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玮开题报告14.doc_第1页
张晓玮开题报告14.doc_第2页
张晓玮开题报告14.doc_第3页
张晓玮开题报告14.doc_第4页
张晓玮开题报告1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 东 科 技 大 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 山东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学 院 名 称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金融学2007-2班 学生姓名 张 晓 玮 学 号 200701061439 指 导 教 师 闻 德 美 填表时间: 2011年 04 月 15 日填表说明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设计(论文)题目山东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设计(论文)类型(划“”)工程实际科研项目实验室建设理论研究其它一、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作为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农业银行,要实现业务增长方式的转变,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是必由之路,赢得了电子银行业务市场也就赢得了广阔的业务扩展空间,赢得了未来。各家银行也都深谙这一点,使得这一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在这场智与力的角逐中取得胜利,将决定农行今后的发展趋向。电子银行渠道作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新型分销方式,已成为银行业务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展示经营形象和竞争实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银行业务是银行业的一次革命,是银行柜台业务的延伸和补充,是现代科技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是各家商业银行必争的领域。在经营日益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下,国内商业银行一方面得益于业务扩展带来的收益增加,另一方面却面对着因业务量大增而产生的明显的服务资源缺口,尤其是营业网点和柜面资源的紧缺。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非但无法实现预期的收入增加,还会因服务质量下降而导致既有客户的流失。本文希望通过分析中美商业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和经验启示,研究中国农业银行山东分行电子银行的现状及进行SWOT分析,提出现阶段农行山东分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策略。研究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发展策略一方面有利于完善和丰富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银行服务质量与效率。二、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1 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 国外研究综述1.3.2 国内研究综述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结构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5.1 研究思路1.5.2 研究方法2 电子银行概述2.1 电子银行的概念2.1.1 网上银行2.1.2 电话银行2.1.3 手机银行2.1.4 自助银行2.2 电子银行业务形成的背景2.3 电子银行业务优势2.3.1 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率2.3.2 缓解银行网点服务的供需矛盾2.3.3 为客户提供3A式服务的交易渠道3 中美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与经验启示3.1 美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3.2 国内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3.3 中美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对比及经验启示3.3.1 中美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对比3.3.2中美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对比的经验启示4 山东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概况与SWOT分析4.1 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概况 4.2 山东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概况 4.3 山东农业银行业务发展SWOT分析4.3.1 优势分析4.3.2 劣势分析4.3.3 机会分析4.3.4 威胁分析5 山东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5.1 发挥优势5.1.1 扩大规模优势5.1.2 充分挖潜客户潜力5.1.3 合并产品功能5.2 消除劣势5.2.1 减少不良资产5.2.2 品牌策略5.2.3 创新电子银行产品5.3 抓住机会5.3.1 政策支持5.3.2 加快IT信息、电子商务应用5.4 解除威胁5.4.1 建立战略联盟5.4.2 进行客户分类5.4.3 增强电子银行安全性6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词附录三、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1国外研究情况Farell和Saloner(1985)、Katz和Shapiro(1985)较早对电子银行产品特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网络外部性概念。