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花椒芽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花椒以其独特的保健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发芽期幼嫩的芽叶,油亮鲜绿,麻香味美,是芽苗菜中的珍品。可以热炒、凉拌、油炸、涮锅,麻香宜人,开胃爽口,具有独特风味和丰富营养。旧时曾被列为宫廷贡品,供宫廷贵族享。近几年倍受消费者青睐,但花椒鲜芽上市时间短,中间存在67个月的市场断档期,因此迫切需要解决花椒贮藏保鲜技术。2014年我们采用不同保鲜剂、添加乙烯吸收剂、低温、高湿、聚乙烯硅窗袋及低密度聚乙烯袋包装等处理方法对花椒芽进行了保鲜试验。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1)品种花椒芽选自甘肃盛源菊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蔡河试验站花椒芽采摘基地,品种为红油椿,露地种植。(2)保鲜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纯白托可湿性粉剂、6-苄基嘌呤(简称BA ),乙烯吸收剂(过饱和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过的碎砖块纱布包,50g/包)。(3)包装材料30cm 40cm 的0.3mm 低密度聚乙烯袋,5mm 聚乙烯硅窗袋。具体实验方案见表1。表1 实 验 方 案序号处理方法及包装A 1空白,0.3mm聚乙烯袋包装A 2空白(基本无嫩芽的老叶花椒芽),0.3mm聚乙烯袋包装A 3加乙烯吸收剂,0.3mm 聚乙烯袋包装A 4加乙烯吸收剂(基本无嫩芽的老叶花椒芽),0.3mm 聚乙烯袋包装B 1浓度为1.0g/kg多菌灵浸泡,0.3mm聚乙烯袋包装B 2浓度为1.5g/kg多菌灵浸泡,0.3mm聚乙烯袋包装B 3浓度为1.0g/kg多菌灵浸泡,加乙烯吸收剂,0.3mm聚乙烯袋包装B 4浓度为1.5g/kg多菌灵浸泡,加乙烯吸收剂,0.3mm聚乙烯袋包装C 1浓度为1.0g/kg纯白托浸泡,0.3mm聚乙烯袋包装C 2浓度为2.0g/kg纯白托浸泡,0.3mm聚乙烯袋包装C 3浓度为1.0g/kg纯白托浸泡,加乙烯吸收剂,0.3mm聚乙烯袋包装C 4浓度为2.0g/kg纯白托浸泡,加乙烯吸收剂,0.3mm聚乙烯袋包装D 1浓度为0.1g/kg 6-BA浸泡,0.3mm聚乙烯袋包装D 2浓度为0.1g/kg 6-BA浸泡,加乙烯吸收剂,0.3mm聚乙烯袋包装E1空白,采用5mm聚乙烯硅窗袋包装E2浓度为1.0g/kg多菌灵浸泡,采用5mm聚乙烯硅窗袋包装E3浓度为2.0g/kg纯白托浸泡,采用5mm聚乙烯硅窗袋包装2.试验方法(1)工艺路线原料预冷原料挑选保鲜剂处理沥干装袋冷藏(2)选料挑选的花椒芽大部分为新鲜、嫩芽绿色,富有香气,芽长为510cm 左右,少量的为下端已开始木质化、基本没有嫩芽的老叶花椒芽。剔除腐烂、有机械损伤的部分,剪去木质化部分。(3)贮藏条件400m2 果蔬保鲜冷库,贮藏温度20,相对湿度 80%85%。(4)实验方案本试验中采用0.3mm低密度聚乙烯袋包装的,每袋中贮藏0.25kg,每种处理方法贮藏2.5采用5mm聚乙烯硅窗袋包装的,为kg0.5kg/把,每种处理方法贮藏5kg。包装袋的封口形式均为扎口。各处理中除A2及A4 采用基本无嫩芽的老叶外,其他处理均使用新鲜嫩芽作为试验材料。各药剂浸种时,只需将花椒芽在药剂中蘸几秒钟即可。二、结果与分析试验中,测定了不同处理方案中不同贮藏时间的脱小叶率和商品率(即贮藏期间可食用花椒芽的重量与贮藏初期花椒芽的总重量比),贮藏结果见表 2、表 3。 表2 不同处理方法贮藏时的脱小叶率 %序号 贮藏25 d贮藏30 d贮藏35 d贮藏40 d贮藏45 d贮藏50 dA 13.515.528.7913.5617.1224.67A 201.82.563.064.147.81A 30.582.145.067.3111.2215.23A 400.460.931.642.483.89B 11.562.054.127.3110.1414.21B 20.431.893.156.718.9111.62B 30.651.123.055.027.910.89B 400.421.893.465.177.89C 11.662.614.439.0511.3315.14C 21.051.893.175.537.8911.96C 31.041.893.016.789.0611.56C 40.482.013.044.696.18.06D 10.211.342.683.565.268.11D 200.210.961.892.654.04E100.481.252.012.964.55E21.092.324.016.329.0913.67E31.983.245.237.9810.6614.56 表 3 不同处理方法贮藏时的商品率 %序号 贮藏25 d贮藏30 d贮藏35 d贮藏40 d贮藏45 d贮藏50 dA 175.1473.3670.3967.3260.3650.81A 296.9895.5193.4989.7185.1582.42A 