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新、旧国标及沪标的性能对比、原材料区别.ppt_第1页
管桩新、旧国标及沪标的性能对比、原材料区别.ppt_第2页
管桩新、旧国标及沪标的性能对比、原材料区别.ppt_第3页
管桩新、旧国标及沪标的性能对比、原材料区别.ppt_第4页
管桩新、旧国标及沪标的性能对比、原材料区别.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 旧国标及沪标的性能对比 原材料区别 培训提纲一 我司生产管桩使用的相关标准 图集二 各类标准 图集的关系三 管桩新老国标的差异四 新旧国标及沪标的性能对比 原材料区别五 对客户疑问的部分说明 一 我司生产管桩使用的相关标准 图集1 国家标准gb13476 1999 2000年2月1日实施 phc pc gb13476 2009 2010年3月1日实施 phc pc jc888 2001 2002年6月1日实施 ptc 2 国家图集03sg409 2003年9月1日实行 phc ptc pc 10g409 2010年9月1日实行 phc pc 3 地方图集 phc ptc pc 2000沪g502 上海图集 2000年10月1日实行 苏g03 2002 江苏图集 2002年8月30日实行 2002浙g22 浙江图集 2003年1月10日实行 4 企业图集bs 011 2010 宝钢图集 2010年1月1日实行 4 管桩主要规格 参考标准 技术参数 二 各类标准 图集的关系2 1标准的定义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经协商一致并且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 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2 2强制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 人身 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 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所有的图集都是推荐性标准 2 3标准分类国家标准 强制 推荐 gbgb t行业标准 强制 推荐 jcjc t地方标准 强制 推荐 企业标准 强制 建筑标准图集 国家图集 地方图集2 4标准间的关系企业标准 地方标准 行业标准 国家标准凡是注明引用的标准必须全文执行 不能只执行强制条文 而不执行推荐条文 三 管桩新老国标 gb13476 的差异3 1管桩国家标准 图集的更替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国家标准历次版本gb13476 1992首次制订gb13476 1999第一次修订gb13476 2009第二次修订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国家图集历次版本03sg4092003年修订10g4092010年修订 3 2gb13476 2009版与1999版的主要差异 修订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表示方法 1999版的第2章 2009版的第2章 修订了产品分类 1999版的第3章 2009版的第3章 修订了原材料及一般要求 1999版的第4章 2009版的第4章 修订了技术要求 1999版的第5章 2009版的第5章 修订了试验方法 1999版的第6章 2009版的第6章 修订了检验规则 1999版的第7章 2009版的第7章 修订了标志 1999版的第8章 2009版的第8章 修订了贮存和运输 1999版的第9章 2009版的第9章 调整了产品合格证 2009版的第10章 取消了对产品分等分级的规定 增加了管桩规格及预应力钢筋最小配筋面积 2009版的表1 增加了对端板最小厚度的要求 2009版的表2 增加了对有抗冻 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管桩所使用的骨料的要求 2009版的4 1 2 3 增加了硅砂粉 矿渣微粉 粉煤灰 硅灰等掺合料的质量要求 2009版的4 1 6 1 增加了管桩的抗剪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2009版的4 2 3 增加了管桩的耐久性要求 2009版的4 2 4 增加了抗弯试验用管桩最短单节桩长的要求 2009版的6 3 2 表8 增加了管桩吊装的要求 2009版的9 1 4 增加了非优选系列管桩的基本尺寸和力学性能指标 2009版的附录a 增加了管桩的结构配筋 2009版的附录b 增加了管桩的抗剪性能及其试验方法 2009版的附录c 增加了管桩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的计算方法 2009版的附录d 1范围本标准适用范围与原标准基本相同 若适用条件变化 