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韩义秀:构造基点三角形计算基点坐标温州产业结构现状与转型升级的政策取向高顺岳*收稿日期:2009-5-6作者简介:高顺岳(1964- ),男,高级统计师、高级会计师,工商管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温州经济。(温州市统计局,浙江 温州 325000 )摘 要: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温州产业结构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本文阐述了温州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了温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存在的机遇,并指出温州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关键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温州中图文分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0105(2009)02008008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enzhou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olicy Orientation for Swiching and UpgradingGao ShunyueAbstract: It is the biggest test for Wenzhou industrial structure with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tonal financial crisis. This paper is to illustr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enzhou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opportunities of Wenzhou industrial structure for swiching and upgrading and point out the modes of that as well.Key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Swiching and upgrading; Wenzhou2008年以来,温州经济发展面临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经济在持续6年的13%以上增速后,出现明显的高位回调态势,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这预示着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宏观背景下,温州现有的产业结构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必须适应新的宏观环境与市场变化而不断调整,进行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能力。本文围绕如何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课题,收集大量的统计资料,开展专项调研活动,对温州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存在主要问题,产业升级的方向选择,加快转型升级要处理的几个关系进行初步研究,供决策参考。一、温州产业结构的现状从温州工业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情况看,大致是从三个方面路径发展起来的,一是源于原有的产业基础。如温州的服装、皮鞋等行业。二是承接外来的产业转移。如温州的制革行业、打火机行业等。三是现有行业的转型升级。如化学行业、电气及电子元器件行业等。总之,温州产业路径依赖比较明显,大多源于原有的产业基础,承接外来优势产业转移不多,产业结构比较传统,产业升级相对比较缓慢。从深层次剖析温州内部产业结构看,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的特征:(一)传统轻型工业比重较大,资源型、重化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由于温州现有可开发的资源稀少、重化工业发展明显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工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轻型工业(含轻工业、部分重化的配套工业)推动的(见图1)。在当前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大量投入与居民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温州受益的产业不多。如钢铁行业、水泥行业、医药行业与电子信息行业等。从1978年以来的发展情况看,温州重化工业比重在逐年提高,产业结构向重化工业发展的态势比较明显,但大多是重工业的配套工业,从严格意义上讲,仍属于轻型工业。轻工业主要向品牌化发展,产品的质量与附加值得到改善。图1 19782008年温州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产值演变情况(二)企业处于规模化发展阶段,小企业比重明显居高。温州大多数规模企业只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建国以来的国有及集体大型企业成功转制发展的不多,不具备杭州、宁波及苏南地区的大中型企业的基础条件,许多大中型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开始起步,企业规模化发展仍是一个渐进的自我积累过程。从第一次经济普查与第二次经济普查的5年温州工业企业变动情况看(见表1),集团化、规模化发展有所加快,但是小企业比重仍然居高。表1 温州市工业企业结构情况表 (单位:家、亿元、%)企业结构分类2003年2008年企业数工业产值企业数工业产值总量比重总量比重总量比重总量比重全部工业企业140220100.02676.95100.0147459100.05319.35100.0#规模以上38242.71265.9647.374845.13631.5268.3#亿元以上2210.2539.2920.16290.41976.2737.2规模以下13639697.31410.9952.713997594.91687.8331.7#个体户11142479.5765.3628.611393977.31039.4519.5(三)十大主导行业占规模工业比重四分之三,工业行业分布较广。在国家统计制度规定的46个工业企业大类中,我市拥有 33个行业,占比重71.7%,工业行业结构分散。全市电气制造业、鞋革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塑料制造业、服装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十大行业产值均超过100亿元,全年工业产值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四分之三,在十大主导行业中,大多数属于传统行业,如鞋类、服装、塑料制品、汽摩配等行业,化学、医药、通信、电子仪器等新兴优势行业比重明显居低,对工业经济贡献有限(见图2)。另外有12个行业工业产值比重不到1%。