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摘 要 随着两宋城市经济与市民文化消费的进一步繁荣 词在审美趣味与表现主题上呈 现出更加浓厚的市民文化特质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立足于城市文化的生产运动 宋词生动再现了当时临安 杭州 节日时俗 民间娱乐和城市文化景观 也生动展现 了杭州都城的城市文化状况 在节日时俗的文化消费方面 在繁荣的商品经济为物质 基础上 描写元宵盛况和中秋夜兴的典型词作充分展现了宋代杭州节日习俗文化消费 的大众化趋势以及商业性特点 在杭州城市文化之民间娱乐方面 描写杭州茶坊 瓦 子等市民文化娱乐的词 典型地表现了词在创作内容及审美趣味上受杭州市民文化消 费趣味和审美方式的影响 而以俗俚化 色情性为主导的文化消费 词曲小唱 充分 体现了杭州城市文化的消费与生产的文化自觉性 表现出与当时社会政治 伦理之间 的距离较远 注重个体审美自由 甚至感官上沉沦的特点 在城市文化景观方面 词 成为杭州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的同时 也为人们了解与认知杭州城市提供了不同的文 化想象 尤其以柳永为代表的词作 使人们对杭州城市的认知和想象更加具有 城市 韵味 壮美的不仅仅是钱江潮 三秋桂子的怡人景色 更是宋代那具有城市文化气息 的市民文化生活 它们带有主观能动性的色彩 关键词 宋词 杭州 城市文化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blossom of urban economy and cultural consumption Song Ci shows deeper civic cultural identity on the aesthetic interest and the theme in Song dynasty To some extent according to the city s cultural production movement Song Ci not only vividly represents the popular festivals folk entertainment and urban cultural landscape of Linan Hangzhou at that time but also demonstrates the cultural conditions of Hangzhou In the aspect of the cultural consumption of festival custom the typical works of Lantern Festival and ZhongQiu Festival fully demonstrate the popularization trend in Hangzhou s cultural consumption of festival custom in Song dynasty as well as the commercial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based on the booming economy In the aspect of the folk entertainment of Hangzhou s city culture Song Ci describes the tile members of the public culture and entertainment such as tea house and vacherie typically expresses that Ci is influenced by the public interest and the way of aesthetic in the creation and aesthetic taste However the lyrics which is led to the porn sex and slang fully reflects the consumption of Hangzhou s urban culture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cultural production and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cusing on individual aesthetic freedom and even sensory sinking rather