382.0980.3278.1876.6472.7965.39A 498.0197.1494.5292.0991.2990.08B 185.9981.8179.0876.6373.2170.34B 286.0785.1883.8680.578.3174.19B 390.1188.6286.1783.3280.4576.21B 491.0490.2389.3387.2584.2480.41C 184.5279.6676.9274.3172.3269.99C 287.2185.0582.3179.2678.6274.93C 388.1187.784.1980.5278.4374.55C 491.390.2488.5486.4383.6280.72D 190.989.7887.7685.3783.7381.09D 296.0795.494.0293.7592.3191.03E194.3393.0392.691.5291.0990.8E284.2182.4379.5477.1674.9770.09E384.0982.1278.3775.4172.1769.971.乙烯吸收剂对花椒芽贮藏的影响由于保鲜袋中贮藏的花椒芽是嫩芽组织,尚未发育完全,呼吸旺盛,贮藏一段时间后使保鲜袋中氧气浓度逐渐降低,二氧化碳和乙烯含量不断增加。乙烯又有催熟作用,随着乙烯浓度的增加会加速花椒芽小叶片的脱落和腐烂,而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可以把乙烯氧化成二氧化碳使乙烯浓度降低,反过来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有效地抑制了花椒芽的呼吸作用,较好地保持了花椒芽的品质。由表 2、表3 可知,在相同贮藏条件、相同的保鲜剂处理后,贮藏50 d,添加乙烯吸收剂的商品率明显提高,可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小叶片的脱叶率有所减少,可减少3个百分点以上。2.花椒芽的成熟度对贮藏期的影响完全成熟的花椒芽由于呼吸作用减缓,贮藏时脱小叶率有所减少,商品率明显提高。A2组与A4组为已完全成熟老叶的花椒芽,不作处理贮藏50d后商品率可达80%以上,脱叶率为8%以下。但这种花椒芽食用部分减少,不受市场欢迎。3.不同保鲜剂对贮藏期的影响在多菌灵、纯白托、6-苄基嘌呤几种保鲜剂中,由于 6-苄基腺嘌呤具有抑制植物叶内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分解的作用,保鲜效果最好,商品率可达 90%以上。多菌灵与纯白托两种保鲜剂在使用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商品率有所提高、脱叶率有所降低,商品率增加4个百分点以上,脱小叶率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4.聚乙烯硅窗袋可抑制花椒芽的呼吸强度,减少营养物质的代谢,延缓衰老,延长贮藏寿命,延缓后熟过程,抑制叶绿素的分解,使花椒芽获得了较好的贮藏质量,商品率可达90%以上三、小结采用预冷、不同的保鲜剂、聚乙烯硅窗袋及低密度聚乙烯袋包装、低温、添加乙烯吸收剂等保鲜措施,可降低花椒芽贮藏时的脱小叶率,提高花椒芽保鲜贮藏的商品率。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花椒芽低温贮藏时的商品率影响较大,其中采用浓度为0.1g/ kg6-BA浸泡,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德州市模拟考试速写题及答案
- 天水市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需课《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压电工操作证理论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级电工试题库(有答案)
- 锦州物理中考试题及答案
- 衡阳公共食堂管理办法
- 贷款管理办法修订通知
- 专家评审技术管理办法
- 产品影像资料管理办法
- 小学学生素质教育报告单
-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课件
- 主题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邮政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
- 二年级《劳动最光荣》课件
- 帕夫雷什中学
- 2023年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试题库完整
- 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讲座
- 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防洪评价收费标准
- 年处理12万吨煤焦油加工工艺初步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