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工作流程-精简版.docx_第1页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工作流程-精简版.docx_第2页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工作流程-精简版.docx_第3页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工作流程-精简版.docx_第4页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工作流程-精简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工作流程1.风险评估背景与进展在工业化进程中,主要的工业产业如采掘业、冶炼、石油、化工、皮革、金属加工等都会造成污染问题。另外,化学品(如杀虫剂)的不当使用、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居民的生活垃圾等都带来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污染。污染场地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土地价值的降低,农业用地或城市用地的减少,污染场地引发的严重的责任纠纷问题,巨额的处理经费支出,等等。这些都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场地污染有很大隐蔽性、滞后性和持久性,污染通常存在于土壤并通过土壤转移,变化和移动非常缓慢(几年甚至几十年),污染只有触及受体时才可能会被发现。发达国家对污染场地管理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形成各自的污染场地的管理模式,模式的共同之处都是经过这样一个管理流程:疑似污染场地的发现,场地的初步调查、初步筛选确定优先管理名单,场地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管理措施修复或其他措施。各国支持这样一个管理流程的法律体系、技术文件体系等有所不同,但风险评估方面的技术文件是必不可少的。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分为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和生态风险评估。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是指针对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场地条件,评价场地上一种或多种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可能性的技术方法;污染场地生态风险评估是评价场地污染物对植物、动物和特定区域的生态系统影响的可能性及影响大小。场地受到污染后,通常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削减土地利用过程中的人群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考虑到多种污染物可能同时存在于场地不同的介质之中,如土壤、空气、水、食物和尘埃等,通过分析与受体相关的多种暴露途径,实现对多介质的健康风险评估;以可接受健康风险水平为出发点,提出保护人体健康的土壤修复目标值。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结果是进行污染修复和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有助于分析和比较多种修复措施的有效性,为合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污染治理计划提供依据,有效地规避场地污染风险。从当前研究现状看,健康风险评估比生态风险评估方法更完善、需求也更迫切。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污染场地的管理问题愈来愈重要,一些土壤污染调查研究的数据以及时有发生的土地污染纠纷事件也表明污染场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许多城市当前面临搬迁工业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土壤环境管理问题,保护人体健康,科学评估场地污染风险,规范污染场地的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要求,制订场地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十分迫切。健康风险评价是美国国家工程学院和国家科学院于1972年首先提出的,以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及风险表征个方面进行健康风险评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场地性质的变更越来越频繁,许多工业企业陆续搬出城区,原有的工业用地被逐步开发为住宅用地或公建用地,工业企业遗留的污染场地可对后续用地的土壤、地下水等造成一定影响,并可能危害到居民的健康,因此开展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是至关重要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的很多危险废物简易填埋场,像定时炸弹一样威胁着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在强大的社会舆论下,美国环保局(USEPA)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完成了风险评价指南、技术细则及其相关法律的制定,并对典型污染场地开始了健康风险评价和治理工作。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80年设立了化学物质安全国际项目(IPCS),为评价化学物质暴露造成的人体健康和环境危害提供了科学基础,并与USEPA和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共同建立了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的框架。欧盟于1996年完成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价协商指南;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芬兰等国均采用美国提出的风险评价标准,同时构建了适合本国实际情况的健康风险评价体系;英国政府于1992年开始土地风险管理与修复技术研究工作,并于2000年立法要求污染土地再开发利用时,必须进行风险评价,实行污染土地风险管理。