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2010年9月16日星期四浮光掠影地泛读没有意义,选以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马恩合著)精读,人手一册。新版的马恩选集第一卷阅读经典著作,总结学术成果,开创未来学术走向。逐句逐段地读经典。这三本书在现代科学学术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经哲手稿上世纪20年代被公布于众,引发学术界地震,发现了全新的马克思和青年老年马克思的争议。青年:人道主义,老年:列宁斯大林式的。提纲是马克思告别费尔巴哈,创立自己哲学,包含天才世界观萌芽的著作。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现代哲学科学发展史的重大事件。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代表了现代学术的重要走向,哈贝马斯说是“从意识哲学走向社会哲学”,走出形而上学,走向社会历史哲学,是现代社会(历史)理论的诞生。贝克、丹尼尔贝尔等社会理论学者很难被界定到某一学科里面,现代社会高度的相关性和哲理性决定了这一点,尽管它同时也高度分化,只是在分化上的一种有机结合。进入文本,进入学术研究,首先要对什么是学术、什么是学问有一个基本了解。研究生是做研究的学徒,了解什么是学问,为将来做学问打下基础。不管来之前抱着什么目的,不管三年后有怎样的职业选择,三年内都应该好好学习,尤其是这些基础性的东西,会让自己对工作有深入的理念。第一讲:为学一、学术与学问学问是系统的知识,是学术研究的结果,来自于生活中的学和问,不仅要学,还要带着自己的问题。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学问的特点是侧重于实践理性,中国完全为学术而学术的学者比较少。做学问往往怀有揭示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目的,要学以致用,最终目的是个人适用,同时对社会有好处。前半句话还包含更多的真理,将书本上的知识学通了可以对社会现象作出比较正确的解释。学问是系统的知识,这不同于。若还处于愤青的阶段,那对社会现象的评论就不是真理,而是带有情绪的意见。通过学习,掌握系统的知识,就可以对事情作出合乎本来面目的理解。后半句话则值得批判。比较接近现代学术本质的观点:梁启超: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真理。通过对对象世界的深入观察,而发现其中的本质规律结构,形成真理性的认识。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梁的观点说明学术是由原理和技术性的方法构成的。学是基本理论,术是比较基本的方法。严复: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公理,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术者,据既知之理,求可致之功。学主知,术主行。两位先生都受西方学术影响,学为体,术为用。两者是本体(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方法和应用方法)的关系。要了解学术与学问的概念,可引申至无字之书与有字之书。无字之书是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可能有很多知识,是从自己和别人的经验中学习而来,从身心处事中来,如生产(人与自然)交往(人与人)娱乐反思(人与自身)。这意味着我们与周围社会感应于外而发于内,不断地接受外界刺激,而且内外互通,由外而内,情动于中而发于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感觉观察验证,有了对外界世界的相信、关心、谋划。收到了学校给自身的刺激,内心就会有感受,有体悟,然后有了三年的计划,并通过言谈和行为表达出来,通过回忆实现在空间上由内到外和由内到外的转化、在时间上由过去到未来的转化,有了期待,并进一步表现为理解、评价和表达。要学好某一类学问,就要同情地理解。理解不同于说明,学习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恻隐之心,要有同情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感受意识到别人的甚至是古人的感受。理解只是知晓事情的来龙去脉,评价则要给出一个态度,是接受还是反对。理解需要进入文本,进入历史,同时还要评价,这就涉及到价值。学习哲学社会科学要理解和处理的一个基本关系是事实和价值的关系。自然科学不需要价值。哲学社会科学首先需要进行事实描述,然后进行价值评价,这就需要一个预设的目的、尺度、立场,这三者不同,评价就不同。最后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这就是学问产生的过程。学问产生于各种各样的生活过程中。分析认知理解评价后,将想法上升成合理的概念,就从无字之书变成了有字之书。研究生阶段主要学习有字之书,同时要不断参照无字之书,而不能将其彻底摒弃掉。学习自然科学,要将原有的偏见和想法完全摒弃。学习人文社会科学,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文本中的内容进行交流对话,不要完全反对,也不要完全肯定。寻找共同点,寻找相同之处,进而进入文本,进入文本之后的无字之书。任何有字之书都来自无字之书,同时是对它的批判性反思和可能性展开。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自我对象化”简单地讲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的外化,将我们的文化创造活动表达出来,这是自我对象化的重要形式。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保证了知识传播的一致性。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书面语言是最为典型的符号。什么是符号?从两方面来理解一个概念:概念的外延形式,概念的内涵内容。联想到生活的经验才能对概念有深入理解。语言、货币、广告、制服甚至人也是符号,在某个特定的情形下是,例如一个中国人到了国外,外国人就要通过这个人来了解整个中华民族。符号是一个不同于其自身性质和意义的表征。