对特殊要求的管桩 应由供需双方协商 按特殊工程设计制造 但本标准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等某些条款均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根据gb t1 1 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中的6 2 3条规定 对于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应给出年号以及完整的名称 对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不给出年号 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览表应由下列引导语引出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产品分类3 1产品品种和代号与原标准相同 3 2产品规格 型号3 2 1条根据目前我国管桩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 350mm 450mm 550mm这三种规格的管桩产品目前仅在局部地区使用 且用量较小 可以列入淘汰范围 但考虑到仍有一些厂家在生产 因此本次修订将这三种规格的管桩列为非优选系列 以资料性附录的形式放在标准中 给一段时间过渡 在下一次修订时逐步淘汰 另外 为了适应我国大型港口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 1200mm 1300mm 1400mm的产品已经投放市场 使用量越来越大 因此 本次修订时增加了1200mm 1300mm 1400mm三种规格 1 原标准管桩型号分类采用 按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或管桩的抗弯性能分为 a型 ab型 b型和c型 a型 ab型 b型和c型管桩的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分别为4 0n mm2 6 0n mm2 8 0n mm2和10 0n mm2 其计算值应在各规定值的 5 范围内 及管桩型号的划分既可按管桩抗弯性能来划分 也可以按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计算值判定 由此造成了目前各地的管桩图集差异较大 经过10多年的发展 有关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为了规范结构配筋 本次修订采用按管桩桩身有效预应力值判定管桩型号 由于管桩产品结构及生产养护工艺的特殊性 目前对于管桩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计算方法有多种形式 其中以日本的计算方法较为合理 为了统一结构配筋和计算 在标准的附录d 资料性附录 中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供大家参考 公式中混凝土弹性模量 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 混凝土干缩率 混凝土徐变系数 预应力钢筋的净松驰系数 按下表中的参数取用 由于管桩桩身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的检测方法较复杂 常规检测困难 因此 检测仍以与桩身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对应的抗弯性能作为常规手段 我国已加入wto 管桩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数量越来越大 而国际上对gb标准的认知度很低 对管桩产品而言 国外通常以日本标准来要求我们的产品质量 以抗弯性能为例 日本标准jisa5373 2004的壁厚比b13476 1999中相应产品的壁厚小 但抗弯性能却比gb13476 1999的要大 实际上原标准中的桩身抗弯性能指标与jis标准相差不大 按原标准生产的管桩的抗弯性能完全达到jis标准要求 这次修订 采用按混凝土有效预应力值来划分型号 由于管桩壁厚比jisa5373 2004规定的要大 满足相应的预应力后 其抗弯性能要大大超过日本的标准要求 但考虑到实际生产情况及为了与wto接轨 这次修订直接引用日本管桩的抗弯性能技术指标 对于国内现生产的ab型管桩 其抗弯性能取a型与b型管桩抗弯性能技术指标的中位值 3 3结构尺寸原标准中只规定了phc和pc管桩的最小壁厚 具体由设计单位根据工程需要在生产中对管桩壁厚加以调整 标准执行中发现 最小壁厚的规定造成了管桩壁厚太多 特别是各省市的结构图集不统一 造成不同地区 不同企业在组织生产时非常困难 在产品的贸易中也很难统一协调 对设计及施工中具体参数的确定带来非常不便 因此 本次修订 只给出一种或两种大多数厂家常用的壁厚 