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了以介绍和应用国外研究成果为主的环境风险评价,但大多集中在单一水体区域土壤和灰尘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风险评价,而针对污染场地的健康风险评价才刚刚起步,研究编制的北京场地环境评价导则(DB11/T656-2009)已经颁布实施,环境保护部颁布的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已经颁布。2.场地污染风险评估模型建立情况开展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工作,需要一些场地参数暴露参数和生态毒理参数等,为了简化评价程序,国外已经开发了一些模型,如英国的CLEA、模型丹麦的CETOX模型、荷兰的CSOIL模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CALTOX模型、德国的UMS模型、欧盟的EUSES模型以及美国RBCA模型等。虽然以上模型均考虑了环境中污染物经食物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但在暴露途径上所采用的作物吸收模型却有所不同。近年来,随着对土壤环境质量的日益重视,我国部分学者在污染土壤的健康风险评估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主要研究工作集中于:(1)综述介绍国外场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风险评估技术方法;(2)采用国外不同技术方法,结合国内污染场地开展风险评估案例研究;(3)基于风险评估方法,计算基于健康风险的污染土壤的修复限值。北京市环保局于2009年发布地方规范性文件场地环境评价导则(DB11/T 656-2009),以应对一大批陆续停产搬迁的重污染企业场地将用于房地产开发或其它用途的场地环境管理需要。该导则整个的框架程序是借鉴了美国的模式和方法。在各级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环境咨询公司等多方的联合推动下,对一批搬迁或停产企业遗留污染场地的调查、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项目正在进行或已初步完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国内在已有相关项目(环保公益行业专项课题:污染土壤的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分析了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对污染场地(土壤)健康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包括污染场地(土壤)调查、污染识别的程序和方法,污染物毒性参数的由来及查询方法,暴露情景和暴露途径的界定,暴露模型及其参数的获取方式,风险表征的方式及可接受风险水平的设定,不确定性分析,污染土壤修复方案的选择及修复目标的确定方法等内容;同时,调研了我国科研工作者的一些探索性研究,以及地方环保部门制订的相关指导性文件,制订了适合我国目前国情的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草案,初稿),于2009年3月同时提交环保部标准处和标准司审阅。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方面采用技术框架基本一致,即危害识别(即场地调查、数据的获取和整理、评估等)、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和风险表征。本导则规定的技术方法主要参照了美国环保局(USEPA,1996;2002 )测试和材料标准(ASTM,2002 )技术方法。主要原因包括:(1)美国对污染场地关注的比较早,法规标准和技术导则文件较为完善,计算模型及参数的研究比较系统,信息开放程度大,方便查询与借鉴。许多其他欧美国家也有借鉴美国的一些做法和经验。(2)根据国内污染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实践现状调研,目前我国业界普遍借鉴使用的是美国环保局和美国测试和材料标准方法,技术方法在我国有广泛的可接受性。(3)陈梦舫研究团队研发的国内首款污染场地健康与环境风险评估软件(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Software for Contaminated Sites,HERA)面向中国从事污染场地调查、评估和修复行业的相关人士,与我国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配套使用,实现了完全本土化,具有界面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稳定性高和操作友好等特点。HERA软件是基于美国ASTM RBCA E2081、英国CLEA导则和中国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的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软件,与RBCA和CLEA软件相比,HERA有界面设计更合理、功能更齐全、稳定性更高、操作更便利的特点。3.风险评估技术导则3.1适用范围本技术导则适用于污染场地土壤对人体身体健康风险评估和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建议目标值的确定。不适用与铅和放射性物质的风险评估3.2引用的文件本风险评估工作流程的编制主要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9)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3.3风险评估专业术语与定义(1)场地某一地块范围内一定深度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筑物、设施也生物的总和。风险评估仅限于某一区域内一定深度的土壤和地下水。(2)关注污染物根据场地环境调查结果和场地利益相关方意见,确定的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污染物。(3)暴露途径场地中污染物经过一定的方式迁移到到并进入人体的过程。暴露途径主要包括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吸入室外空空中来自土壤(地下水)的污染物蒸汽。(4)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分析污染场地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污染物)通过不同暴露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概率,计算基于风险土壤修复限制以及保护地下水的土壤修复限制的过程。(5)住宅及公共用地用于生活居住的各类房屋建筑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以及科教文卫、公共设施用地等。具体包括普通住宅、公寓、别墅、学校、医院、公园与绿地等。(6)商服及工业用地用于商业、服务业和工业的土地。