若一个事物仅仅通过自身的性质来产生意义,那它不是符号。饿了吃面包吃的不是符号,通过面包了解西方饮食文化,面包就成了符号。整个社会科学都是通过符号表达的。符号是文化的细胞,正如商品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目标。马克思对现代市场经济的了解是通过对商品的分析。我们要了解文化,就需要了解其最基本的符号。广义的符号式仪式,仪式是流动化的一组符号,如看升旗,是看一块红布冉冉升起,但那不只是一块红布,那是一个最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它代表林领土、主权等等一系列内容。要恢复和发扬光大我们的文明,很大程度上是要恢复过去的仪式。本科学的是可分割的知识,硕士学的是不可分割的道理,需要老师连贯地降下来。二、关于文化与教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说。文化不仅是我们的工具,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构成了我们人的本质。文化具有双重属性,工具性和本体性。文化是工具,同时又深入到我们的血液中,人成为万物灵长,靠的就是文化。卢梭将人性分为第一天性(与生俱来的生物性,如恋生畏死,趋利避害,是生理遗传)和第二天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生活学习中获得的,是获得性的人性,其直接构成就是文化,文化是社会遗传,尤其是教育教化,孔子将王官之学变成平民教育,有教无类。)一万年前的老虎和现在的老虎差别不大,而人类则变化很大。人类的文化会不断积累,大学里做的就是人类文明的经验、知识、智慧的创造。所以人生就有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事业,从事的是对整个民族的未来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的自然生命有朽,独立于个体生命之外又存在于主体之间的文化生命的产生。文化可能是个人创造的,但一旦创造出来就成了公共财富,在个体之间交流,所以我们就不采取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了,而是在主体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走出了主客之间的二元划分,而是双重主体。赋义赋予对象以意义,一个对象没有某种意义,不代表更大的事物,例如我们的民族赋予一块红布以国旗的意义。文化的创造,首先是赋义活动。释义解释其意义。解释是非常重要的。解释权很大程度上被国家垄断,孔子作为民间的思想者来解释经典,打破了政府的垄断,后来汉代独尊儒术,又将其垄断。这种风气一直持续到现在。文化是人应对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所形成的特定的生活生产方式,反过来我们又被文化所规范和塑造,教育是让人成人成己的过程。一个动物不存在出生后要成为那个动物的问题,而人就有做人的问题,因为人一出生是一个自然人,而要成为社会特定角色的承担者,就必须受教育。人是具有两重性的生物,在西方甚至发展成为对立的概念,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文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既要顺着人的本能体验,又要逆着人的本能体验,是一个即顺又逆的体验过程。梁漱溟特别强调文化的逆躯壳起念,文化是高于我们本能的东西,如道德、宗教、法律,都是用来对付人自己的,产生这些对付自己的东西,不是完全否定我们自己,也不是完全逆着我们自己,而是惩恶扬善,扬和抑,顺和逆。我们现在出现了很多价值中性化的趋势,不善不恶,不好不坏,甚至不男不女。中性化是必然的趋势,是有正面意义的,是对极端化、二元化的扬弃。但是人的两重性本身是无法消除的,中性化的只是人的价值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不代表人类社会就没有善恶好坏男女之分了。问题: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的文化作比较。为何中国突出的是道德文化的第二天性,现在很多好的东西却萎缩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对善恶做极端化的理解。因为太过极端的划分反而就会对第一天性进行简单的否定,如宋明理学以理杀人。爱美之心也是第一天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支持这一点,此外还有人追求健康。人的一生很大程度上需要自我激励,我们的精神和肉体之间有三重关系,第一重是简单顺应,导致好逸恶劳,放浪形骸,生命力萎缩,第二重不断激励提升甚至否定自己的肉体,如冬跑冬泳,虽然现在吃苦,将来才有大的发展,甘蔗没有两头甜。讲哲学,要将这么课三、哲学哲学是求道之学。道可道,非常道。这是我们学习哲学追求道的一个矛盾和悖论,不可道也要道。人首先要说很多话,最后再保持沉默。学哲学就想搬着梯子上房,得意忘言。司马迁讲他写史记不单纯是为了做史学家,而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道在我们生活中要在一定程度上去把握和进入它。为学为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峰回路转,发生质的飞跃,无为而无不为。为学,是了解世界的方方面面,而为道是为了把握世界的方方面面的精华,将多转化为少,将复杂变为简单,将多变一,有多的地方就有一,有一的地方就有多。要了解一的内涵,就要从一走向多。掌握了哲学的意义和科学的内涵。宇宙的终极奥秘就是天道、人道,简直不能向它提问题。西方称之为本源、主体,道广大无边,看不见摸不着,又可以化为肉身。上帝是道,肉身是耶稣,引申出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道家所说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佛家讲自性若迷,一旦开悟,众生是佛。哲学是一个圆圈,圆上任何一点都既是起点又是终点。勤与思考不一定善于思考,因为没有掌握一套学理。对于思考惰性大的人,要不断学习 ,提高自己的第二天性。不奋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得三隅反。青年人天生就是理想者。