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关竞争与效率、垄断与效率的评价1 宗方 垄断效率的新思考,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2 危怀安、喻琼 完全竞争与经济效率:另一种观点,江汉论坛2004年02期3 周小梅、王俊豪 论自然垄断产业有效竞争的若干问题兼与彭武元、齐方云先生商榷,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4 郭戎 有效垄断的含义及其对我国的现实意义,经济问题1999年04期5 马思明 垄断的经济学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06期6 恭维敬 西方经济学家的垄断利弊之争,经济评论2003年05期7 柏宝春 我国商业银行垄断与竞争效率分析,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8 杨德勇、王桂贤 我国银行业垄断与效率的经济分析,财贸经济2001年12期9 郑月萍 垄断、竞争与政府政策,理论探讨2001年06期10葛丽芳 加入WTO中国急待摆脱低层次竞争的桎梏,皖西学院学报2001年04期11杜经涛 关于我国金融业垄断与竞争问题的几点思考,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12杨德勇 垄断与效率: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现状分析,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报学报2001年12期13宋安、景建学 关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垄断与效率的辩证分析,生产力研究1999年06期14陈聚祉 论竞争、垄断与效率的关系兼评戚聿东的,南开管理评论1997年04期15戚聿东 资源优化配置的垄断机制兼论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指向,经济研究1997年02期16张文龙 就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发展趋向的几点思考,经济论坛2005年18期17李保明 关于竞争与效率问题的若干误区探讨,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06期18高云虎 竞争与效率:电力改革的目标选择,宏观经济管理,2002年03期19祝玉峰 竞争与效率关系原理的再认识:以西部为视点,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20陈皆明、陈通明 社会竞争与效率、平等和公平,宁夏社会科学1996年05期21李保明 竞争的自由与经济效率,经济评论2002年04期22郑才林、唐茂华 论企业的过度竞争与良性竞争,唯实2002年01期23邢守达 影响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几个制约因素,浙江金融2005年07期24江涌 漫谈国际经济中的竞争能关于合作,求是2004年04期25丁秀斌、金寅圭 解读经济学中的“效率”,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1期26杨惠馨、陈莉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思考,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27徐凌云、苏湘赣 市场结构范式选择:完全竞争跨向寡头垄断,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5期28殷伟 欧盟银行业一体化的竞争效率与分析,优秀博士论文2004年4月29李义平 管制竞争与效率,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5月30于良春、鞠源 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经济研究1999 年第 8 期31张胜、路风 企业竞争范围与竞争优势的源泉,世界经济2003 年第 9 期32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垄断与竞争 百姓心自明,经济2007年21期33焦瑾璞 中国银行的市场竞争格局及其制度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01 年第 6 期34吕政、董建海 竞争总是有效率吗?兼论过度竞的理论基础,中国社会科学2000第6期35于良春、鞠源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经济研究1999年第8期36肖立武 垄断与竞争的制度成因,优秀硕士论文1999年10月37陈淮垄断有理?,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25期38陶伟 垄断与竞争,质量天地1997年03期39田华松 垄断与竞争,中国微观金融主体市场机能分析1995年02期40王先林 从垄断与竞争的相对性刊藩垄断法的职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6期41温凤兰 垄断与竞争同步曲,软件工程师2005年08期42刘国华 垄断与竞争理论评述,学凌学院学报2004年09期43王俊利、高峰、梁雪涛 正确处理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华北电业2002年04期44高丽英 纵论垄断与竞争,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年12期45张敏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2年01期46周小全 垄断与竞争:“十五”期间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问题研究,投资研究2001年10期有关竞争与效率、垄断与效率的评价研究观点摘录一、关于垄断的“好坏”之争 关于完全垄断市场,尽管存在着许多弊端,但并不是一无是处。(1)由政府对某些公用事业进行垄断,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必需,会给全社会带来好处。