tha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olitical and ethical In the aspect of city s cultural sights the Song Ci not only become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Hangzhou urban sights but also offers different cultural imaginations for people to appreciate and understand the city Hangzhou Especially represented by Liu Yong Ci creates much more urban styles when people appreciate and imagine the city Hangzhou Not just are the Qianjiang Chao and Osmanthus grand and beautiful but also the civic activities filled with urban cultural air have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Key words Song Ci Hangzhou Urban culture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目 录 引言 3 一 杭州城市文化之节日习俗 以元宵节 中秋节为例 3 二 杭州城市文化之民间娱乐 以茶坊 瓦子为例 6 三 杭州城市文化之城市景观 以西湖 钱江潮为例 8 四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宋词中的杭州城市文化研究宋词中的杭州城市文化研究 引言引言 一座城市的城市文化是该城市区域里的市民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发挥主观 能动性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集合 两宋时期的杭州城市文化特别引人 注目 那时候的杭州 经济高度繁荣 市民阶层逐渐兴起 市民文化消费趣味已 经成为当时城市社会文化生产的重要价值观 王国维在 宋元戏曲史 自序 里 写道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 汉之赋 六代之骄语 唐之诗 宋之词 元之曲 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1到宋时 词已趋于成熟 甚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而我们知道 词发源于下层社会 与市民社会的形 成密切相关 词的成熟受到市民文化趣味的深刻影响 而随着两宋城市经济与市 民文化消费的进一步繁荣 词在审美趣味与表现主题上呈现出更加浓厚的市民文 化特质 出现了一批像柳永 苏轼 欧阳修这样以描写与讴歌城市生活的词人 他们的词赋创作均以表现市井生活和大众审美趣味为主题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立足于城市文化的生产运动 宋词生动再现了当时临安 杭州 节日时俗 民间 娱乐和城市文化景观 也生动展现了杭州都城的城市文化状况 一 杭州城市文化之节日习俗 以元宵节 中秋节为例一 杭州城市文化之节日习俗 以元宵节 中秋节为例 倘若要研究一座城市的文化风貌 势必要将该城市的节日时俗作为考察对象 通过对市民节日活动的体味来深入了解当时当地的风俗民情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又称为元夕 元夜 上元 灯节等 与春节一样 都是在寒冷的冬季或料峭的春寒中伴着对春的期盼和憧憬开始的 2元宵节历来是 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先秦时期便有了雏形 唐代因为道教之风盛行 元 宵节便最终定型下来 灯火家家市 笙歌处处楼 无妨思帝里 不合厌杭州 白居易 正月十五日夜月 形象地描绘了唐代杭城元宵的一片胜景之象 到 了宋代 杭州对元宵节就更为重视 南宋时素有 南至龙山 北至新桥 四十里 灯火不绝 3之说 一是由于宋王朝进一步崇尚道教 二是因为城市坊墙推倒 市民联系更加加强 全民性的节日更加充满活力 4 追溯北宋汴京时期 宣德门前广场已是欢庆元宵佳节的中心场所 广场南面 缚扎了大山棚 横列 3 张大彩门 