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基础研究(现代商业)摘要:社会责任审计理论基础是审计理论框架的根基和起点,其发展并不受制于审计理论的现状,作为一种理性的思维,它为整个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支撑点。 关键词:社会责任 理论基础 审计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渐渐泛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它体现了一个企业在一个完整、和谐的社会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因此也体现了企业与社会的一种互动性,由于这种相互关系,引发了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需要将进一步加强,而信息不对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则成为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需求的主要原因,因此,为维护市场经济公平、竞争有序,提升整个社会价值,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将必然成为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1953 年美国经济学家霍华德波文(HowardR .Bowen)出版了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完整地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和针对社会责任实施的审计。但社会责任审计又以什么为基础呢?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本质是企业社会业绩的审计,传统的财务业绩审计的实践不断丰富推动着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的发展,然而社会责任审计的理论的形成并不是财务业绩审计实践的简单堆砌,它有自身的特点,需要结合自身性质并提炼财务审计实践中存在着的共性的东西,需要在整合中实现升华,社会责任审计理论才得以最终形成。社会责任审计理论基础是审计理论框架的根基和起点,其发展并不受制于审计理论的现状,作为一种理性的思维,它为整个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支撑点。1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 毫无疑问,企业自成立之日,就面临着竞争,随着世界步入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已得到升华,表现为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道德水准的竞争,而符合时代的发展的社会责任理论是企业百年长存的法宝,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增加内在凝聚力,吸引责任基金,从而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充分抓住发展机遇,使企业常盛不衰。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 企业的长期生存有赖于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承担社会责任增加的并不仅仅是成本, 而是未来的收益。 1989年,第15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消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在早期主要是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设循环利用型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收入差距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公平与正义问题等也都包含在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中,只有上述问题得到解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最终实现,而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上述所有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企业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也是其社会责任的本质,同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也关系每一个社会公众自身利益。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提出,实际上是将企业从片而追求利润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转移到重视社会效益方面,从而从外部推协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2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 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着重于企业在多方利益均衡方而的关系。股东提供货币资本,而各个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成立、发展作出了其自身的特殊投资,企业经营的成败与否也深刻影响他们的切身利益。由于社会责任实质是在政府、社会、股东、消费者、公众等多方利益之间进行均衡,而这种均衡实质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利益要求的反映。社会责任运动的压力使企业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各种利益相关者纷纷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对企业施加压力,政府部门通过立法,制定规章等手段迫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消费者选择“用脚投票”,作为手段迫使企业履行对其的社会责任,股东倾向于投资“环境友好型”企业,使企业更注重环保投入,而各种社会责任组织,如环保组织、消费者协会等,则通过制定行业规则等方式来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因此,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的制约,然而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大多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形式,公司的管理权一般被赋予非股东的管理人员,他们控制着公司财产和信息源,按照委托代理理论的解释,由于委托人与企业管理者都追求各自的最大效用,而相互间的目标不一致,会导致其行为上的偏差,由此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是社会对社会责任会计审计需求的根木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与其他方之间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的知悉度不一样,因此导致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下降,特别是中国不少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方而出现问题之后,公众普遍对企业的信用存在疑虑,因此而导致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阻滞。社会责任审计能够有效解决各方对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减少信息不对称。充分体现了利益相关者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强制性要求,由此引发了对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审计的社会基础。