以简化壁厚系列 方便生产和使用 另外对于小规格的管桩 考虑到实际生产 运输和施工中常采用两端勾吊或一端勾吊很容易发生断桩事故 对常用配筋时a型或ab型的单节桩长另作规定 如 400a型和ab型不宜超过12m 500a型桩不宜超过14m 4原材料及构造要求4 1原材料4 1 1水泥由于水泥的国家标准已重新进行了修订 原gb175和gb1344已合并为新的gb175 2008 且强度等级的表示方法也已改变 因此 本次修订调整为 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 5级的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 其质量应符合gb175的规定 4 1 2骨料4 1 2 1细骨料天然砂资源日益匮乏 人工砂已经在管桩生产中达到很好的应用 而gb t14684 2001 建筑用砂 也已将人工砂列入 但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偏大 通常3 2 3 8 经管桩生产的实际表明 用人工砂制作的管桩也可以满足标准要求 本次修订 增加了对人工砂的细度模数要求 同时考虑到管桩产品使用的特殊性 增加了对砂的必检指标要求 如含泥量 氯离子含量和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等 4 1 2 2粗骨料管桩推广应用初期 施工主要是采用锤击法 由于碎石表面粗糙 用作混凝土粗骨料有利于集料与水泥砂浆的界面粘结 特别是管桩用高强混凝土 对提高管桩耐打性 降低管桩锤击施工的破损率有非常大的作用 近几年来静压法施工技术达到飞速发展 与锤击法对管桩桩身混凝土产生激烈打击的施工不同 其施工时管桩混凝土的受力是一个静态的过程 另外 近年来用鹅卵石经破碎加工制成的碎卵石在建筑中得到很多使用 鹅卵石与卵石相比 其集料的表面特征要有利于集料与砂浆的粘结 当然与碎石相比 粘结性要差一些 原标准中规定只能使用碎石 排除了卵石的使用 本次修订将 应采用碎石 改为 宜采用连续粒径的碎石或破碎的卵石 扩大了粗骨料的使用范围 有利于节约资源 随着管桩的应用范围和地域的不断扩大 对管桩的耐久性要求越来越高 考虑到耐久性及一些特殊工程的要求 这次修订增加了对有抗冻 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管桩所使用的骨料的定性要求 4 1 3钢材4 1 3 1预应力钢筋根据目前我国管桩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 管桩的预应力钢筋已全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 俗称pc钢棒 因此 本次修订取消预应力混凝土钢丝 另 pc钢棒的原行业标准yb t111 1997已被gb t5223 3 2005替代 由于管桩为预应力制品 其使用的预应力钢筋要有良好的延伸率 但原yb t111 1997和现行标准gb t5223 3 2005中钢材的断后伸长率规定为5 是很低的 管桩生产中当预应力钢筋按70 张拉力时 理论计算此时钢棒的伸长率已经达到5 而管桩采用蒸汽养护特别是高温高压养护 在高碱环境下对钢材的应力松弛及对钢材的应力腐蚀是很大的 将使管桩常压蒸汽养护的伸长率大大降低 生产实践表明 8 以下的伸长率难以满足管桩产品的稳定生产 但gb t5223 3 2005中对钢材的断后伸长率的技术指标是5 因此 这次修订时规定钢材的断后伸长率应大于gb t5223 3 2005表3中延性35级的规定要求 4 1 3 2原冷拔低碳钢丝已被gb50204淘汰 采用jc t540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替代 由于螺旋筋在管桩结构中不仅起构造筋的作用 使用时还承担抵抗水平力的作用 因此 对于有抗水平力或抗震要求的管桩 螺旋筋建议采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4 1 3 3条由于管桩的预应力钢筋全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钢棒 骨架成型采用滚焊机自动焊接 架力圈已无存在的必要性 实际生产中也早已将其淘汰 本次修订取消了对架力圈的要求 端部锚固筋在管桩锤击施工时 只对桩身混凝土起破坏作用 对于只用作承压作用的管桩 端部锚固钢筋无实际意义 实际生产中大多已不设端部锚固钢筋 但对于抗拔桩来说 端部端部锚固钢筋的作用不可缺或 因此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是否设置端部锚固钢筋 4 1 3 4端板目前 管桩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管桩端板 其中材质和厚度是两大关键问题 它们严重影响到管桩的生产和施工 材质不但影响焊接质量 而且影响管桩的耐久性 行业标准jc t947 2005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 