并且横列金字大牌 宣和与民同乐 5大相 1 王国维撰 叶长海导读 宋元戏曲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年版 第 1 页 2 韩彩虹 宋词中的节日习俗与民族文化 辽宁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年第 1 期 3 宋 孟元老著 邓之城注 东京梦华录注 中华书局 1982 年版 第 286 页 4 李春堂 坊墙倒塌以后 宋代城市生活长卷 湖南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200 页 5 李春堂 坊墙倒塌以后 宋代城市生活长卷 湖南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200 页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国寺也与其相应成趣 纷纷张灯结彩 万盏灯辉闹元宵 在大寺佛殿之前也设乐 棚 由诸军作乐 两廊中挂有牌灯 有的灯上写道 天碧银河欲下来 月华如 水照楼台 有的写道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1靖康之后 由于皇室和京 都大批仕宦 汴京社会各阶层的涌入 使临安的社会生活和习俗风尚上都深受东 都汴京的影响 宋人曾有记载说 杭城风俗 效学汴京气象 逢年过节 饮屠 苏 百事吉 胶牙饧 烧术卖懵等事 率多东都之遗风焉 2 南宋定都临安后 其山川宫阙的建设 衣冠礼乐的沿用 在时序土俗与坊间游戏之事等社会生活均 以效仿汴京趣味为尚 元宵节挂出五颜六色灯盏这一习俗也被南宋临安很好地继 承下来 样式更加花样百出 愈加精彩纷呈 街市上挂出的有沙戏灯 珠子灯 马骑灯 象生鱼灯 人物满堂灯等等 3 两宋时期无论是北宋的汴京还是南宋的临安 每年元宵拉开帷幕均在正月十 四 圆满落下帷幕在十八或十九日晚 欢庆时日较长 十六日这一天是元宵节最 高潮的时期 假如没有抓住这一关键期领略 元宵十六 那么在那个时代就算 没有真真正正享受过元宵节 那晚 东京集中了城内著名的杂技艺人 由他们表 演飞丸 走索 上竿 掷剑之类的高级杂耍 使观者眼花缭乱 4而南宋临安城 今杭州 内的元宵节也对其有所承袭 在南宋临安 这一夜组织了大量艺人 编成数十支舞队 进行化装游行表演 表演者与观者 融为一体 一片狂欢 5 据考证 全宋词中单单涉及元宵节的词就达 300 余首 6 可谓是蔚为大观 其中描写杭州元宵之景况最典型的的当数这首 蝶恋花 了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 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 此般风味应无 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 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云垂 野 宋 苏轼 蝶恋花 密州上元 虽然这首词题记为 密州上元 但是从词的上阙来看 还是从钱塘的上元 夜写起的 钱塘也就是杭州 苏轼的一生曾有三个元宵节是在杭州城中度过的 由于当时南宋所处的都城临安 杭州 丝绸业 印刷业 造纸业已经有了较为快 速的发展 元宵之日 灯市如昼 品种琳琅满目 而且做工精巧 用料也颇为讲 究 富家子弟一般都买绢丝和罗帛为材料的灯 他一句 灯火钱塘三五夜 用 两个量词 三 五 就足以看出元宵时期的盛况 那些灯盏足足要在杭州城内 亮上三五天供杭州城内市民欣赏和猜灯谜 明月如霜 写到了当天月亮的明亮 月色的皎洁迷人 元宵之夜正逢明月正圆 整个临安天上明月和地上灯火交相辉 1 李春堂 坊墙倒塌以后 宋代城市生活长卷 湖南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201 页 2 转引自周峰编 南宋京城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年修订版 第 284 页 3 李春堂 坊墙倒塌以后 宋代城市生活长卷 湖南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201 页 4 李春堂 坊墙倒塌以后 宋代城市生活长卷 湖南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203 页 5 李春堂 坊墙倒塌以后 宋代城市生活长卷 湖南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203 页 6 韩彩虹 宋词中的节日习俗与民族文化 