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民俗.doc_第1页
旅游与民俗.doc_第2页
旅游与民俗.doc_第3页
旅游与民俗.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与中外民俗 浅谈中国少数民族饮茶习俗系 别 专 业 年 级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2009年 12月4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藏族的酥油茶、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和傣族的竹筒香茶等等,无不显示出各族强烈的文化特色。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也各不相同。在生活中,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饮茶习俗也各有千秋。不过把饮茶看作是健身的饮料、纯洁的化身、友谊的桥梁、团结的纽带,在这一点上又是共同的。下面,将一些少数民族中有代表性的饮茶习俗,分别介绍如下。一、藏族酥油茶藏族同胞喜爱喝酥油茶,且成为生活必需品,流传着“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酥油茶的做法是:先用大土陶罐或锅将泉水煮开,再把茶饼放在小土罐烤至焦黄后,将茶倒在大土陶罐或锅里开水中煮片刻,用竹筛滤出茶渣,茶汁倒入酥油筒内,加入酥油和炒熟碾碎的核桃仁、花生及盐、鸡蛋等,使劲用一根特质木棒上下抽打,吧酥油与茶汁和配料混合成浆状,倒入碗中,边吃面麦粑或糟粑边饮用。也可以单独饮用。藏族主食青稞,磨成粉炒熟后和酥油茶进食,香郁可口,又助于消化。由于酥油茶是一种以茶为主料,并加有多种食料经混合而成的液体饮料,所以,滋味多样,喝起来咸里透香,甘中有甜,它既可暖身御寒,又能补充营养。在西藏草原或高原地带,人烟稀少,家中少有客人进门。偶尔,有客来访,可招待的东西很少,加上酥油茶的独特作用,因此,敬酥油茶便成了西藏人款待宾客的珍贵礼仪。 又由于藏族同胞大多信奉喇嘛教,当喇嘛祭祀时,虔诚的教徒要敬茶,有钱的富庶要施茶。他们认为,这是积德、行善,所以,在西藏的一些大喇嘛寺里,多备有一口特大的茶锅,通常可容茶数担,遇上节日,向信徒施茶,算是佛门的一种施舍,至今仍随处可见。 二、白族三道茶云南与茶有着太深的渊源。云南不仅是茶树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令人惊心动魄的道路之一茶马古道的发源地。云南人爱喝茶,云南聚集的26个民族都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在酷爱、品饮着云南的茶。白族的“三道茶”,是云南大理白族招待嘉宾的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相传原为古代南诏王招待贵宾的一种饮茶礼,后来流传到民间,经保留和发展延续至今。一苦、二甜、三回味,是三道茶的特点。第一道茶为“苦茶”,是用云南沱茶冲泡的茶水。第二道茶为“甜茶”,是烤茶水加糖的茶。第三道茶为“回味茶”,是茶水中加核桃仁、蜜糖、姜及米花等的茶,这道茶的、是宾主互祝美好和象征吉祥的茶。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如今,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三、傣族竹筒茶 居住在澜沧江畔、孔雀之乡、凤尾竹下、竹楼之上的傣族,喜欢饮用“竹筒茶”,傣族语“腊跺”。先用晒干的春茶放入刚砍回的香竹筒内,放在火塘上的三脚架上烘烤,67分钟后,竹筒内茶叶便软化,用木棒将竹筒内茶叶舂压后再装茶叶,边装、边烘、边舂,直至竹筒内茶叶填满舂紧为止,待茶烤干后,剖开竹筒,取出圆柱形的茶叶,掰少许茶叶放入碗中,冲入沸水约五分钟即可饮用,这种竹筒茶,即有竹子的清香,又有茶叶的芳香,非常可口。