不同的姿态,品味不同的气韵。一帆风顺、水平如镜固然令人歆羡,然而暴风骤雨、惊涛骇浪带来的穷厄困顿却也每每令人黯然神伤。成败荣辱总会牵动我们的心弦,因而我们习惯于屈居人下时的怅惘怃然和鹤立鸡群时的欣悦欢乐。但或许,还曾有一种方式,恬静自然不动声色地我们,为之叹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范仲淹在岳阳楼上吟咏出这千古名句时,他便早已超脱了世俗,走进了谈定,没有迁客骚人“感极而悲”的凄婉,也不屑官场新贵“把酒临风”、“心旷神怡”,历尽风雨磨难,历练搏击,心灵却愈益深厚而宽广,气凌太虚,超然独立。倾轧贬谪又何足道,他沉静而微笑着端详着洞庭美景,记挂着天地苍生,淡然而安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是谁的声音,那样旷达无束?他永远不会失意消沉,纵使屡遭迫害,余留的只是那轻捋须髯,举酒属客,击节放歌的灵动声影和不羁精魂。苏轼,他可能会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寂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茫然,但天性的乐观开朗令他无论在何处都能自豪、喜悦地看着身边所拥有的,因而在赤壁,他畅谈“变”与“不变”之理,当晚的江水与月色也为之绝倒,而黄州快哉楼中响彻千古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更是将他的形象推向最高潮,得意淡然,失意夷然,惟有浩气长存。犹记得于右任房间里的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人生不如意事太多,他却只当微尘轻轻拭去,默默记挂着所剩无多的乐事,心,早已洗却了浮华,融入了安宁。古人云:“上善若水。”水可以汪洋恣肆澹泊,也同样可以平滑如镜,涟漪若现,但它始终在流动中坚守着自己。因而我同样向往这样一种姿态,静静驾着小舟出行,追溯心灵的痕迹,坐看江心云自流,宠辱偕忘,而妙意自得。【简评】本文作者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文笔优美,思路清晰,文章哲理性较强。作者凭借历史人物范仲淹和苏轼的事迹,谈了自己对人生得意与失意以及有关成败荣辱的感悟,言简而意赅。但是美中不足,未能很好地联系现实生活,感悟缺乏个性化。这样的“美文”未必大家认可。【例文二】从容进退我曾那样猖狂地叫嚣“我是天才我怕谁”。尽管我不是谪仙人,我却也有无名的狂傲。我很优秀,是的,在那个被人们荣称为“垃圾班”的班里,我无论哪方面都可以鹤立鸡群。尽管任何的优秀搁在段里、校里都会显得不值一提,然而我还是洋洋得意,因为我在我的垃圾班里稳坐了第一。我是老师的宠儿,同学眼中的幸运儿。我是天才!然而,有谁尝过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滋味?我想,从这之中,大抵可以体味出人生的一点真谛。真的,我入高中了。我与别人站在了同一条起跑在线,我不再是居高临下了,甚至已经位居下层了。我迷惘了,这不是不遇伯乐的忧愁,而是领略了山外有山的畏惧。于是,我又经常觉得我是蠢材。是的。我不懂为什么两条线看上去相交,却是异面;我记不清为什么“果实累累”、“罪行累累”会是不同的读音;我理解不了怎么会有独立主格这样的结构;我更是不能将“地理一幅图,历史一条线”运用得游刃有余。我成绩不好,于是我开始怀疑自己,我变得胆怯、犹豫。终于有一天,我哭了。我哭得惊天动地。老师耐心安慰我:去寻找自己的位置?可我,可我不是从天堂掉入地狱了吗?我不是的。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它改变不大,有所前进。前进?在联考中,再次与初中同学手握了同样试卷。我惊异地发现,原来我的水平仍高居不下。我开始有庸人自扰之感了。我没有变,要说有变,也只是在挫折中慢慢地往前挪了几小步,但真正变化的,只是我的环境。我为我先前的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傲和妄自菲薄的懦弱而哑然失笑了。我再次哭了。因为我要用我的泪水来洗涤心灵。我感到眼前都是星星,我要借着这星星的微光前行,前行!我知道,要从容进退!【简评】这是一篇典型的以自我个体为中心的文章,作者写了自己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从矛盾无奈到从容进退,具体细腻,体验相当个性化。本文作者真切的倾诉十分难得,阅卷老师因此给出了高分。我们鼓励学生写“哲理生活化”,有现实生活内容的文章,作文教学要有正确的导向。本文语言简洁但不十分通畅。【例文三】善假于物,成而思本可怜的小草自豪于高临青松翠柏时,却忘了自身的“高”是基于山的巍峨,它可能会畏于山顶的寒风而坠于无尽的深渊。这不得不让人思考:君子不仅需要善假于物,而且需要“成而思本”的自警。“我的人生没有一丝白发,我来了,俊美而挺拔的22岁!”这是马雅可夫斯基作为青年才俊的自信的宣告,这种自信来源于高尔基的不断地肯定与鼓励。高尔基借与马雅可夫斯基的精神力量,使马雅可夫斯基找回了自我。马雅可夫斯基把自己对恩人的感激毫不保留地喷洒在无产阶级的文学创作上,伟大的列宁是其对高尔基的最大的回报。他成功了,但他从不忘记成功的源头肯定与鼓励这是他文学道路上前进的动力。“善假于物,成而思本”是一切希望成功的人所应该遵循的,尤其“成而思本”,是人们应该能够做到的,这是成功长存的保鲜膜。