图2 2008年温州市十大工业行业生产情况(四)出口导向型工业格局逐步形成,工业产品仍以内需为主加入WTO以后,我市工业企业在国内市场产品过剩的背景下,积极开发国际市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出口导向型经济。2008年,我市规模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为692.66亿元,占规模企业销售产值比重为19.8%。目前,我市已经形成机电、服装、鞋革等三大出口支柱产业,2008年出口金额分别比2000年增长8.6倍、3.8倍和7.7倍。温州产品出口主要依赖民营自营出口,外资企业带动出口比较薄弱。从国内外销售市场的份额看,内需仍占主体,2008年规模工业企业国内销售占比重达到80.2%,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外贸市场经过连续多年的高增长后,2008年首次出现内需增长大于外需的局面。如森马集团、高邦集团、奥康集团、华仪电器集团等内需为主的企业,发展态势相对较好,许多外向型企业放弃国外市场,转向开发国内市场。 (五)重点骨干企业发展相对稳定,中小企业生产比较困难。我市重点骨干企业依靠规模效益优势、资金实力优势、科技研发优势、市场开发优势、品牌营运优势等,抗风险能力比较强。2008年产值列前100位的重点骨干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67.64亿元,增长14.7,继续处于较快增长水平,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1提高到32.2,如正泰、德力西、奥康、森马、报喜鸟、法派等温州知名品牌企业增势依然保持强劲。另一方面,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是中小企业,据2008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年销售产值500(含500万元,下同)1000万元企业产值负增长7.8%;1000-2000万元企业产值增长6.1%;20005000万元企业产值增长6.9%;50001亿元企业产值增长6.7%,13亿元企业产值增长3.7%;3亿元以上企业产值增长14.4%(见图3)。图3 2008年温州市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增长情况可见企业规模越小,受到冲击越大。据2008年9月份,市经贸委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企业开始形成冲击的时候,对全市36个工业强镇和开发区的18775家中小企业调查资料,停工、半停工企业数达1461家,占调查企业数的7.8%;倒闭企业304家,占1.6%;停工、半停工和倒闭企业合计达到1765家,占9.4%。(六)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发展较快,劳动密集型的微利企业生存困难。从行业看,医药、通用设备、电气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产值增幅均在15以上,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26.4。而相反,鞋革、塑料制品、纺织、家具等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值增长不到10%。据调查,我市劳动密集型企业,附加值比较低,消化成本刚性上升能力较弱,应对危机能力比较差,这些企业陷入“保市场还是保效益”的两难局面。但是,总体而言,温州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相对较少,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新产品市场竞争力也不够强。2008年温州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为317.72亿元,占比重8.7%,新产品产值增速仅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另外,据市经贸委对眼镜、打火机、制笔、剃须刀等传统行业的40家企业调查,由于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出口大幅下滑,2008年四大传统行业产值增长均在3%以下,行业性亏损情况逐步加深。二、温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面临的突出问题当前,温州的传统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正日益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原先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优势也正在逐渐失去。从根源上看,是温州产业结构的顽疾所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品以低档品为主,技术含量、附加值不高。低价竞争越演越烈,呈现“高库存、高赊账、低利润”的发展态势,这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 温州经济发展“两个依赖”比较突出,工业经济投入产出水平明显居低。温州工业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体,许多产业以加工业为主,并处于中下游地位,对上游原材料依赖比较强,同时也表现为对下游企业、市场的极大依赖性,这“两个依赖”目前难以突破,造成企业投入产出水平比较低。从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比较,2008年温州市工业综合经济效益得分201.53分,低于全省27.56分,基本低于全省主要城市的水平,比台州市还低9.9分。从规模企业创利水平看,全国规模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为6.0%,浙江省为5.8%,浙江省居全国倒数第5位。温州市规模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二)产业结构调整错失机遇期,优势行业地位不突出。我市曾经在计划经济时代,借助全国轻工业产品比较短缺的机会,成功地让轻工业成为我市高增长性的行业。据统计,在我市工业经济增长比较快的年份中,轻工业增长都达到20%以上,远远高于重化工业的增速。但是从2002年以后,我国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国家大规模基础建设以及消费升级拉动的重化工业、建筑产业、高科技行业得到快速发展。2002年至2007年,全省重化工业高出轻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省内先进城市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成功地转型发展,培育了一批高增长性行业,如杭州市的信息产业,宁波市的临港石化工业等异军突起,成为优势行业,有效地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是我市仍然以电气、服装、鞋革、塑料制品等为主体的行业,新兴优势行业发展不突出,也不稳定。(三)产业结构分散,产业链不合理。温州产业经济大都是从乡镇工业、个体工业发展起来的,“一乡一业一品”的块状集群经济是温州民营经济的基本特色。在温州规模工业企业所属的行业分层看,年产值在50亿元以下有16个行业,产值比重占9.3%,其中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下有4个行业,产值比重仅占0.6%,产业结构较为分散,产业关联度、集聚度还不高,同时部分产业链不配套。