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知识(四).doc_第1页
糖尿病知识(四).doc_第2页
糖尿病知识(四).doc_第3页
糖尿病知识(四).doc_第4页
糖尿病知识(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知识(四)西区医院 刘运河目 录1、血糖监测的意义与目标2、请不要忽视血糖监测3、不能将糖尿病诊断与监控标准混淆4、自我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5、自我监测的内容包括什么?6、哪些病人应该查血糖?7、血糖检测的时间和频度8、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时的注意事项9、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10、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11、家庭自测血糖该注意些什么?12、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检测六问1、血糖监测的意义与目标血糖水平是判断糖尿病治疗情况的最直接指标,测试血糖不受肾糖阈的影响,较尿糖更准确,能准确地反映机体实际血糖情况。不仅可以反映高血糖,而且可以反映低血糖。因而更适合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及时发现低血糖。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单位:mmol/L)类别 控制目标(达标良好) 空腹血糖 3.96.7 餐后血糖 8.3 清晨3时 3.66.7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单位:mmol/L)类别 (控制目标)良好 (控制目标)一般 (控制目标)差 空腹血糖 4.46.1 7.0 7.0 非空腹血糖 4.48.0 10.0 10.0 注:1mmol/L= 18 mg/dl2、请不要忽视血糖监测小周今年刚刚22岁,不幸患上了1型糖尿病。医生告诉他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他必须每天注射两次胰岛素,还要控制饮食,做适量的运动,特别要注意血糖水平的上下浮动,最好买一个血糖仪,每天监测血糖,还邀请小周参加医院每月举办的糖尿病人的教育班。小周刚参加工作,正为事业全力打拼,总想着自己年轻,身体底子好,不用太在意,整日在外奔波。有一次劳累了一天,连午饭都没顾上吃,血脂紊乱,晚上在公司加班时,就觉得全身乏力,还以为是胰岛素剂量用小了,也没有监测血糖,就加大了胰岛素用量,注射后觉得特别难受,一下子昏了过去。同事们七手八脚地把他送进了医院。经检验,原来是胰岛素注射过量,导致低血糖昏迷。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医生再三告诫病人,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监测血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升高或降低,所以,血糖值是糖尿病患者最敏感和可靠的指标。定期定时监测血糖可以了解血糖水平的走势,认识导致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因素,评价食物,活动,疾病,压力或是药物对您的病情的影响。血糖检测记录在每次就诊时能给医生一个参考,从而调整您的治疗方案。经过住院治疗,小周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通过医生护士的教育,他也了解到了监测血糖的重要性。经过价格和性能比较,他还购买了一台血糖仪。有了这台血糖仪,他可以随时随地地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既方便又准确。小周对医生说,吃一堑,长一智,通过这次教训,自己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也认识到了监测血糖的重要性。那么,糖尿病病人应在什么时候测血糖呢?初发的糖尿病患者每天最好测3次:空腹、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病人,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在这期间,最好每周测4次:空腹、餐后2小时、晚餐前、睡前轮流测。血糖不稳定或刚开始注射胰岛素的病人, 建议每天测4次,另外,根据医嘱每周加测一次7点法,必要时加测凌晨3:00的血糖,以监测夜间是否发生低血糖。总而言之,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指导各种治疗方法的基础,其重要性并不亚于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药物治疗。3、不能将糖尿病诊断与监控标准混淆我国仅有不到3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是糖尿病引发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不能得到很好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专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患者,甚至于医生,混淆了监控指标与诊断指标。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只是糖尿病的诊断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才是国际上公认的糖尿病监控的“金标准”,患者应该每36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监控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个必要部分。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的测定,只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且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并不稳定。糖化血红蛋白则不同,它稳定可靠地反映以前数周内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更适合作为糖尿病的监控指标。另外,糖化血红蛋白和因糖尿病引发心血管并发症所造成的死亡率有紧密的关联。据英国剑桥医学院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在男性患者中,血红蛋白A1c每增加1%,死亡率的相对危险率增加24%,女性患者增加28%,而且与其他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无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即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糖尿病协会都将糖化血红蛋白定为糖尿病的监控指标。仅仅控制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而忽略了糖化血红蛋白的话,并不有利于糖尿病的监控和治疗。糖尿病专家提醒广大患者:如果仅控制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而没有控制好糖化血红蛋白,就证明血糖水平仍然不正常,需要调整治疗方案。