一些国家对某个行业虽不是实行国有化,而是给予一家公司以特许权,让私人企业经营该行业,同时对其销售价格进行管制,以使得厂商仍保持有一定创新动力的同时,让消费者分享更多好处。(2)规模巨大的垄断厂商会带来规模的节约,它能够达到如把它分割成若干部分所不能达到的产量水平,存在规模经济。(3)只有规模巨大的垄断厂商,才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从事重大科学技术的研究它为了排挤其它厂商的涌入,在利润的驱使下,会不断增加科研投入,确信科技进步会给自身带来更大利润。 宋安、景建学 关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垄断与效率的辩证分析,生产力研究1999年06期 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虽然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前提,资本家为了降低成本,只能不断扩大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和范围,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交易费用的节约,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说存在好的垄断行为,因为这种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交易费用的节约,并不是由于资本家采取了垄断行为。相反,当资本家采取垄断行为时,实际上是在损害和抵消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追求垄断地位的资本家不可能保持住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它们不会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这一点上止步,因为不断的资本积累乃是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战后美国的企业史中,巨型公司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和范围远远超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所要求的界限而导致低效率的实例有很多。 陈聚祉,论竞争、垄断与效率的关系兼评戚聿东的,南开管理评论(1997年04期)。垄断究竟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好还是坏,取决于垄断带来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扩大的效果与垄断造成的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效果的对比,其中,有效竞争的强弱是至关重要的。当一个厂商拥有了一定的市场力量,获得了超额的垄断利润,如果它同时面临其他厂商很大的竞争压力,该厂商将会继续设法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研制开发新产品等来维护自己已经获得的垄断地位,这时垄断利润就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垄断与竞争的相互作用,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反,当某一厂商在一个行业中的市场力量扩展到极限时,它将会进入一个无人与之竞争的地步,这时,该厂商就会失去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参考标准,这种完全排除竞争的垄断必然导致效率低下的经济后果。 张敏,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2年01期二、垄断阻碍技术进步和创新垄断没有消除竞争,而是使竞争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形式和水平。唯有竞争才是推动资本主义科技进步的动力源泉。没有竞争,就没有资本主义及其发展。垄断资本家正是迫于日益激烈的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的强大压力,才不得不进入技木创新。也就是说,技术进步与创新来自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和资本之间的竞争,来自更加严厉的成本纪律的约束,而不是来自垄断行为。垄断行为作为自由竞争行为的对立面,是阻碍技术进步的。在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厂商要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而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厂商要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虽然也采用先进的技术,但实际上却经常采用技术垄断行为。 陈聚祉,论竞争、垄断与效率的关系兼评戚聿东的,南开管理评论(1997年04期)。在垄断势力的边际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不断展开。垄断者可以垄断市场,但却无法垄断创新。从长期来看,存在垄断的厂商但却很难有垄断的技术。一个垄断厂商尽管在某一市场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如果不能够保持技术上的领先水平,应对新技术的挑战,在技术的飞速发展面前终将丧失垄断地位:不仅如此即便一个垄断厂商保持较大的市场份额,又在这一领域处于技术领先水平,但来自其它领域的技术创新仍可以使这一市场受到新业务的冲击甚至被新业务取代。 肖立武,垄断与竞争的制度成因,优秀硕士论文1999年10月 三、竞争的“好坏”之争 只有在这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价格才可以充分发挥其“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对整个经济的运行进行调节。通过这种调节能够实现社会的供给与需求相等,从而使资源得到了最优配置。