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04 犬猫病证.doc_第1页
【中兽医】04 犬猫病证.doc_第2页
【中兽医】04 犬猫病证.doc_第3页
【中兽医】04 犬猫病证.doc_第4页
【中兽医】04 犬猫病证.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犬猫病证一、犬流行性感冒 本病是由犬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是传播快、流行广。 病因病机 据文献记载,我国曾从犬体内分离出流感甲3型病毒;人的甲3型病毒也能自然感染动物。当外界气候突变,或因长途运输等原因,使犬正气受损,流感疫邪乘虚而入,伤及肺部而发病。 主证根据病情,可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种。 1、轻型:轻度咳嗽,流少量水样鼻液,体温略高,常为3939.5,结膜潮红,食欲减退,舌红,脉浮数。此型多见于2岁以上的成年犬。病程35天。 2、重型:体温39.541,高热稽留57天。呼吸加快,心跳增速。咳嗽,打喷嚏,早晨刚从犬舍放出时更甚。流灰白色脓样鼻。鼻黏膜潮红,鼻镜干燥,有时脓性鼻液团阻塞鼻道,病犬呈现短暂的呼吸因难,并用力咳嗽、打喷嚏。结膜潮红,流泪,眼睑肿胀,个别犬由于眼眵遮盖使上下眼睑几乎不能睁开。患犬精神沉郁,体弱无力,食欲大减或废绝,喜饮冷水。个别病犬后期出现运动障碍,一肢或两肢跛行。尿少色浓,粪干。口干、色红,苔黄,脉数。此型多见于5月龄至1岁的犬。 治疗 采用中西结合疗法,一般均可获得治愈。 1、对结膜炎患犬,可用2硼酸水洗眼、红霉素眼膏点眼,为防止脱水和酸中毒,可行输液补碱。 2、对高热不退者,可配合肌肉注射板蓝根、柴胡或鱼腥草注射液4 ml,每天2次,连用7天;或内服板蓝根汤加味:板蓝根20g,金银花、连翅、党参、茯苓各10g,薄荷、菊花、桔梗、杏仁、半夏、黄芩、白术、甘草各7g,石膏40g。每天1剂,水煎2次,灌服,连服35剂。 3、对病后出现运动障碍的病犬,用羌活汤加味:羌活15g,黄芪、桂枝各10g,当归、牛膝、白术、茯苓、巴戟各8g,川芎、乳香、没药、甘草各6g,细辛3g。每天1剂,水煎2次,灌服,连服23剂(以上药量为中等犬剂量)。 二、犬瘟热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科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皮疹、消化道和呼吸道卡他性炎症、严重的脾、肺功能障碍为特征。本病主要发生于36月龄的幼犬,冬季多发。纯种犬的抵抗力较杂种犬差,死亡率很高。凡是养犬的地方(特别是城市或犬比较集中的地方)均有本病发生。 病因病机主要由于健犬与病犬或带毒犬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的空气或食物,病毒经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体内,只要健犬正气虚弱便可感染发病。一旦发病,正气更加衰弱,进一步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近年来已经明确,除了继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星形诺卡氏菌等细菌感染外,还经常与犬传染性肝炎混合感染。病初首先引起发热,进而损害脾肺,最后毒入营血而危及全身。 主证潜伏期为23个星期。病初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被毛粗刚,少食纳呆,喜冷饮,鼻镜干燥,流涕,常为黏脓性,口流黏涎,眼角附有多量黄色脓性眼眵。口色红,脉数。若病情进一步发展,或以肺热喘咳为主,或以呕痢为主。前者呈现咳嗽,呼吸促迫,肺部听诊呼吸音粗厉,有湿性罗音;废食,粪干,尿少,无力。消瘦;舌色绛,脉细数。后者出现频频呕吐,吐物多为黏涎,不能进食;腹部有压痛,排恶臭暗红色血便。病至末期,由于毒入营血,肝风内动,呈现肌肉阵发性痉挛,共济失调,惊厥,昏迷,有的后肢麻痹。一般出现惊厥症状后不久即死亡。 治疗及时采用中西结合疗法,可使部分病犬康复。 1、抗血清520ml,皮下或肌肉一次注射,隔日再用一次。 2、氨苄青霉素0.10.8g,卡那霉素0.050.4g,注射用水10ml,一次肌肉注射,每天两次,连用35天。(氨苄青霉素用前必须做皮试)。 3、金银花、连翅、甘草各9g,黄芩、葛根各6g,山楂、山药各12g。水煎候温灌服。 