他们认为当一产品对一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可兼容性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加时,就出现消费的规模经济,即网络外部性。这种网络外部性可能是直接的,效用因用户数目的增加而增加;也可能是间接的,效用因用户数目增加而导致更多的互补性产品的供给而增加。电子银行就具有这样的特性。此后,阿伦H.利普斯和托马斯R.马瑟查尔(1990)介绍了美国银行和金融界应用计算机的情况和经验,是对网上银行比较早的研究。Nathan Sult (1998)在区分internet banking与dial- up banking的不同的基础上,分析了banks乐于采用网络的原因,剖析了电子银行的安全(security)与风险(risks)问题,以及对消费者的特殊保护问题。随后,奥兹谢伊(2002)指出,像电子银行这样的网络产业具有四大特征:一是互补性、兼容性使用和标准化生产;二是消费的外部性,即消费该类商品的效用受到使用相似的或兼容的产品的联合人数的影响;三是锁定和转换成本,即客户将其金融活动从一家银行转换到另一家时需付出的成本;四是生产的显著规模经济性,网络产业且有很高的固定沉没成本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边际成本,意味着平均成本随出售的产品数量的增加而急剧下降。这些有关电子银行产品特性的分析有利于加深对电子银行这一现代商业银行服务手段的整体性认识。Chong Soo Pyun,Seruggs,Les,Kiseok Nam(2002)比较分析美国、日本、欧洲和亚洲电子银行的经济意义,特别是战略、规则与支付制度等方面的异同。Weill Sanfordi(2004)认为银行工作的中心都是客户服务,目标是为顾客在提供高品质、专业化、方便、灵活、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各方面的要求。国外银行已经做得相当不错,而中国缺少这方面的服务。iResearch艾瑞咨询(2008)分析认为,美国手机银行用户规模在2008年的大幅增长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其方便用户随时随地处理银行事务的便捷性。手机银行服务的普及将指日可待,并可能超越其他占领先地位。2国内研究情况崔成申(2001)认为入世在即,外国金融机构逐步涉足我国金融业会带来不可避免的竞争。外国银行打入中国市场往往会避重就轻,不拼网点,而是选择创新的服务手段来占领空白或薄弱领域,面对市场机会巨大的电子商务市场,电子银行极可能成为他们的一种选择。邱斌(2001)认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银行业受到电子银行的巨大冲击和挑战的主要原因是电子银行具有成本低、规模效益和全方位服务等许多优势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具备大力发展电子银行的有利条件,电子银行将在我国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董德民(2002)认为国外网上银行业务一般有网上支付、个人财务管理、公司会计账务管理、网上证券交易、委托投资、发布信息、咨询等。国外网上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主要手段包括:互联网、个人电脑、电话(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IC卡、电视机、自助银行终端(ATM、存款机、多媒体查询机等)、POS机、客户服务中心、分行网点。网上银行按使用手段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网上银行使用手段为固定设施的有线连接。第二阶段网上银行使用手段为移动设施的无线连接,也称移动银行。李富有(2002)认为:(1)网络银行业务将向多样化、创新化发展;(2)网络银行全球化、个性化发展趋势明显;(3)产融网络结合趋势将会加强。孟祥瑞(2005)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的知识。王俊飙(2005)分析了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与金融监管,并提出了相应得发展对策。黄金平、吴德胜(2005)认为:近年来,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均得到了加强,市场基础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对产品营销的牵引力和推动力不断增强。彭晖、李明轩(2005)认为:中美在网络银行业务发展中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1)经济因素导致中美两国网络银行产生差距;(2)国民受教育的差距;(3)中那银行业竞争环境的差异;(4)中美网络银行系统的差异;(5)中美网络银行潜在用户的差异。隋莉萍(2005)认为:中外网络银行经营的业务范围不同,中外网络银行的市场环境不同,中外网络银行的基础设备和技术水平不同。陈舜杰(2007)认为:中外电子银行发展模式不同,中外电子银行监管机构监管范围不同,电子银行业务的服务对象定位不同,各国电子银行的国情和文化内涵不同,各国电子银行的现代化程度不同。李浩勇(2007)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出其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经验,分析了电子银行与传统网点渠道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指出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意义在于:降低银行成本、确立银行的企业形象,改善客户服务手段,提高金融创新速度,吸引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工作效率等。陈新林(2008)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银行与网络支付的实践也得到快速的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最为迅速的就是电子银行(网络银行)。主父海英(2008)认为国外85%的银行投资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美国70%,日本50%的家庭使用电子银行服务,欧洲银行有80%的业务是在营业柜台以外进行的;中国网上银行用户在逐渐增加,但一般在30%-50%。吴晨(2009)认为海外电子银行发展模式更多,服务对象范围更广,现代化程度更高和服务个性化更强;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要建立明确的战略发展目标,加大设备投放力度、加快银行电子化发展进程,以客户为中心、注重产品创新,重视电子银行品牌的打造。