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对日本的影响.docx_第1页
道教对日本的影响.docx_第2页
道教对日本的影响.docx_第3页
道教对日本的影响.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道教在日本的传达与开展,对日本文明诸方面均发生了深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上至日本的天皇制,中至日本的文学、宗教、医药学,下至日本的官方信仰、习俗习气等,都可以看到道教的普遍而久远的影响。1.道教与日本的天皇信仰。中国道教思想与信仰的传入对日本宗教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特地是对作为日本现代宗教思想中心的天皇思想或信仰的形成有着亲密的联系。日本学者很早就留意到道教与天皇制的关系,津田左右吉就指出:天皇御号之所以被我国采用,是由于它包括着宗教学的意义。它的直接出处在道教,依据上述调查,殆无可疑。日本学者还指出,不只天皇称号,连天王、神道、惟神、神宫、神社等词语皆来自道教。对道教与天皇制关系研讨的总结性论文是福永光司于1981年做的研究演讲日本文化与道教-从以天皇为思想信仰谈起。该论文从7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道教神学对天皇思想或信仰所给予的庞大影响:(1)天皇、真人的词语来自中国。日本古代史上初次出现天皇一词,是在公元607年,尔后,天皇一词便在日本文献中经常出现,关于天皇思想和信仰也逐渐发展起来,并确立了它的位置。与天皇一词关系密切的真人一词,从7世纪后半叶起出现于日本文献上,如天武帝十三年(公元684年)将中央豪族区分为八色之姓:真人、朝臣、宿弥、忌寸、道师、臣、连、稻置,其中位于首位的真人姓,只授予天皇家族。天武帝的谥号为天氵亭中原瀛真人天皇。在中国宗教思想史上,天皇作为宇宙最高神的意义,首次出现是在公元前1世纪,比日本早700年。中国的天皇概念是把北极星神格化,是宇宙最高神,亦称天皇大帝。东汉以来,把在紫宫中伺候天皇大帝的仙界初级官僚称为真人。(2)意味天皇地位的两种神器-镜和剑来自道教。据日本书纪养老令等载,象征天皇地位的镜和剑两种神器在天皇传位时作为玉玺授予新天皇(事先加上八尺琼勾玉,遂成为三种神器,至今在日本皇室中仍为最主要的废物)。关于天皇大帝高尚威望的象征是镜与剑两种神器的记叙,最早见于中国梁朝道教巨匠陶弘景的著作中,后来唐代道士司马承帧在含象剑鉴图中精细论述了这两种神器所具有的宗教哲学的意义。(3)日本天皇和皇室注重紫色是受道教的影响。天皇宫殿的门称为紫门,只要最上位的官吏才干穿紫色的衣服,紫色在往常的日本皇室中仍受尊重。这和中国古代以为天皇上帝住在公开神仙世界的紫宫中以及道家将紫色视为正色的思想是一致的。(4)皇室的祖先是天上世界来临的,天皇是现人神的思想和信仰很清楚是受中国道教神人宗教哲学的影响。在中国道教教义学中,有奉天皇大帝之命的神仙或真人、神人,从天上世界降临到地上世界,以挽救生民,并教授完成地上世界大和的劝诫。如在汉天师张道陵的传记里,就记载着道教神仙太上老君从天上神仙世界降临到地上世界的故事,并且授予道士张道陵以天师的称号和正一明威之道的教义。太上老君就被称做神人,既是人又是神的具有,也就是所谓的现人神。可见日本古代把天皇当做现人神的思想是受中国道教的影响。(5)祈愿天皇短命的祝词是移植中国道教的祝文。日本古代宫廷每年6月和12月举行大拔的仪式,宣读祈祷天皇长寿的祝词。记载在公元10世纪成书的延喜式卷八里的祝词的形式如下:谨请皇天上帝、三极太君、日月星斗、八方诸神、司命司籍、左东王父、有西王母、五方五帝、四时四气,捧以银人,请除祸灾,捧以金刀,请延帝柞。咒曰:东至扶桑,西至虞渊,南至炎光,北至弱水,干城百国,精治万岁,万岁,万岁。祝词中出现的皇天上帝、三极太君、东王父、西王母等神名,全都来自中国道教的神谱。(6)天皇在宫廷落第行四方拜的仪式,是一成不变地引入了中国道教的宗教仪礼。如在圆融天皇天禄四年(公元974年)举行的元旦四方拜仪式上,天皇在野北遥拜了自己的本命星后,念咒文曰:贼寇之中,过度我身,毒魔之中,过度我身厌魅之中,过度我身,万病除愈,所欲随心。急急如律令。文中采用的之中,过度我身的格式,是道教咒文最基本的格式之一,意即平安地经过我身、有害我身。急急如律令更是道士们在念咒文经常用的术语。其中拜本命星的实际和仪式在道教模范北斗本命延生真经6Jb斗二十八章经七星移度经中可以看到详细的叙说。(7)日本神道和神道学与中国道教神学有密切的关系。神道一词在中国思想史上首次出现是在易经中,后来道教承袭了这一概念,用来指神明之道或糜烂之神道,作为宗教世界的一般过失。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神道之教作为中国固有的宗教信仰或思想,用于与外来的佛道之教相对立。