4、呈现肺热咳喘时,可配合中药二母丹地散:知母、贝母、丹皮、生地、桔梗、半夏、白术各30g,龙胆草、茵陈、陈皮、白芍、当归、甘草各20g。水煎分2次灌服。呈现肝风内动症状时,多数预后不良,难以救治。 5、具有神经症状时,可试用水牛角6g,生地、玄参、银花、竹叶心、丹参、麦冬各4g,黄连3g,水煎灌服。 6、 根据临床症状采取强心、补液等对症处理。针治:针刺山根、肺俞、脾俞、百会、尾尖、后三里等穴。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定期接种犬瘟热疫苗。三、犬细小病毒病犬细小病毒病又称犬病毒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呈现出血性肠炎(血痢)和非化脓性心肌炎症状。多发于36个月龄幼犬,常常同窝暴发。 病因病机 染病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病犬与健犬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的饲料经消化道传染。染病犬的粪便、尿液、呕吐物及唾液中均含有多量病毒,并不断向外排毒。仔犬断奶前后正气不足,脾胃虚弱,若与病犬直接接触或食入被污染的饲料,病毒便可乘虚而入,伤及脾胃,特别是小肠下段郁而化热,侵淫营血,迫血妄行,呈现出血性肠炎症状;伤及心肺,肺失宣发肃降,心肌受损,扰乱心神,呈现心肌炎症状。 主证 1、出血性肠炎型:各种年龄的犬均可发生,但以34个月龄的断乳犬更为多发。患犬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41,也有体温始终不高者。神倦喜卧,频频呕吐,不食,不久发生腹泻,里急后重,粪便先呈黄色或灰黄色,被覆有多量黏液及伪膜,而后粪便呈番茄汁样,带有血液,甚至频排血便,腥臭难闻。小便短黄,眼窝凹陷,皮肤弹性明显下降。口干、发出臭味,舌色鲜红或绛,舌苔黄腻,脉滑数或细数。 2、心肌炎型:多见于46周龄的幼犬。突然起病,呼吸因难,脉快弱,个别病犬表现呕吐。常离群呆立,可视黏膜苍白,口色淡。常因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 治疗心肌炎型病犬,多因表现临床症状时已来不及救治而导致死亡。出血性肠炎型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西医治疗可酌情输液强心补碱。中医治疗可试用下列方剂:1、白头翁汤:白头翁、秦皮各20g,黄连、黄柏各10g。煎汤去渣,浓缩至100ml,候温灌服。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夹食滞者,加枳实、山楂。2、四黄郁金散: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栀子、郁金、白头翁、地榆、猪苓、泽泻、白芍各30g,诃子20g。水煎,分2次灌服。呕吐者加半夏、生姜;里热炽盛者加金银花、连翅;热盛伤阴者加玄参、生地、石斛;下痢脓血较重者重用地榆、白头翁;气血双亏者减黄芩、黄柏、栀子、大黄,加党参、黄芪、白术等。3、加味葛根芩连汤:葛根40g,黄芩、白头翁各20g,山药、甘草各10g,地榆、黄连各15g。水煎服,每天1剂,分34次,每次50100ml。幼犬药量酌减。便血重者加侧柏炭15g;津伤重者加生地、麦冬各20g;里急后重者加木香10g;呕吐剧烈者加竹茹15g。4、犬细小病毒高免血清520毫升,皮下或肌肉一次注射,隔日重复注射一次。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免疫接种。四、犬传染性肝炎犬传染性肝炎是由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型腺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1岁以内的幼犬易感染,常导致急性坏死性肝炎。成年犬多数呈隐性感染。在临床实践中常发现传染性肝炎与犬瘟热混合感染,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混合感染时的症状比单一感染严重得多。 任何季节及任何品种、性别的犬均可发生本病。以1岁以内的幼犬多发,死亡率也高。成年犬多为隐性感染,一般发病率为4070,死亡率为1040。 病因病机健康犬因接触病犬的排泄物与分泌物如唾液、粪便、尿液、呕吐物等而感染。康复犬的尿液排毒可长达69个月,是本病传播的潜在隐患。感染后的犬还可经胎盘将病毒传染给仔犬。 