包括商场、超市等各类批发(零售)用地及其附属用地,宾馆、酒店等住宿餐饮用地,办公场所、金融活动等商务用地,洗车场、加油站、展览场馆等其它商服用地,以及工业生产场所、工业生产附属设施用地、物资储备场所、物资中转场所等。(7)危害商污染物每天摄入量与参考量的比值,用来表征人体经过单一途径暴露于非致癌污染物而受到的危害水平。(8)危害指数多种暴露途径或多种关注污染物对应的危害商之和。用来表征人体经过多个途径暴露于单一污染物或暴露于多种污染物而受到危害的水平。(9)可接受风险水平包括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和非致癌效应可接受危害商。对于单一关注污染物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规定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为(小于或等于)10-6,可接受危害商为(小于或等于)1。(10)不确定性分析包括风险贡献率分析和参数敏感性分析。风险贡献率分析是指分析单一关注污染物不同暴露途径引起致癌风险或危害商所占百分比,以及不同关注污染物致癌风险和危害指数所占的白分比。参数敏感性分析是指在其余参数值均固定,选定参数取值的增大或减小,对计算得到的风险值或土壤修复限值影响程度的分析。4.风险评估工作程序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工作程序包括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和土壤修复建议修复目标值的确定。污染场地土壤健康风险评估程序如下图所示。4.1 危害识别根据场地环境调查获取的资料,结合场地土地的规划利用方式,确定污染场地的关注污染物、场地内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可能的敏感受体,如儿童、成人、地下水体等。4.2 暴露评估在危害识别的工作基础上,分析场地土壤中关注污染物进入并危害敏感受体的情景,确定场地土壤污染物对敏感人群的暴露途径,确定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模型和敏感人群的暴露模型,确定与场地污染状况、土壤性质、地下水特征、敏感人群和关注污染物性质等相关的模型参数值,计算敏感人群摄入来自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物所对应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暴露量。4.3毒性评估在危害识别的工作基础上,分析关注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包括致癌效应和非致癌效应,确定与关注污染物相关的的毒性参数,包括参考剂量、参考浓度、致癌斜率因子和单位致癌因子等。4.4风险表征在暴露评估和毒性评估的工作基础上,采用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单一污染物经单一暴露途径的风险值、单一污染物经所有暴露途径的风险值、所有污染物经所有暴露途径的风险值;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包括对关注污染物经不同暴露途径产生健康风险的贡献率和关键参数取值的敏感性分析;根据需要进行风险的空间表征。风险表征计算的风险值包括单一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值、所有关注污染物的总致癌风险值、单一污染物的危害商(非致癌风险值)和多个关注污染物的危害指数(非致癌风险值)。4.5 修复建议目标值的确定在风险表征的工作基础上,判断计算得到的风险值是否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结果未超过可接受风险,则结束风险评估工作;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结果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则计算关注污染物基于致癌风险的修复限值和/或基于非致癌风险的修复限值,并进行关键参数取值的敏感性分析;如暴露情景分析表明,污染场地土壤中的关注污染物可淋溶进入地下水,影响地下水环境质量,则计算保护地下水的土壤修复限值。污染场地修复建议目标值,应根据上述基于致癌风险的土壤修复限值、基于非致癌风险的土壤修复限值和保护地下水的土壤修复限值确定。本导则工作内容包括“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和“确定土壤修复目标值”五部分内容。“危害识别”规定了需要获取的场地信息和数据的类型及内容(包括历史资料、调研报告、图件报表、采访记录等)。关于如何获取场地相关信息和数据,如人员走访、场地历史资料的调研、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测试等的具体技术要求,在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中进行详细规定。这部分提供的信息数据决定了是否进行场地风险评估。启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工作的筛选值见导则文本的附录A,由于我国目前可作为筛选值参考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 包括的污染物种类较少,所以筛选值数据借鉴了美国环保局场地健康风险评估土壤污染物的筛选值。“暴露评估”就以下技术内容进行了规定:(1)典型用地方式下,土壤污染的暴露情景、主要暴露途径和敏感人群;(2)室内和室外空气中来自土壤(地下水)的污染物的浓度预测模型;(3)主要暴露途径的风险评估模型及模型参数的取值方法。(4)人体暴露量的计算。“毒性评估”部分规定了污染物的毒理性质参数取值、确定污染物理化性质参数取值和确定污染物的地下水环境标准值。“风险表征”部分规定了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计算方法、进行风险的空间表征、基于致癌和非致癌风险的土壤修复限值的计算、不确定性分析等内容。“确定土壤修复限值”部分则基于可接受的风险,计算关注污染物基于场地所有可能暴露途径致癌风险的修复目标值和非致癌风险的修复目标值,如污染场地土壤中的关注污染物有可能淋溶进入地下水,影响地下水环境质量,则计算基于保护地下水的土壤修复目标值。根据上述基于致癌风险计算的土壤修复目标值、基于非致癌风险计算的土壤修复目标值和保护地下水的土壤修复目标值,需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土壤修复技术可行性、修复成本的可接受性等,确定土壤修复限值。5危害识别5.1危害识别工作内容危害识别的工作内容:收集场地环境调查资料、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和关注污染物。