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行之有效17文档.doc_第1页
如何使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行之有效17文档.doc_第2页
如何使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行之有效17文档.doc_第3页
如何使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行之有效17文档.doc_第4页
如何使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行之有效17文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使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行之有效英语阅读是接触英语、吸取语言材料、获取感性认知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在英语新课标也着重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英语阅读特别是农村初中的英语阅读是很让老师学生头疼的问题,很多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动力不足,方法不当,效果不佳。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这样,势必会影响英语考试成绩。所以,如何引导农村初中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提高学生英语成绩,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下面是本人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阅读教学总结的几点建议。一、注意文化差异,学会英语思维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指出,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和本国文化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9 一个民族的文化存在于她的语言之中。语言是文化的反映,是文化的载体,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初中生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了解甚少,阅读英语时很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只知道正确的语法是不够的。知道如何为每个场合选择恰当的语言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针对阅读内容介绍一些西方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特别是语言礼仪、习惯用法等。,让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下理解课文。例如,就交通而言,在中国车辆靠右行,而在英国却相反。还有当别人说“You look very young in red .”时,我们不应该说“No, No,I dont look young.”而应该说“Thank you.”。另外,英语和汉语用词顺序有所不同,因此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千万不要逐词逐句地按照单词和句子的顺序翻译成汉语,而要学会用英语思维。如:“I dont think you are right .” 应翻译成“我认为你不对。” ,而不能翻译成“我不认为你是对的。” 。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鼓励他们阅读近期英文报刊杂志,收听收看国内外英文广播、电视,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这样学生能紧跟语言发展的步伐,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习形式,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成为积极的成功的阅读者。二、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精选课外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 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初中毕业生应“能读懂7-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5万词以上。”(教育部,2001)8 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依靠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选取一些适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增大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包括政治、文化、历史、地理等)的了解,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心理活动规律告诉我们:新的刺激容易引起主体的兴趣,并被作为重点对象去感知。多媒体就擅长发挥新异的刺激作用,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自习课上,利用多媒体大大增加学生的阅读信息量,源源不断的新信息、新内容是保证学生把兴趣化为动力,从而优化学习效果,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整体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在选材时,我们要尽量选取贴近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如一些短小精悍、妙趣横生,且生词率较低,学生易理解的幽默故事、人物传记、学生心目中的青春偶像。像歌星Jay Chou, 球星Yao Ming 的介绍或有趣故事,这样学生容易理解、也急于获取更多感兴趣的信息,慢慢地对阅读产生兴趣并自觉坚持下来。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程度,分层选取不同的阅读材料。对于优等生,可选取一些较难的材料,以加大输入量;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难易程度和阅读量要适中,量力而行,并要经常鼓励他们不要泄气,争取进步。要对所选取的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改编,把生词量控制在同年级的相当水平。还可以鼓励有电脑的学生把从网上自己读过的好文章保存下来,同学之间互相交换,这样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既巩固了所学的阅读技巧,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阅读速度,同时也欣赏到了原汁原味的英语,得到了美的享受。另外,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开始所选择的材料难度较低,趣味性强。此后,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及时调整阅读内容。总之,课外阅读越多,积累的知识就越丰富,阅读速度就越快,理解能力就越强。进而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三、从阅读技巧入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永恒,更加简便”。如果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促进其智力发展,提高成绩。