如温州的服装行业,没有形成上游的纺织行业,以及配套的面辅料市场。温州的电气行业,没有形成上游的金属原料制造业,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等。在温州产品的“产销链”中,也出现“断链”现象,如在外温州人在许多城市掌握灯饰、服装面辅料、电子设备等销售权,但是在温州没有生产基地,销售温州产品仅占30%左右;反之有些产品虽然在温州生产,但仅是配套生产产品,如汽摩配产业等,最终销售权掌握在人家手中。(四)产业层次处于中低端水平,粗放型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突出。从整体上看,我市产业层次较低,现有的高技术产业比重不高,大多还处于“配角”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是国际上衡量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重要指标,2008年我市仅达到20%左右,低于杭州、苏州等城市的水平。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新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8.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也低于省内主要城市的水平。温州市许多主要行业,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依赖技术模仿和价格竞争策略,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温州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积极成效,但是总体上还是存在粗放型发展的路径依赖现象。从近10年统计情况看,温州市GDP增长了2.4倍,工业用电量增长4.3倍,环境污染治理费用增长4.7倍,人均耕地面积减少14%。另一方面,企业低水平扩张、低价格竞争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温州市许多粗放型的企业占用了大量的工业用地资源,加大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度。(五)城镇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升级较为艰巨。温州经济转型升级的另一方向是实施“退二进三”战略,但是除鹿城区外,温州市大多数城镇经济均依靠工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2008年,在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中,市区为485.67亿元,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45.8%,市区大部分集中在城区范围,瓯海、龙湾两区三产合计增加值仅115.65亿元,占GDP比重30.0%,低于全市平均13.8个百分点。乐清市、永嘉县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34.1%和34.4%,也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看,当一国经济实现工业化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但是从目前产业格局看,第三产业总体属于城市经济,温州城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三产业发展,当前第三产业向市区流动和集中是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在大多数城镇中,要使第三产业取代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必然非常艰巨。三、温州产业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去年,国家统计局马建堂局长考察温州时指出,过去我们一直都在讲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但都是在经济发展快,经济过热的时候,调整很难。现在经济增速减慢,经济下行的情况,更有利于结构调整,只要我们抓住市场亮点,才能加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当前,温州经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共识,要同心协力化“危险”为“机遇”,努力实现温州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一) 温州民营经济在转型升级中的机制优势。温州民营经济比重占80%左右,经济的市场化程度高,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影响也更为直接。我市在2008年初就出现明显回落的态势,至今已延时1年多,比全国、全省早6个来月。同时温州民营企业也最早承受金融危机的压力,温州市许多民营企业已经增加科技投入,自觉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逐步实现转型升级,表现为较好的灵活应变能力。(二)宏观环境的“倒逼机制”要求主动淘汰落后产业,优化温州产业结构。目前,温州经济要保持稳定增长,产业结构积极优化,特别是主动淘汰一批竞争力不强的落后产业,如有的停产或转产,有的被兼并,有的转移到外地城市,这是当前“倒逼机制”背景下的阵痛,但是积极的,有利于优胜劣汰,为优势企业发展腾出发展空间,减少低档次竞争的压力,优化资源配置,达到“腾笼换鸟”的效果。(三)外部资源价格下降带来的良好机遇。温州民营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民间资金,但是温州发展受到了资源要素的严重制约。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国外经济受到重创,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下降,国外许多知名企业频临破产,这正是利用这次危机的机会,兼并国外企业,收购知名品牌,引进国外设备技术与人才的良机,这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外部助力。四、温州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总体方向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世界产业结构正经历新一轮的深刻调整。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科技化、知识化的趋势日益突出;制造业的国际生产网络快速扩张,国际产业转移由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逐步演变为产业价值链的梯度转移;产业集群、产业集中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和国际竞争的基础。 基于温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情况,学术界有两种鲜明的针对性的观点:(一)向高技术、资本密集产业演变升级论。就是说温州的产业升级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史晋川教授认为,与浙江省其他地区相比,温州的产业结构基本局限于低加工度和低附加值的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例如皮革制品、服装、塑料制品和打火机等,温州制造业的结构演变缓慢,产业结构演变可能会出现代际锁定现象,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温州产业结构向高技术、资本密集产业演变升级难度较大。