辽宁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年第 1 期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映 引来了杭城男女老少的前来游赏 这一天整个临安 杭州 人山人海 接踵 摩肩 大家都盛装出门 月光洒在游人们的脸上自然就有了 照见人如画 的惊 叹 此外苏轼接着写道 帐底吹笙香吐麝 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 景 不禁让东坡发出 此般风味应无价 的感叹 上片描写杭州元宵景致 词句 虽不多 却 有声有色 下阙字里行间都在写密州镇上元宵的凄凉寒酸 与上 阙的都城上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更加突出了南宋时期作为都城杭州的市民过元 宵节的雍容富华 此外 在宋代著名文人欧阳修的词作中也均有描绘 青春何处风光好 帝里偏爱元夕 万重绘彩 构一屏峰岭 半空金碧 宝檠 银釭 耀绛幕 龙虎腾掷 沙堤远 雕轮绣毂 争走五王宅 雍容熙熙昼 会乐府神姬 海洞仙客 拽香摇翠 称执手行歌 锦街天陌 月淡寒轻 渐向晓 漏声寂寂 当年少 狂心未已 不醉怎归得 宋 欧阳修 御带花 青春何处风光好 虽然此篇描写的是汴京上元之景 但也恰恰是临安元夕之风貌的体现 承 汴京之遗风 得到了较好的展现 大街小巷缯彩铺设 一派金碧辉煌的景象 花灯银树的渲染 尽显五彩缤纷的盛景之气 雕栏绣毂 往来络绎 雍容 熙 熙 的欢乐气氛洋溢于整个东京城 遇到此景 身处此地 狂心未已 的 年 少 就更应该尽自身之欢愉而归了 东京作为北宋的首都 其节日习俗以它繁荣 的商品经济为物质基础 气势规模愈加恢宏壮阔 其影响力和波及面早已向周边 辐射开去 直到北宋灭亡 东京文明便完完整整地在临安扎根 节日习俗也随之 在杭城得到承袭 灌圃耐得翁曾经在 都城纪胜 序 就已指出 而杭山水明 秀 民物康阜 视京师其过十倍矣 虽市肆与京师相侔 然中兴已百余年 列圣 相承 太平日久 前后经营至矣 辐辏集矣 其与中兴时又过十数倍也 1这 样的说法再也贴切不过了 南宋时期杭城的中秋佳节 几乎达到了全市人民都实践的民俗活动 随着唐 宋以来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 这就使得中秋有了物质条 件 梦梁录 里写道 自大街及诸坊巷 大小铺席 连门俱是 既无虚空之 屋 2参与范围上至宫廷贵族 下至乡村野夫 无论贫民还是富人都竞相雀跃庆 祝 王孙公子 富家巨室 莫不登危楼 临轩玩月 或开广榭 玳筵罗列 琴 瑟铿锵 酌酒高歌 以卜竟夕之欢 至如铺席之家 亦登小小月台 安排家宴 团圆子女 以酬佳节 3作为城内的皇亲贵族 王孙公子 富家巨室 他们不 是足登高楼靠着长廊的窗户仰头赏明月 就是在室外园林小屋里广摆酒宴与贵戚 们品琴瑟之乐音 饮祝酒之美味 尽情放纵 欢饮高歌 或者是在家中大设家宴 与自己的父母妻儿一起欢庆 尽享天伦之乐 1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 第 79 页 2 宋 吴自牧 梦梁录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 第 31 页 3 康瑾娟 宋代消费价值观在宋词中的变迁特色 社会科学家 2009 年第 9 期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当然在杭州城的下层老百姓们虽然经济实力只能对富人家庭望其项背 但是 也有他们自己独特的过法 节日习俗的全民共享趋势在南宋杭城内得到了最直观 的体现 虽陋巷贫窭之人 解衣市酒 勉强迎欢 不肯虚度或贵家结饰台榭 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丝簧鼎沸 近内廷居民 夜深遥闻笙竽之声 宛若云外 闾 里儿童连宵嬉戏 夜市骈阗至于通宵 1在过节时 小民虽贫者 亦须新结衣服 把酒相酬尔 2即使贫寒之家也要想方设法购置节日物品 因此在节日时俗方面 呈现出了全民化的特点 只是贫富有所差别 档次规格有所不同罢了 解衣市 酒 勉强迎欢 他们或者上街花些银两买一瓶小酒 饮少许 点到为止即可 或者在冷清的酒楼里赏月 丝簧鼎沸 穷闾陋巷的穷人家的孩子们几乎彻夜不眠 追逐打闹欢度中秋佳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城内的商人都抓住这一商机 纷 纷开张营业 灯火聚集于大街小巷直到明日天亮 由此可见 南宋时期传统性的节日习俗已经不再是纯粹皇室贵族所独有的行 为 它更多地具备了全民欢度佳节 社会公共文化消费的性质 无论是欧阳修词 作 御带花 也好 还是 梦梁录 里记载也罢 都无不体现了当时南宋杭城哪 