中对材质已作了规定 严格控制其中的五大元素 但对端板的厚度却没有提出要求 端板的厚度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规范端板的生产和使用 本次修订时 按所采用钢棒的直径规定端板的最小厚度 这最小厚度是按q235材质要求计算得到的 已经是最小值了 对于材质达不到q235要求的端板 其厚度必须大于这个厚度 4 1 5外加剂外加剂标准gb8076已经修订 本次对gb13476 1999进行修订 外加剂的引用标准仍采用新修订的gb8076作为引用标准 4 1 6掺合料目前管桩生产中常用的掺合料有 硅砂粉 矿渣微粉 粉煤灰 这三种材料均有相关的标准 但标准中规定的有些条款并不适合用管桩 因此本次修订对硅砂粉 矿渣微粉 粉煤灰的质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另外 为了促进技术进步 对于其他品种的掺合料 仍要求通过试验鉴定 确认符合管桩的混凝土质量要求才可使用 4 2构造要求4 2 1 1钢筋长度的相对误差由于本次修订增加了大规格 单根桩长超过15m的管桩 原标准中规定的 单根管桩同束钢筋中下料长度的相对误差不大于l 5000 对长管桩而言就明显太松了 再者 目前管桩生产企业基本基本上采用钢筋定长切断机 钢筋的下料长度误差已得到保证 因此 本次修订将同根管桩中钢筋长度的相对误差值按管桩长度定误差值 长度小于15m时不得大于1 5mm 长度大于15m时不得大于2mm 4 2 2钢筋骨架由于本次修订采用按管桩桩身有效预应力值判定管桩型号 在原标准 最小配筋率不得低于0 4 并不得少于6根 的前提下 为了统一结构配筋和计算 预防偷工减料 除了在附录中给出了有效预应力值的计算方法外 按有效预应力值和抗弯性能指标计算了 预应力筋最小配筋面积 同时 根据预应力筋最小配筋面积和实际生产的可操作性 在标准的附录a 推荐性附录 中提供了 与预应力最小配筋面积对应的建议结构配筋 供大家参考 4 2 2 2螺旋筋的配置螺旋筋在管桩结构中不仅起构造筋的作用 使用时还承担抵抗水平力的作用 因此 螺旋筋的直径和螺距对管桩的抗水平力性能 抗剪性能 至关重要 在目前对建筑物要求使用寿命100年及重视桩身抗水平力能力的背景下 原标准规定的 螺距最大不超过10mm 管桩两端螺旋筋的长度范围1000 1500mm 螺距范围在40 60mm 螺旋筋的螺距偏差不超过 10mm 要求松了 日本标准jisa5373 2004规定螺旋筋的螺距最大不超过110mm 但厂家实际生产采用80 100mm 且严格执行标准 阪神大地震后 使用管桩的建筑基本完好 据专家现场勘察 螺旋筋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 本次修订对螺旋筋的螺距提出了严格要求 规定为 管桩两端2000mm范围内为45mm 其余80mm 螺旋筋的螺距偏差为 5mm 4 2 2 5本次修订取消了架力圈 因此 架力圈的偏差等要求 原标准4 2 2 3和4 2 2 4条 同时取消 由于接头端板已有行业标准jc t947 2005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 端板的尺寸偏差等要求在jc t947 2005中有规定 对接头和桩身的要求在管桩的外观和尺寸偏差中有规定 因此 原标准的4 2 3接头取消 5技术要求5 1 2混凝土强度等级管桩技术的发展 混凝土制作强度等级为c60已经不是一个难题 实际生产中 pc管桩混凝土的设计控制强度均已达到c60以上 因此 本次修订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混凝土强度等级调整为c60 5 1 3混凝土放张强度本次修订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混凝土强度等级调整为c60 根据gb50204 2002中的有关规定 放张预应力筋时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抗压强度可以调整到45mpa 因此 本次修订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抗压强度统一规定为45mpa 5 2混凝土保护层随着管桩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 尤其是在有腐蚀介质地质区的应用 使得管桩的耐久性问题越来越显现 增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提高管桩的耐久性是非常有效地措施 日本建设省建筑基础规范规定 基础混凝土的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低于40mm 我国jgj94 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规定 预制桩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 而gb13476 1999中 