(二) 现有传统产业逐步升级论。就是说在温州现有的传统产业范围内,从低技术向高技术、从低加工度和低附加价值向高加工度和高附加价值发展。这是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教授提出的观点,他认为,温州作为一个地级市的经济,没有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全国也不可能每个地区(包括每个省市)都发展资本密集型和高新技术的产业,这可能出现产业结构雷同的现象。温州目前只能通过提升服装、皮鞋的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从温州产业升级的现实选择看,其实兼具上述两种观点,而且以现有产业逐步升级为主,一是加快整合提升现有的产业结构。实现工业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技术密集型转型,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提升,如整合提升电工电器、鞋革、服装、汽摩配件、机械装备制造、泵阀、精细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与成长性高的产业。二是向高技术、资本密集产业演变升级。根据国家产业升级产品目录,积极培育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石化、船舶制造、优特钢等临港工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提升温州产业竞争力。五、加快温州产业经济转型升级要处理好五个关系当前,温州经济发展面临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趋缓、本地资源要素制约加大、省内先进城市竞争实力提升等多重压力下,温州产业转型升级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也处于一个战略机遇期。市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的“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总体部署,因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增长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同时要结合温州实际,在经济转型升级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要处理好结构调整波动与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关系。今年,我市面临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从理论上讲,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保证经济平稳增长。但是在结构转型升级中,市场机制必将使得一大批企业被淘汰,这虽然是一个有利于结构调整的过程,但是对经济平稳运行在短期内会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要高度重视结构调整中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尤其要加强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政府引导作用,引导与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渡过“危机”,避免造成“创造性的毁灭”状态,把抵抗力弱、竞争力不强的企业的关停对社会的影响控制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避免市场机制的盲目性造成大的经济波动。(二)要处理好集中资源做强优势产业、企业与发展温州特色产业的关系。优势产业与优势企业是奠定我市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从今年前100强重点骨干企业发挥作用更能证明这一点。目前,温州正面临着经济持续扩张与资源要素趋紧的矛盾,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温州有限的资源,重新筛选和定位温州产业布局,突出“大产业、优势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如整合提升形成电工电器基地、通用机械制造基地、化学工业基地、临港工业基地、汽摩配生产基地、泵阀行业生产基地、皮革(皮鞋)生产基地、服饰生产基地以及太阳能、风能新兴产业生产基地等。同时,要根据温州现有产业格局,筛选眼镜、打火机、家具、五金锁具等地方特产产业,但是这些产业占温州经济总量比重较低,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占比重2.6%,对温州经济带动不是很大,建议在资源配置方面,从行业贡献率的角度,进行适度扶持,关键是促其“专、精、特”方面有较大的提升。(三)要处理好企业自主转型升级行为与政府导向的关系。产业结构矛盾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社会生产与市场需求变化不相适应,结构调整就必须做到无论是宏观经济调控还是微观经济活动,无论是上新项目还是技术改造,都必须牢固确立市场需求第一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深入分析市场需求容量和结构。在结构调整过程中,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必然会深刻把握市场环境的变化,如当前许多企业面对严峻的形势,主动适应市场,调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富马酸依美斯汀缓释胶囊临床应用考核试题
- 复方磺胺甲噁唑注射液临床应用考核试题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创新试题卷(含答案)
- 2025年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抽样调查方法与主成分分析试题
- 2025年地理信息技术实践应用地理模拟卷及答案解析初中试题
- 2025年乡村医生考试:农村常用药物使用临床实践与案例分析解析试题
- 2025年消防执业资格考试题库基础知识题解析试卷
- 2025年医保知识考试题库:医保信息化建设应用案例分析试题卷及答案
- 2025年消防执业资格考试题库(消防应急救援装备)消防设施运输试题
- 2025年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题库(职业道德与消防技能)试卷
- 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
- 中华诗词大赛小学4-6真题题库及答案
- 2024中级审计师考试要点试题及答案
- 融资租赁信用评估体系构建-全面剖析
- 职业健康检查质量管理工作手册
- 2025年网络安全检查整改报告
- 《透视画法基础:艺术绘画基础课程教案》
-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会
- 全套设备安装施工记录表
- 闪电仓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AI芯片行业研发创新与未来发展预测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