第二讲: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的互释。我们在今天如何我们认为马克思是现代的思想家。前现代的思想家如苏格拉底、老庄。后现代思想家如德里达、罗蒂等等,对现代性持批判和消解的态度。现代是什么?现代社会越来越五光十色、变动不居。科学技术、民主科学、生光化电带来的,更高更快更强。现代社会更大程度上是通过理性来推动和释放人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现在越来越表现为人的欲望,这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本质的东西。边推进四个现代化边反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当时我们对现代社会的理解基本上停留在器物层面,没有到达制度层面,更没有到达意识层面。现在我们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现代的。这样的深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运动推动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个运动时洋务运动,是外在的、皮毛的,因为中体西用,张之洞的劝学篇。第二个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明年是一百周年,其实他是戊戌变法的一个结果。戊戌变法就是制度改革,变君主制为君主立宪制,虚君共和。辛亥革命走的跟快,革命掉了君,直接共和。但有共和之名没有共和之实,君主文化的深厚土壤存在于中国人头脑深处,于是又有了五四运动来进行意识改造。但这样又引发了过度的结构,新儒家甚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花果飘零,中国人像无根的浮萍,被时事所推。中西文化一交锋立刻显出所谓的优劣,于是五四运动是一个彻底的新文化运动,重塑中国的传统文化。八十年代初重新经历了这三次活动,补上管理这一课,但似乎也不是太成功。某年一个武汉大工厂引进洋厂长的案例。于是又有了观念上的变革。现在又在重演,一些有来头的人反对普世价值。在中国做学问不容易,做假学问很容易,山寨文化盛行,外国人会觉得中国就是个暴发户,就想撒切尔夫人所说“中国再崛起也没有新的观念”。不能愤青,要真正掌握一种理论,在思想上成长成熟,合理地愤怒。我们的文化在显性方面收到了很大的冲击,但在隐性方面,只要我国的小农经济没有大的变化,市场经济没有真正占主导地位,马克思韦伯说现代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理性化。近代三大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涂尔干。马克思认为现代社会是资本主导的社会,资本是理性化在经济领域的表现,现代社会是有阶级性的,打上了资本主义的印记。韦伯认为前现代社会是非理性的社会,靠信仰、传统和威权来统治。现代社会的理性在韦伯看来包括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价值理性是为了某个崇高的目标可以不计较一切手段,这种价值理性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为了真善美和自由,将其列为最高目的,可以牺牲一切。但这种崇高性往往伴随着血腥,因为它太极端,它会消灭掉一切中间状态,希特勒和文革都是这样干的。推向极端。朱学勤乌托邦的溃败。中国两千年的官逼民反的循环一直持续到毛主席的去世。毛主席是中国最后一个不是帝王的帝王。政治、生活、文化。器物、制度、意识。只讲价值理性就会走向乌托邦的灾难,所以要讲工具理性,它推崇的是效率,而不是自由和公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理性首先是一种挂念和理念。工具理性导致了前现代社会的驱魅。魅就是神圣神秘。前现代社会人依赖的是情感。现代社会的科学消解掉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民主政治消解掉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将老百姓和首领的距离打破了,这就是工具理性的威力。共产党宣言:资本主义揭去了原本掩盖在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将一切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这就是现代社会。现代社会不断地高度分化,又在不断地加以整合。我们正在通过历史的三峡。吴敬琏:我们仍然处于现代化的艰难的转型期。市场并不必然地造成民主政治,中国现代出现的是权贵资本主义,和当年的四大家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正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因为我们仍处于马克思的时代,也就是现代化的时代,马克思生活与19世纪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物质财富大量积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正如狄更斯所说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代,也是一个黑暗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也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时代,这是一个诚信的时代,也是一个欺骗的时代。这似乎在说现在的中国。每天生活中都有出现让我们振奋的事,也有让我们愤慨的事。传统已经死掉,旧的秩序已经瓦解,而新的秩序尚未生成。通过马克思理解现代社会的本质和矛盾以及它可能的出路,马克思只是揭示了一种可能性,他死后出现的民主社会主义就是另一种可能性。通过马克思学到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法论,这是更根本的,不至于在众声喧哗的时期,无所措手足,莫衷一是。往往明确的态度陷于片面,要即明确又不陷于片面之见,这就需要掌握一套理论。下次课要把三个小册子买到。先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或马格选集1985年版。