预应力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25mm 技术指标是偏低的 不利于管桩的推广应用 因此 本次 修订将预应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调整至40mm 另外 对于外径800mm以上规格的大直径管桩 jtj261 1997行业标准 港口工程预应力大直径管桩设计与施工规程 规定预应力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mm 针对800mm以上规格的大直径管桩以及有其它特殊要求及腐蚀环境下的管桩 本次修订增加 用于有特殊要求及腐蚀环境下的管桩 应依据设计要求采取增加保护层厚度等措施 5 3外观质量原标准的外观质量是根据产品质量划分的等级分别规定 从管桩十多年的发展来看 对产品进行分等分级 在实际实施中并没有真正体现 优质优价 可操作性不强 意义也不大 本次修订取消产品分等分级的规定 管桩的外观质量要求介于原标准合格品和一等品之间 稍偏严格 5 4尺寸偏差本次修订取消了产品分等分级的规定 管桩的尺寸偏差要求介于原标准合格品和一等品之间 稍偏严格 5 5抗弯性能抗弯性能指标调整 解释见3 2 2条的说明 其余同原标准 6 试验方法根据gb50204 2002的第7 1 1条 对采用蒸汽法养护的混凝土结构构件 其标准试件应先随同结构构件同条件蒸汽养护 再转入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共28天 进行修订 考虑到phc管桩采用压蒸养护工艺的特点 压蒸养护工艺的试件采用出釜后冷却至常温的方法 6 3抗弯试验6 3 1条由于本次修订增加了直径大于1000mm 单节桩长大于15m的超长大管桩 其抗弯试验方法根据gb50152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作了相应调整 并给出了相关计算公式 6 3 2和6 3 3条原标准中对抗弯试验用的管桩长度没做规定 当抗弯试验用的管桩长度过短时 抗弯性能试验的检验值易受剪切力的影响 因此 只有当管桩长度l满足 l 5 6d 1 0 3时 可以消除剪切力的响 按此条件得到试验用的最短单节桩长 本次修订增加了试验用的最短单节桩长的规定 当检验接头弯矩时 往往桩长超长 当长度超过一定范围 管桩会因自重而断裂 从而影响检验结果 因此 本次修订增加了对单节桩长和两根管桩焊接后的长度作了限制 不得超过表1中相应外径规定的长度范围 也不得小于最短单节桩长 6 3 4加载程序管桩试验加载程序与原标准相同 根据实际检验情况反馈 由于原标准中规定加荷持续荷载时间不少于3分钟 试验时 加荷持续荷载时间往往在3 5分钟 有的甚至更长 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管桩结构不是大型构件 受力的稳定较快 结构加荷过程中的持续荷载时间不必太长 因此 本次修订调整为3分钟整 7检验规则7 2出厂检验7 2 2批量和抽样7 2 2 1外观质量外观质量检验以目测为主 因型式检验的抽样需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 要保证出厂检验合格 外观质量应逐根检验 日本标准jisa5373 2004中也规定 外观应逐根检验 或根据产品特性 生产工艺 生产批量等进行抽检 因此 本次修订将外观质量改为逐根检验 7 2 2 2尺寸偏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管桩企业的生产规模已扩大至原来的10倍 考虑到企业的检验工作量 原标准规定的 尺寸偏差以同品种 同规格 同型号的管桩连续生产30000m为一批 但在四个月内生产总数不足30000m时仍作为一批 显然检验次数要大大增加 因此 本次修订将尺寸偏差抽样的批量改为 同品种 同规格 同型号的管桩连续生产300000m为一批 但在三个月内生产总数不足300000m时仍作为一批 并且 在外观质量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10根进行检验 7 2 3判定规则7 2 3 1外观质量原标准中对管桩外观质量的检验判定规定 若所抽取10根中 不符合某一等级的管桩不超过二根 则判外观质量为相应等级 由于本次修订取消了分等分级 原标准的方法就不合理 应区分重要指标和一般性指标 既要产品质量 又要对企业负责 因此 本次修订改为 外观质量 全部符合5 3条规定的管桩 判外观质量为合格 若符合5 3条表5中第2 4 5 6 7 8 9 10项规定 其余项经修补能符合相应规定的管桩 判外观质量为合格 不符合5 3条表5中第2 4 5 6 7 8 9 10项中任意一项规定的管桩 判外观质量为不合格 7 2 3 2尺寸偏差同样 由于本次修订取消了分等分级 原标准的判定规则也应做相应调整 本着既要产品质量 又要对企业负责的原则 本次修订 根据不合格的数量增加了复检的规定 7 2 3 3抗弯性能为了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 确保管桩产品的质量 