从宗教上说,中国古文化中的神道,便是对道教教义和仪礼的总摄,日本借用神道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书纪中,当时作为与外来的佛法一词相对置的概念,这时的神道不再是中国道教的总摄,而是指在佛教传入日本以前已在日本外乡传播的咒术性宗教信仰或思想的总称。可以说,日本神道是无见地地采用了中国道教自古以来所用的神道一词。此后,日本神道哲学在发展的进程中,还少量地引进了中国道教的教义学。以上7个方面所总结的是中国道教与日本天皇制的关系,实践上也反映了中国道教对日本的政治制度、宗教思想及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影响。2.道教与日本文学。道家思想与道教的传入,对日本早期的文学创作影响至深。在7世纪时,日本有一种用汉字创作的文人作品称为汉文传奇,其中以浦岛子传为代表,其在创作意识中便包含了浓重的道家思想的底蕴。浦岛子传描写了一位日本的青年渔夫与蓬莱龟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作者把故事场景布置在中国道家文化所建构的蓬莱仙境上,这一选景意识便是道家情结的表现。故事中所出现的蓬莱、金庭、仙洞、羽容等语词以及紫烟升腾、飞升上天等情形都是道教的语汇及形式。在10世纪,日本古文学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物语,其中竹取物语是公认的第一部。作者以女主人公赫映姬最终回归月亮作为结局,这是以中国秦汉时期以来道家方士的日月神客体论作为构思的基础。在各国的原始神话中,太阳、月亮是被幻化为与人一样具有生命力的日神和月神,这属于日月神本体论。但自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以追求人在现世的永生为目的,于是发展出方士与方术,但他们也有力在人人世到达这一目标,于是便逐渐构思出让人飞升月亮,在宇宙中完成这一梦想。这便形成了以嫦娥奔月为代表的日月神客体论。日月神客体论是完整中国道家形状的新神话,逝世界其他民族尚未见有同一类型的神话。竹取物语中描画的赫映姬原系月都之人,将于八月十五日返归本籍月亮之国,那天,女主人公穿上羽衣,吃了不死之仙药,登上云车,在百人的蜂拥之下,飞向月亮。这样,竹取物语的作者为女主人公想象的本籍完全基于日月神客体论的观念,进而运用羽衣、仙药、云车发明回归月亮的局面,使用的也是中国道教常用的模式。奈良、平安时代以后,随着中国道教在日本传播的广泛和深化,以及大量的道经、善书等屡次地传到日本并出版刊行,中国道教在日本社会的各个范围都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其中对文学领域的浸透和影响就更深入了。3.道教与日本医药学。日本的医药学与中国道教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早在公元733年,日本知名诗人山上忆良在疾病缠身时写有沉疴自哀文,就反映了当光阴本人对中国道教医药学的神往。山上忆良曾作为遣唐使出访中国,他信仰佛教,也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不过,在他盼望解脱疾病时,文中却一字未提佛教医学,而是向往扁鹊、张仲景、华伦、葛洪、陶弘景等中国良医。以此为例,一些日本学者认为,包括神话时代在内的日本古代医药学是和接收中国道教医药学一同末尾的,并以道教医药学为核心而发展。日本神道教!道教中的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大少数日本学者认为天皇这一称号始于齐明天皇的皇子天武天皇时期。而其语源则是道教的最高神天皇大帝【文史知识1997年2月号千田稔中国道教在日本】。天皇这一称号的产生大约是在7世纪中叶,而在这之前被称为大王【大和国(倭)君主的正式称谓原本是大王(治天下大王)。故中国南朝的正史中称五位遣使朝贡的倭国君主为倭王,史称倭五王(赞、珍、济、兴、武)。】。于中国则是在隋唐之时,主要是唐朝(隋,581-618;唐,618-907.)正是封建中国之兴盛时期。天皇在中国道教中,表示北极星。天武天皇因喜欢道教而使用天皇作为君主的尊号。日本的大王使用天皇这一称号,应当说源于权利的特别性。这和天皇=神的观念相关联。【文史知识1997年2月号千田稔中国道教在日本】。听说天武天皇会使用遁甲之术。看来这厮居然系日本忍术之始祖耶!中国历代皇帝足够妄自尊大的了,置九五之尊,天下之第一人,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语出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然仍自称朕、天子即仅为天之子也,尚不敢妄自称天!而历代皇帝祭拜天地之时,须行三拜九叩之大礼,要口称总理山河,臣XXX以示对老天之无上尊崇!中国独一使用天皇称号的是李治。唐高宗曾使用天皇称号,与天后武皇后并称二圣,这能够影响到日本天皇称号的采用。