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QC七大手法_第1页
17-QC七大手法_第2页
17-QC七大手法_第3页
17-QC七大手法_第4页
17-QC七大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QC七大手法 2 20世纪要2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成立两个研究质量的课题组 一为过程控制组 学术领导人为修华特 W A Shewhart 另一组为产品控制组 学术领导人为道奇 修华特提出了过程控制理论 对产业的生产作业过程 导入了新的统计品管的观念 并且发明了管制图的作法 使现场能快速简单的应用统计手法 来管制产品品质 修华特可说是统计品管之父 道奇与罗密格提出抽样检验理论设计出的抽样检验表 受到产业界的重视和推广 从此 品管手法开始以 管制图 及 抽检表 作为基础进军产业界 由美国产业界开始 随着美国产品的强势推展 统计品管手法的热潮 也随之蔓延到全世界 3 到了60年代 日本为了使产品转型 开拓国际市场 而全面导入了美国品质管理的观念及品管手法 结合日本学术界及实际运作的产业界进行推广 并且延伸出专为现场作业人员而设计的品管活动 并定名为品管圈活动 品管圈活动最重要的就是有系统地推动现场 应用品管手法实施品质管理 为了更有效的推动基层现场的品管手法 使品管手法更简单更快速的进入现场 因此他们将统计的品管手法经过简化 并归纳出七种手法 并称之为现场QC七手法 4 QC七大手法 重视以事实为基础的管理 factcontrol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进行科学的判断再加以行动 为此 有必要以数据的形式来表示过程与品质状态 数值数据 harddata 计量值 计数值 序数值等 言语数据 softdata 事实 意见 想法等 5 QC七大手法 层别法 判差异 查检表 查现象 鱼骨图 析因果 柏拉图 示重点 直方图 看分布 散布图 看相关 管制图 管异常 6 层别法 将欲得到的调查对象与数据 适度分类分级 藉以发现更多改善信息 层别法常与其它质量工具搭配应用 何谓层别法 所谓层别法是指将数据或数据 按照某些共同的特征加以分类 统计的一种分析方法 一般常用的区分方式是以4M1E来加以区分 亦可采用任何认为有意义的区分方式 例如 工作站别 不良现象别 不良发生位置 人 MAN 机械 MACHINE 材料 MATERIAL 方法 METHOD 环境 ENVIRONMENT 一 层别法 7 层别要领 层别可依下列原则分组 一 层别法 8 层别法的作法步骤一决定影响的要因一般所决定的要因如 作业员 作业方法 机械 调节程度 原料 时间 状况等等 步骤二决定层别的方式依照要因别 使数据的来历明确 如甲原料 乙操作员 乙机器 步骤三记录特性值对缺点 不良品 长度 强度等特性值记录数据 步骤四整理资料如将甲原料与乙原料 或甲作业员 乙作业员及丙作业员等分别整理数据步骤五比较与检定比较各作业条件 如1号机 2号机 3号机之间是否有差异 不要以主观的判断 最好是以统计学的方法判断 一 层别法 9 层別法的使用 在收集数据之前就应使用层別法 以避免数据中含有非相关 其他变因 运用QC手法時应该特別注意与层別法搭配使用 例如 QC七大手法中的柏拉图 查检表 散布图 直方图和管制图都必须以发现的问题或原因来作层別法 一 层别法 10 层别法的注意事项 先想层别目的 再决定层别项目 数据收集 着眼于差异大的项目改善 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几乎所有方法皆要利用它 但是很少单独使用 收集资料時能多加利用此一观念 以免资料混杂以致于无法得到所需资讯 一 层别法 11 二 查检表 记录用查检表是把数据分类为数个项目别 以符号记录的表或图 记录用查检表的作法 步骤一决定要搜集的数据及分类项目 步骤二决定要记录的形式使用表时可同时列出多项的分类项目 使用时可使出现位置清楚的表示出来 步骤三决定收集数据的期限 方法 记号确定各分类项目的代表符号 查检表可分为 记录用查检表点检用查检表 12 记录用查检表的用法作为数据的收集用用作不良 缺点 发生状况的记录或报告用作为调查不良 缺点 发生要因用 二 查检表 13 点检用查检表是把要确认的各种事项全部列出来而形成的表 点检用查检表的作法 将须点检的项目一条条的列出来 并空出查检时要记入记号的空栏 所谓须点检的项目是 非做不可的工作 非检查不可的项目 等 点检有顺序时注明序号 依顺序排列 必须点检的项目 尽可能以设备 制程 人等层别之 点检用查检表的用途要确认作业实施 机械准备的实施情况时使用 例 设备保养点检表 