2010年9月30日星期四两节课讲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今天这个单元做整体性介绍。目前为止,马克思经济、哲学、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最早的文本就是手稿,马之前的著作只是对人文社会科学某一方面的论述。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他的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的思想包含后来学科分化的三方面内容: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是一个有机体。随着西方传统的哲学模式(形而上学)的终结,从巴姆内的到柏拉图,最后至黑格尔。其哲学模式的提点是基于一个元概念,从此出发进行公理式的演绎。这种哲学模式在我国严格说是没有的。到了马克思时代,哲学思想变成了思想加社会学(广义的,包括历史),形成了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纯粹的形式化、逻辑化的哲学终结了。1、手稿破题马克思用哲学眼光发现了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手稿中即有经济学内容,又有哲学思考方法。经济学是现代社会的基础学科。马克思思想的三个组成部分,不能从学科区分的角度理解,而是从学科整合的角度理解,意味着一种新的哲学学术范式和理论形态的诞生。这也不是唯一的,还有法国的社会学家的孔德(社会学鼻祖),提出了科学社会学。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秘密和诞生地。手稿是马克思思想的策源地。哲学之前被当做玄学,被认为是神秘的,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后来从马克思开始哲学又走向生活。当时的经济学有一个命题:“劳动是财富的主体本质。”马克思非常欣赏。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们的洞见财富不等于使用价值。劳动在改变世界,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主体性质”体现了人的能力,区别于客体财富,即大自然。从哲学的眼光看生活,发现了生活的奥秘和本质。这个本质是一个表征。用什么样的眼光看生活,生活就变成什么样子,低俗还是神圣。不能单纯从善恶来看待生活,还是用哲学的辩证眼光来看。2、对经济学和经济现象的批判思考哲学的方法论:一方面是观点,一方面是方法。动产首先包含人的劳动活动,劳动是人的财产。重大的理论突破:过去人对经济现象的认识,把财富归结价值或使用价值,直到英国经济学家认为财富的主体本质是劳动。1)使用价值(传统社会)具体的,特殊的。正体2)价值(货币学派,重商主义学派,货币)抽象的,普遍的。反体3)劳动。重农学派。二者的结合。合体。劳动看得见摸得着,是具体特殊的,但又是在形式上无差别的,并且可以交换,故而又是抽象普遍的。三者是正反合的关系。劳动创造了财富,那么劳动应该得到一切,但现在劳动者拿工资,资本获得利润,土地获得地租,劳动者拿的最少,这一点经济学家解释不了了。单纯的实证:不解释事物的本质、不批判,只客观地描述现象。人性的两个极端一半是动物,异化劳动说。异化,手段变成目的等等。如果主体本质力量投射出去后不仅不被自己所控制,反而控制了自己。异化是外化、现实化的极端形式、负面形式异化劳动是一种极端异化,是不能用代价来抵消的。跟主体相反相悖。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1、劳动和劳动对象(自然界)相异化。人的劳动对象不是劳动者自己选择的。2、劳动和劳动本身异化。劳动不再是自觉自愿的活动,而变成了被迫的,强迫的、奴役式的劳动。3、劳动与劳动的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享受不到劳动产品。4、人与人相异化。劳动产品没有被劳动者拿走,被另一部分人拿走了。即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分裂异化了。对象化:这个词来自于对象性。事物之间,即使是在自然界,也是互为对象,相互补充、相互服务。每一方的本质在自身体现不出来,而要在和其不一样的、互补的对象上体现出来。人的活动是对象化的活动。人外面都有对象,首先是自然界,其次是其他人。对象化,就是将自己的本质力量投射到对象身上。对象之间有什么区别一、同类;二、性别对立;三、同类与不同性导致男女之间的互补,成为一家人。哲学的概念几乎没有一个是人工概念,都是自然概念。自然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概念。人工概念则不是自然形成的。哲学概念来自于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去生活中理解哲学。有些概念恰恰是对生活中特定现象的应用。劳动对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劳动性质,因为它首先决定了劳动方式、工具。在劳动中形成的产品构成了对象世界。劳动对象外在于我们人,同时又体现了人的力量。如房屋,体现了人的力量、文化、意志印记。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是国家主义的优越性,充其量是东方式的社会主义对传统的利用。举国体制。两千年的官工官商官学,大一统,高度垄断。桑弘羊、董仲舒的学说,开创了两千年的官学。空想的、粗鲁的、农业的、专制的社会主义。中国在毛主席时代的社会主义很多就是这个现象。文革的爆发不是毛主席头脑发热、被四人帮利用,而是在五十年代就埋下了祸根,极左。马克思首先就对社会主义做了区分。那么多人向往、那么多人打这个旗号,就是因为它是好的,符合人民理想的价值观的。社会学意义上的个人是随着市场的发展,人们走出了群体依赖关系,走出血缘地缘共同体,每个人可以凭借自己谋生,这就产甗了个人主义。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比国家主义先进。国家是分化出阶级后,主导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维持社会秩序,才采取了国家的形式。社会:人和自然之间完成了的对立统一。教学相长,教师学生化,学生教师化。马克思的理论工作:一、对空想的、粗鲁的、农业的、专制的社会主义的批判,对其指向、本质、宗旨、目的做了重新的解读,联系私有制、异化劳动的产生及其扬弃,从人类发生发展的社会化的本质来理解它。