“我的身后时常听到巨人的脚步声”,这是勃拉姆斯对贝多芬给予其音乐帮助的感激;“我的成功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这是牛顿对其成功谦虚却又精确的回答;就连爱因斯坦也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我是伟大人类社会中的一员”这便是伟人借之有道,而不忘其本的成功的典范。古人常云:“他日当以泉相报。”伟人们尚且如此,而今之众人又怎样呢?有些人自称光明正大,借之有道,其实那借来之物只是一块敲门砖而已。敲门砖用过了,便随手丢弃,如弃草芥。有些人居于高位,却忘了将其抬上高位的百姓,说话便趾高气扬,做事便利令智昏,从未真正下基层关注百姓疾苦。这种借于百姓之利,而忘百姓之恩的小人,其所为不过高屋迷翎,令人嗤之以鼻;其庙堂不过空中楼宇,终会畏寒而坠。“借”为成功之第一步,“思”才可保成功之长存。惟有“善假于物,成而思本”,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简评】这篇文章主题是“善假于物,成而思本”,明确深刻,哲理思辨具有一定的张力。作者把目光投向域外,投向历史的时空,或引证,或例证,有效地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构思角度新颖,表述纵横捭阖,大气从容。文中虽然联系到了生活实际,但还不够翔实,且缺乏现实针对性。【例文四】骄傲伫立隔世的赞叹与追寻,吹不尽大漠的千冢黄沙。昭君,一个人,一方冢,一缕魂。山如黛,风如沙。大漠与中原相隔千里;西望长安,不知归路。大漠豪言壮语,却没有一位从黄沙中走出来的佳人;中原温文儒雅,却多了一位从平川上走出来的佳人昭君。昭君,你本是汉宫中一位“尽态极妍,缦立远视”的粉黛,尽可享受宫中的荣华富贵,暖阁绣榻。然而,你却不似一般世俗女子只拥有三从四德、相夫教子的小小心愿,毅然踏上北去大漠的征途。你是如此淡定自若,骄傲地前行,把世人的疑惑和不解丢在身后,尽情绽放自己生命的流彩于两个民族之间。连马致远也悲极,为你创作汉宫秋,只因你骄傲的品格征服了众生。“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黛玉,你是否还记得年少时的轻狂,海棠诗社因你而有蕴涵。你是注入贾府的一丝清泉,正如宝玉所说的,水做的骨肉。你双亲早逝,寄养于贾府,手把荷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你是否又在感怀身世,触景伤情。虽然自幼多病,但病怏的躯体却无法隐藏你散发的才气。“半卷缃帘半掩门,碾为冰土玉为盆。”生命的灵动、精巧、细致,瞬间凝聚。你不为俗世所扰,独守一方心灵的净土,如此骄傲地伫立于封建礼教之中。“独上兰舟”,是娴静的你;“花自飘零水自流”,是忧愁的你;“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无奈伤悲的你。李清照,这样的你,如一场瑞雪降临于世。然自古以来女子无才便是德,你却太过锋茫,必将有一世的劫难。你的一生历经国破家亡,曾经何时,那个年少活泼的你丢失了,只每日每夜对着浮渚和过尽的千帆,浇酒解愁。然而,你仍然是傲视群雄的智者,你那蒲苇般的意志没有靡烂,历史依旧流淌在你的秀笔之下。昭君、黛玉、清照,你们何等相似,你们骄傲伫立于历史长河之中,只教世人痴狂【简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富有诗情画意。作者采用并列式结构,描述了王昭君、林黛玉、李清照三位(古代)女子傲世伫立的人生状态,人物形象鲜明。本文话题基本上能够顾及文题原材料内容及其寓意,但题材比较陈旧,表述缺乏个性和新意,缺点是明显的。【例文五】摆渡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渺小得如同一株青草,有时也想用孱弱的身躯支撑起一片天地,有时也想以短小的高度拓展生活的空间,却又常常囿于自身的缺陷,不断地低头,再低头。殊不知,再渺小的事物也有其高大的一面,再脆弱的生命都可以变得相当强韧。自然界常常悄无声息地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个头不高的跳蚤是跳得最高的小昆虫,不屑一击的蚂蚁其力量之大甚至可以和大象媲美。自然是如此的和谐,有大小和强弱之分,但却依然可以展现健与美,生命的顽强和坚韧又常常蕴含于微小的事物之中。小草无须哀叹,置于高山之上,它依然可以俯瞰高大的青松翠柏,拥抱湛蓝的天空,即使不幸生于山脚之下,也依然可以自由地呼吸泥土的芬芳,聆听百花绽放之声。所以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无须自我悲伤,退一步海阔天空。劣势所在之处,往往便是优势滋长的地方。自然如此,人类也一样。我欣赏苏轼的那种豁达而开朗的胸襟,每每置于惆怅迷惘之时,总能借酒赋诗,赏月排愁,从黑暗中找到光明,并由此摆渡自己,驶向开朗而广阔的彼岸。由“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由“客亦知天水与月乎”到“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每次在苏轼的思想中遨游,惊叹的不仅是美妙的哲理,还有摆渡自我后的无限的喜悦。在生活的漩涡中,与其让我成为一棵坚挺的大树,拼命生根以致不倒,还不如让我成为一株小草,能伸腰能低头,能屈能伸,调皮而又积极地面对生活的冲击,走出一个个漩涡。我为山顶上的小草庆幸,它借助山的高度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豪和快感。