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概述 休克是什么 是晕过去吗 第一节概述 是血压下降 病例 主诉 某男 45岁 车祸致左大腿撕裂伤 腹痛急诊入院 入院检查 患者面色苍白 精神淡漠 意识尚清 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 左腹股沟处简单包扎 并有大量渗血 血压105 85mmHg 心率96次 分 B超示脾破裂 腹腔积血约600ml 病例 治疗情况 手术探查左腹股沟处长约7cm撕裂伤口 股动 静脉部分离断 脾破裂 遂行血管修补术和脾摘除术 术中输血400ml 术后持续输注5 葡萄糖溶液 术后2h血压80 50mmHg 给予肾上腺素 左旋多巴 血压维持在85 60mmHg 术后患者神志模糊 持续无尿 皮肤发凉 次日7时血压降至70 40mmHg 静推肾上腺素血压不能回升 患者昏迷 7时30分血压测不到 呼吸 心跳微弱 7时50分抢救无效 宣告死亡 疑问 1 为什么入院时血压基本正常 手术缝合血管 摘除脾脏并输血补液后血压反而下降 2 为什么后期给予缩血管药物血压不回升 3 上述治疗过程还有改进的方面吗 对休克认识的发展 从缩血管到扩管扩容 微循环的组成 对休克认识的发展 微循环 休克的定义 休克定义 机体在各种有害因子侵袭时发生的一种以全身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为特征 进而有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及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是指单位时间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 但不包括贮存于肝 脾和淋巴血窦中或停滞在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其依赖于 充足的血量 有效的心排出量 良好的周围血管张力 目录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体液时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 休克的发病机制 休克的发展过程 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一节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一 休克的病因 失血与失液 烧伤 创伤 感染 过敏 强烈神经刺激 七 心脏和大血管病变 hemorrhagicshockburnshock traumaticshockinfectiousshock anaphylacticshockneurogenicshock cardiogenicshock 按病因分类 按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分类 二 休克的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 hypovolemicshock 失血失液烧伤 血容量减少静脉回流不足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 压力感受器负反馈减弱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组织灌流减少 血容量减少 血管床容积增大 心输出量急剧减少 二 休克的分类 血管源性休克 炎症或过敏引起的内脏小血管扩张 血液淤滞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vasogenicshock 二 休克的分类 心源性休克 心肌源性 心梗 心肌病等非心肌源性 急性心脏压塞心脏射血受阻 cardiogenicshock 二 休克的分类 失血与失液 烧伤 创伤 感染 过敏 强烈神经刺激 心脏和大血管病变 低血容量性 血管源性 心源性 二 休克的分类 按血流动力血特点分类 暖休克 冷休克 第二节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 以失血性休克为例 按照休克的发展过程分为三期 期 休克的代偿期 期 休克的进展期 期 休克的难治期 一 休克的代偿期 微循环的改变 一 休克的代偿期 缺血性缺氧期 少灌少流 灌少于流组织缺血 缺氧 缺血缺氧期组织灌流状态 一 休克的代偿期 微循环改变的机制 CAs CAs CAs CAs CAs Ang ET MDF shock 血液重新分布 一 休克 期 微循环改变的代偿意义 皮肤 