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摘要】以二乙基三胺为固化剂,聚乙二醇(PEG 1540)为致孔剂,按一定比例与环氧树脂混合后,在无扰动模式下缓慢聚合。反应结束后用去离子水浸泡除去致孔剂,成功地得到了环氧树脂-二乙烯三胺整体柱。环氧树脂-二乙烯三胺整体柱是三维网状化合物,国内外少见报道,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以此作为固相萃取搅拌棒,以1ug/ml孔雀石绿为萃取对象,结合紫外分光光度计建立了用于水溶液中富集分离测定方法。 研究了萃取时间、搅拌棒转速、介质pH对吸附效率的影响,还研究了解吸液的选择和解析方法对解析效率的影响。【关键词】固相微萃取;搅拌棒;环氧树脂整体柱;孔雀石绿;分光光度。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 Abstract【ABSTRACT】With diethyl thiamine as curing agent,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1540) as the porogen, mixed with the epoxy resin in proportion and polymerized in the absence of disturbance mode. After reaction, remove porogen in deionized water through soaked, and then got the epoxy resin - diethylenetriamine monolithic column successfully. Epoxy - diethylenetriamine whole column is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compound. Its rarely reporte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has big research value. So, use it as solid phase extraction column, 1ug/ml Malachite Green as extraction, object combined the UV spectrophotometer, there we established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 for determination of aqueous solution. Here we study the extraction time, stirring rod speed, and medium pH etc. factors efficient on the adsorption, and research the efficiency from the choice of analysis Liquid and the liquid absorption method.【KEYWORDS】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 epoxy resin monoliths; Malachite Green; spectrophotometry.目录摘要IIAbstractIII目录IV1 引言11.1 固相微萃取技术11.1.1 纤维针式固相微萃取11.1.2 管内固相微萃取21.1.3 固相微萃取搅拌棒技术21.2 整体柱技术31.2.1 整体柱主要分类41.2.2 环氧树脂体系整体柱材料应用于固相微萃取41.3 固相微萃取的理论基础-萃取非平衡理论直接萃取41.4立题意义与实验创新点52 实验部分52.1 仪器和试剂52.2 实验步骤62.2.1 环氧树脂基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62.2.2 搅拌棒的性能测试62.2.2.1孔雀石绿溶液的配制62.2.2.2 解吸液的配制62.2.2.3 萃取实验62.2.2.4 萃取结果的测量63 结果与讨论83.1 聚合物整体柱的形貌观察和孔形成机理83.2 实验条件优化93.2.1 萃取时间优化93.2.2 吸附过程转速的优化103.2.3 吸附过程pH的优化113.2.4 解吸液的优化123.2.5 解析方式的选择优化124 结论与展望134.1 主要结论134.2 展望13参考文献15致谢17151 引言1.1 固相微萃取技术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 是1990年由加拿大学者 PawLiszyn 及其合作者首创,在固相萃取(soLid-phase extraction,SPE)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样品预处理技术5。其分析原理是利用被测组分在样品基体和固定相涂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来完成对被测组分的吸附。