怕是最下层的老百姓都以极大的热忱和高涨的激情来迎接节日的到来 整个节日 习俗里的文化消费呈现出自上而下的 流动性的大众化趋势 在热闹非凡的节日 习俗里 商业活动以文化消费主体的全民性为契机 提升了文化消费市场的广度 和活跃度 宋代是生活日渐城市化的时期 也是民俗活动日益全民化的时代 南宋临安 杭州 较北宋汴京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元宵盛况 中秋月圆之夜恰如其分地表 现出了这一特点 二 杭州城市文化之民间娱乐 以茶坊 瓦子为例二 杭州城市文化之民间娱乐 以茶坊 瓦子为例 南宋定都临安 使杭州一跃成为全国闻名遐迩的经济 文化 政治中心 自 北南下的各种人士 包括商贾 官僚分子 文豪之士的融入 为当时杭城注入了 一股新鲜的血液 正因如此 两宋杭城的民间娱乐主体最大 涉及范围也最广 也最有表现该城市文化之特色 其中以广大市民最乐衷的茶坊 瓦子这两类娱乐 场所最为典型 梦梁录 瓦舍 记载 是以城内外创立瓦舍 召集妓乐 以 为军卒暇日娱戏之地 今贵家子弟郎君 因此荡游 破坏尤甚于汴京也 据 梦梁录 武林旧事 和 西湖老人繁胜录 等记载 开始杭州只有 17 处瓦 舍 后来增加到 23 处 3杭城内外最富盛名且规模最大的要数北瓦子了 它有 勾栏 专门用于演出的场子 周围围着花纹团的栏杆 故之称 十二座 1 宋 孟元老著 邓之城注 东京梦华录注 中华书局 1982 年版 第 215 页 2 宋 孟元老著 邓之城注 东京梦华录注 中华书局 1982 年版 第 165 页 3 周峰编 南宋京城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年修订版 第 274 页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临安城内的茶坊往往会因顾客的不同需要 因四季变换而出售不同的茶汤供 人饮用 来访市民会一面饮茶一面听着弦歌 好一幅悠闲自得的逍遥画面 茶坊 中的弦歌大体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雇佣乐妓歌女 这是茶坊用以招揽顾客的重要 手段之一 二是茶客专门来此种茶坊学乐学唱 1以下两首词较为典型地将民间娱 乐进行了很细致的描述 珊瑚筵上 亲持犀管 旋叠香笺 要索新词 殢人含笑立尊前 按新声 珠喉渐稳 想旧意 波脸增妍 苦留连 凤衾鸳枕 忍负良天 宋 柳永 玉蝴蝶 珊瑚筵上 垂螺近额 走上红裀初趁拍 只恐轻飞 拟倩游丝惹住伊 文鸳绣履 去似杨花尘不起 舞彻 伊州 头上宫花颤未休 宋 张先 减字木兰花 垂螺近额 玉蝴蝶 中 殢人含笑立尊前 珠喉渐稳 波脸增研 等句栩栩如生 地展现了当时歌妓舞妓在卖艺时所展现的妩媚多姿 将她们那颦颦的音容笑貌活 灵活现地刻画出来 而主要描绘艺伎舞妓的 减字木兰花 就更加原汁原味地展 现了杭城茶坊中的娱乐场景 此词开头一个极不起眼的 走 字便一针见血地交 代了艺伎起舞时脚上的动作 上场便以轻快的脚步紧随音乐拍节在舞毯上翩跹起 舞 走上红裀初趁拍 接下来 只恐 拟倩 两词的连用 乍一看是笔 锋一转来描述作为观众的作者的仪态神情的 担心艺伎因急速盘旋好似真的要离 地飞起来便想要抓住她 从侧面反映出艺伎的舞技精湛 身轻如燕 这种舞在 梦梁录 武林旧事 里也曾提到 南宋杭州坊内演出的歌舞丰富多彩 有舞 旋 舞番乐 花鼓 舞剑 舞砍刀 舞判 舞蛮牌 扑旗子等 2想必这艺伎所跳 的正是 舞旋 这一舞姿 词人张先用纤细巧妙的笔法让这首词细细品位起来仿 佛有种进入了一个轻盈飘逸舞蹈世界的感觉 在茶坊 瓦子等娱乐消费场所里 娼妓在其中扮演着主要角色 为什么这么 说呢 一是因为娼妓在唐宋以来就相当的普遍 这些女艺人靠卖艺为生 以 娼 妓 作为一种职业 在南宋杭州的茶坊和瓦子里还有歌妓 艺伎 官妓等之细分 词人柳永曾对歌妓舞妓的色相有着细致入微的专门描绘 倾城巧笑 如花面 恣雅态 明眸回美盼 洞仙歌 佳留心惯 是用来刻画艺妓眼睛的 偶认 旧识婵娟 翠眉开 娇横远铀 玉蝴蝶 误入平康小巷 是对歌妓眉毛的描 绘 身材儿 早是妖娆 算风措 实难描 合欢带 身材儿 是专写舞妓 美妙身材的 她们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城市文化 鲜活 的代表 她们是茶 坊瓦子娱乐场所里的主角 更是市民文化消费的精神生产者 但是要和汴京区别 的是 如果说汴京的瓦子是以卖艺为主的 那么临安 杭州 瓦子里则以出卖色 相为主要业务了 二是因为词的产生和繁衍 与妓乐齿唇相依 自温庭筠以来 填词的主要动机是付诸歌妓 词之应歌成了词坛的主旋律 在唐宋社会中 以 1 陶思炎 中国都市民俗学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第 39 页 2 周峰编 