5.2资料收集按照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对场地进行污染识别,获得以下数据:(1)较为详尽的场地相关资料信息,如场地土地使用权及用途变更情况、与污染相关的人为活动、场地(及邻近地区)平面分布测绘图、地表及地下设备设施和构筑物的分布等信息;(2)场地土壤等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浓度数据,尤其重要的是不同深度土壤污染物浓度等;(3)具有代表性的场地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分析数据,如土壤pH值、容重、有机碳含量、含水量、质地等;(4)场地(所在地)气候、水文、地质特征信息和数据,如地表年平均风速等;(5)场地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方式、人群及建筑物等相关信息。5.3确定土地利用方式根据规划部门或评估委托方提供的信息,确定场地用地方式,并确定该用地方式下相应的敏感人群,如居住人群、从业人员等。场地及周边地区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或农业灌溉水时,应考虑土壤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将地下水视为敏感受体之一。5.4确定关注污染物场地土壤等环境样品中浓度超过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附录A)所列土壤筛选值的污染物,或污染场地责任人、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众等场地利益相关方一致认为应当进行评估的污染物为关注污染物。6.暴露评估6.1暴露评估工作内容暴露评估的工作内容包括确定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人群对污染场地内关注污染物的暴露情景、主要暴露途径、关注污染物迁移模型和暴露评估模型、模型参数取值,以及计算敏感人群的暴露量。6.2暴露情景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人群的活动模式,本标准规定了住宅及公共用地、商服及工业两类暴露情景,两类暴露情景对应的用地方式描述和敏感人群见表6.1。表6.1 暴露情景分类编号暴露情景用地方式描述敏感人群1住宅及公共用地 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 幼儿园、学校; 医院; 养老院; 游乐场、公园等。儿童(非致癌效应)成人(致癌效应)2商服及工业用地商场、超市等各类批发(零售)用地及其附属用地; 宾馆、酒店等住宿餐饮用地; 办公场所、金融活动等商务金融用地; 洗车场、加油站、展览场馆等其他商服用地; 工业生产场所、工业生产附属设施用地、物资储备场所、物资中转场所等。成人(致癌和非致癌效两类暴露情景相关模型参数及取值见表6.2 。表6.2 不同暴露情景相关的模型参数取值参数名称单位住宅及公共用地商服及工业用地儿童暴露周期 a 6 成人暴露周期 a 24 25 儿童暴露频率 da-1 365 成人暴露频率 da-1 365 250 儿童体重 kg 14.4 14.4 成人体重 kg 53.1 53.1 儿童每日摄入土壤量 mgd-1 200 成人每日摄入土壤量 mgd-1 100 100 儿童每日吸入空气量 m3d-1 7.5 7.5 成人每日吸入空气量 m3d-1 15 15 儿童平均身高 cm 95.9 95.9 成人平均身高 cm 153.2 153.2 儿童皮肤体表暴露皮肤所占面积比无量纲0.32 0.32 成人皮肤体表暴露皮肤所占面积比无量纲0.18 0.18 儿童暴露皮肤表面积 cm2 2291 成人暴露皮肤表面积 cm2 4860 2734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含量 mgm-3 0.30 0.30 室内空气中来自场地土壤的颗粒物所占比例 0.8 0.8 室外空气中来自场地土壤的颗粒物所占比例 0.5 0.5 致癌效应平均时间 d 26280 26280 非致癌效应平均时间 d 2190 9125 儿童皮肤表面土壤粘附系数mgcm-2 0.2 成人皮肤表面土壤粘附系数mgcm-2 0.07 0.2 土壤污染区近地面年平均风速 ms-1 2 2 室内空间体积与蒸气入渗面积之比 m 2 3 室内地基厚度 m 0.15 0.15 室内空气交换速率次d-1 0.5 1 污染物蒸气流平均时间 s 9.46108 7.88108 6.3确定暴露途径(1)本标准主要考虑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物蒸气、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物蒸气途径的暴露量。(2)非挥发性污染物不考虑吸入空气中污染物蒸气途径。(3)规划土地利用方式下无建筑物时(如露天游乐场、公园和绿地等),不考虑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土壤的污染物蒸气途径。6.3.1宅及公共用地土壤暴露量的计算6.3.1.1经口摄入土壤途径经口摄入土壤途径住宅及公共用地方式下,人体可经口摄入土壤,如食用粘附有土壤的食物等。对于致癌污染物,经口摄入土壤暴露量考虑终身健康危害效应,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1)。获得:OISERca经口摄入土壤暴露量(致癌效应),kg 土壤kg-1 体重d-1。对于非致癌污染物,考虑儿童的暴露危害效应,经口摄入土壤暴露量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2)。获得:OISERnc经口摄入土壤暴露量(非致癌效应),kg 土壤kg-1 体重d-1。6.3.1.2皮肤接触土壤途径皮肤接触土壤途径住宅及公共用地方式下,人皮肤接触土壤途径住宅及公共用地方式下,人体可经皮肤直接接触、土壤尘附着于皮肤等途径暴露于土壤污染物。对于致癌污染物,皮肤接触土壤途径的土壤暴露量考虑终身健康危害效应,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3)。获得:DCSERca皮肤接触途径的土壤暴露量(致癌效应),kg 土壤kg-1 体重d-1。对于非致癌污染物,皮肤接触土壤途径的土壤暴露量考虑儿童的暴露危害效应,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4)。获得:DCSERnc 皮肤接触的土壤暴露量(非致癌效应),kg 土壤kg-1 体重d-1。6.3.1.3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住宅及公共用地方式下,人体可经呼吸吸入室内和室外空气中来自土壤的颗粒物而暴露于土壤污染物。对于致癌污染物,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的土壤暴露量考虑终身危害效应,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5)。获得:PISERca吸入土壤颗粒物的土壤暴露量(致癌效应),kg 土壤kg-1 体重d-1。对于非致癌污染物,考虑儿童的暴露危害效应,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6)。获得:PISERnc吸入土壤颗粒物的土壤暴露量(非致癌效应),kg 土壤kg-1 体重d-1。6.3.1.4吸入室外空气中污染物蒸气途径住宅及公共用地方式下,人体呼吸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蒸气而暴露于土壤污染物。