反之,就会成为智力发展的障碍。因此,教师应及时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好习惯,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逐步养成以下习惯。(一)积累词汇的习惯。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就没有能力运用所学的结构和功能意念(张虹,2008)。6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与掌握的词汇量是紧密相关的,词汇量不足,必然导致学生阅读的困难,并影响其阅读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将自己无论课本、配套,还是课外阅读中出现的不熟悉的词汇收集起来,形成自己的“词汇百宝箱”,并让他们每天翻翻、看看、记记,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二)猜测词义的习惯。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要过多依赖词典,学会利用构词法和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习惯。至于文中的非关键性生词不予理会。英语课程标准四级阅读目标之一是,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五级阅读目标之一是,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因此,在阅读中我要求学生遇到生词时,坚持把含有生词的句子读完,以便寻找上下文线索。7 如:九年级中考模拟阅读中有这样两句,“The Great Wall of China is a national landmark that is famous around the world . The Great Wall is one of the seven wonders of the world . 这两句中的”landmark,wonders“对学生来说是生单词,但根据上下文学生可以猜出他们的意思。“landmark”是地标、里程碑的意思,“wonders”有奇迹之意。(三)每天读一点的习惯。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习英语也是如此。英语文章读的多了,就能够把自己的语感培养起来,同时也在阅读过程中巩固已学过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每天为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学生自选主题,可以是时事政治,古今中外趣事,天文地理知识,师生情感交流以及校园生活等,定时检查,还可安排优秀生进行精讲精练,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四)限时阅读的习惯。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限时阅读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有效途径。在规定时间内提高视读速度,学会精读、寻读和略读,并注意把精读、寻读紧密结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读后任务,能提高阅读速度和解题准确率。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基本阅读方法和主要阅读技巧: 一是略读或粗读。略读即粗略地阅读全篇文章。在上新课之前要求学生借助词汇表中的单词、词组阅读完全文,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主要适合七年级学生)。二是寻读或扫描,这是一种为寻求特定细节,放弃大部分无关紧要的内容,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带着特定的问题(上文“一”中的Do you know who invented basketball ? ( James Naismith )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 ?(December 21st,1891)重点扫描与问题有关的语句或段落,这样既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也能提高阅读速度和解题效率(适合八年级学生)。三是精读,精读即仔细逐词、逐句、逐行地阅读。老师引导学生猜测词义,理解中心意思,综合概括,理解课文细节。并在课堂上讲解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解释学生不懂的句子;分析句型结构。经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粗到细、由浅入深,最后掌握全部内容。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提更深一层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如上文中3b中的问题),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适合九年级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同文体的阅读指导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体设计出不同的阅读要求,给予学生必要的阅读指导,使学生掌握不同文章的阅读方法,使他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正确率大大提高。如故事、人物传记等内容具体,难度较低,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时间为主线,可略读;通知、广告等只需把握基本信息,时间、地点、要求等,可寻读;社会科学等内容有时抽象,难度较大,可精读。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三者结合,如先略读,再根据设置的题目寻读、精读,找出具体信息解决问题。但我认为最合适,最有效的阅读方法是略读+精读的方法。快速阅读可帮助学生形成快速,较准确捕捉文章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精准地完成即时阅读任务,而随之进行的文章材料的精读则是英语阅读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中心任务,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不应该由教师全权“包办”,而应该积极地顺应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再次仔细阅读文章,分析,理解文章,进而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只是“辅佐”或“解惑而已”。这才真正叫做“发动学生,自己阅读,丰读足学”,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五、对课文进行整体教学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下册以及九年级各单元配有长篇阅读材料,并且明确标注了相应的阅读策略目标,这一类阅读材料的重点就是对阅读能力的培养。“英语新课程不主张淡化语法,只是指出教师不要过于强调单纯传授语法知识的做法,不要脱离语境讲授知识和的首要功能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而是先用来阅读的;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阅读能力,其次是提供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5 。因此,阅读教学应遵循整体教学原则,即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如:新目标九年级Unit9 Reading“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记忆语法规则,学生不要脱离语境去学习语法(程晓堂,2007)4。