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汉语笔记之二.doc_第1页
1古代汉语笔记之二.doc_第2页
1古代汉语笔记之二.doc_第3页
1古代汉语笔记之二.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游乐设备事务所 专业设计开发献诗说:1、出自于国语周语上2、一种关于诗经收集的说法;3、“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采诗说:删诗说:1、由司马迁提出的诗经形成的说法;2、司马迁说在孔子时有3000多首诗,孔子选出合乎礼仪的305首组成诗经;3、这个说法不准确;吴越春秋:1、东汉末年的一部杂史;2、作者是越晔;3、写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古文运动:1、中唐时期发起的一起由骈体一以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运动;2、主张“主以明道”3、主要作家有韩愈和柳宗元;九歌的艺术特色:1、寄托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2、神灵的价格化;3、具有奇特瑰丽,色彩斑澜的艺术境界;论语(一)学而补充注释就有道而正焉向有道理的人请教而就正于他们。焉兼词,于此,指代“有道者”。可谓好学也已可以说是好学的了。也已语气词连用,重点在后一个。(三)里仁补充注释(1)道指道理,真理。(2)道学说。何谓“谓何”的倒装,说的是什么意思。而已,语气词,罢了。(4)焉兼词,于此(此指贤人)(五)雍也【补充注释】贤哉回也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回也贤哉”。(六)述而【补充注释】(1)“默而识之”的“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学而不厌”的“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2)讲讲习,研究。按不能当讲话的“讲”讲。是吾忧也“是”指代(复指)前面三种。(3)枕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枕。(4)女奚不曰:奚,疑问代词,为什么。(5)若圣与仁若,至于。(十)先进【补充注释】(1)然则(既然)这样,那么。(2)攻抨击,讨伐。(3)闻斯行诸诸,“之乎”的合音,“之”是代词,“乎”是语气词。如之何斯闻斯行之其,句中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赤也惑惑,迷惑,不明白。(4)侍坐陪坐。毋吾以宾语前置。以动词,这里指回答。居则曰:居,平居,平时。老子“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居”与“用兵”相对,指平时。不吾知宾语前置。则何以哉就干什么呢,宾语前置。以动词。率尔而对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因之以师旅因,本义是有所凭借,这里是“继之”,即“跟在后头”之意。且知方方,与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方”同。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选择连词,或者(按古汉语表示选择的“或者”用“如”或“若”表示)。“如其礼乐”句古时视礼乐为治国之本,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冉有看孔子笑子路毫不谦让,所以在回答时有所谦让。宗庙古时甚重宗庙,左传成公十二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会同康有为论语注“春秋繁露竹林刘顷公即位九年,未尝一与会同之事,知会同之难也。”“非曰能之,愿学焉”注意“之”与“焉”的不同,“能”是及物动词,带“之”;学这里是不及物动词,带“焉”(“焉”是兼语,于是)铿尔尔,词尾,用法用“然”“焉”。石钟山记“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铿”与“硿”的都是象声词。舍瑟而作放下瑟站起来。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介词,用作同“于”,表示比较异同。浴手沂“乎”,介词,表示动作的处所。下“风乎舞雩”同。咏而归而,连词,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按子路即季路,字子由;曾皙,名点;冉有,字子有,名求;公西华,名赤,字子华。(十一)颜渊【补充注释】(1)斯谓之君子已乎斯,这,指示代词。(2)何患怎么担心。患担心。(3)于斯三者何先斯,这,指示代词;先,先,名词用如动词。(4)“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谓语前置。(5)如之何对这怎么办。之代词,指代“年饥用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如之何,如何。其句中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君孰与不足孰与,用于比较,“何如”的意思。(十二)子路【补充注释】(1)子将奚先您将先干什么,宾语前置。野哉由也“由也野哉”的倒装。野粗鄙。君子于其所不知君子对他所不懂的东西。(3)子适卫适,到去,本义。(4)宰县宰,主持一县政事的长官。(5)因为好人坏人都喜欢的人可能是原则性不强的稀泥),即阳货中的“乡原”。(十三)宪问【补充注释】(2)召忽死之召忽为他而死。死之有人称为“为动用法”。(3)一匡天下使天下统一。谅诚实(本义),原为褒义。论语季氏“友谅,直友,友多闻,益矣。”这里含贬义。(十五)季氏【补充注释】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事,指军事,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即军事。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小辈拜见长辈读作xin。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要责备你吧。尔是过,“尔”是“过”的宾语前置。过过奉论的“过”,归过于,责备。邦域国家领土内。何以伐 为:为什么要打它呢。夫子欲之之,指“伐颛臾”这样事。陈力就列“陈力”是“就列”的条件。不能者止止,指废退,卸职。危而不持而,表示转折关系。“颠而不扶”中的“而”同。焉用彼相干嘛用那个“相”呢?焉疑问代词,怎么。后世必为子孙忧后代一定成为子孙的忧患。盖均无贫盖,句首语气词,这里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既来之,则安之”“来”和“安”都是使动用法。今义已变。远人不服而不能来“来”后者略宾语“之”, 使动用法。分崩离析指季氏三兄弟四分公室。萧墙之内按当时鲁哀公实际上只是个傀儡,但因为仍为君,故季氏要专权,不得不有所顾忌,“萧墙之内”指内变。今成语有“祸起萧墙”。(十六)阳货【补充注释】(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按注意两个“见”的用法和读音,用作使动时读作xin,用作一般动词当“拜见”讲时读作jin。遇诸涂在路上遇见他。诸“之乎”的合音,之指阳货,“乎”为介词,用法同“于”。迷其邦使自己的国家迷乱。迷,使动用法。日月逝矣时光消逝了。吾将仕矣仕指当官。(十七)微子【补充注释】(2)歌而过而,用在状语与中心词之间。“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第一分句的主语是接舆,第二分句的主语是孔子。辟避开,后来写作“避”。(3)耦而耕而,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问津焉向他们打听渡口在哪里。焉兼词,于此。夫执舆者夫,指示代词,那。而谁以易之而,第二人人称代词;谁以,以谁,即与谁,介词宾语前置。子路行以告子路赶上孔子,把情况告诉孔子。介词“以”和动词“告”后面都省略“之”,前一个指子路与两位隐者的对话,后一个指代孔子。鸟兽不可与人同群“与”后面省略“之”,指代前面的鸟兽。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斯人之徒”和“谁”都是宾语前置。“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假设复句。有道与“无道”相对,“有道”指政治安定太平。“与”后省略“之”,指代子路等学生。(2)从而后跟从却落在后头。从跟从。拱而立“而”用于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杀鸡为黍而食之食(s)之,给他吃。见其二子焉见,使动用法。按子路年长,按礼节应小辈拜见长辈。以告“以之告之”的省略。至则行矣“至”的主语是“子路”,“行”的主语是丈人。则连词,表示与意料相反的,可译为“却”或“原来已经”。”不仕无义不当官是不应该的。按这是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如之何其废之怎么能废掉它呢?如之何怎么。其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君子之仕也“之”介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下面一句“道之不行”的“之”用法相同。(十八)子张【补充注释】(1)云何说什么,怎么说。(按疑问代词用宾语但没有前置)尊贤而容众尊敬贤才,包容一般人。嘉善而矜不能表彰好的,而同情没有才能的。“我之在贤与”句假设复句。之介词,用在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与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如之何其拒人也怎么能拒绝人家呢。其句中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2)君子之过也过,犯错误,动词。之介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