南宋京城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年修订版 第 276 页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娱乐为导向的各种风俗活动是以妓乐为纽带的 1这些纯粹的文化性消费都说明 了两宋时期的杭城民间娱乐是以欣赏歌妓舞妓填词传唱最为繁荣鼎盛 进而也促 进了大多数宋词因为歌妓的传唱而被世人所熟识 作为文化精神消费的受众群体 广大市民阶层 他们的审美趣味指向性又 进一步助长了文化消费场所 茶坊 瓦子 里文化生产者 歌妓 舞妓 的生产 积极性 倾向于声色酒宴 以俗俚化 色情性为主导的文化消费 词曲小唱 更 加迎合南宋这一享乐成风 颓废成靡的时代老百姓的审美取向 登门消费 往来 顾客络绎不绝 茶坊内瓦子里座无虚席 聆听丝竹管弦之音 举杯畅怀痛饮美酒 赏歌妓舞妓姿声艳舞都带有商业性质 这自然而然造就了营业主户盈利不菲 带 动其自身买卖经营的商业化运作 一座城市的文化消费性是与文化生产机制相一致的 杭州城市文化的发展是 以自觉的消费生产与再生产的模式进行的 无论是欣赏歌妓附和填词也好 还是 观赏舞妓曼妙舞姿也罢 都与当时社会政治 伦理之间的距离较远 而是与个体 自我心理需要和审美心理的自由诉求甚至是感官上的沉沦联系紧密 玉蝴蝶 减字木兰花 就是作为词的典型代表以兴于民间的姿态 在创作内容及审美趣 味上体现这一趋势的 这同时也在瓦子中有着较为直观的体现 三 杭州城市文化之城市景观 以西湖 钱江潮为例三 杭州城市文化之城市景观 以西湖 钱江潮为例 两宋时期的杭州西湖 已经俨然成为那时一道亮丽的城市景观 凭借着长达 半个世纪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苦劳动和聪明才智 让原先单调的自然美景融入了建 筑和园林的艺术元素 使西湖这一文化景观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大约在南宋理宗 时期便出现了至今依旧被人所津津乐道的 西湖十景 在 全宋词 中收录的宋元词人陈允平的 西湖十咏 就对 西湖十景 做 了详细的描绘 将西湖之景观呈现得淋漓尽致 且看陈允平 西湖十咏 词作中 其中的 一咏 放船杨柳下 听鸣蝉 薰风小新堤 正烟荭露蓼 飞尘酿玉 第五桥西 遥 认青罗盖底 宫女夜游池 谁在鸳鸯浦 独棹玻璃 一片天机云锦 见凌波碧翠 照日胭脂 是西湖西子 晴抹雨妆时 便相将 无情秋思 向菰蒲深处红衣 醺醺里 半篙香梦 月转星移 宋 陈允平 八声甘州 曲院风荷 西湖游览志 说 九里松傍 旧有曲院 曲院是南宋的官办酿酒作坊 取金沙涧水造曲以酿官酒 院内多种荷花 古来曲院枕莲塘 风过犹疑酝酿 香 身临其境 花香酒香 随风荡漾 使人炎暑顿消 2 1 沈松勤 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第 185 页 2 周峰编 南宋京城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年修订版 第 183 页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如果说陈允平的 10 首词是直接且纯粹地描写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 那么另 外还有一些宋词是间接地反映和展现的 凤凰山下雨初晴 水风清 晚霞明 一朵芙蕖 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 鹭 如有意 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 遣谁听 烟敛云收 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 取 人不见 数峰青 宋 苏轼 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 时闻弹筝 此篇也是宋词里描写西湖景观的代表词作 是苏轼与当时已有八十余岁高龄 的著名词人张先同游西湖时所创作的 这首词细细品读起来便可以发现坐落在杭 州的西湖在宋代已经成了当时文人游玩的心仪之地 很多文人都在这里泛舟尽显 游玩雅兴 进而有感而发作出脍炙人口的佳篇 古时弹筝多见不怪 习以为常 在那时看来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事儿 没有什么新意当作词咏的题材 但是苏轼却 能找到新的突破点 将弹筝人置身在雨后初晴 晚霞显现的西湖景观之中 使人 物与西湖文化景观相映成趣 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 