竹筒香茶是傣族人们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料。这种“竹筒”喝入口中,既有竹子的青香,又有的芬芳,非常可口,此情此景,真使人留连忘返,正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一首诗中写到的“落日平台上,春风啜名时”。朋友,当你去西双版纳旅游时,不要忘记品尝傣家的竹筒,特别是参加拨水节时,喝上一碗傣家的“竹筒”将会给你带来十分美好的回忆。四、回族八宝茶 回族饮茶很有讲究,俗有“早晚一杯茶,活到九十九”的说法。尤其对配料更有说法,一般在茶中配上元胡、冰糖、枸杞、葡萄干、核仁(杏仁)、果干、芝麻、红枣等,俗称“八宝茶”,或盖碗茶。据说用这些配成的茶水,可延年益寿,还可起到提神消除疲劳,润肤抗皮肤衰老等妙用。回族招待尊贵的客人,往往是泡上一杯浓香的“八宝茶”,端上油饼、馓子等油炸面食,然后席地而坐,一边品尝着茶,一边吃着香味可口的面食品,同客人说着家常便话,充满和睦融洽气氛。在回族家族中,男女老少、亲朋好友都喜欢饮茶。这是他们生活中最为普遍和必不可少的饮料了,炉上的茶壶,热气腾腾。他们走亲访友,相互敬茶问好,品茶叙旧,谈古说今,无拘无束,尽情地享受着天伦之乐。茶,实则又成了他们彼此联络交往的纽带。五、怒族的盐巴茶 盐巴茶是怒江一带怒族一种较为普遍的饮茶方法。先将小陶罐放在火炭上烤烫。取一把青毛茶或掰一块饼茶放入罐烤香,再将事先煨涨的开水加入罐中,至沸腾翻滚3-5分钟后,去掉浮沫,将盐巴块放在瓦罐中涮几下,并持罐摇动,使茶水环转三五圈,再将茶汁倒入茶盅、茶盅中再加适量的开水稀释。这种茶汁呈橙黄色。这样边煨边饮,一直到小陶罐中茶味消失为止。剩下的茶叶渣用来喂马、牛,以增进牲口食欲。由于地处高寒山区,蔬菜缺少,就常以喝茶代蔬菜。现在,怒族家里每人有一土陶罐。“苞谷粑粑盐巴茶,老婆孩子一火塘”,开象地描述了怒族人围坐在火塘边,边吃谷粑边饮茶的生活情景。茶叶已成为怒族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每日必饮三次茶。“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打”已成为怒族的饮茶谚语。六、朗族的青竹茶布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以及临沧、澜沧、双江、景东、镇康等地的部分山区,布朗族的青竹茶,是一种方便实用,又贴近生活的饮茶方式,常常在离开村寨务农,或进山狩猎时饮用。 布朗族喝的青竹茶,制作方法较为奇特,首先砍一节碗口粗的鲜竹筒,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再向内加上泉水,当作煮茶器具。然后,找些枯枝落叶,当作烧料点燃于竹筒四周。当竹筒内水煮沸时,随即加上适量茶叶,继续煮沸,经3分钟左右,即可将煮好的茶汤倾入事先已削好的新竹节罐内,便可饮用。青竹筒茶将泉水的甘甜、竹子的清香、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所以,喝起来别有风味,久久难忘。七、裕固族的摆头茶裕固族分布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和祁连山北麓,主要从事牧业生产,饮食中以糗粑、酥油、乳制品为主。裕固族牧民饮用的摆头茶,又称为酥油炒面茶,是在熬得很浓的砖茶汁中,加入炒面、酥油、牛奶、盐、奶酪皮等,用筷子搅成糊状后饮用。由于他们在喝茶时,碗在手中从左到右不停地转动,一边转一边用嘴有节奏地往碗里吹气,开始是吹几口喝一口,后来是吹一口喝一口,因为一吹一摆头的动作很特别,所以人们就称之为摆头茶。 裕固族牧民每日三茶一饭,与其它牧民族相似,只有晚餐正式吃饭。裕固族热情好客,客人来访时,主人都会穿上民族服装,双手托着装满酥油炒面茶的茶碗,在客人面前放声高唱献茶歌,歌声完毕客人才可以双手将茶碗接过来饮用。摆头茶所用的材料大都是湖南的茯砖茶。首先以铁锅把茶水烧开,然后把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