为预防发生不良或事故 确保安全时使用 例 首检表 二 查检表 注意 查检表的格式及內容 要让使用者最方便使用及最易记录为最高指导原則 14 查检表的使用 数据收集完成应马上使用 避免因时间过久而失去时效性 首先观察整体数据是否代表某些事实 数据是否集中在某些項目或各項目之间有否差异 是否因时间的经过而发生了变化 亦即是否有时间性的差异存在 二 查检表 15 案例 记录用查检表 家庭开支 每日事情记录表 不合格品记录表点检用查检表 康师傅饮料上架查检表等 二 查检表 16 三 特性要因图 鱼骨图 1 何为特性要因图 特性要因图可说是将结果 特性 与原因 要因 之间的关系及原因影响结果的情形 表示于一张图里 因形状很象鱼骨 因此又称鱼骨图 影响特性 大要因 大要因 大要因 大要因 大要因 大要因 鱼骨图主要用于分析特性与影响其可能原因之间的关系 通过把握现状 分析原因 寻求措施来促进问题的解决 析因果 17 2 鱼骨图的绘制步骤一 确定特性 结果 先把特性写在右边 自左画上一横粗线代表制程 為什麼延遲交貨 特性 三 特性要因图 鱼骨图 18 步骤二 把原因分成几个大项 每大项用框圈起来加上箭头的大分枝 稍斜地插到横粗线上 原因分类可因制程别分类 亦可依照5M 人 机器 材料 方法 环 分类 人 机 法 料 为什么延迟交货 三 特性要因图 鱼骨图 19 步骤三 各大要因再细分为各中小要因 此时记入最末端的必须是能采取措施的小要因 不良率高 沒有危機感 人 機 料 法 為什麼延遲交貨 情報錯誤 生產計劃不相吻合 存放位置不佳 庫存量低 交期過短 三 特性要因图 鱼骨图 20 步骤四根据对特性能够影响的重要程度 将认为对特性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标出来 不良率高 沒有危機感 人 機 料 法 情報錯誤 生產計劃不相吻合 存放位置不佳 庫存量低 交期過短 為什麼延遲交貨 三 特性要因图 鱼骨图 21 步骤五在图上记录必要的有关信息 如 产品 工序或小组名称 参加人员 日期等 會議目的 會議日期 與會者 不良率高 沒有危機感 人 機 料 法 情報錯誤 生產計劃不相吻合 存放位置不佳 庫存量低 交期過短 為什麼延遲交貨 三 特性要因图 鱼骨图 22 四 FR1线贴标错位原因分析 23 脑力激荡法 B S 协助資訊发掘要因的方法 BS法有四个基本原則 禁止批评自由奔放愈多愈好搭乘便車 发挥联想 所有的构思都要记录 24 脑力激荡法 BS法 脑力激荡法由美国人奧斯本1939发展出來 对于激励人们引发思考是一項很有效的方法 是美国人最常用的技法 德国人普及率最高的工具 步骤 选主持人选记录者确立主题成员5 10人引导发言 记录 25 名目团体法 NGT NorminalGroupTechnigue利用纸条由主持人说明状况要求成员将答案分別书写在纸上 然后收回纸条 从发纸条到收回纸条之过程就是一般所称的名目团体法 26 利用纸条由主持人说明状况要求成员将答案分別书写在纸上 然后收回纸条 从发纸条到收回纸条之过程就是一般所称的名目团体法 此法与脑力激荡不同之处 乃在于其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且在暗中 非公开 进行 可以快速的找到问题 且由于可以收集到多数的问题 较容易得到问题的重心 27 3 绘图时应注意的事项 集合全员的知识与经验 有关因素都要考虑到 以免疏漏 绘制特性要因图要把握脑力激荡法的原則 让所有的成員表达意見 列出的要因应給予阶层化 绘制特性要因图时 应质问 为何会有这种原因 將原因逐一列出 敘述要因对象应明确 內容需清楚描述 如何造成不良 60度角度 小要因原則上应考虑其可控性 确实可下对策 由大要因到小要因进行讨论 之后再由小要因往大要因追溯 以确认其相关性 圈选可能重要原因时 再搭配查检表做数据收集 切记不可凭个人好恶決定或影响讨论人員的热忱 重复许多次的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三 特性要因图 鱼骨图 28 4 因果图的用途 改善解析用 以改善品质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为目标 进行现状解析 改善时用 管理用 发生很多抱怨 不良品或异常时 为找寻原因 采取消除措施时用 制定作业标准用 为制定或修改作业方法 管理点 管理方法等的作业标准时 品质管制导入及教育用 导入品质管制 全员参加讨论时用特性要因图整理问题用 做为新人教育 工作说明用 三 特性要因图 鱼骨图 29 三 特性要因图 鱼骨图 30 案例 中国队足球不能胜日本队足球 三 特性要因图 鱼骨图 31 四 柏拉图 V Pareto 针对发生之現象与原因 依分类分级数据资料大小順序排列 找出重点问题或重要原因 柏拉图又称重点分析图 