该技术已日趋成熟,并在食品分析、环保、药物、生物医学及天然产物分析等诸多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此技术自提出至今已经发展了几种形式:纤维针式固相微萃取(Fiber SPME)、管内固相微萃取 (In-tube SPME) 和搅拌棒吸附萃取 (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 SBSE)。其中Fiber SPME技术早在1993年由美国 SupeLco公司推出商品化装置,SBSE也在1999年由德国GersteL公司商品化。1.1.1 纤维针式固相微萃取纤维针式固相微萃取(Fiber SPME)是固相微萃取头的常规形式,它是将不同的固定液或吸附材料涂渍于支撑物表面作为吸收(吸附)介质,对目标分析物进行萃取和浓缩,并在气相色谱仪进样口中直接热解吸(或用 HPLC流动相冲洗到液相色谱柱中),进行分离检测。这个装置有吸附力量大、耐热、耐酸碱、吸附解吸性能好,尤其是低浓度吸附性能好3。图1-1:纤维针式固相微萃取装置图目前商品化SPME的涂层主要有三大类:一类为适于极性化合物的极性涂层,如聚丙烯酸酯(PA)、聚乙二醇(CW);另一类为适于非极性和弱极性化合物的非极性涂层,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第三类为中等极性混合型涂层,包括聚乙二醇-聚二乙烯基苯(CW-DVB)、羧乙基-聚二乙烯基苯(CAR-DVB)、羧乙基-聚二乙烯基苯-聚二甲基硅氧烷(CAR-DVB-PDMS)等8。1.1.2 管内固相微萃取管内固相微萃取(In-tube SPME)技术是将固定相涂布于毛细管柱的内壁上作为萃取头,以取代外表面涂有萃取相的石英纤维,相对于Fiber SPME来说,管内固相微萃取 (In-tube SPME)具有更大的萃取表面积和更薄的萃取相膜,脱附比较容易。图1-2:管内固相微萃取装置图1.1.3 固相微萃取搅拌棒技术固相微萃取搅拌棒技术(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 SBSE)是1999年由BaLtussen E及合作者提出来的1,其核心部件仅仅是一枚涂有0. 15mm或1 mm膜厚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长约12 cm的磁力搅拌子。该技术操作简单方便,只需将搅拌子置于被萃取物的水相基质中,经自身不断搅拌而吸收、富集溶液中的低浓度被萃取物,在萃取结束后取出搅拌子,稍加洗涤即可通过热解吸或溶剂解吸使被萃取物满足GC或HPLC进样分析的条件3。由于搅拌棒内封铁芯(图3),自身可以完成搅拌,避免由磁子搅拌带来的竞争性吸附就避免了搅拌子的竞争吸附。由于该技术萃取相的体积一般为55-250 L,比Fiber SPME(0.5-1 L)和In-tube SPME(2-20 L)萃取相体积大得多,相应提高了富集倍数,适合于样品中痕量组分的分析4。图1-3:固相微萃取搅拌棒示意图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环境样品,食品中污染物和农药残留的分析以及生物样品的分析2。但是,由于萃取介质是具有一定内径的棒状物,在实际应用中为得到理想的色谱分析结果,还必须配备可自动控制的热脱附装置以及与之配套的柱头冷聚焦装置 (cryofocusing)(图4)。这不仅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而且也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6。目前,国内较少见有关于商品化SBSE应用研究的报道7。商品化的SBSE装置只有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 (dimethylsiloxane),PDMS)这一种固定相涂层,而PDMS是一种非极性的萃取固定相,对极性较大的化合物选择性比较差,而且商品化SBSE装置价格较高,SBSE技术的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近年来,研究学者比较热衷于SBSE的固定相涂层的研究6。图1-4:商品化的固相微萃取搅拌棒和热解吸装置1.2 整体柱技术整体柱(monolithic column),又称为棒状柱(rod column)、连续床(continuous bed)、无柱塞柱(fritless column),它是由单体、引发剂和致孔剂等混合物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制备成的一个棒状整体。整体柱与常规填充柱相比具有更好的多孔性和渗透性,具有灌注色谱的特点,即色谱柱中既有流动相的流通孔(接近1um)又有便于溶质进行传质的中孔(几十个纳米),而且色谱柱的稳定性很好。由于整体柱的上述优点而被誉为继多聚糖、交联与涂渍、单分散之后的第四代色谱填料9,是当前色谱界的研究热点之一。Yan等10认为,与填充柱相比,整体柱最大的优势在于它们的孔穴是高度交联的,且柱中的微孔已经短到不对传质构成明显的阻力,流通孔内的线速度正比于柱中流动相的速度。这种结构可使分子在其内的传质,由通常的较慢的扩散传质,变成较快的对流传质。Matsui等11的实验也证明,使用整体柱方法制备的金鸡纳生物碱印迹柱的分离能力明显要高于传统方法制备的印迹柱。