我们不难发现 南方临安 杭州 秀美的西湖山水景物 加之人工雕饰 西湖美景早已与游人的游山玩水 两者相互衬托形成了当时最为独到的城市景观之一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杭州历代以来都不缺大文豪大学者的盛情颂赞 作为杭城内标志性的城市景观 钱江潮 成了诗人们吟诗作赋的常选题材 白 居易的 忆江南 柳永的 望海潮 便是描写杭州城市景观最具代表性的佳作 两者在文学造诣 艺术影响方面更是令其他同一类型的诗词望尘莫及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 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宋 柳永 望海潮 对于曾经在杭州生活过的词人柳永来讲 再也没有谁比他对杭州这一地的城 市景观 风土人情更有话语权的了 他的这首 望海潮 每字每句都道尽了杭州 城在宋代早已富丽非凡 富饶壮美的事实 西湖的迷人风景 钱江潮的恢宏壮观 杭州城内的繁华富庶 当地上层人物的富饶 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 都一一注于 词人的笔下 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 生动活泼的画面 整首词寥寥数语 却在上下阙分别对杭州那美不胜收的西湖景观以及富丽堂 皇的钱塘胜景描慕地恰当好处 好似两张绝美的泼墨画卷 在上阙里 主要交代 了杭州优越的地理位置 为其城市的快速发展 经济发达提供了地理因素上的优 势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第二句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这简简单单八个字 却字字入木三分 颇有艺术气息又饱有艺术韵味地写出了杭 城的美如画 那 十万人家 都 参差 地座落于此 正可谓是人杰地灵 紧接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着着重描写了钱塘观潮这一城市景观之壮景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十分形 象地写出了犹如白马凌空般的潮水来袭时的汹涌不可抵挡之气势 仿佛是琼鳌驾 水奔袭而来 那些铺天盖地的浪涛泛起的潮水好似千座冰峰万座雪山 给前来观 赏钱塘潮的游人们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 仿佛卷起了白茫茫的 霜雪 感觉 更 是将如同万马奔腾的壮美景观描绘到了极致 梦梁录 里曾经提到 到南宋时 期 临安 杭州 观潮之风大盛 那时钱塘江江道走向及位置不同 潮水走南大 穿过萧山南沙地区 直扑杭城 观潮胜地不在海宁 而在今杭州市区南面和西南 面的庙子头到六和塔一带 1在上阙的篇尾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更是一语中 的地将宋代杭州城内市民家家绫罗绸缎 珠玑充斥于集市的丰衣足食的富庶之景 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让人倍感殷羡 在下阙中 词人柳永把写作角度一转 将视角投入到西湖之中 将作为宋时 杭州都城风物代表西湖的秀美风景和杭城市民的劳动生活倾尽笔墨描绘了一番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这一句在整首 望海潮 里被世人所赞颂的画龙点睛之 笔 把西湖的胜景呈现得淋漓尽致 相传金主完颜亮就是读了这首词后 欣然有 慕于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2而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等句的描写更是生动形象地交代了当时宋代杭州市民丰 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起舞弄管弦 泛舟夜游 欣赏晚霞 把酒高歌 聆听鼓瑟吹 笙等不亦乐乎 好不自在 可见当时的杭城市民已经很会自得其乐 文化精神生 活已经有很大的发展 更加向着文化娱乐全民化靠近 望海潮 这首词道尽了杭州的雍容富华 杭城的魅力风貌展露无遗 望 海潮 的问世 在一定程度可以说赋予了杭城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但是柳永的这 首词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却是出于要突破白居易 