而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更应该有能力为自己矗立起一座高山来。【简评】本文具有真情实感,并且能够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分析问题。文中的“自己”既是“小我”也是“大我”,表现了当代青年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人生姿态。摆渡自己,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智慧。可惜文章缺乏具有现实意义的材料,难以撼动读者心灵,引发共鸣。【例文六】异彩纷呈也许,并不是所有的音符都那么强劲有力,并不是所有的乐章都那么雄伟壮丽,并不是所有的人生都那么金碧辉煌;但是,每一个音符都可以跳跃激情,每一篇乐章都可以演绎完美,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满溢阳光。换个角度看世界,换个角度看人生。一切都可以异彩纷呈,所有的人都有权力浑酒自己的色彩,绽放自己的光芒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自己成了那颗小草。只能仰望别人的高度,赞叹他们的优秀,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充斥着自己无力的抽泣声。仿佛湛蓝的天空顿时布满阴霾无意中,那来自心灵呼唤的声音传来。泉水嘀滴答嗒,是二胡?是二泉映月 !从此,我认识了你用最弱的音节奏出生命最强的音符的你阿炳。北风在吹,两条裤管在瑟缩,你到底要去哪里啊?这条路,你寻寻觅觅,深感世间冷清,却终无人问津。失明的双眼似把黑暗看透,闪烁的泪花仍把光明找寻。你用来自心底的坚强,谱写出令世间无数人为之落泪的乐章。这条路,你走得好辛苦,好艰难。我想问:是否你那墨镜后的双眼,一直在熠熠发光?蓦地,我为自己的渺小、卑微,感到无地自容。阿炳用黑暗赋予他的慧眼,找到了世间最美的泉声,而一切拥有光明的人都似乎在他的脚下;在黑夜里,他用音乐,为自己的人生描绘上令人敬畏的色彩;在冷风中,他用二胡温暖了自己,温暖了行人。他用小草顽强的精神,成就了参松般的尊严。一直,阿炳都微笑面对。他知道,命运并没有夺去他绽放光芒的权力我懂了,我懂了。在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里,有命运赐予我的考验,有命运赏赐我攀登的勇气。我发现,从这个角度看世界,一切都好美。耳盼响起至强至美的“泉声”,阿炳对我说,等待着,终有一天,我的人生也可以异彩纷呈。【简评】“换个角度看世界,换个角度看人生。”这篇文章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的主体材料是阿炳和他流浪的二胡,二泉映月如泣如诉,却是生命的最强音。文题有创意,语言有文采,全文情趣和理趣相结合。本文内容尚需充实,主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例文七】环境,改变人生我并不是什么天才,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 顿山顶的小草虽是卑微弱小的,可是他有了山的衬托,而比山谷的青松、峭壁的翠柏达到一个更接近蓝天的高度。没有了山,它也许只是一株被肆意践踏的小草,人人俯而视之;而有了山,人人仰而望之:可见,山这种环境对草来说是多么重要啊!那人是不是也需要一座山呢?诸葛孔明早年躬耕山野,若无刘备的“三顾茅庐”,他怎能成为“舌战群儒”的“千古人龙”呢?曹雪芹写下至今仍被人不断赞叹的鸿篇巨作红楼梦,与他早年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不然他怎么能够描绘出大观园的奇美瑰丽呢?孟母三迁,而成就了孟子“亚圣”的千古美名。“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也是有了苏家良好的文学环境才能成为婉约派的一任宗师。可见,环境对这些伟人的成就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勤奋的甘露可孕育苍天大树,但也不可忽视大树底下那片沃土。优越的环境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视逆境的作用,因为环境往往具有两面性。罗兰罗兰说过,生活这把犁,一方面掘开了你的心,一方面又挖出新的源泉。史铁生在他最富朝气的时候失去了双脚,人生被固定在了那把轮椅上面。面对逆境,他放弃过,可最终他还是战胜了生理上的缺陷,在精神上屹立起一座永不倒的雕塑。在以他的作品命老断弦而改变的电影边走边唱中,盲人乐师说,被弹断的第1000根琴弦便能带来光明,于是有了“千弦断,天眼开” 。他做到了,在他的心中开了一只天眼,看清世间妍媸。不要为自己的卑微渺小而放弃人生,虽说人是一支芦苇,但绝不是人世间最脆弱的东西。面对顺境,学会把握;面对逆境,学会坚强。即使脆弱,也就做到中空外直,亭亭立于大千世界,出类拔萃。把握环境吧,改变你的人生。【简评】本文审题立意有点特异,且论调基本上属于老生常谈,但毕竟尚能自圆其说,材料比较丰富,其中也不乏精彩片断。以题记点题,简洁明了;开头切入自然顺畅。全文结构注重起承转合,紧凑而有章法。最后一段总结有一定的力度。这篇文章评判给分略有争议。【例文八】做生活中的青松生活如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中有苍柏古木,苔藓地衣,也有鲜花盛放,绿叶卷舒;有嫩芽的勃勃生机,也有枯叶的沉默死寂。