1.2.1 整体柱主要分类整体柱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有机聚合物整体柱和无机硅胶整体柱。平贵臣等12和Zou等13对整体柱的制备方法、特性及其应用做了较全面的综述,但其主要侧重于有机聚合物整体柱。无机硅胶整体柱的文献报道相对较少。有机聚合物整体柱是由单体、引发剂、制孔剂等混合物通过原位聚合制备而成的棒状整体,它具有制备简单、结构均匀、重现性较好、柱效较高及可进行快速分离等优点,在多种色谱模式下获得了成功的应用13-19,并已应用于制备色谱20,尤其在生物大分子如多肽、蛋白质、低聚核苷酸等分离上显示出很大优势,近几年国内也已展开了相关课题的研究21-24。1.2.2 环氧树脂体系整体柱材料应用于固相微萃取环氧树脂(epoxy resin)是一类重要的热固性树脂,有良好的粘接性、电绝缘性、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在各种溶剂介质中体系中几乎都不溶胀,耐酸碱性明显优于无机材料,耐溶剂稳定性优于聚烯烃类材料,同时具有耐低温(-20)和高温(150),机械强度高、耐磨损、价廉易得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电子、航空航天和船舶工业等领域。但环氧树脂使用时必须加入固化剂,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固化反应,生成立体网状结构的产物,才会显现出各种优良的性能,成为具有真正使用价值的环氧材料25。 1.3 固相微萃取的理论基础-萃取非平衡理论直接萃取萃取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也是一个较慢的过程,如果采用较短的萃取时间,那么固相微萃取的采样并未达到平衡。从被测溶液到固定相,再从固定相的表面到它的内层,被分析物的扩散速度被认为是速率决定的步骤,萃取固定相中吸附的被分析物质的量用公式表示为:C 0 =CsV s +C fVf (1)其中:C 0被分析物在样品中的原始浓度;Vs样品体积;Cs平衡时被分析物在样品中的浓度;Cf平衡时被分析物在涂层中的浓度;Vf涂层体积。当萃取达到平衡时,被分析物在涂层中的量用n来表示,在涂层和样品基质中的分配系数用Kfs来表示,则有:Kfs =Cf Cs (2)n =Cf Vf (3)代入公式(1),有: (4)当待测样品一定时,C0 、Vs、Kfs是定值,由(4)式可以看出涂层对被分析物的吸附量与样品中该物质的初始浓度C0呈线性关系,即待测物质在样品中原始质量越大,达到吸附平衡时涂层中吸附的分析物的量也越大,这是固相微萃取定量分析的基础。一般的,当VsKfsVf时,可以得到下式:n =K fsVfC0(5)由上式可以看出,体系中的Kfs和Vf值是影响方法灵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中,一般采用具有对待测物有较强吸附作用的涂层,或增加萃取固定相的体积等办法来提高萃取的富集效果和灵敏度28。1.4立题意义与实验创新点本实验以二乙基三胺为固化剂,聚乙二醇(PEG 1540)为致孔剂,按一定比例与环氧树脂混合后,在无扰动模式下聚合。反应结束后用去离子水浸泡除去致孔剂,成功地得到了环氧树脂-二乙烯三胺整体柱。环氧树脂-二乙烯三胺整体柱是胺类化合物,国内外少见报道,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27。以此作为固相萃取柱,结合紫外分光光度计建立了用于水溶液中富集分离测定方法。 研究了萃取时间、搅拌棒转速、介质pH对吸附效率的影响,还研究了解吸液的选择和解析方法对解析效率的影响。2 实验部分2.1 仪器和试剂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点公司);快速混匀器(金坛市顺华仪器有限公司);酸度计(杭州东星仪器设备厂);国华HJ-2双头磁力加热搅拌器(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循环式真空泵(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KQ-400KDB型高功率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波仪器有限公司);津腾溶剂过滤器(广州艾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微量移液枪(上海求精玻璃仪器厂);DHG-9053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华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日本 Hitachi S2570 扫描电镜(深圳市绿山科技有限公司);双光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乙酸胺、二乙烯三胺、冰乙酸、乙腈,均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聚乙二醇( PEG 1540),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化学纯。环氧树脂,购自江苏吴江合力树脂厂。全部试剂使用前未进行其他处理。