对于单一致癌污染物,考虑终身危害效应,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场地表层土壤、下层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蒸气对应的土壤暴露量,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7)、公式(8)和公式(9)。获得:(1)IoVERca1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表层土壤的污染物蒸气对应的土壤暴露量(致癌效应),kg 土壤kg-1 体重d-1;(2)IoVERca2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污染物蒸气对应的土壤暴露量(致癌效应),kg 土壤kg-1 体重d-1;(3)IoVERca3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污染物蒸气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致癌效应),L 地下水kg-1 体重d-1; 对于非致癌污染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场地表层土壤、下层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蒸气对应的土壤暴露量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公式(10)、公式(11)和公式(12)。获得:(1)IoVERnc1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表层土壤的污染物蒸气对应的土壤暴露量(非致癌效应),kg 土壤kg-1 体重d-1;(2)IoVERnc2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污染物蒸气对应的土壤暴露量(非致癌效应),kg 土壤kg-1 体重d-1;(3)IoVERnc3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污染物蒸气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非致癌效应),L 地下水kg -1 体重d-1。6.3.1.5吸入室内空气中污染物蒸气途径住宅及公共用地方式下,人体呼吸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蒸气,暴露于土壤污染物。对于致癌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蒸气对应的土壤暴露量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13)、公式(14)。获得:(1)IiVERca1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污染物蒸气对应的土壤暴露量(致癌效应),kg 土壤kg-1 体重d-1;(2)IiVERca2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污染物蒸气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致癌效应),L 地下水kg -1 体重d-1。对于非致癌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蒸气对应的土壤暴露量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15)、公式(16)。获得:(1)IiVERnc1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污染物蒸气对应的土壤暴露量(非致癌效应),kg 土壤kg-1 体重d-1;(2)IiVERnc2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污染物蒸气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非致癌效应),L 地下水kg -1 体重d-1。6.3.2商服及工业用地土壤暴露量的计算6.3.2.1经口摄入土壤途径商服及工业用地方式下,人体可经口摄入土壤,如食用粘附有土壤的食物等。对于致癌污染物,经口摄入土壤暴露量考虑成人的暴露危害效应,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17)。对于非致癌污染物,经口摄入土壤暴露量考虑成人的暴露危害效应,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18)。6.3.2.2皮肤接触土壤途径商服及工业用地方式下,成人可因体表皮肤直接接触、土尘附着等暴露于污染物。对于致癌污染物,考虑成人的暴露危害效应,皮肤接触土壤途径的土壤暴露量,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19)。对于非致癌污染物,皮肤接触土壤途径的土壤暴露量考虑成人的暴露危害效应,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20)。6.3.2.3吸入土壤颗粒物商服及工业用地方式下,成人呼吸吸入室内和室外空气中来自土壤的颗粒物暴露于土壤污染物。对于致癌污染物,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的土壤暴露量考虑成人的暴露危害效应,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21)。对于非致癌污染物,考虑成人的暴露危害效应,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的土壤暴露量,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22)。6.3.2.4吸入室外空气中污染物蒸气途径商服及工业用地方式下,成人呼吸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蒸气暴露于土壤污染物。对于致癌污染物,考虑成人的暴露危害效应,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表层土壤、下层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蒸气对应的土壤暴露量,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23)、公式(24)和公式(25)。对于非致癌污染物,考虑成人的暴露危害效应,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表层土壤、下层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蒸气对应的土壤暴露量,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26)、公式(27)和公式(28)。6.3.2.5吸入室内空气中污染物蒸气商业用地方式下,成人呼吸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蒸气,暴露于土壤污染物。