适用于掌握问题点 发现原因及效果确认 1 十九世紀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 V Pareto 调查国民所得收入 用图说明少数人占有大部份财富所使用的图 80 20 2 品管专家朱兰 J M Juran 將柏拉图的理论应用于品质管理 3 根据所收集的数据 依据不良原因 不良狀況 不良发生位置或客戶抱怨的种类 安全事故等不同区分标准 找出比率最大的項目或原因 並且将所构成的項目依照大小順序排列 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以作为改善主題的优先順序选定 要因寻求之依据 32 目的 重点把握1 决定改善目标 重大问题 2 掌握重点要因3 明了改善效果优点 1 立即了解最重要的问题 要因2 知道各項目之比例程度及大小順序3 預測改善效果及改善前后对照 四 柏拉图 V Pareto 33 电视故障诉怨原因分析 80 20原理重要的少数 次要的多数 四 柏拉图 V Pareto 34 柏拉图的作法步骤一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及如何收集数据 选题 确定调查时间 确定数据收集方法 通常使用查检表步骤二设计数据记录表步骤三将数据填入表 并合计步骤四制作排列表用数据 包括 不合格数据 分步累计不合格数量 各项所占百分比及分步累计百分比 四 柏拉图 V Pareto 35 四 柏拉图 V Pareto 柏拉图的作法步骤五按数量从大到小顺序 将数据填入表中 其他 数据由许多数据很小的项目合并在一起 将其列在最后 而不必考虑 其他 数据大小 步骤六画图 画两根纵轴和一根横轴 左边纵轴 标上件数 频数 的刻度 最大刻度为总件数 右边纵轴标上比率 频率 的刻度 最大刻度为100 左边总频数刻度与右边总频率刻度高度相同 横轴上将频次从大到小依次列出各项 步骤七在横轴上按频数大小画出矩形 矩形的高度代表不合格项频数的大小步骤八在每个直方柱右恻上方标出累计频次 频率 描点 用实线连接成柏拉图曲线 步骤九在图上记入有关必要事项 图形名称 数据 单位 数据采集时间 主题 数据合计数等 36 四 柏拉图 V Pareto 37 累计百分比 不合格件数 调查总件数 5000件 N 200 不合格项目排列图 四 柏拉图 V Pareto 38 错误的柏拉图 39 柏拉图的分类 柏拉图是来确定 关键的少数 的方法 按用途可分为 A分析现象用柏拉图B分析原因用柏拉图 柏拉图的注意事项 柏拉图制作要点 分类方法不同 得到的排列图不同 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 把握问题的实质 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 以确定 关键的少数 这也是柏拉图分析方法的目的 为了抓住 关键的少数 在柏拉图上通常把累计比率分为三类 0 80 间因素为主要因素 在80 90 间的因素为次要要因素 90 100 为一般因素 如果 其他 项所占比例很大 则分类不理想 应考虑另外的分类方法 四 柏拉图 V Pareto 40 柏拉图的使用注意 柏拉图可用来确定采取措施的顺序 一般 把发生率高的项目减低一半要比发生问题的项目完全消除更为容易 对照采取措施前后的柏拉图 研究组成各个项目的变化 可以对措施的效果进行验证 四 柏拉图 V Pareto 41 五 直方图 直方图为在某条件下 搜集很多数据 约 个以上 时 整理后用一系列等宽的矩形来表示数据 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 高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数据的数目 变化的高度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通过随数据分布与公差的相对位置的研究 可以掌握过程的波动情况 何为直方图 是指将数据分布的范围 加以划分及几个区间 会形成钟型图形 了解分布状态 直方圖对工程改善与不良品降低极有功效 直方圖 它通常用于 其平均值是否在中央判断数据是否为钟形曲线制程能力能否符合规定直方图适合用于做制程前后的分析 不适合作为监控正在生产的产品 42 直方图作图步骤 大瓶产品容量为1500 10ml 调查容量超标波动状况 侧得100瓶超容量数据 五 直方图 43 直方图的作法步骤一收集数据 一般为50个以上步骤二求全距R 在原始数据中找出最大值Xmax和最小值Xmin 计算二者的差值 就是全距本例中R Xmax一Xmin 29 0 29ml步骤三确定分组的组数和组距一批数据分多少组 通常根据数据个数的多少而定 