通过完全竞争与资源的自由流动,被生产出来的每种产品的每个单位所费成本是当时可利用的技术之最低成本。即平均成本出于最低点,使生产要素的效率得到了最优的发挥。同时,平均成本所决定的价格也是最低的,对消费者是有利的。 宋安、景建学 关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垄断与效率的辩证分析,生产力研究1999年06期对社会竞争,我们不仅要看它对提高发展速度、创造物质财富的贡献,更要看它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否有利。从竞争广泛开展的领域来看,对于社会竞争,弃之不用不可,放纵发展亦会造成许多严重的后果,这或许是人类社会经常面临的矛盾选择之一。废弃竞争,停止发展,宁可物质匾乏,也不要激烈的竞争,而要大家一律平等,这是我们过去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人们具有普遍的安全感和团结协作精神,但是实行的是一种极低水平的基本上是平均主义的分配机制,社会既缺乏活力,也不能为每个成员的发展和需求提供充裕的物质条件。显然,这并不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当然,因为市场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废弃市场,是一种因噎废食的作法,但是看不到由于社会竞争的广泛开展而出现的种种弊端也是一种短视行为。 陈皆明、陈通明 社会竞争与效率、平等和公平,宁夏社会科学1996年05期竞争可能带来效率损失。在现实经济的企业间你死我活的对抗竞争过程中,时间往往发挥着实质性作用。由于时间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在竞争中得手,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给厂商带来利润。而“边干边学”效应使厂商随着积累产量而不断改进技术,减少次品的损耗,降低成本。与此相反,厂商一旦失去市场,不仅不能进行生产,又造成技术落后,而且将来也很难进行产品和生产技术开发,更谈不上增强企业竞争力。虽然竞争给力求更早开发并获得利润的企业造成异常强大的压力,但是从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看,众多企业争夺市场的技术开发抢滩行为及其投入并不是完全有效的。 祝玉峰,竞争与效率关系原理的再认识:以西部为视点,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正是竞争不足、非竞争行为等非市场化的现象导致了市场的失败。作为补救的措施,新古典经济学者提出了政府政策性介入问题,以期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可竞争理论虽然对完全竞争理论作了较大程度的修改,以使其适应规模收益递增的自然垄断行业的分析,但它强调潜在竞争的压力可以使各个产业内部和产业间的资源配置达到有效率的状况。如果从动态的、现实的角度认真分析,上述观点是有问题的,即使剔除诸如公共物品。外部性等所谓完全竞争世界的“噪音”,自由的现实竞争和潜在竞争有时也可能会导致社会福利的减少和经济效率的劣化。 吕政、董建海,竞争总是有效率吗?兼论过度竞的理论基础,中国社会科学2000第6期四、“过度竞争”与“良性竞争”的比较分析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过度竞争”可能是两种原因,一是过去计划经济遗留的过度投资导致产品的过度供给;二是政府对企业退出的行政干预和国有经济的制度缺陷前者导致的“过度竞争”将随着激烈的价格竞争和部分企业的转产和倒闭,而逐渐减轻和消失;对于后一原因导致的“过度竞争”要通过逐渐地减轻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和国有企业的改革转制来解决。无论如何由于“过度竞争”而重拾政府干预的作法是得不偿失的。 李保明 关于竞争与效率问题的若干误区探讨,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06期过度竞争只可能发生在竞争自由受限制的情况或者称受限制竞争的变态表现,这种限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制约厂商从产业中退出的经济因素(比如资产专用性及其他因素导致的沉淀成本),二是政府对进入的引诱和退出的限制。第一类情况中,可能会因资本的专用性较高沉淀成本太大,在出现亏损后企业不愿退出或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退出,这段时间内产业表现为利润持续走低或亏损,但是这不是长期的,因为没有投资引诱,形不成新的投资,旧的投资早晚要退出或消耗掉的。第二类情况中,“过度竞争”可能由于政府对进入的引诱(比如为解决辖区内的就业或为显示政绩)和对退出的干预而持续存在。因此,短期的“过度竞争”可能是资产的专用性和沉淀成本导致的,而其长期存在只能用政府持续的干预来解释。 李保明,竞争的自由与经济效率,经济评论2002年04期良性竞争行动关注产业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企业不能只拘泥于在原有领域和以传统的方式竞争,而应拓展新的市场和提高竞争手段的层次,企业的创造性和进取性会得到极大的激发。因为良性竞争行动的结果使产业的环境得到改善,产业环境的改善一般来说也会对其它企业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它们乐于接受这种变化,因此企业的行动受到的阻碍较少,目标的实现较为容易。同时,它充分考虑了产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而且不以打击对手为行动的出发点。良性竞争行动对其它企业的敌对性不是很强,不会迫使对手做出激烈的反击,因此行动效果的持续性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郑才林、唐茂华,论企业的过度竞争与良性竞争,唯实2002年01期五、垄断、竞争与效率的关系笔者认为,竞争带来效率,而垄断只能损害效率。但这不等于说,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效率必然低于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效率。从理论上讲,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效率既可能低于也可能高于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效率,因为两者在客观上都有影响效率的正反因素。