忆江南 词陈旧的杭州城市文化 意象而另辟蹊径的结果 以期形成陌生化的审美期待效果 早在柳永之前 诗人 白居易便对唐朝时期的杭州不惜笔墨地倾慕描绘过 其代表作 忆江南 系列一 出 至今一直流芳百世 无人在此创作格律的基础上再创新的高峰了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唐 白居易 忆江南 第二首是白居易回归洛阳十二年后 追忆起年轻时在杭州担任刺史的经历而 写的 他对杭州的风物依旧记忆犹新 仿佛近在眼前 杭州的魅力实在非同凡响 就连大文豪香山居士也回乡追忆盛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作 为杭州标志性风物灵隐寺 钱塘潮自然受到白居易的青睐 在这颔联中一语道破 后人一般将前半句视为作者的虚写 根据 杭州灵隐多桂 其寺僧曰 此月中 种也 的传说 想必白居易也想去灵隐寻觅那月中桂子 正好顺道欣赏三秋月 1 周峰编 南宋京城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年修订版 第 184 页 2 宋 罗大经著 王瑞来点校 鹤林玉露 中华书局 1983 年 第 241 页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夜的桂花 看来 寺中赏桂 这一活动对于杭州市民而言 早在唐代便已成为他 们陶冶情操 丰富娱乐休闲生活的一部分了 后半句为实写 回忆起当年在杭州 在任期间 躺在郡衙亭里聆听钱塘海潮声 真是一种趣味横生的享受 纵观这分别诞生于唐宋两代的佳作 便能发现白柳二人均把 三秋桂子 钱江潮 作为意象融入各自的诗词创作之中 对于其所赋予的视觉听觉享受加 以描绘和称赞 白诗中 作者最记忆犹新的是灵隐寺中寻桂的经历 对于往日游赏性的游览 活动 中秋寻桂颇为留恋 对于聆听钱塘潮水涨潮时那壮美之景尤为忘怀 本 词所涵盖的意象并不多 单以自然之景著称 而柳永的 望海潮 创作意象就显 得多样性且带有 城市化 的韵味了 如果说白居易的 忆江南 纯粹是自然美 景赞叹的话 那么柳永 望海潮 在意象上的把握则更多地将笔墨倾注于文化景 观 不再是一般性的自然景色了 在柳永眼中 壮美的不仅仅是钱江潮 三秋桂子的怡人景色 更是宋代那具 有城市文化气息的市民文化生活 它们带有主观能动性的色彩 无论是羌管弄晴 者 泛舟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数据驱动的精准农业管理解决方案
- 2025年医院信息化建设初步设计评估关注移动医疗的应用报告
- 舟山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中心招聘编外人员的笔试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练习题附答案详解(预热题)
- 汽车拆解回收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师岗位2025年公开招聘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参考答案详解
- 注册电气工程师题库试题附答案详解【基础题】
- 三农创新发展模式探索指南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2025年度公开招聘在职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
- 中医药产业2025年国际市场拓展中的中医药产业国际化法规研究报告
- 无废工厂宣传课件
- 酒店预算培训课件
- 关于财富的课件
- 2025-2030中国汽车工程服务外包(ESO)行业现状调查与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 华为荣誉激励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实验室PH电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及应用
- 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红岩》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特色小吃街商业运营与管理合作协议
- 金提炼过程中的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考核试卷
- 三级安全教育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