主证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69天。病初病犬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眼结膜充血,流泪,呼吸急促并有流涎、呕吐、腹泻及体温升高(可达41.5),症状与犬瘟热病相似,二者不同的是本病病犬渴感明显,大量饮水,体温升高并持续46天(呈马鞍热型),呕吐和腹泻时常带血液,口腔齿龈有小出血点。扁桃体红肿,眼睑、头颈和腹下水肿,常有腹痛,拱背,触压剑状突时有痛感反应。可视粘膜苍白,少数病例有轻度黄染。尿液色深暗,呈暗褐色或茶色。幼犬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并常伴有肠套叠发生,急性者多在高热12天后死亡。部分病犬在急性症状消退后710天发生眼角膜暂时性混浊,呈白色乃至蓝白色角膜翳,称为“肝炎性蓝眼”(俗称蓝眼),这种角膜变化一般经28天即自愈并不留痕迹。 治疗治宜清肝,利湿,退黄。 1、犬传染性肝炎高免血清520ml,一次皮下或肌肉注射,隔日重复注射1次。 2、青霉素50200万单位,注射用水10ml,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24天。3、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5g,黄芩15g,栀子10g,泽泻10g,木通10g,车前子10g,当归l0g,柴胡10g,生地10g,甘草15g。煎汤去渣,一次灌服,每天一剂。 4、50葡萄糖液2040ml,维生素C 250mg,三磷酸腺苷(ATP)1520mg。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若出现酸中毒可加碳酸氢钠适量。 5、根据病情变化采取止吐、止血等对症治疗。 6、犬传染性肝炎疫苗,幼犬1ml、成犬2ml,皮下注射,每年1次用于预防。 五、犬传染性支气管炎(犬病毒性呼吸道病)本病是一种病因较复杂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可致病的病毒有犬瘟热病毒、I型腺病毒、型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和呼肠弧病毒等。除病毒外,还常有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介入,所以本病实质上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是由呼吸道炎症而诱发咳嗽。多发生于初生仔犬,有时同窝仔犬同时发病,形成所谓“窝咳” 本病主要通过气雾感染。在同次暴发感染中,可由某一种病原引起,也可由不同病原引起,特别是易并发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感染。 主证 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两侧或一侧鼻孔流出水样粘性分泌物。人工诱咳可致阵发性咳嗽。胸部听诊支气管及肺部呼吸音粗厉及罗音。少数犬可有腹泻症状。本病有自限性,大部分病犬可以完全康复。 临床可根据同窝仔犬同时暴发病症、多限于上呼吸道症状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做病原学检验。 治疗治宜清热解毒,祛痰止咳。1、川贝止咳糖浆510ml,氨茶碱10mg,一次口服,每天3次,连用35天。 2、 鱼腥草注射液2ml,肺俞穴一次注射。 3、 乌药50g煎汤去渣,一次灌服,每天一剂,连用23剂 六、犬痢疾犬痢疾是以排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多发生于春夏季节。病因病机 多因外感暑湿、疫毒之邪,侵害胃肠,湿热郁蒸,气血阻滞,气血与暑湿、疫毒相搏结,化为脓血,而形成湿热痢或疫毒痢。饲喂不节,素蕴内热,或误食不洁之物,气滞血凝化热,损伤肠络,化为脓血而下痢。或久痢不愈,脾肾亏虚,虚寒下痢。辨证 1、湿热痢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下痢赤白相夹,腹痛,发热,里急后重,部分病例伴有呕吐,小便短赤,口色红黄,苔黄腻。 2、疫毒痢发热,神昏气粗。下痢鲜紫脓血,腥臭。里急后重,腹痛较严重,常有呕吐,口色红绛,脉细数。3、虚寒痢精神短少,少食,体瘦毛焦,肢寒耳冷,腹痛下痢,粪稀但多无腥臭。严重病例排粪失禁,口色淡白,脉迟细。