隋炀帝时,大和的圣德太子派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在国书中有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之句,是首次在外交场所使用天皇一词。不过,隋书对此类国书的纪录为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实际上,隋书所记载的国书为小野妹子所带去的那份。日本书纪中所记下的国书则为第二份。在应酬辞的大意重复。又,小野妹子虽弄丢了中国所回信的国书,却没有受罚。有学者认为依当时外交状况,两方大使皆有对国书与纪录停止窜改以达到两国之退让点。否则日本用天皇一辞,中国不可能接受其国书。反之,如中国对日本采用对下关系的写法,日本也不会接受。按日本书纪,往日大使裴世清重拟的国书写作皇帝问倭皇。是即大使改窜国书以契合两国底限。圣德太子传历称天子赐诸侯王书式也。然皇帝之字,天下一耳。而用倭皇字,彼有其礼。可为佐证。)该当是其后的日本书纪依大宝令规则,将大王、大君、皇尊等名词一概更正为天皇所致。在天智天皇时代遗臣的墓志中,曾觉察写有天皇字样的木简,不过也有后世立墓的可能。可以肯定的在日外国际广泛使用天皇一词的时间,是天武天皇时期。神道教中,天皇是天照大神后裔,故具有神性天皇与其家族没有姓(历史学上称其为天皇氏),日本天皇最早文字记载是673-688年前后天武天皇的飞鸟净御原令在日本的历史上,出现天皇的称号以后,还有天皇和皇帝的称号并用的。这种两个称号并用的天皇有43代元明、45代圣武(追谥)、46代孝谦、50代垣武。到了近代明治元年(1868年)后,日本致本国首领信件、国际条约同意书、宣战诏书使用的还是皇帝称号。从1936年以后,对外就完全使用天皇称号了。窃以为,大王也好,天皇也好,无处不在的表现着倭人的妄自尊大、天下第一的自我收缩观念!身处合群小岛之小国寡民之邦,国旗是一副巨大的太阳,而国度之元首则非大既天,何其不知天洼地厚邪!史书上说:天地初立之时始有三皇。说天皇兄弟十三人,号称天灵,其中有一人先创造了数字,继而又发明了天干、地支,人们认为他是位了不起的圣人,便推举他为领袖,号称天皇。其他十二人都率领自己的部族各居一方,立国称皇,各传国一万八千年。应该指出的是,史书上所说发明数字和天干地支之事,只是古人的一种猜想。幻想上这些发明在一百万年以前是不太可能出现。至于说天皇兄弟十三人,则是一条很主要的远古人类社会的音讯,说明当时的人类曾经意识到,在这个地球上除了中国之外也还有其它国家。因此,古人把天下分红十三个局部,而中国仅是其中之一。中国当时最高的指导人是天皇,别国领导人叫什么古人不知道。但是古人认为各国之人都应该同出一源,所以便把他们说成是兄弟。史书上说,天皇时期的人类恬淡有为,而俗自化,意思是那时的人类头脑很冗杂,思想也很地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其它哺乳类植物没有太大差异,一切顺其自然。而这种情况正与我们今天的迷信考证相符合。可见古人写史是有肯定根据的,并非空穴来风。汉代的史学家孔安国认为天皇、地皇、人皇之说过于荒唐,便乱改史书,把伏羲、神农、黄帝称为三皇,他犯了一个极端无知的错误。三皇时期是处于上古早期的原始初民时代,而伏羲、神农、黄帝则处于上古中期的氏族联盟时代,怎样可以替代呢?诚如孔子家语所言自伏羲以下皆称曰帝,并不称皇。上古时代皇与帝有着实质的区别,皇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并非是指具体的某团体;帝则是某个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是实有其人。天皇时期的地质年代属于重生代第三纪的更新世早期,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社会组织方式为血缘家族公社,婚姻形式为血缘群婚(本族团内的群婚)。这时分的人类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火。天皇时期的世界考古发现,除中国云南的元谋人牙化石外,还有1961年发现于山西芮城县西侯度村的西侯度文化,距今约180万年。西侯度文化共取得了打制石器数十件,制造简单而精细,有砍砸器、刮削器和一件三棱大尖状器,遗址中发现有烧骨炭灰,证明此时的西侯度人已会用火。据剖析,西侯度人很可能是云南西方人种的分支,由于当时全球气候转暖,冰川消融,冰冷的中国南方又恢服了生机,寓居在元谋盆地的东方人因人口繁殖过剩,食物充沛,出现了生活危机。于是,东方人逐渐团结成十几个支脉,延续迁往新的地域开拓家园,其中的一支就迁到了今山西南部接近黄河的芮城一带定居下去。另外还有,早在公元1891-1892年,荷兰军医杜布亚在爪哇特里尼尔左近地表下15米处发现的距今180万年前的一个头盖骨、3颗牙齿和一根完整的腿骨化石。1931-1941年,荷兰人孔尼华又陆续发现了三个头骨,多个下鄂骨和许多牙齿,被命名为爪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