竞争资本主义以自由竞争为主,垄断行为属个别现象,因而有助于效率的提高,但在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前期,厂商大多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因而又抑制了效率的提高;垄断资本主义虽然在客观上以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为前提,因而在某一时点上或某一时段内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但这种效益却受到垄断行为的损害和抵消,而且垄断厂商必然要超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所要求的界限,从而进一步损害效率。因此,比较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的效率,要考虑到竞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规模过大、范围过大以及垄断行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陈聚祉,论竞争、垄断与效率的关系兼评戚聿东的,南开管理评论(1997年04期)。 在我国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只看到了竞争的消极方面,因而否定、限制和排斥它。自实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以来,我们重新认识了竞争,并认识到竞争对于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同时认识到,与其市场机制一样,竞争也是有其缺陷和消极方面的,如盲目性、自发性等。从法律角度讲,其主要体现为竞争中往往滋生不正当竞争,冲击正常的经济秩序。垄断作为竞争的对立面,虽然往往也被作为竞争的消极方面的表现,但它毕竟不同于不正当竞争,它并非全是消极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讲,竞争的消极方面正是垄断积极性的体现。虽然垄断的存在拟制了竞争,阻碍了竞争积极作用的发挥,但是作为商品经济发展中形成的垄断状态,其本身就表明了社会的进步,标志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已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标志着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王先林,从垄断与竞争的相对性刊藩垄断法的职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6期。六、现实中政府对垄断行业与竞争行业的干预对有显著规模经济的行业,政府要采取间接的市场政策,而非直接的行政干预促进规模经济的形成,促进市场呈现寡头的结构特征,增强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于不存在显著规模经济效益的行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政策应侧重帮助、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使市场保持竞争的活力。对于在竞争过程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垄断组织,政府也应尽量不以行政手段进行强制分解。对在竞争中优胜而暂时获得垄断地位。 郑月萍 垄断、竞争与政府政策,理论探讨2001年06期政府对竞争的干预比较广泛,不仅包括厂商进入和退出管制,还可能直接干预厂商的经营活动,比如产量、价格、生产方式(劳动用工)等方面。政府干预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也比较复杂,首先要区分规范、维持自由竞争的政府干预和限制竞争自由的政府干预,前者包括产品标准的制定、产品信息的披露(商标注册制度等工商管理制度)和对企业兼并行为垄断行为的管制等,这些干预不是限制竞争的自由,而是保证竞争在一个规范和公平的环境中进行,它们提高经济效率而不是损害经济效率。后者包括对厂商进入、退出甚至对生产经营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抚养权协议书及房产分割与子女抚养费用约定
- 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生物质颗粒饲料加工合同样本
- 离婚协议中关于共同债务清偿及房产分割示范文本
- 民航电工基础题库及答案
- 冲刺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
- 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基层健康体重管理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 高职院校科普教育社会服务工作的实施与探索
- 晋城特色钢板库施工方案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与车险市场潜力分析报告
- GB/T 20969.1-2021特殊环境条件高原机械第1部分:高原对内燃动力机械的要求
- GB/T 19868.4-2005基于预生产焊接试验的工艺评定
- GB/T 19633.1-2015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第1部分:材料、无菌屏障系统和包装系统的要求
- GB/T 10125-2021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 吸附及吸附过程课件
- 羽毛球运动基础知识简介课件
- 设计美学研究课件
- 管道施工安全检查表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雨的四季》课件(定稿;校级公开课)
-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归园田居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