腹腔内脏和肾脏收缩明显 脑血管变化不明显 心血管扩张 自身输血 一 休克 期 微循环改变的代偿意义 肌性小静脉收缩 增加回心血量 休克时增加回心血量的 第一道防线 自身输液 一 休克 期 微循环改变的代偿意义 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 流体静压下降 组织液回流入血管 休克时增加回心血量的 第二道防线 微静脉 微动脉 收缩明显 一 休克 期 主要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 四肢湿冷 96 min 脉搏细速 尿量减少 神志清楚 105 85mmHg 血压略降脉压减小 治疗原则 消除病因 补充血容量 改善微循环障碍 二 休克的进展期 微循环的改变 二 休克进展期 淤血性缺氧期 灌多于流 血液淤滞组织细胞淤血性缺氧 淤血缺氧期组织灌流状态 微循环改变的机制 二 休克 期 酸中毒缺氧使CO2和乳酸堆积 引起的酸中毒使血管平滑肌对CAs反应性降低 局部舒血管代谢产物增多 微循环改变的机制 二 休克 期 血液流变学改变 微循环改变的机制 二 休克 期 LPS的作用 二 休克 期 微循环改变的后果 自身输液 自身输血 作用停止 组织间胶体 正常时 组织间水分大多呈胶体状态 毛细血管血流淤滞流体静压升高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血浆外渗 血液浓缩 二 休克 期 微循环改变的后果 自身输液 自身输血 作用停止 组织间胶体 静脉系统容量血管扩张 自身输血 作用停止 休克时 酸性代谢产物等使亲水增加 血管床容积增大回心血量减少 自身输液作用停止 二 休克 期 微循环改变的后果 恶性循环的形成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毛细血管通透性 血浆外渗血液浓缩 微循环血管大量开放 血液滞留 回心血量减少 心输出量 血压下降 交感兴奋 组织灌流进一步减少 缺血 缺氧 酸中毒 二 休克 期 主要临床表现 心灌流不足 心搏无力 肾血流持续不足 少尿或无尿 皮肤血管灌流减少 发凉 发绀 血压进行性下降 脑灌流不足 转向昏迷 80 50mmHg 二 休克难治期 微循环的改变 二 休克难治期 微循环衰竭期 不灌不流 血液高凝组织细胞无血供 微循环衰竭期组织灌流状态 二 休克 期 微循环的改变 微血管反应性显著下降微血管平滑肌麻痹 对血管活性药物反应性消失 纤维蛋白原增加血细胞聚集血液粘滞度高 血液高凝血液流速减慢 DIC 酸中毒 DIC的发生 主要临床表现 二 休克 期 循环衰竭血压进行性下降 脉搏细速 CVP降低 静脉塌陷毛细血管无复流现象 no reflow 白细胞粘着和嵌塞 毛细血管内皮肿胀 DIC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二 休克 期 休克难治的机制 并发DIC导致微循环和全身循环衰竭 器官栓塞梗死 并引起no reflow现象肠粘膜屏障破坏引发SIRS和CARS 此患者发病过程如何分期 主诉 某男 45岁 车祸致左大腿撕裂伤 腹痛急诊入院 入院检查 患者面色苍白 精神淡漠 意识尚清 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 左腹股沟处简单包扎 并有大量渗血 血压105 85mmHg 心率96次 分 B超示脾破裂 腹腔积血约600ml 如何解释前面的三个问题 治疗情况 手术探查左腹股沟处长约7cm撕裂伤口 股动 静脉部分离断 脾破裂 遂行血管修补术和脾摘除术 术中输血400ml 术后持续输注5 葡萄糖溶液 术后2h血压80 50mmHg 给予肾上腺素 左旋多巴 血压维持在85 60mmHg 术后患者神志模糊 持续无尿 皮肤发凉 次日7时血压降至70 40mmHg 静推肾上腺素血压不能回升 患者昏迷 7时30分血压测不到 呼吸 心跳微弱 7时50分抢救无效 宣告死亡 第三节休克的发病机制 神经 体液 细胞机制 微循环学说 交感 肾上腺系统兴奋 微循环灌流不足引起的细胞损害和器官功能障碍 促炎和抗炎体液因子的泛滥直接引起微循环障碍和细胞 组织器官损害 致休克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组织 细胞 引起某些细胞的代谢和功能障碍 甚至结构破坏 一 神经 体液机制 感染与非感染性因子侵袭机体 刺激产生多种体液因子 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 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皮质系统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体液因子主要有以下几类 血管活性胺 