社会是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完成了是在理想意义上来讲的,既然它成为一个历史,那就一直在完成的过程中。这个既是社会的本质,又是广义的社会。他抓住了各种社会的本质。我们所讲的社会是狭义的。相对于国家和个人而言,是市场社会,国家是从社会中来的,他攫取了社会的资源和利益,所以它最后要回归社会。现在国家作为管理者的职能在强化,而作为阶级统治者的职能在弱化。日常生活中的概念有很大的弹性和模糊性。种(人种、物种,纯粹生物学的概念)、族(群体、部落联盟、民族,是一个文化概念,其它动物有种没有族),类(是一个哲学概念,最普遍最抽象的,最高的,具有内在的普遍性。凡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人都属于这个类,都分有了这个类的)。类本质,人的本质是具有自我意识、自我创造的能力,自觉自由。动物不是自觉自由的。在民族、人类、个人之间要打通。近代中国的启蒙就是让中国人知道自己是人,以前是君臣父子,没有争得做人的资格,只有在民族之内的特定身份规定。存在,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类本质的存在是事物的现象存在。在不同的哲学家、在不同的语境中不同。三、哲学整个手稿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马克思哲学思想,另外有专门的几个部分来专门论哲学。费尔巴哈的三点功绩:马克思当时已经超越费尔巴哈了,他借鉴了很多费尔巴哈的概念,同时他也吸收了黑格尔的劳动的概念,并吸取了经济哲学的理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上还属于人类学(广义的,狭义的是社会学的二级学科)或人本学(不是以自然或财富为本,而是以人类为本)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之前是以对自然界的肯定为核心的自然唯物主义。从自然中将人类突出了出来,还有机械唯物主义(对人进行简化,认为人就是“一台精密的机器”)。费尔巴哈讲的“类”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什么样的人呢?黑格尔那里是理性的人,费尔巴哈讲的是有感性色彩的人,富有感情、意志等等。黑格尔的辩证法:基于劳动的否定的辩证法。这个内容是马克怕从黑格尔那里发现并拯救出来的。中国的经济哲学:黄宗智等人的理论,中国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基本的人性有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如生物属性,又有后天的社会性。这就是人性的复杂性。人的社会属性是在劳动中获得和变化的。中国现在在搞现代化,不仅要理解现代,还要理解现代性。黑格尔对劳动就是对象化和对象的扬弃,去对象化。通过劳动建构的是对象的世界,外在性、疏离性消失了。自身相对于世界的自在性、外部性消失了。自然界人化,指的是对自然的改造,如城市的出现。人自然化了,人本来是陆地生物,后来可以上天下水。自然意味着事物的本质,不仅仅是外在的表现,而是自我创生、自为因果、自然而然。人就是自然,是一种自觉化了的自然,不能再讲征服自然这样的二元论调。不能用还原论的观点看问题,人类的高级现象一旦出现,就不能再还原到低级现象来说明高级现象。人是猴子进化来的。化学高于物理,生物高于化学,人类学高于生物学。要用内在目的论来看问题。我思故我在与我在故我思是相互阐释的。有自我意识才能有“我”,才有“我思”。通过对象回到自身,通过他者发现自身。人来到世界上并没有带镜子,是通过别人来知道自己的。男人通过女人才有了男人的概念,老师通过学生才知道了老师的身份。书上101页的那段话是哲学部分的纲领,要好好看。基于劳动的否定辩证法。基于外向化,投射出去了,这就是“否定”,通过否定来达到肯定,即将对象扬弃化,再回到自己,这就又到了肯定。防止的是对象化过程中的异化。着眼于个体的差异,任何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被我们的概念所把握的东西更是如此。吾日三省吾身,自己是反省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大自然本身没有符号,符号是人创造的。文字不具有自然的客观性,它具有社会的客观性,一个人不认识字,并不代表文字不存在,它是被民族所接受的。自我相关首先意味着自我分化,反身而成。人能看见自己的身体,这是第一重性,人又思考自己的身体,会做梦,这是心身的二元论,灵与肉。西方整体处在灵肉二重的划分框架之下,这决定了他们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竞争的关系,说不好听一点是紧张,说好听一点是张力,这也推动了他们的文化、社会不断发展。对象化的观点和人的两重性的观点非常重要!2010年10月14日星期四公共邮箱:密码:读原文帅刚老师分享读原文的感受: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最不好读的。马克思26岁时写的,思想还不够独立,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观点中提取概念。后来的著作中才清晰系统地使用自己的概念。读原著是为了养成阅读的习惯,学会读原著的方法。1、读原著需要把它放到思想发展的过程中过来读,了解它是在什么样的情境和语境中来讨论问题;2、读原著会涉及到一些基本的、重要的概念,如自然。要把握作者是在什么意义上来使用这个概念。3、借鉴一些其他的资料来理解原著。不是我注六经而是六经注我。台湾学者南怀瑾曾说小时父亲要求他每天念诵金刚经,当时不懂,后来随着自己的成长,阅历变得丰富,以前不懂得东西在脑中豁然开朗。所以不要畏惧逃避对原著的阅读,也不要投机取巧只读解释。理解能力、研究能力是不断往深层次发展的。序言第三段:马克思受费尔巴哈的影响,在费尔巴哈哲学的意义上进行哲学评论。费尔巴哈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观点:费尔巴哈主要是讲对神学的批判。他也讲异化,他不满足于过去哲学研究的抽象性和形而上学性,神学是将人的自我意识抽离出来并将其的对立面神圣化。他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一种。人的本质是什么?费尔巴哈采取自然主义的立场,将上帝还原成人,将人还原成自然。从人的自然属性或感性直观的方面来理解人。