蝴蝶飞于花尖,鸣鸟栖于枝头。有天晴朗照,也有风雨肆虐。正如生活中,有人光鲜亮丽,有人默默无闻,有人招摇,有人低调,有人勤勤恳恳,也有人庸懒闲散。生活中也不乏机遇与坎坷,不乏得意之时和失意之事。但我想说,要做一棵生活中的青松。当对时政与官场失去信心,并心生厌恶时,他决绝而平静地退出了。名利荣华于他毫无意义,他要的不是花哨的点缀与浮华的享乐,求是内心的一泓清泉,明镜如初。对于陶潜,世人议论种种,有赞扬他不同流合污,一身高洁的,更有批评他消极敝世,不顾家园的。但他我行我素,拂去一切闲言,驻守自己脚下的一方净土,做他自己的陶潜,做他自己的青松任凭风吹雨打,扎根脚下,傲于浮华的花草之上,守着一片翠绿与淡泊在我们心中常青。做一棵生活中的青松,让梦想与希望在我们心中常青。李乐薇那颗向往自由的心,不曾停息过。座落于山间的小屋是家,即不够真实,也足以让心灵栖居。王维那颗向往自由的心,不曾寂寞过。在竹里馆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闲适与自然,也便印证了他心中对自由、自然的向往。生命之树常青。我那颗向往自由的心,也不曾放弃过。伴着毕业的脚步临近,那颗向往自由的心正跃动着,随时准备走向理想的彼岸。做一棵生活中的青松,不必立于山头摇曳风姿,不必夸夸其谈,自吹自擂,守着心中的一片淡泊与满目苍翠,任身边风吹雨打,世事变迁,我心依旧。【简评】本文作者文字功底尚可,语言有文采。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审题立意有偏差;议论抒情,描写叙述,似乎有些花哨,基本上属于那种美丽而虚无的“神话”类型的文章。 作为会考作文,还能得到一些分数,但如果是高考,那就有可能相当悲壮了。抽查考场作文10卷,共100份,其中得一等评分有15篇,得二等评分有67篇,得三等评分有18篇,也就是说得二等以上占82%。学生整体水平还可以,写作基本上能够符合命题意图,有比较明确的主题,在遣词造句方面有一定的基本功。部分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是:一、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还不够谨慎。从严格意义上说,偏离题现象比较普遍。二、结构简单,篇幅短小,有的学生全文实际上不足580字。三、选材方面未能很好地做到“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现实不够。相当多的学生大谈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视野狭窄,材料陈旧。四、在阐述方面,学生常见失误有记叙性文章:1、基本要素不够齐备;2、情节相当简单;3、缺乏感人之处。议论性文章:1、缺乏针对观点的议论;2、论据证明不了论点或论据没有新意;3、主要观点不能一以贯之,游离不定。五、语言表达方面,有的学生有“唯美”的追求,却又不能到位,反而有矫揉造作之嫌疑,相当不自然。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试卷最后一道题是附加题,由学生自愿选做,做对加分,满分5分。题目是这样设计的:2007年10月24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基地发射了“嫦娥l号”探测卫星。下面这幅图标是“嫦蛾工程”标识,请仔细读图,然后根据标识内容写一段介绍性文字。(不要超过50个字)这道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既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包括想象能力),又考查学生的语段写作能力,同时还可以看出学生对时事的关心的程度。“嫦蛾工程”的标识,可以简单概括说明如下:“(在圆月的背景上,)中国书法的笔触勾勒出一弯明月,月儿怀抱一对清晰的脚印,象征着中国探月的终极梦想。”其中标识的主要特点(明月和脚印)是万万不能忽略的,这是这项工程全部内涵的核心。当然,也可以这样写:“图标起笔处自然形成的龙头,象征中国航天事业宿宛如巨龙腾飞;收笔处一群自由飞翔的和平鸽,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太空的美好愿望。”实际上我们还可以作这样的联想:标识上的“月”字用一条细线连成了圆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把“月”字由弯月变成了圆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二是把“月”字变成一个圆环,标志着卫星的环月轨道以及绕月探测的任务,而这条弧线上那颗闪亮的星星,不正是绕月飞行的探测卫星吗!另外,“嫦娥工程”的标识是正圆形的,中间由一条S形的曲线分割为黑白两部分,因此可以认为其中隐含着一个太极的图形。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元素,诠释了这项工程的历史意义,也使标识的设计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色彩。联想想象可以很丰富,但是介绍性文字不能超过50个字,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概括表达能力。这次会考附加题有一定的难度,统计结果,学生平均得分3.18分,得分率只有63.6%,明显低于2007年。