4、自我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使其尽量接近正常,进而减少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病友们的生活质量,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必要前提就是良好的病情监测。病情监测在糖尿病病友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只有通过良好的病情监测才能为您调整饮食、调整运动、改变口服药和胰岛素治疗提供正确的参考,否则,您的糖尿病治疗、您的口服药和胰岛素剂量调整、您的饮食运动调整与双目失明者在黑暗中摸索又有什么两样呢?提醒各位病友:病情监测中一定做好详尽的记录。5、自我监测的内容包括什么?对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我们强烈建议您如果有条件,最好购买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要知道在以后的生活中,您将长期与糖尿病打交道,为随时掌握自己的病情并随时调整自己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您需要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另外,每一个病友都应该定期到医院完成下列在家中不易或不能进行的检查,这些检查同时又是非常必要的。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的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检查(HbA1C)尿酮体检查24小时尿蛋白检查、肌酐、尿素旦检查眼底检查血脂、血压检查6、哪些病人应该查血糖?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应定期查血糖。多长时间查一次取决于许多因素。医生会告诉你多长时间检查一次。一般来说,以下的糖尿病病人更需经常检查: 使用胰岛素的病人 孕妇 患其他疾病如感染、心肌梗死、中风等,手术前后 血糖很难控制在理想水平的病人 低血糖时没有症状的病人7、血糖检测的时间和频度到底糖尿病病友应该何时进行血糖监测呢?这需要根据每个病友的具体病情而定。但病友们需要先知道下列各种血糖及其意义。 空腹血糖:指隔夜空腹8小时以上,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血糖值。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不能叫空腹血糖。 餐前血糖:指早、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指早、中、晚餐后2小时测定的血糖。 随机血糖:一天中其他任何时间测定的血糖,如睡前、午夜等。建议每位病友的血糖监测时间和频率先要和您的医生商量和探讨,尽管如此,最终还是要由您自己来决定。通常当您近期血糖常常较高时,您应该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它们能较准确地反映出您血糖升高的程度。而当您近期经常出现低血糖时,您最好监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隔一段时间在某一天的不同时间测血糖要比您在每天的同一时间监测血糖效果好。因为前者更容易反映出一天24小时中血糖的变化规律,而如果每天都在同一时间测血糖,您总是不知道一天中其它时间血糖水平控制如何。对于血糖控制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以较长,1周、2周或更长。但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病友,则需根据病情增加监测频率,有下列情况时应加强监测: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友; 新诊断的糖尿病病友; 血糖控制不好的病友; 有低血糖发生的病友; 药物更换或调整剂量的病友; 妊娠的病友; 各种打乱平时常规生活的情况:生病、手术、外出、激动等。病友在运动前后和饮酒以后容易发生严重的低血糖,这些时候进行血糖监测很有必要,另外,驾车时发生低血糖也是非常危险的,因此驱车前检测血糖是十分有益的习惯。任何可以引起血糖波动的情况都应该加强血糖监测。对于没有条件在家中进行血糖监测的病友,则您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到医院或门诊抽血检测空腹和/或餐后血糖。但不管怎样到医院检查不可能像在家中监测血糖那样自由。没有自我监测患者很难成为自己疾病的专家。8、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时的注意事项由于监测血糖的目的是为了检查您目前的饮食、药物等治疗计划是否能良好地控制血糖,因此在监测餐后血糖时,您一定要和平时的饮食、用药一样。这样才能正确地反映出您平时的血糖控制情况。有许多病友在监测血糖那天就停止用药,这是完全错误的。餐后2小时是从进食第一口开始计时,并非从进餐结束后开始计时,有许多病友经常搞错,因此测出的结果不准确。9、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越高表示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越多,糖尿病病情也越重。血糖是通过弥散方式进入细胞内的,无需胰岛素参与。血糖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过程很缓慢,而且是不可逆的,在红细胞死亡之前一直存在,故体内衰老红细胞比新生红细胞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约高出1.5倍。每一个红细胞内都有血红蛋白,而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平均60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比例,能反应测定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因而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已成为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与否的重要指标。国外已将糖化血红蛋白监测作为糖尿病疗效判定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金指标”。10、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使组织与细胞缺氧,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形成。若眼睛内的晶体被糖化,可引发白内障。糖化血红蛋白可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还可以引起血脂和血黏度增高,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浓度呈明显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每增高1%,则12月前的血糖平均水平约增高1.5毫摩尔/升,也就是说,糖化血红蛋白1.5等于近两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也可用公式计算,平均血糖(mg/dl)37(糖化血红蛋白4.55)。