本次修订将出厂检验中的抗裂性能改为抗弯性能 同时 在检验判定中增加了直接判不合格的规定 若所抽2根全部不符合5 5 2条和5 5 3条规定 则判抗弯性能不合格 7 3型式检验7 3 1检验条件由于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原标准中规定的 c 当同一规格的管桩连续生产100000m或在六个月内生产总数不足100000m时 应进行型式检验 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从减少企业成本的角度出发 本次修订将c 改为 管桩生产企业每半年需型式检验一次 7 3 3抽样型式检验应该在出厂检验的基础上进行 因此原标准规定 在同品种 同规格 同型号产品中随机抽取10根进行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验 抽样批应改为 同品种 同规格 同型号的出厂检验合格产品 较为合理 同时 保护层的检测部位 以同一圆周的3处不同部位较为准确 7 3 4判定规则同出厂检验 9贮存和运输本次修订 增加了管桩产品的规格和长度 对不同长度管桩的堆放和吊运应采取不同的要求 尤其是长度大于15m的管桩 增加了堆放和吊点位置的要求和规定 附录a管桩的结构配筋根据gb50010 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8 1 1条公式8 1 1 2 得到抗裂弯矩公式 其中需考虑离心工艺系数1 9 日公式中此项为混凝土弯曲抗拉强度 有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和抗裂弯矩计算出管桩的结构配筋 详见标准附录a表a 1结构配筋考虑了实际生产地可操作性 附录b管桩的抗剪性能由材料力学剪力计算公式算出剪切荷载 式中 的计算 参照日本计算方法 式中 产生斜拉裂缝时的剪力 n mm2 t 管桩壁厚 mm i 混凝土截面相对中心轴线的附加力矩 mm4 r0为桩的外半径mm r为桩的内半径mm s0 相对中心轴线以上截面中心轴的截面静矩密码 pc 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 n mm2 系数 取0 5 t 混凝土抗拉强度 n mm2 日本取5 39n mm2 我国c80混凝土取2 22n mm2 因管桩为离心生产 计算时需考虑离心工艺系数 1 9 即便如此 用我国的混凝土抗拉强度计算得到得开裂剪力仍较日本的要小 标准中的开裂剪力采用我国的混凝土抗拉强度计算 因此是偏安全的 四 新旧国标及沪标的性能对比 原材料区别4 1适用范围 03sg409 仅适用于承受竖向荷载的桩基 当有水平荷载作用时应经验算后使用 管桩用作受拉 抗拔 桩 锚桩或主要承受水平荷载时 应验算后选用 phc pc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烈度6度 7度的地区 若使用于抗震烈度8度的地区 则需另行计算 ptc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烈度6度的地区 若使用于抗震烈度7度的地区 则需另行计算 10g409 phc pc主要适用于承压桩 当用于承受水平荷载或用作抗拔桩时 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适当加强桩与桩 桩与承台的连接构造 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烈度小于等于8度的低承台基础 抗震烈度为8度且建筑场地类别为 类时慎用 2000沪g502 适用于锤击沉桩 压入 水冲 中掘和冲孔埋桩等沉桩工艺也可参考使用 工程的环境 地质条件应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用作受拉桩及锚桩时应另行设计 4 2桩型 配筋比较 4 3管桩力学性能指标比较 4 4管桩钢筋笼架性能指标比较 4 5管桩使用原材料指标比较 4 6关于锚固筋的使用 03sg409 管桩不设桩端锚固筋 当工程设计或使用认为有必要时 可增设桩端锚固筋 10g409 管桩用作承压桩时 一般可不设桩端锚固筋 当用作抗拔桩时 应根据具体要求设置桩端锚固筋 并加强端板连接 2000沪g502 所有规格均设置锚固筋 具体如下 五 对客户疑问的部分说明5 1关于用回弹法不适合检测高强混凝土管桩强度的说明根据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 t23 2001 规定 1 普通回弹仪的标准能量为2 207j 回弹值换算成混凝土强度的最高强度为60mpa 而phc管桩混凝土强度达c80左右 要检测高强混凝土须采用标准能量 2 207j的回弹仪 普通回弹仪无法完成 2 检测时 回弹仪的轴线应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 管桩面检测时 回弹仪的轴线应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