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工作溶液的pH值用稀释的HNO3和NH3H2O调节。2.2 实验步骤2.2.1 环氧树脂基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准确称取1.6g聚乙二醇,将其放入烧杯中加热熔融,将其冷却,放在电子天平上准确加入0.8g树脂,在快速混匀器上强烈的振动下,使其混匀。再加入0.2g二乙烯三胺,在快速混匀器上强烈的振动下,待混合体系初期剧烈的放热反应结束,黏度很高的时候将其转入注射器中。置于60的恒温箱中,在无搅动模式下继续反应24 h。得到管内的白色固体,取出后冷却,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除去致孔,去离子水中浸泡12小时后,浸泡备用。2.2.2 搅拌棒的性能测试2.2.2.1孔雀石绿溶液的配制 在分析天平上准备称取0.01g孔雀石绿固体于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待孔雀石绿溶解后转移到10mL的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得到1000ug/mL的溶液。再取1000ug/mL溶液1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得到10ug/mL的溶液。取10ug/mL溶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得到1ug/mL的溶液,放在冰箱里备用。2.2.2.2 解吸液的配制(1)PH=4.74的乙酸胺缓冲液的配制用烧杯准确称取19.25g乙酸胺,加入50mL的去离子水,加入6mL冰乙酸混匀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洗涤烧杯后转移到烧杯中,定容配成缓冲液。但此溶液有微小沉淀,配成的缓冲液经溶剂过滤器过滤后备用。(2)洗脱液配制按照乙腈:缓冲液=70:30,准确量取7mL的乙腈于10mL的容量瓶中,再加入3mL乙酸胺缓冲液配成洗脱液,放在阴凉处备用。2.2.2.3 萃取实验用移液管取1 ug/mL孔雀石绿溶液10mL于50mL烧杯中,在室温条件下放入吸附棒,放在搅拌器上,调节搅拌速度为 530 rpm,吸附30 min。将搅拌棒用镊子小心取出,用滤纸拭去表面少量水份,放入在装有2mL解吸液的微量烧杯中,放在搅拌器上搅拌解吸20min。取出搅拌棒,解吸液和孔雀石绿余液分别用保鲜膜封口待测。2.2.2.4 萃取结果的测量(1)绘制标准曲线用乙腈和孔雀石绿原液配制浓度分别为0.01、0.05、0.1、0.5、1、2、5 ug/mL的孔雀石绿标准溶液,以吸光度为纵坐标,对应标准样品的浓度为横坐标,在617nm波长光下测定吸光度,绘制孔雀石绿的标准曲线。孔雀石绿浓度(c)与吸光度(y)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1579c+0.0404,相关系数为R2=0.9996。图2-1:孔雀石绿标准溶液曲线(2)解吸液浓度的浓度测定用双光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解吸液的浓度,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3 结果与讨论3.1 聚合物整体柱的形貌观察和孔形成机理环氧树脂固化后形成无限大的三维网状结构,因此具有非常好的韧性和强度。在不加 PEG的情况下,环氧树脂与二乙基三胺反应后成为无色透明的块状体型聚合物。在非印迹整体柱的制备中体系由透明逐渐变白,最终形成白色不透明块状聚合物。反应初始 PEG与体系中各组分形成均匀溶液,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由于聚合物分子量的增长和交联密度的增大,PEG在体系中的溶解度(或者说PEG与聚合物的相容性)逐渐降低,导致了微观相分离的发生。由此在体系内部形成均匀分布的凝胶核,继而吸收溶剂相中的单体使得核逐渐长大,直至互相之间发生连接形成簇,簇进一步长大并且互相连接就可以搭建成充满了致孔剂的三维网状骨架结构,反应完成后除去致孔剂就形成了许多的空穴 即多孔结构27。图3-1是环氧树脂聚合物的电镜扫描图,由图可以看出该聚合物内分布着大量的孔隙,由此可以推断该聚合物的多孔结构图3-1:搅拌棒的电镜图反应物和聚合后产物的结构示意图所示,其中聚合物的结构示意图只给出了主链部分,波纹线表示可能的取代基或者支链,并且联结成三维网状交联结构。图3-2:反应物和聚合后产物的结构示意3.2 实验条件优化实验中,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解吸液和孔雀石绿余液的吸光度,转换成浓度。因为搅拌的孔雀石绿原液中有10 ug孔雀石绿,而用的解吸液有2 mL。根据公式:可算出萃取效率。确定搅拌棒的萃取能力,然后再进一步考察影响萃取条件的各个因素。3.2.1 萃取时间优化萃取平衡时间取决于被分析物在固定相涂层中的扩散速度和在固定相涂层中的分配系数。在到达平衡之前,固定相涂层中的吸附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萃取达到平衡后,涂层中的吸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30。