如糖化血红蛋白为12%,则近两个月的空腹血糖37(124.55)375mg/dl,也就是15.2毫摩尔/升。此计算法只适用于空腹血糖高的病人血糖预测。通常以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的监测,来监测糖尿病病情指导治疗,但对血糖波动大的1型糖尿病和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只测定12次瞬间血糖,不能说明较长一段时间病情的全貌,这给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带来了一定困难,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弥补了这一不足,故被誉为糖尿病病情监测的“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4.4%6.2%,要求控制在7.5%以下,若大于12.6%则易发生慢性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在患有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或应用心得安、吗啡、双氢克尿塞等药物时可降低,而在服用大量阿司匹林、维生素C或肾功能不全时可增高。它除了判断血糖控制情况外,还对下列病情有指导意义: 对昏迷病人的鉴别:在脑血管急症时,由于应激反应可使血糖增高,但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若增高可能是糖尿病昏迷。 糖化血红蛋白很高的病人要警惕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对妊娠糖尿病仅测定血糖是不够的,一定要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使其保持在8%以下。如此可避免巨大胎儿、死胎和畸形胎儿的发生。 指导治疗:如已测定了某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可用上述公式推算出平均血糖的毫摩尔,再用推算值与同一标本的空腹血糖值对比,可预测近期血糖控制的好坏。如糖化血红蛋白为8%,空腹血糖预测值应为7.1毫摩尔/升,若空腹血糖高于7.1毫摩尔/升许多,表示近期血糖控制不好,可能与采血时紧张、劳累、晚餐进食过多、治疗不当、急性并发症等有关,需调整治疗方案。反之,若糖化血红蛋白仍为8%,但空腹血糖低于7.1毫摩尔/升许多,甚至正常,表示近期血糖控制良好,治疗对症,本着“效不更方”的原则,治疗方案不变。由此看来,同时测定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更好地全面判断病情,指导治疗。11、家庭自测血糖该注意些什么?监测血糖是糖尿病自我监测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有些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已经自己购买了快速血糖测定仪(简称血糖仪)。目前市场上各种品牌的血糖仪,价格在几百元到两千元之间,如果操作正确,检测结果都是可靠的。这种方法可以经常自我血糖监测,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通过观察,我们感到有些事项需要提醒血糖仪使用者注意: 血糖值保持多少为宜: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在治疗过程中,一般不可能要求其血糖水平达到正常人的水平,因此只要达到空腹血糖4.07.8mmol/L(70140mg/dl),餐后两小时血糖6.010.0mmol/L(108180mg/dl),任何随机时间血糖:10.0mmol/L以下(180mg/dl),同时又不发生低血糖,就可以认为血糖控制良好了。由于个体的差异,血糖控制目标也因人而异,病人有必要随时向社区全科医生进行咨询,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血糖的适当范围。由于老年人容易发生低血糖,制定的血糖标准可略高一点。糖尿病孕妇为了胎儿的健康发育,血糖要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监测以何时为宜:许多老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要监测空腹或餐前、餐后两小时血糖。具体是:空腹血糖:指隔夜空腹8小时以上、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血糖值。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不能叫空腹血糖。餐前血糖:指早、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指早、中、晚餐后两小时测定的血糖。随机血糖:一天中任意时间测定的血糖,如睡前、午夜等。 监测的频度多少为宜: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度,您可以和社区全科医生商量后自己决定。当近期血糖常常偏高时,应监测空腹及餐后两小时血糖,它们能较准确地反映出您血糖升高的水平。而当您近期经常出现低血糖时,您最好注意监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可以尝试间隔一段时间,在某日的不同时间测46次血糖,了解一天24小时中血糖的变化规律。对于血糖控制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以较长。但对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人、及使用胰岛素治疗、新被确诊糖尿病、近期血糖控制不稳定、近期有低血糖发生、换药或调整剂量、妊娠、出现生病、手术、运动、外出、饮酒等各种生活应激情况的患者,应增加监测频率。另外,驾车时发生低血糖是非常危险的,因此驾车前监测血糖十分必要。 自我监测血糖的注意事项:血量不够、血糖试纸超过有效期、手指消毒酒精未干、未将血糖仪代码调到和试纸一样时,都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手指消毒后,一定要等酒精挥发干燥后再采血;采血部位要交替轮换,不要长期刺扎一个地方,以免形成疤痕。在手指侧边采血疼痛较轻,而且血量足;妥善保管用过的酒精棉球、针头等,最好集中送到社区卫生站处理;血糖仪要放置在干燥清洁处,不要让小孩、宠物触及、玩耍;血糖仪都应该有售后服务,要定期到购买的商店或厂家指定处校正血糖仪是否准确,到医院与抽血检查结果对比也可知道其准确性。12、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检测六问 问:我知道控制糖尿病要靠药物、注意饮食、讲究运动,可是为什么还要进行血糖监测?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并做好记录,可以告诉你一些必要的信息,并且有助你更有效地控制病情。不做血糖监测你就无法了解自己的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是否有效,也就不知道何时应调整或改变治疗方案。 问:我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可以到医院检查以下,是否有必要做自我监测?需要。因为你的感觉好坏并不代表你的疾病状况,一个血糖高出正常的病人可能感觉良好,但要是血糖一直处于未控制的状态,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 问:何时进行血糖监测?一般来说,何时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