儿茶酚胺 兴奋 受体 兴奋 受体 血管平滑肌收缩 微循环缺血 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组织灌流更少 肺内功能性分流 儿茶酚胺 包括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组胺 血管活性胺类 血管活性胺类 5 羟色胺 serotonin 5 HT 主要来源于VEC 肥大细胞功能 收缩微静脉 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 加重DIC 5 HT转运蛋白 二 调节肽 强大的缩血管及正性心肌肌力作用心脏毒性作用具有一定的代偿作用 内皮素 endothelin ET 血管紧张素 angiotensin Ang 肾灌注压下降 激活肾素分泌NE激活肾小球旁器的 1受体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多 远曲小管Na 负荷减少 激活肾素分泌 调节肽类 RAAS 血管升压素 vasopressin 调节肽类 抗利尿激素 ADH 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和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释放ADH 具有抗利尿和缩血管的作用 调节肽类 心房钠尿肽 atrialnatriureticpeptide ANP 具有利钠 利尿作用 休克时ANP水平升高 以局部作用为主 与RAAS ADH相互制约 调节肽类 血管活性肠肽 VIP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 休克早期小肠缺血 产生大量VIP改善小肠血供 休克晚期参与低血压的形成 强大的血管舒张剂 调节肠道血流 调节肽类 激肽 kinin 内源性阿片肽 endogenousopioidpeptide 缓激肽是重要的炎症介质 扩张小血管 增高血管通透性 内啡肽等 降压 心脏负性变时变力作用 7 8 纳洛酮 药理毒理 为纯粹的吗啡受体拮抗药 本身无内在活性 可迅速逆转阿片镇痛药引起的呼吸抑制 可引起高度兴奋 使心血管功能亢进 本品尚有抗休克作用 不产生吗啡样的依赖性 戒断症状和呼吸抑制 适应症 吗啡拮抗药 用于吗啡类复合麻醉药术后 解除呼吸抑制 催醒及急性酒精中毒 三 炎症介质 1980 以前认为休克的炎症反应是细菌感染所致 对休克时炎症的认识 最终发现休克患者并非必然存在细菌感染 其共同的特征性变化是血浆中炎症介质 inflammatorymediators 增多 败血症sepsis 脓毒血症septicemia 败血症休克septicshock 炎症细胞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血小板 内皮细胞 三 炎症介质 炎细胞激活后能产生促炎介质 proinflammatorymediators 如TNF IL 1 IL 2 IL 6 IL 8以及IFN LTs和PAF等 炎细胞代偿性产生抗炎介质 anti inflammatorymediators 主要有 IL 4 IL 10 IL l3 PGE2 PGI2和促炎细胞因子的可溶性受体 如可溶性TNF 受体 二 组织 细胞机制 从微循环学说到细胞机制的进展 休克最先引起细胞膜电位变化细胞功能恢复促进微循环恢复器官微循环恢复 但功能不一定恢复促细胞代谢的药物具有抗休克疗效 休克细胞 shockcell 是器官功能障碍的基础 一 细胞损伤 补充 细胞的坏死necrosis和凋亡apoptosis 细胞坏死2细胞和细胞器肿胀 核染色质边集3细胞膜 细胞器膜和核膜破裂 崩解 自溶细胞凋亡4细胞和细胞器皱缩 胞质致密 核染色质边集5胞质分叶状突起并形成多个凋亡小体 并与胞体分离6邻近巨噬细胞等包裹 吞噬凋亡小体 补充 凋亡检测方法 补充 凋亡检测方法 补充 凋亡检测方法 补充 凋亡检测方法 补充 凋亡检测方法 补充 凋亡检测方法 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mediatednickendlabeling TUNEL 二 细胞代谢障碍 休克时微循环严重障碍 组织低灌流 细胞缺氧 物质代谢变化 细胞代谢障碍 能量不足与水 电解质 酸碱紊乱 第四节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变化 一 肾功能的变化 休克时最易损害的脏器之一临床表现少尿 无尿 伴氮质血症 高血钾和代酸休克初期的功能性肾衰 以肾小球滤过减少为主 肾血流量减少 滤过压下降 醛固酮和ADH分泌增多 Na 水重吸收增多休克后期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性坏死 