程晓堂还指出,“课文invented ?” 这篇课文,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一)了解文章的大意在起步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插图,标题或段首句入手,并提出几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就是上文“一”中提到的几个问题)。学生一看到文中的插图、标题和第一自然段就知道这篇文章是关于篮球的。然后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全文(也就是下文“四”中提到的略读或粗读),领会文章大意,并回答上面的问题。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这一部分就是所谓的整体。(二)了解课文内容的细节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说出文章的自然段可分成几部分,并说出每部分的中心意思(就是下文“四”中提到的寻读或扫描)。本文共分四部分,Part1 (Para1-2):主要谈篮球的历史。Part2 (Para3):是关于篮球的发明。Part3 (Para4:怎样进行篮球运动。Part4 (Para5):篮球的流行和普及。然后我设置问题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再回答这些问题。这一步是关键,它是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所以教师务必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完成,然后小组相互合作,再由老师引领他们共同探究(就是下文“四”中提到的精读)。关于Part1 (Para1-2)篮球的历史要知道:How old ? ; the number of people ; the number of countries ; China : where ? Popularity , why ? Part2 (Para3)要了解 Inventor : name , nationality, job , was born . Part3 (Para4)要会进行篮球运动, What is the aim of a basketball game ? Whats a “basket “? Whats the backboard used for ? How to play a basketball game? Part4 (Para5)要知道篮球的流行和普及程度,the first game time ? became an Olympic event:time ? place ? since then , the popularity? The number of foreign players in NBA? Many young people dream of what ?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进行词汇、句型及语言点教学。新课程理念强调:词汇与语法的讲解需在语境中进行。本课共有25个词汇,课文又比较长,再加上我们是农村学校,学生英语基础差,针对这一情况,我一般提前进行词汇教学,并让学生记忆,再利用思维图(下文“四”所呈现)和亲身体验篮球运动复习巩固就可以了。因此,本课中我要处理的词汇就很少了。Over =more than 意为”多于,超过”; including 是介词,意为“(其中)包括,其后跟名词、代词、v-ing 形式等作宾语,其反义词为excluding 。knock into意为“与。相撞”,knock down 意为 “击倒”knock out 意为“打倒、击昏;knock over 意为“打倒、打翻”。Divide into 意为“把。分成”。本文中的重点句型是本单元的语法聚焦: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因此,本课教师教学的重点就是几个语言点。第一,两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It is played by more than 100 million people in over 200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a , where basketball has been played in parks , schools ,and even in factories . “where”引导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做地点状语。Basketball was invented by a Canadian doctor named James Naismith , who was born in 1861 . 这一句中的“named James Naismith ”是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修饰名词,放在该名词的后面,表被动。 “who” 引导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做主语。第二,Its believed that on December 21st, 1891 , .这句的句型及翻译,人们认为. , 还有Its said that .据说. , Its reported that . , 据报道 . ,其中 it为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that 引导的从句。第三,.although they did not win , they used the experience to help develop the game at home .这句中although 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意为“尽管;虽然”。 but也有“然而,但是”的意思,但不可与 although同时出现在同一句话中。本句中的 at home 在此意为“在本国;在国内” ,多用于报刊、新闻中。. The number of foreign player in Americas NBA. 这句中的 the number of 意为“ . 的数量” ,后接复数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a number of 意为”“许多. ” ,后接复数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要用复数形式, number 可被形容词large ,small ,great 等修饰。这一部分就是上面提到的细节。(三). 培养学生对细节的归纳和整理能力教师经过上面一系列的讲解后,让学生完成Section 3中的 3a ,并参照其中的信息,回答3b中的问题,尽可能多的用到上面讲过的这些内容:重要短语或词组或句型;过渡性的内容。3a就相当于对课文的总结。这样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概念之后,再学习细节,然后再总结,也符合学生的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对课文进行整体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日后写作能力提高,写同体裁同类别的文章时知道该在哪几方面入手。六、精心设计问题,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提问在教师课堂话语中占有很大比例,是主要的教学策略之一,是课堂教学中最常 用的也是最主要的互动形式。教师提问作为课堂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的课堂生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周蓉,2009)1。有效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洪松舟、卢正芝,2008)2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起到很大作用。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