抽样调查显示,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理解失误,遗漏了“特点”,对于标识中的明月背景、巨龙腾飞、脚印的象征意义,未能全部揣摩到位;2、联想漫无边际,表述不得要领,东拉西扯;3、表达欠当,缺乏条理,语言不大通顺;4、表达方式比较模糊,对于介绍性文字与评价性文字区分不明确,以评论代替介绍;5、介绍过于笼统,文字太少。总之,2008年浙江省语文会考试卷基本上体现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紧扣教材,知识点丰富,覆盖面较大,难易度把握比较好,并且注重素质教育,对今后中学语文教学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附一】抽样资料浙江省2008年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卷各题得分情况 题序试卷 得分第二大题第三大题第四大题第五大题附加题目卷满分(一)(二)满 分10812640581第0001卷017894363670287953356703889634368048873354650588833436406869333564078885313630878125335700976843456410768335463第0070卷018783302580277652925603676228251044663293510565722825006377424045074563281470857733025409671043036010474430352第0085卷0123743535402684434056036593324590477852745805487420144064610534261074774342580856115342630952432804210665534157第0117卷019811531468027712328461038811426461048611330563058811630366068810634571077811530465087812633470097812532569109810630467第0173卷0167723235702684330354036652323540466125313630548115293600686733145907275330451082453304480947953125810878330359第0218卷014712431361028812329363031071023046304981132726005677534362067812434368076852333570868125312640910612530366109711532266第0516卷01381329145025864275550345652845204589429156053801283430658622555107481323544087754315590978883136510788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据共享协议的法律风险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物流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模拟试卷(生活智慧库)
- 2025年成都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事政治真题模拟试卷
- 2025年安徽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真题模拟试卷
- 2025广东深圳市大鹏新区群团工作部招聘编外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海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财务类)真题模拟解析及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面试真题模拟试卷:通信科学研究与应用
- 国家安全处置方案
- 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
- 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壁挂炉销售合同
- 新版医务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课件
- 创新方法大赛理论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 2023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第二版)对比版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 设计公司项目经理责任制评定、管理办法(暂行)
- 2021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 电机车点检表及点检标准
- 3 《琵琶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机械制图(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