萃取时间可以从两个方面影响萃取效率:(1)萃取时间越长,分析组分由样品向萃取溶剂的转移量越多;(2)有机溶剂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时间越长,有机溶剂在样品溶液中的溶解也越多,不利于吸附。用移液管准确量取1ug/mL的孔雀石绿溶液10mL于烧杯中,保持相同的实验条件,考察了萃取时间的吸附洗脱行为。表3-1:萃取时间对洗脱效率的影响吸附时间(min) 解吸时间(min) 解吸液浓度(ug/mL) 60 30 1.6035 60 20 1.0675 30 20 2.0583 30 10 1.6995考虑到实验速度和分析灵敏度,选择30min作为吸附时间。洗脱时间为20min时已能满足分析要求,考虑实验速度及洗脱速率,选用20min的解析时间。3.2.2 吸附过程转速的优化搅拌可以减小或消除溶液中的分析物的浓度梯度,增加溶质向涂层中的扩散,缩短萃取平衡所需时间28。用移液管准确量取1ug/mL的孔雀石绿溶液10mL于烧杯中,保持相同的实验条件,选取0、150、300、450、600、750的转速考察了转速对搅拌棒的吸附萃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转速为450rpm和600rpm的萃取效率比较高,再做了一组转速为530rpm的优化实验。图3-3:吸附过程转速对洗脱效率的影响实验发现,在低转速时,物质在搅拌棒上的吸附不完全。而随着转速的增加,物质在搅拌棒上的吸附相应增加,但两者并不呈线性关系。合适的搅拌速度可以明显提高萃取效率。但是随着搅拌速度的继续加快,萃取效率却下降了。这主要是因为,搅拌速度加快,有机溶剂的溶解也加快,而且这时溶液易形成气泡,粘附于搅拌棒表面,并且因为是自制的搅拌棒,高转速会让搅拌棒不能很好的搅拌,影响传质,这都会影响萃取效率的降低。萃取效率随搅拌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搅拌速率在530rpm时,萃取效率最高。因此后面的实验选择搅拌速率530 rpm为最佳萃取条件。3.2.3 吸附过程pH的优化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pK值,当样品溶液的pH值发生变化时,被分析物的存在状态也发生变化,分析物在固定相涂层和萃取基质中的分配系数也发生改变。选择合适的pH值,被分析物的存在状态,抑制被分析物的离解,有利于固定相涂层的吸附萃取28。实验中保持相同的实验条件,1ug/mL的孔雀石绿溶液10mL,530rpm的转速,用HNO3调节酸性,用NH3H2O调节碱性。考察了孔雀石绿溶液pH值对萃取的影响。PH调节:为使实验简化,选择PH为2、4、7、9分别进行实验。用移液枪移取500uL 0.2M 的HNO3调节PH成2,用移液枪准确移取5uL 0.02M 的HNO3调节pH成4,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0uL浓度为1.48moL/L浓NH3H2O调节PH成9。图3-4:吸附过程pH对洗脱效果的影响可以看到,当PH为2.03时,萃取的量很少,随着pH增加,萃取量也跟着增加,当PH接近中性的时候,萃取量加大,而当pH到达9.5时,萃取量又变的很少。其原因在于:当pH小于3时,搅拌棒上的羧基难以电离,两者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减弱,因而萃取效率急剧降低;当pH处于36之间时,萃取材料上羧基发生电离,因而增强了孔雀石绿与聚合物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萃取效率增大;当pH大于6时,倾向于中性形态,离子交换作用减弱,但是由于疏水相互作用的增强,补偿了萃取效率因离子交换作用减弱而损失的量。考虑到实验的方便性和可操作性,选择孔雀石绿为中性,pH接近7。3.2.4 解吸液的优化解吸液通常采用有机溶剂与醋酸盐缓冲溶液作提取剂,例如,乙腈-醋酸铵缓冲溶液,乙腈,醋酸钠缓冲溶液等,并且一般用冰醋酸调节醋酸盐缓冲溶液的pH为 4.0-5.0。提取剂中少量水可以湿润基质,增强有机溶剂在样品中的渗透能力,提高萃取效率。缓冲溶液在萃取过程中的作用很重要,醋酸盐缓冲溶液的提取效果优于其它盐类,醋酸铵缓冲溶液优于醋酸钠缓冲溶液。因为,固-液萃取剂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它对目标物质的提取率,还要考虑溶剂对后续过程的影响32。实验中保持相同的实验条件,1ug/mL的孔雀石绿溶液10mL,530rpm的转速,考察了解吸液中乙腈:乙酸胺缓冲液的比例选择对萃取效率的影响。表3-2:解吸液对洗脱效率的影响ACN:NH4CN 解吸液浓度(ug/mL) 孔雀石绿余液浓度(ug/mL) 洗脱效率(%)0.8:0.2 1.9177 0.4784 73.60%0.7:0.3 2.0583 0.4866 80.18%0.6:0.4 1.4283 0.3778 45.91%0.4:0.2 1.5139 0.4050 50.69%0.2:0.8 1.3760 0.3987 45.77%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到,选择乙腈:乙酸胺缓冲液=7:3的解吸液解析得到的萃取率最大,达到80.18%。