费尔巴哈认为未来哲学研究的宗旨和目标不是以上帝为对象,而是以人为对象,是研究的唯一目的和最高对象。18世纪的经验唯物主义也有人本主义的特征,但费尔巴哈觉得旧的人本主义思想还是形而上学,很僵化。费尔巴哈的思想确切地说是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思想,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其实就是唯物主义。“本著的最后一章,即对作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是完全必要的。”P94:“现代德国的批判”国民经济学家将劳动异化:人的自我本质的异化。如何克服?需要共产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开始时对共产主义采取的是审慎的态度。异化劳动的克服和扬弃。欧文、圣西门等人和马克思关注的问题是一样的,都是劳动者的生存状态。P170:人的本质,人的历史生存性。PPT上所列的各个知识点在书上的位置2、P107、P803、P836、P1017、P85、879、P105这本著作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秘密所在,是其思想观念形成的最关键的著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初的创始人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讲到了马克思主义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异化,强调异化的渊源来自黑格尔。后来人们意识到卢卡奇的这本书也是部天才的著作,因为他也没看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但他的观点印证了手稿中的内容。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关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宗旨问题,即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组织工人运动,追求共产主义。最近也有很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讨论:手稿中第三重的共产主义的概况是马克思对别人的批判。后面的课要看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找出和前面的课的联系。Mkszyjdzz2010163.Com,密码:2010年10月21日星期四马克思早年的作品也是不成熟的,马克思之所以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1845年于德意中有相对完整的表述。写完手稿后,马克思的思维急剧变化、非常活跃。德国哲学发展的有趣现象:大思想家的学生往往通过批判自己的老师成为了一个新的思想家。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的清算,在思想上获得了质的飞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孔子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儒家以家庭为社会的基础。我国古代的学术来自注释前人,同时隐晦地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从手稿到提纲有内在的逻辑必然性,也存在中断性,这是由思想结构的变化所决定的。文革是中国文化的大灾难,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小传统来反对大传统。“评法批儒”,毛主席甚至说自己是马克思+秦始皇。被统治阶级公开宣传并记之于典籍的是大传统,小传统不见于典籍,例如厚黑学。中国统治阶级是外儒内法。小平说:有些东西你做就行了,不要说;有些东西说说可以,但不要去做。任何一个统治者都有两重性。马克思时代的德国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原因是整体上比东方先进,处于资本主义化的过程中,且占领法国部分领土后将法国先进的一套般了过来。马克思出来办报纸,接触到非常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发展的是讷的问题,、物质和精神之间是相对的。唯心主义的费尔巴哈等西方思想家只把理论活动看做人的活动,包括政治的、道德的、宗教的、艺术的创造活动,它们体现了人的高贵和自由。而实践活动指与知联系起来的行。马克思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发现了二者研究的共同的片面性。四、五、六、七,批评费尔巴哈的教育论、人性论、宗教观费尔巴哈把宗教世界归结为世俗基础,宗教世界在彼岸,是非现实的、非感性的、超验的。现实世界在此岸。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圣俗二分。柏拉图真实的理念的世界和虚假的可见的世界,后者是对前者的模仿。费尔巴哈把上帝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人总是有依赖感,总想依赖强大的东西。费尔巴哈创造了爱的宗教。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马克思则持历史发展的观点,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体现了哲学思维的变化,实体关系过程。亚里士多德到费尔巴哈占主导的哲学观点都是实体观,用直观的观点来看待人自身和世界,由此确定的思维方式是先确定一个东西是什么,然后再去研究它怎么样。关系观,是把表面上的实体看成关系的纽结,互动的关系,相互的作用中事物才成为事物,不要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待人的不同,是社会学历史学的不同。费尔巴哈把人和动物区别开了,当研究社会时只有这个前提是不够的,人有各种阶级的角色。人从实践的角度看。人是源于种、成于族、指向类的。种是生物学概念,族是文化学。我们不能完全抛弃类这个概念,要抛弃的是费尔巴哈的理解,最初的类是相对于族来讲的,因为不讲类内部的人得分化、合作、斗争,这种类还是抽象的,这种普遍性也是抽象的。