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知识介绍-(33)_第1页
骨科知识介绍-(33)_第2页
骨科知识介绍-(33)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作者:何臣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重庆 ) 【摘要】 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3例。手术前后用X线平片测量骨折椎体复位情况,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40%、60%恢复到术后的70%、90%;Cobb角由术前平均18.5矫正到术后平均8。 【关键词】 脊柱骨折;后路减压;内固定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较常见的严重脊柱脊髓损伤。我院2000年11月2001年10月采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23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按Denis三柱理论分类均为爆裂骨折,男性16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9.6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1例,道路交通伤8例,重物砸伤4例。受伤部位:T127例,L19例,L25例,L42例。伤椎椎体楔形变,脊柱后凸畸形1026,平均18.5。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型A级2例,B级3例,C级7例,D级3例,E级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小时6天,平均4.3天。2 治疗方法 患者气管插管全麻,俯卧,以伤椎为中心后正中切口。显露伤椎上下各一椎体的椎板、上下关节突和横突根部。胸椎椎弓根螺丝的进钉点在胸椎横突中心稍偏下,腰椎进钉点以上下关节之外侧为纵线,横突根部中点为横线,两线相交处。以X线片测量深度为基础,C型臂X线透视下定位。先用4枚定位杆插入椎弓根,X线证实位置正确后再植入螺钉;装上纵向连接杆,通过纵向撑开和内折弯恢复椎体高度和生理曲度;有神经症状和椎管内占位者作半椎板切除、椎管内减压,最后装上横向连接杆。对塌陷严重者术中在复位后采用自体髂骨移植,方法是通过咬除一侧椎弓根,从椎体侧前方将髂骨植入椎体被撑开后留下的空隙内;同时将部分咬成粒状的松质骨植于未开窗侧的横突间和关节突间。术后卧床34周,2周后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36个月内在围腰支具保护下行走,6个月后逐步负重行走。3 结果 术前、术后对比观察以下指标: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后凸畸形;神经功能分级( Frankel分级)。术后所有患者椎体高度均恢复达90%以上,无内植物位置错误,无硬脊膜损伤,无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经过612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和植骨不愈合现象;术后6个月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级以上。讨 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骨折块凸入椎管椎管前后径1/2,椎体压缩高度50%,后凸畸形20者可采用后路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反之需要前路手术。后路钉棒在纵向撑开恢复脊柱中、后柱高度时,后纵韧带伸展,使椎管内骨块达到间接复位1,同时利用棒的预弯、带角度的椎弓根螺钉与撑开的杠杆力量可以恢复前柱高度。一般认为在伤后72小时内手术最好,超过2周一般不能通过后路手术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本组均在6天内手术,其复位效果满意,伤椎的前、后柱高度能恢复至基本正常水平。除了手术时机以外,取得良好复位的另一个关键技术是掌握好进钉角度,要求椎弓根螺钉与椎体上下缘平行。手术要在X线透视下确定骨折椎体,观察螺钉的位置、方向、深度和复位情况,防止复位欠佳及过度撑开。在进针的过程中要仔细体会在骨质中及穿出骨质的感觉,使用探针检查骨洞四壁的完整。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CT片提供的骨折后突范围、程度和脊髓受压部位、程度,选择不同的减压方法及范围。椎管内骨折块较小者多数后纵韧带完整,通过撑开的力量,骨折可以自动复位;椎管内骨折块较大不能间接复位者,经半椎板切除或黄韧带开窗后,可以将骨折块直接击入椎体内,从而达到减压目的。对于椎管内骨块巨大,椎管明显狭窄,则行切除一侧或两侧椎弓根内侧半皮质及部分小关节突,达到椎管前方再行彻底减压;对于椎管内游离的碎骨块和椎间盘组织,需要用小刮匙或髓核钳全部取出。对于塌陷严重的胸腰椎骨折,本组4例进行后路手术,撑开后伤椎椎体存在“空壳椎体”现象或不能达到撑开复位,使前、中柱丧失了结构上的完整性,如不进行有效的植骨,可在晚期发生内固定疲劳、断裂及骨折椎体的塌陷和校正度的丢失。Parker等2认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单纯后路固定,如无前柱的支撑,内固定器械的失效率达9%54%。因此我们取自体髂骨,通过椎弓根行病椎椎体植骨,尽量恢复其高度;同时将术中切除的椎板和棘突咬成粒状,放置于横突及未开窗侧小关节突间植骨,以达到脊柱稳定的目的。(晋升网()是目前国内收录中文最多最权威医学杂志、医学杂志;网罗和甄选海量优秀医学论文,提供免费全文阅读。网站可以实现文章内容的全文检索,可以提供医学论文的免费查询、阅读、下载以及提供最及时的医学信息,最丰富的医学文献 ,最权威的期刊杂志,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参考文献】 1田家山,龚铁军,王永恒.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治疗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4(1):71-72.2Parker JW,Lane JR,Karalkovic EE,et al.Successful shortsegment instrumentation and fusion for thoracolumbar spinal fractu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