对于致癌污染物,考虑成人的暴露危害效应,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蒸气对应的土壤暴露量,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29)和公式(30)。对于非致癌污染物,考虑成人的暴露危害效应,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蒸气对应的土壤暴露量,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31)和公式(32)。7.毒性评估7.1毒性评估工作内容毒性评估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分析关注污染物的健康效应(致癌和非致癌效应),确定污染物的毒性参数值。7.2分析健康效应关注污染物健康效应分析主要包括关注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质(致癌效应和/或非致癌效应),以及关注污染物经不同暴露途径对人体健康的毒性危害机理及剂量效应关系。7.3确定污染物毒性参数(1)污染物的毒性参数值根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附录C确定。(2)呼吸吸入致癌斜率因子(SFi),优先根据呼吸吸入单位致癌因子(URF)外推计算得到;呼吸吸入参考剂量(RfDi),优先根据呼吸吸入参考浓度(RfC )外推计算得到。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33)和公式(34)。如附录C中未给出呼吸吸入单位致癌因子(URF)和呼吸吸入参考浓度(RfC),呼吸吸入致癌效率因子(SFi)和呼吸吸入参考剂量(RfDi),采用附录C 中的SFi 和RfDi 参数值。(3)皮肤接触致癌斜率系数(SFd)优先根据经口摄入致癌斜率系数计算得到;皮肤接触参考剂量(RfDd),优先根据经口摄入参考剂量计算得到。皮肤接触致癌斜率系数和参考剂量分别采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公式(35)和公式(36)计算。8风险表征8.1风险表征工作内容风险表征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单一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的计算、所有关注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计算、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的空间表征。8.2风险表征技术要求关注污染物健康风险值的计算应按照所有采样点污染物浓度数据95%置信区间的上限值进行。根据实际情况,也可按照每个采样点关注污染物的浓度数据计算风险值。8.3计算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8.3.1单一污染物致癌风险(1)经口摄入土壤中单一污染物的致癌风险,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37)。(2)皮肤接触土壤中单一污染物的致癌风险,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38)。(3)吸入受污染土壤颗粒物中单一污染物的致癌露风险,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39)。(4)吸入室外空气中单一污染物蒸气的致癌风险,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40)。(5)吸入室内空气中单一污染物蒸气的致癌风险,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41)。(6)单一土壤污染物经所有暴露途径的致癌风险,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42)。8.3.2单一污染物非致癌危害商(1)经口摄入污染土壤中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危害商,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43)。(2)皮肤接触污染土壤中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危害商,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44)。(3)吸入受污染土壤颗粒物中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危害商,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45)。(4)吸入室外空气中单一污染物蒸气的非致癌危害商,采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46)。(5)吸入室内空气中单一污染物蒸气的非致癌危害商,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47)。(6)单一土壤污染物经所有途径的非致癌危害商,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48)。8.3.3所有污染物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计算(1)所有关注污染物经所有途径的致癌风险,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49)。(2)所有关注污染物经所有暴露途径的非致癌危害指数,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50)。8.4不确定性分析8.4.1污染物和暴露途径风险贡献率分析(1)单一污染物经不同暴露途径的风险贡献率单一污染物经不同暴露途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贡献率,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51)和公式(52)。(2)不同污染物经所有暴露途径的风险贡献率不同关注污染物经所有暴露途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贡献率,计算方法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公式(53)和公式(54)。根据以上公式计算获得的百分比越大,表示特定暴露途径或特定污染物对于总风险值的影响越大,在制定场地污染风险管理和修复方案过程中应予以重视。8.4.2分析模型参数敏感性8.4.2.1敏感参数确定原则选定需要进行敏感性分析的参数(P)应是对风险计算结果影响较大的参数,包括人群相关参数(体重、暴露周期、暴露频率等)、与暴露途径相关的参数(每日摄入土壤量、暴露皮肤表面积、皮肤表面土壤粘附系数、每日吸入空气体积、总悬浮颗粒物含量、室内地基厚度、室内空间体积与蒸气入渗面积比等)。单一暴露途径风险贡献率超过20%时,应进行人群相关参数和与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