曹淑艳、李元祎、耿炜欣(2010)认为国外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应用的服务多种多样,能提供广告、票务、客户关系管理、渠道整合等等综合类的服务,达到了降低成本、促进客户忠诚度、吸引客户、创造收入的作用,而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应用方式各有特点,没有产生广泛的作用;借鉴国外电子银行发展的经验,同时基于我国电子银行发展的实际情况,作者认为:第一,我国电子银行必须从客户出发,充分实施 “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第二,加快电子银行产品创新力度,依托电子银行平台,丰富电子银行产品业务和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第三,强化电子渠道成本优势,实行有竞争的电子银行产品价格策略;第四,提高电子银行客户满意度,打造电子银行品牌。富巍、李胤頔(2010)认为制约我国电子银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信用体系不完备、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安全性问题、业务与科技部门思想认识有差异、人员素质、产品创新和内部控制风险,并分析我国电子银行的未来发展。何锦源(2010)认为如何确保交易安全,为个人保密是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最需解决的问题。孟君(2011)认为我国网上银行现状是网上银行业务种类、服务品种迅速增多、外资银行开始进入网上银行领域和银行日益重视业务经营中的品牌战略,我国网上银行发展存在以产品为导向、视客户需求,信用机制不健全、市场环境不完善和安全性的问题;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方向是开发新的产品服务,进行全新的业务拓展,建立统一的支付网络体系,解决跨行结算体系。四、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分析中美商业银行电子银行研究情况,探讨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及经验启示。2研究农行电子银行的发展情况,进行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的SWOT分析。3根据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的SWOT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五、 研究思路和方法1研究思路首先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与结构和研究思路与方法;其次简单介绍了电子银行的概念、形成的背景和业务优势;再分析了中美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和经验启示,在此基础上研究山东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现状和进行山东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SWOT分析;接着针对山东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SWOT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最后得出结论。2研究方法(1)比较分析法对中美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介绍电子银行发展的先进模式,得出中美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对比的经验启示。(2)SWOT战略分析法通过SWOT分析,厘清山东农业银行目前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所在,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六、 本课题的进度安排序号 阶段及内容 起讫日期 阶段成果形式1 撰写开题报告 4/11-4/15 开题报告2 资料收集、整理调研 4/18-4/22 数据、资料3 补充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4/25-5/20 完成论文初稿4 论文修改完善,并定稿打印 5/23-6/10 提交正稿5 答辩准备,参加论文答辩 6/11-6/12 提交全部材料七、 参考文献张进. 网络金融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晓辉. CFCA发布2010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J. 网络安全与技术应用,2010(1).3Alan H. Lips,Thomas R. Mathercharl. Electronic Banking(Version 1)M. Atlanta Botanical: John Sang Si company,1985.4Nathan Sult. Internet banking fad or ATM of the future J. Hawaii State Association Hawaii Bar Journal,1998(3).5Chong Soo,Pyun,Scruggs,Les,Kiseok,Nam. Internet banking in the U.S., Japan and EuropeJ. Multi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2(2).6崔成申. 对电子银行现状的思考J. 中国信用卡,2001(2).7邱斌. 发展电子银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A).8董德民. 国外网上银行业务和手段的发展J. 华南金融电脑,2002(6).9李富有. 网络银行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J. 上海金融,2002(1).0王俊飙. 网络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J. 中国中小企业,2005(7).1彭晖,李明轩. 中美网络银行发展环境比较研究J. 人文地理,2005(3).2隋莉萍. 中外网络银行发展比较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2005(2).13陈舜杰. 国内外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比较分析J. 上海农村金融,2007(4).4李浩勇.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研究D.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