3.2.5 解析方式的选择优化萃取方法主要根据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来确定。由于吸附相物质脱离吸附剂进入主流体有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为吸附相物质脱离吸附剂表面的吸附,第二个过程为脱附的吸附质经过吸附剂粒子内外及液膜的扩散到达主流体,因此,超声波加速解吸过程的原因有两个;改变了吸附等温线,增加了传质的推动力;强化了吸附剂粒子内外和液膜的扩散。但第一个过程是解吸强化的关键。吸附相分子比非吸附相分子获得更多的能量正是超声波场能够强化固液吸附系统解吸速率的本质所在34。对液固混合体系,搅拌能够促进液体的传质,从而加快膜的扩散。因此,超声辐射可提高解吸率,并且有无超声时,解吸率随搅拌强度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同,即在相同搅拌速度下,有超声比无超声时解吸率均大,说明超声作用只是加速了解吸过程,并未改变解吸过程的基本机理35。而搅拌,则能更加强化解析,使解析的量增加。实验中保持相同的实验条件,选取搅拌、超声波、静态考察了洗脱方式对萃取效率的影响。表3-3:解析方式的选择对洗脱效率的影响解析方式(ACN:NH4CN) 解吸液浓度 孔雀石绿余液浓度 洗脱效率(%)超声波(7:3) 2.2005 0.4382 78.34%超声波(8:2) 2.5745 0.6513 73.83% 搅拌(7:3) 2.0588 0.4866 80.18% 搅拌(8:2) 1.9177 0.4788 73.59% 静态(7:3) 0.5525 0.5677 25.56% 静态(8:2) 0.5583 0.4175 19.17%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到,解吸液选择乙腈:乙酸胺缓冲液=7:3,采用搅拌解析的方式得到的洗脱效率最大。4 结论与展望4.1 主要结论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固相微萃取技术研究和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固相微萃取理论,进行了制备氧树脂基聚合物整体柱的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二乙基三胺为固化剂,聚乙二醇( PEG 1540)为致孔剂,按一定比例与环氧树脂混合后在无扰动模式下聚合。反应结束后除去致孔剂,成功地得到了吸附萃取搅拌棒(stir bar for sorptive extraction,SBSE)。 以此作为固相萃取柱,以孔雀石绿为分析对象,结合紫外分光光度计建立了用于水溶液中富集分离测定方法。考察了吸附萃取搅拌棒的最佳萃取条件。本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选择在搅拌器上搅拌棒转速为530rpm,介质PH为7(即中性)吸附30min;选择乙腈:乙酸胺=70:30的解吸液在搅拌下解析20min,得到的萃取效率为80.18%。4.2 展望SPME技术为分析化学的样品预处理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从最初出现到目前的近二十年里,它的应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深入。但是技术本身仍有许多方面问题,还需发展SPME理论。进一步研究被分析物、样品基体和固定相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为发现并制备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和高效性的涂层打下基础。由于SPME技术在使用中一些分析物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萃取平衡,为快速分析带来不便,因而深入开展SPME非平衡理论研究,探讨萃取时间与分析物吸附量的关系,对于实验条件的控制具有指导意义。SBSE是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重复使用及无溶剂等优点,在分析领域中展现越来越广阔的前景。作为 SPME的发展,SBSE增加了萃取涂层总量,提高了萃取效率;另一方面,相对于SPME搅拌棒涂层的材料种类还非常少,这也局限了SBSE的应用。因此,对萃取涂层及后序检测仪器联用的进一步研究,将会是SBSE未来的发展热点。同时,SBSE也将会更广泛的运用到生命科学、环境监测等领域中。本文利用逐步聚合反应成功制备了环氧树脂基整体式多孔聚合物,其孔分布均匀, 制备过程简单此多孔材料既可作为制备级和工业级规模应用的超大尺寸整体柱吸附分离介质,又可作为整体式多孔炭材料的前驱体,还可以进行内部孔表面的化学修饰以 获得更多功能应用于其他领域初步成果无疑为制备整体式多孔聚合物材料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参考选取孔雀石绿为分析对象,优化了其萃取的条件,得到的萃取效率基本满意。可以为其在固相微萃取方面的应用提供借鉴。参考文献1胡国栋.