3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有法可依审计学是从会计学分立出来一个独立学科,会计理念必然影响审计理论,时至今日审计仍以会计信息为主要对象,而会计信息则是会计理论的反映,因此,审计理论框架的构建需要会计理论的指导,而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很多的共识,这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框架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企业在谋取利润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中央政府的重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建立一个平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2008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又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这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关注,而对其履行情况进行必要的审计,则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监督企业行为,以促进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一个完全的自由市场条件下,需求是社会责任审计产生的前提,然而现实中,并不存在绝对的自由市场,市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政府、行业组织等各部门的管制。法学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审计范围和审计标准的构建上,国家的公司法、证券法、环境保护法等,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法学对于建立并协调审计主体、审计客户、审计委托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在西方一些国家,公司法大都规定必须出具社会责任报告,而对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强制性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4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检验企业公民的有效手段“企业公民”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成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新术语,企业经济伦理观念从意识形态上要求企业做一个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社会人”, 而并非仅仅是一个“经济人”, 从而赋予企业以人性化的定义,企业同普通公民一样,也有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企业在享受社会赋予的条件和机遇时, 应该以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回报社会。企业的权利就是在国家法律、部门规章、行业法规等规定的范围内依法享有的经营权、合法财产受保护权等,而其义务就是指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就是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面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是其享受权利,履行义务结果的载体,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它必须与社会共同生存、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它与社会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从短期来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能对社会产生好处,使企业利润受到影响,二者是矛盾的,但从长期来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导致企业发展、社会进步,二者又在根本上表现为统一的,这一思想与中国儒家文化中“以义为本,利自生焉”、“义为利本,和厚生财”,相得益彰,“义”与“和”的核心要义是考虑利益相关者需要,企业基于生存本能以“利”为首要目标必须以公共利益为依托,二者从长远来看成并无取舍矛盾,企业利益与利益相关者利益趋于一致。,而通过对比不同期间经过审计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则可以清楚地识别企业履行社会社会责任导致的企业与社会间矛盾统一的发展过程。作为应社会需求出现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审计的本质职能就是监督,而监督思想则源于哲学中“性本恶”理论,按照这一理论,企业的内在动力不足以使其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因此需要通过法制等外在动力约束其行为,而社会责任审计恰一种有效的对企业进行约束的手段。企业作为“社会人”,需要通过审计监督机制解除作为“企业公民”的受托责任,对其进行审计,是检验企业是否是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的必要手段,有利于各相关部门对合格的企业进行激励,对不合格的企业进行必要的惩罚,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商业活动以及企业战略相整合,以自觉而又圆满地履行社会责任。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变迁,审计理论基础也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这也不断为审计理论的发展提供充分的营养,并成为其前进的动力。参考文献:1 陆建桥,社会责任审计对传统审计的冲击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1994(6)2 余玉苗,论西方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6(1)3 刘长翠,论社会责任审计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1998(9)4 喻吴,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审计问题的探讨J,审计月刊,2006(2)5 刘长翠陈增雷,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初探J,山东经济,2006(7)6 张萍萍,对我国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审计审计形式的一点思考 J齐鲁珠坛,2007(4)7 黄溶冰、王跃堂和谐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治理与实现J,华东经济管理,2008(11)8 完绍芹,郑军,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与评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4)9 周兰、彭昕,社会责任审计研究现状分析与启示J,财会月刊,2009(4)10 方 堃,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9(2)11 姜虹,国外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述评与启示J,审计研究,2009 (3)12 阳秋林,论我国社会责任审计J,财会通讯,2009(2)13 Carroll Archie B., 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葡萄园承包合同7篇
- 个人劳务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指南
- 农业种植领域合作开发经营协议书
- 同步辐射双压电片反射镜:原理、应用与前沿探索
- 合作创新中知识产权风险的多维剖析与应对策略研究
- 反向购买会计问题深度剖析与实务研究
- 南昌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问题剖析与优化路径
- 知识产权竞业限制及技术成果转化合作合同
- 幼儿园园长任期目标考核与薪酬激励合同
- 建设工地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及建筑废弃物收运协议
- 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讲课件
- 电销公司风控管理制度
- 中国工运史课件
-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件(内嵌视频)
- 髋关节置换术后讲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 人才画像管理制度
- 胖东来导购管理制度
- DeepSeek+AI大模型赋能制造业智能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 医院夜晚值班期间火灾应急预案(3篇)
- 学校聘请校医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