何时达到了具体的普遍性呢?当今时代还没有将它具体开启。新唯物主义的利益焦点是人类社会和社会化的人类。我们今天正处在人和人之间分化的时代,合理的分界和合法的越界。只有经过人们经过生产生活能力的比较充分的分化,然后再整合起来,才能创造马克思所讲的人类社会和社会化的人类。黄丹森(对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要讲哲学科学化。)、萧乾(主张实践的唯物主义)、高庆海(实践的唯物主义,晚年提出类哲学的概念。这个类就是具体的普遍性)马克思利益的立足点是社会化的人类。立足于现实的社会化的过程,又立足于理想。有人强调一切从现实出发,不要用外在的东西来评价现实,理论应该是从现实中产生的。有人则认为理论之所以能够批判现实,是因为他本身不是现实。第六条是对费人学观的批判。当时的欧洲社会正在被工业改造,变得理性。理论与现实的关系好比人的精神和身体的关系:1、人的精神、观念顺躯壳起念。屁股决定脑袋,理论是需求的表达。可以有理论的外观,但其理论性非常弱。2、逆躯壳起念:我们的精神恰恰要战胜克制自己的本能,这样才能通过精神,不断地提升自己。基督教将这个做到了极致,中国则缺乏这种终极的对彼岸的信仰。人是用头立地的,是用思想来为自己开路的。哲学作为最深刻的学问如果都不讲对理想的追求,那其他的学问则更等而下之。3、形而中的理论。选择与本性相近的事来做。法律上男女平等,但由于文化的惰性,所以男女在现实中还是不平等。人不能避免的是生死问题,人的有限性、脆弱性,所以人总是有依赖性的。互联网是群众自己教育和认识自己的很大的平台。感受自己的变化,吸收各种理论。老师既不要粉饰太平,也不要粉饰学术,学术中也有很多矛盾和问题。只学一家的东西只会让人变得愚蠢,如儒家,如马克思主义。第八条很重要,是对前面的总结。跳出理论谈哲学。本质上是实践的。正是这种生产交往活动构成了。市民社会的人有了独立的个人的外观,靠自己的劳动力挣饭吃,不依赖别人。其实是获得了一种形式的规定性。马克思认为独立的个人是一种假象,人必定受社会的摆布。第十条是马克思与以前的哲学家之间的重大的原则性的改变。马克思代表暴力革命,现在想做马克思的人会受到当局的严密重视。中国人有个毛病:把愿望当真理。乐感文化、苦中作乐所导致的片面性。如何解释世界的问题。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两者即相同又相同,学者的责任主要是解释世界,合理的解释会带来怎么样的社会效应,那不是学者主要关心的事。总体性的实践观点:第二种形而上学:从元概念出发进行哲学演绎和逻辑推理,用抽象形式表达人生存发展的逻辑。第三种:静止地、孤立地看我们能证明的是在我们实践范围内的事。波尔人不只是宇宙的观察者,也是宇宙的参与者。世界都打上了不确定性的问号,一切都变成了相对的。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之争,爱因斯坦与波尔之争。哲学的终极问题,有人认为是信仰之争。第五讲:德意志意识形态介绍2010年10月28日星期四两周讲完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马恩合著的第一本阐发社会主义思想的书现代西方更强调现象学、解释学,研究人类科学的现象,更具有针对性。马克思主义中就是一个广义的解释学,西方的解释学是从解释圣经发展出来的。我国也有悠久的阐发经典的传统,现在虽有所改变,但仍然是研究社会科学的主要方法。视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文本的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循环。我们读经典,不能完全撇开当下的环境。文本本身有一个视界,我们自己也有一个视界,如何实现两个视界的衔接。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一段解释性的话马克思中学时期接受了一些从古希腊的理性文化和基督教的信仰文化。另一方面构成马克思早期思想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由主义思想。永恒和普遍,绝对和普遍。我们看问题的视角是实用理性、常识理性。而西方人看问题的视角是绝对的和普遍的。理性是普遍的,尤其是理性工具即科学。自然科学以宇宙为尺度(培根),是人类的真理,不是某个阶级或民族的。人文社会科学则不同,它自觉不自觉地反映了其创造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基本条件、个人知识等。西方人信仰的上帝是普世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马克思受黑格尔哲学影响,强化了用永恒的普遍的绝对的视角来看问题。但马克思一直有从现实角度看问题的素质。他看到了现实是和黑格尔的普世哲学是相矛盾的。新的方法论原则。不要从先验的角度出发,要从现实社会出发,理解现实社会的内部。中国已经正在进入世界历史的系统中。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离开马克思主义,我们甚至无法进入中国的实践中。中国从1840年后已经被拖入了现代历史的进程中,而在近代世界历史进程中,西方世界一直走在前面,所以人们一直主张用西方理论来拯救中国。强调国情和历史条件,不是为了停留在其中,而是为了利用他们来进步。但西方的理论毕竟不是为中国准备的,尽管马克思已经很大程度上地考虑到了东方社会能否跨越资本主义的问题。犹太人备受欺凌,创立了犹太教,并接受了柏拉图主义,即灵肉二分,且灵绝对地高于肉,于是奥古斯丁得出了圣俗二分的结论。任何具体的实践和理论总有差异。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已经不是前现代社会二代色还会了。马克思的去这会生活本身子发生。生产一般。绝对的、普遍的、从生产的角度看待现代社会。劳动与生产是同一个为u。劳动跟抽4。生产是相对于消费而言的。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消费四个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现在提出了洗的概念性“现代性”,首先男性女性和男人与人的区别,一是将属性,一是讲实体。具有属性才能成为实体。讲现代性表明了人对现代属性的认识。现代性重视的是理性。中国人讲的理性和西方人讲的区别很大。我们讲的是人伦道德,西方人讲的不是这些具体的理,而是绝对的普遍的理,首先体现在自然科学中,体现为科学技术,然后又体现为社会科学,表现为诸如社会发展规划之类的东西。