固相微萃取技术的进展及其在食品分析中应用的现状J.色谱,2009,1(27):1-8.2刘文民,王涵文,关亚风.溶胶凝胶法制备固相微萃取搅拌棒R.分析化学 ( FENXIHUAXUE) 研究报告,2005,1(33):45-49.3高会云,何娟,刘德仓,康长安,杨柳. 固相微萃取萃取头的研究进展J.分析仪器,2007(2):1-5.4刘文民,徐媛,观文娜,关亚风.固相微萃取新技术固态吸附搅拌棒J.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2005:51-52.5Hiroyuki Kataoka, Heather L. Lord, Janusz PawLiszyn. AppLications of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in food anaLysis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880 (2000):3562.6马继平,王涵文,关亚风.固相微萃取新技术J.色谱,2002,20(1):16-20.7黄健祥,胡玉玲,李攻科.选择性固相微萃取涂层的研究进展J.分析科学学报,2008,24(1):97-102.8刘春红.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国内食品领域中的应用J.生命科学仪器,2009,8:23-28.9 Xiaojia Huang, Dongxing YuanPreparation of stir bars for sorptive extraction based on monolithic material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154 (2007) 15215710 Yan HY, RowKH. J. Liq. Chromatogr.&ReLJ. Tech. 2006,29:13941404.11 Matsui J, NichoLLs I A, Takeuchi T. AnaL. Chim. ActaJ. 1998,365:8993.12PingGuichen, Yuan XiangLin, ZhangWeibing, ZhangYukuiJ. Chinese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1,29(12):1464.13Zou H, Huang X, Ye M, Luo Q. J Chromatogr AJ. 2002, 954:5.14Ching WangQ, Svec F, Frechet JMJ, AnaL ChemJ.1993, 65:2243.15Matsui J, Kato T, Takeuchi T, Suzuki M, Yokoyama K, Tamiya E, Karube I. AnaL ChemJ,1993, 65:2 223.16Sykora D, Svec F, Frechet J M J. J Chromatogr AJ . 1999, 852(1):297.17Svec F, Frechet J M J.AnaL ChemJ. 1992, 64(7):820.18Liao J L, Zhang R, Hjerten S. J Chromatog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1.1.2《古代西亚国家》 说课稿
- 七年级体育 中学生广播操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 热水工程应急方案(3篇)
- 渠道工程材料转运方案(3篇)
- 中图版必修三31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教学设计2套
- 桥梁扩宽工程方案(3篇)
- 农业节能增效工程方案(3篇)
- 模板方案工程重难点(3篇)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BIPV技术与现代住宅一体化推广的障碍分析及对策报告
- 输液并发症静脉炎课件
- 综艺脱口秀节目创意策划及实施方案
- 浪浪山小妖怪-2025~2026学年美术开学第一课《浪浪山小妖怪》
- 2025秋冀人版(2024)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附目录)
- (高清版)DBJ∕T 13-91-2025 《福建省房屋市政工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标准》
-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学科知识点归纳总结
- 197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 2022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含答案)
- 面瘫(面神经炎)课件
- 媒体发稿推广合作协议模版
- 四年级上册数学 线段、直线、射线、角(同步练习)人教版 (无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