治法 1、湿热痢宜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芍药5g,当归、黄芩、黄连各2.5g,大黄1.5g,肉桂2g,槟榔3g,木香、炙甘草各10g,水煎服。、白头翁4g,郁金、黄连、猪苓、藿香、地榆炭、炒槐花、大黄炭各3g,前五味药水煎2次合并药液,后三味药共为末拌入药液,分6次服,4小时1次。2、疫毒痢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白头翁汤加银花、黄芩、赤芍、丹皮、马齿苋。神昏加石菖蒲;腹胀,脓血多,加枳壳、地榆、大黄;热甚动风抽搐,加生石膏、全蝎、钩藤。3、虚寒痢宜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方用四神丸加味。寒盛,加肉桂;腹痛,加木香;久泻不止,加诃子;粪中带血,加血余炭,地榆。针治:针后三里、后海、脾俞、关元俞。预防 要保持犬舍卫生,禁喂不卫生和变质的食物。七、犬疥癣犬疥癣又称狗癞,是疥螨和痒螨寄生在皮肤而引起以剧痒和脱毛为特征的寄生虫病。病因病机 多因皮毛不洁,接触病犬而感染本病。主证 鼻梁、颊部,或外耳、耳根等处长癣。病初皮肤长小节,后成水疱。疱破流出黄色黏水,继而皮肤出现鳞片状痂皮。患部剧痒,病犬常以爪抓挠,或擦墙、擦树桩,患部脱毛或见擦伤,病犬躁动不安。治疗 杀虫灭疥。方用:1、花椒、艾叶等分,水煎取汁,涂洗患部;2、雄黄10g、硫磺10g,豆油100ml。先将豆油烧开,再人雄黄、硫磺粉,拌匀,将药油涂于已洗净的患部;3、硫磺粉、植物油适量,煎成软膏,涂于患部。护理和预防 病犬隔离治疗,注意皮毛清洁卫生,消毒周围环境,烧毁污染垫草。八、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瘟热)本病又称猫瘟热或猫传染性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所有猫科动物及浣熊、环尾雉、貂等均可感染。特征是高热、呕吐、腹泻、高度脱水和白细胞明显减少。该病自1939年以来陆续发生于欧美及日本,近年来我国江苏、山东、河南、陕西、北京、贵州等十多个省市也有类似暴发流行的报道。它是家猫最重要的传染病。本病目前未有证据证明能引起人的感染。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多发生于家猫群和猫饲养场,1岁以下的幼猫最易感染,感染率可达70,致死率为5060,最高可达90。但也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猫,成猫仅占2,猫科动物(野猫、虎、豹、山猫、豹猫等)也有易感性,貂和浣熊也能感染。 病因病机 在自然条件下,主要经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传染。患猫在感染后出现病毒血症,7天内即由尿、粪便、鼻和眼分泌物、唾液、呕吐物中排毒,即使康复后粪尿中仍能排毒数星期至1年以上。所以病猫是本病的传染源。蚤、虱、螨等吸血昆虫可成为传染媒介。有些痊愈猫可成为带毒者。病程一般7天左右。自然感染的18天死亡。 病毒侵入猫体后首先在咽部繁殖,18小时后进入血流呈病毒血症。48小时后扩散到全身,7天后病毒在各脏器组织繁殖达最高峰。随着血清抗体的出现,病毒滴度迅速下降,到14天时大多数脏器组织已很少有病毒或检测不出,但在肾脏带毒排毒可持续1年以上。猫经口感染病毒后,导致肠黏膜细胞的破坏和发育不全。并造成淋巴造血组织和骨髓的抑制,出现白细胞减少和明显的临床症状。 主证潜伏期29天,病初表现倦怠,缺乏食欲。首次发烧体温在40左右,持续24小时左右,然后恢复正常,经23天后再次上升,呈明显的复相热型,此时症状明显,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出现明显的白细胞减少,继而表现呕吐和带血的水样腹泻,粪便有特殊臭味。严重脱水。体重迅速下降,眼、鼻流出脓性分泌物。通常在二次升温达到高峰后不久死亡。病程长的10多天,短的7天左右,妊娠母猫经子宫感染可引起流产、死胎、早产或小脑发育不全的畸形胎。 治疗治宜清热燥湿,凉血,止痢。 1、云南白药1瓶,复方新诺明40mg。一半口服,余药溶于50ml温水中深部灌肠。 2、黄连15g,黄柏5g,三颗针15g,半边连15g,川军15g,白头翁15g,花生衣15g(研细、冲)。水煎去渣分早晚两次灌服,连用23天。 3、山茱萸、茯苓、怀山药、熟地黄、泽泻各5g,丹皮3g。加水500毫升,煎至60毫升,分3次服完,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