处在现实社会中的人总是有片面性的,做了这个就不能做那个。马克思把市场经济中的个人看成是偶然的个人。外观上形式上独立,独立政治、法律,是政治上、法律上独立自主的个人,但并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受市场所摆布。身份是先赋的,后来通过市场人们自觉地达成契约,实现身份的变化。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讲德意志普鲁士帝国的意识形态的,不是讲经济形态和市场基础的。马克思通过对意识形态的去昧,引出了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意识形态idealogy(logy是理论,关于观念的理论即都是观念学、意识形式,或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主导性的自我解释的观念系统。自我解释包含了自我表达和自我理解(马克思认为还包括自我批判)。如中国的三纲五常,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这里的意识形态直接而言是激进的青年黑格尔派所推崇的观念,而不是有普鲁士政府官方诉诸的概念。在思维方式上,青年黑格尔派和普鲁士王国在思维方式上没有本质差异,在“观念统治世界”这一点上是完全一致的。王国主张用基督教统治,青年黑格尔派则认为应用自由平等博爱,即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市民的意识形态。之所以要批判他们,是因为他们认为一定要自己动脑子,不能只看书本。内容之二:马克思的思想方法。从现实的活动的个人,总体上从低到高的进化论(是进步主义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进步)由阶级社会进入无阶级社会。向下的植根与向上的超越,这就是方法论主要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马克思并没有把一切都归结为实践,而是认识到实践的复杂性林彪说:诱人以官禄德。共产党革命革了这么多年,始终没有革掉这个腐朽的价值观。经验观察就行了,只要脑子不进水,谁都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2010年11月4日星期四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尽管其当时批判宗教是有进步性的,但和老年黑格尔派一样的是他们也笃信观念决定社会,其思维方式仍是保守的,继承了从柏拉图到黑格尔这一切的理念。马克思认为:上帝不是原发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分裂阶段产生了。论证自己统治的合法性,掩盖阶级的对立。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比喻:照相。意识形态不是对社会的正当的认识,而是一种虚假的观点,是相反的。尽管听起来好听,但其掩盖了阶级的对立。鲁迅仁义道德和吃人。两人发现了共同的秘密。阶级社会掩盖对立的观念。内容二:先自上而下的归结,再自下而上的超越。把一切观念归结为社会生活,属于知识社会学。针对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哲学,提出自己的哲学。从天上到底下,从观念出发来解释人们的行为。从地下到天上,从人的有生命的活动(生产活动、)对社会科学进行考察的方法社会学的归结是有限度的,没有归结到自然、肉体和生命活动,而是归结到生产,这是马克思和之前一切唯物主义的区别。他们所理解的对象、现实感性就是自然物质世界,不需要借助人力,没有打上人的意志的印迹。费尔巴哈有了一定的优越性,从自然中发现了人的出现,是人本学的唯物主义,在理解人的时候只是从直观的感性的角度来理解人,而没有把人理解为实践活动,这和人就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从人的肉体出发,是不能进入人的社会的历史的大门的。社会和自然的区别被认识到了。社会的真正产生和凸显、被人们自己认识到并作为重要领域来研究,这是到了马克思时期的事情。在,马克思之前康德开始意识到历史,连康德这样的思想家也仍然没有超越前人,仍把人和社会二分位自然(自然律)和道德(道德律或自由律,理性、自由),没有对人有根本认识,黑格尔开始认识到市民社会。直接生活在欧洲的人生活于其中的领域是一个由商品和利益网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度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英语》模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小学考点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燃气职业技能鉴定过关检测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4-2025学年药店相关技能鉴定模拟试题【考点提分】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广东新高考试题及答案
- 2024自考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年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的区别解析
- 2025房屋租赁合同空白模板:甲方优先条款全解析
- 2023年度中医执业医师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电子设备零部件年度维护服务合同
- 介绍莫兰迪的课件
- 跨境电商实务 课件 项目一 跨境电商概述
- 旗袍赛活动方案
- 大学高数-函数和极限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PDCA血液透析水循环案例汇报
- 室内安装标识标牌施工方案
- GB/T 17775-2024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
- GB/T 7260.3-2024不间断电源系统(UPS)第3部分:确定性能和试验要求的方法
- 向左向右转 体育与健康一年级下册
- 梅毒护理教学查房课件
- 药厂文件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