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变形过程_第1页
弯曲变形过程_第2页
弯曲变形过程_第3页
弯曲变形过程_第4页
弯曲变形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弯曲是将金属材料 包括板材 线材 管材 型材及毛坯料等 沿弯曲线弯成一定的角度和形状的工艺方法 它是冲压基本工序之一 在冲压生产中应用广泛 根据弯曲成形所用模具及设备不同 弯曲方法可分为压弯 拉弯 折弯 滚弯 绕弯等 图3 1所示为一些弯曲件示例 本章主要介绍在压力机上进行压弯的工艺和弯曲模具的设计 图3 1各种弯曲件 3 1弯曲变形分析 板料的V形弯曲是最基本的弯曲方式 图3 2所示为V形件弯曲加工示意图 图3 2V形件弯曲加工示意图 图中t为弯曲件厚度 r为弯曲 内 半径 为弯曲角 为弯曲段中心角 显然 180 弯曲凹模型腔轮廓由半径分别为r凹和 r t 的两段圆弧及其公切线连成 凹模口的圆角 可以减少材料流入模腔的阻力 因而减轻凹模的摩损和降低弯曲变形力 同时还减轻了摩擦对制件表面的损伤 增大弯曲成形极限 凸模与制件接触的工作部分的形状和尺寸与弯曲件内表面一致 两侧不与制件接触的非工作表面可以向内凹进一些 图3 2 以免变形过程中和制件接触 影响其变形 3 1 1弯曲变形过程V形件的弯曲变形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如图3 3所示 图3 3V形件弯曲的过程 1 正向弯曲阶段开始弯曲时 平板料被支承在凹模口的AA两点上 凸模最先接触的是板料的中部 由于凸 凹模的作用力在材料内部形成了弯矩 因而在两支承点AA之间引起弯曲变形 两支承点AA两点之间就称为变形区 AA两点以外的左右两端称为非变形区 随着凸模的下压 曲率不断增加 弯曲半径不断减小 凹模对板料的支承点也不再是AA两点 而是不断向内移动 于是两支承点间的变形区范围也就随着支承点的内移而逐渐缩小 两支承点以外的非变形区就不断向内扩大 可见这时的非变形区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原来就在凹模口AA两点以外 一直没有参与弯曲变形 可以称之为不变形区 另一部分是开始阶段还在弯曲变形区AA段以内 已经发生了弯曲变形 后来由于支承点内移 这部分材料就陆续停止变形 由变形区转为非变形区 这部分材料与不变形区不同 它不再是原来的平直状态 可以称之为已变形区 显然 已变形区的弯曲变形不符合制件要求 属于多余弯曲 应予以消除 使之恢复平直状态 2 反向弯曲阶段随着凸模的下压 直到制件两侧翘起的非变形区与凸模接触 即三点接触 这时 正向弯曲阶段结束 开始了正 反向弯曲阶段 中间部位的材料继续正向弯曲 而两侧已经停止变形的非变形区又重新开始反向弯曲变形 随着凸模的继续下压 此正 反向弯曲变形一直进行到中部弯曲半径和角度符合制件要求 两侧的已变形区通过反向弯曲重新恢复平直状态 凸模 凹模和制件三者完全贴合为止 生产上一般称上述两个阶段的弯曲变形为自由弯曲 3 校正弯曲阶段由于塑性变形的同时还存在弹性变形 所以自由弯曲后的制件在卸载后会有弯曲回弹 由于制件既有正向弯曲 还有反向弯曲 所以回弹也可能是正回弹 也可能是负回弹 为了减少回弹变形 提高制件精度 在自由弯曲阶段结束 凸 凹模与制件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