可参考下表分组数K确定后 组距h也就确定了h R K Xmax一Xmin K本例中 取K 10 h 29 3 3步骤四确定各组界限为避免数据落在组界上 组界值的末位数可取测量值单位1 2 本例取0 5ml 组界分别为 1 5 1 5 1 5 4 5 28 5 31 5 五 直方图 44 直方图的作法步骤五制作频数分布表 将测得的原始数据分别归入相应的组中 统计各组的数据个数 即频数 注意检查总数有无遗漏 五 直方图 45 直方图的作法步骤六画直方图 横轴为组距 纵轴为频数 X 15 24 五 直方图 46 直方图的使用 五 直方图 47 直方图的使用1 当直方图符合公差要求 现在状况不需要调整 直方图能满足公差要求 但不充分 应考虑减少波动 2 当直方图不符合公差要求 必须采取措施 使平均值接近规格中心 要求采取措施 以减少变差 波动 即要使平均值接近规格中心值 又要减少波动 五 直方图 48 六 散布图 散布图乃是将想要调查的两类成对数据其间之强弱 配合纵座标 横座标刻度点绘而成的图 散布图是对于制程等各种问题解析时 欲对某一变量特性的其它相关变量特性能简易掌握的有效运用手法 何为散布图 根据点的分散情况和趋势 可分为下列五种类型 正相关弱正相关负相关弱负相关无相关 49 当r 1时 n个点在一条直线上 两个变量间完全线性相关 六 散布图 r相关系数 表示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 50 当r 0时 称两个变量间具有正相关 这时当x值增加时 y值也有增大的趋势 当r 0时 称两个变量间具有正相关 这时当x值增加时 y值也有减小的趋势 六 散布图 51 当r 0时 称两个变量间不相关 这时散布图上n个点可能毫无规律 也可能有某种曲线趋势 六 散布图 52 散布图的作法步骤一收集成对的数据30组以上步骤二作纵座标 横座标其刻度要使得最大值和最小值能够记入 一般而言 分为二类数据 一类为要因 一类为结果 前者采用横座标 后者则采用纵座标 步骤三点绘成对数据于图表用纸 同样数据时则以重复或表之 步骤四记上必要事项如数据数 制品名 工程名 制作部门 作者 年月日及散布图目的名称 六 散布图 53 七 管制图 何为管制图 用于调查工艺是否在稳定状态下 管制图是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 记录 评估 从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管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管制图就是将管制界限记入图中 借以掌握制程状况 同样的数据 如果把它绘成图1 则为普通的图表 如果绘成图2则成为管制图管制图中 点如果在界限内侧且没有特别的排法 则制程正常 一般叫作管制状态 如果点在界限的外侧 或在中心线的一侧 有特殊的排法 即判断为异常 管制图是发现异常 管制制程的最有效工具 54 管制图可分为计数值和计量值两类 而计量值数据最常采用X R管制图进行分析 X是指收集数据的平均值 而R为数据中最大和最小值的差 称为全距 X R管制图是用平均值X和全距R两种管制图所组成 以X管制图来看平均值的变化 以R管制图来看变异的变化 管制图的作法步骤一确定控制对象步骤二取预备数据 如果可以 100个以上 至少30个 分组 国际标准推荐样本量为4或5 n 5 合理子组原则 组内差异只是由偶因造成 组间差异主要由异因造成按分组将数据添入数据表格步骤三计算各组Xi Ri步骤四计算整体X 和各组平均R步骤五计算R图控制线并作图 七 管制图 55 X管制圖 中心線 CL X管制上限 UCL X A2R管制下限 LCL X A2RR管制圖 中心線 CL R管制上限 UCL D4R管制下限 LCL D3R 七 管制图 56 管制图的作法步骤六将预备数据点会在R图中 判稳 若稳进行下一步 若不稳 则查出异常 改善后重新按步骤二进行步骤七计算X控制线并作图 描点 判稳UCLX X A2RCLX XUCLX X A2R步骤八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并检验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如能则转入步骤九 否则调整过程直到满足为止步骤九延长X R控制线 作控制用控制图 进行日常管理 七 管制图 57 七 管制图 制程准确度Ca CapabilityofAccuracy Ca值在衡量制程之实际平均值与規格中心值之一致性 1 Ca之計算Ca 100 T Su SL 規格上限 規格下限 单边規格因沒有規格中心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