出现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二 肺功能的变化 呼吸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 可发生ALI acutelunginjury 和ARDS 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drome 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快通气过度 低碳酸血症呼吸性碱中毒 早期 间质性肺水肿通气 血流失调弥散障碍 ARDS急性呼吸衰竭 严重休克后期 交感兴奋缩血管物质作用 肺血管阻力升高 进一步发展 肺功能的变化 病理表现 肺泡毛细血管DIC 肺水肿肺泡微萎陷 透明膜形成 肺功能的变化 3天5天10天 由冠状病毒家族的新成员 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SARS病毒 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 国内又称非典型肺炎 是21世纪出现的凶险的呼吸系统传染病 其病理过程就是ARDS 三 心功能的变化 严重和持续时间较长的休克 可出现功能障碍 其机制 冠脉血流量减少 血压 心率 心室舒张期缩短 心率 肌力 耗氧量增加内毒素 抑制肌浆网对Ca2 的摄取 抑制肌原纤维ATP酶酸中毒和高血钾H 和K 影响Ca2 转运心肌抑止因子MDF抑止心肌收缩力 心搏出量减少DIC心肌微循环中微血栓形成 四 脑功能的变化 血液重新分布脑自身调节 烦躁不安无功能障碍 早期 脑组织缺血缺氧能量衰竭有害代谢物堆积离子转运紊乱 脑细胞损伤神经功能损害 进一步发展 脑血供不足DIC微血栓形成管壁通透性增高 神志淡漠 昏迷脑水肿 脑疝 严重休克后期 其它器官系统的功能变化 胃肠道功能的变化 肝功能变化 胃粘膜损害 肠缺血和应激性溃疡 stressulcer 临床表现 腹痛 消化不良 呕血黑便 肠粘膜损伤 SIRS MODS MOSF 肝脏Kupffer细胞活化分泌炎症介质IL 8 TF等促进白细胞粘附 引起微循环障碍TNF NO等促自由基释放 损伤肝细胞 其它器官系统的功能变化 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 八 早期血液高凝凝血因子消耗 继发性纤溶亢进明显的出血倾向 补体激活 对各器官系统非特异性损伤过度表达抗炎介质 抑制免疫系统 第五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定义 严重创伤 烧伤 大手术 休克和感染等急性损伤24小时后 机体同时或相继出现2个以上的器官损害以至衰竭 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 MODS 重者达到器官 系统衰竭程度 称作多系统器官衰竭 MultipleSystemOrganFailure MSOF 一 MODS的病因和发病经过 80 的MODS病人入院时有明显的休克 1 感染性病因70 左右的MODS可由感染引起 特别是严重感染引起的败血症 2 非感染性病因大手术和严重创伤 无论有无感染存在均可发生MODS MODS的病因 二 MODS的发病经过和临床类型 速发单相型 rapidsingle phase 由损伤因子直接引起 器官损害同时或者相继 病情发展快 只有一个时相 损伤只有一个高峰迟发双相型 delayedtwo phase 第一次打击 firsthit 后出现一个缓解期 其后1 3周又受到第二次打击 secondhit 发生MODS 病情发展呈双相 出现两个损伤高峰 二 MODS的发病机制 全身炎症反应失控1 炎症细胞的激活和释放 炎症介质与SIRS 定义 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炎症表现为 播散性炎症细胞活化 disseminatedactivationofinflammatorycell 炎症介质泛滥 inflammatorymediatorspillover 到血浆 并通过级联放大反应 cascade 引起全身性炎症 SIRS诊断标准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 ACCP 1991 具备上述4项中的2项即可判断为SIRS 二 促炎 抗炎介质平衡紊乱 促炎介质的泛滥 proinflammatorymediatorsspillover 通过自我放大的级联反应 cascade 产生大量炎症介质 一方面 抗炎介质抑制巨噬细胞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