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对联赏析_第1页
关于清明节的对联赏析_第2页
关于清明节的对联赏析_第3页
关于清明节的对联赏析_第4页
关于清明节的对联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关于清明节的对联赏析清明节对联赏析清明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气在农历的三月初八日,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农谚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作为节日的清明节则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上坟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清明节人们多吟诗作赋,不像春节之时写春联、贴春联为尚,故相对来说清明节对联并不多见。兹略举一些如下王维赋诗重阳节,其中一句广为流传“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有兄弟共登高的传统,王维兄弟分散,独2/9在异乡,逢此佳节,自然伤情。这一清明节的联借用王维的诗句,别具神韵。想来重阳节思念的亲人,虽在异乡,犹有相见之时。至于清明节所思念者,无非物化的亲人,其心境的繁复曲折更甚前者数“倍”。春社,祭名,祭祀土地,以祈丰收。周代用甲日,后世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清明既为春季第五个节气,距春社日自然不远。燕子归来,梨花凋落,即为此时的物候。上联用“春社”,为祭地之日,下联用“清明”,为祭祖之时,两者相对十分妥帖。上联用“来时”,下联用“落后”,来燕固有去日,梨花犹能重开,又将自然界的循环变化巧妙勾勒出来。着色清浅,意蕴幽远,对举工整,实为妙对。清明为三月节,前一日或二日为寒食节。寒食节有禁火的习俗。相传春秋时晋国介之推辅佐重耳回国后,隐于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仕,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介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能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至清明时才另起“新火”。槐火,即用槐木取火。古时随季节变化,燃烧不同的木柴以防时疫。据汉代大学者郑玄研究,槐火为冬天所用。故而此联说“槐火换”。二分,一般指春分与秋分,此处指春分。春分乃清明前一个节气。杏花开时,约在春分前后,此联赋予杏花思想感情,以为它知晓春分的音讯。数目对数目,词组对词组,且平仄相3/9调,对仗工稳。联中用唐人岑参逢入京使诗句“相逢马上无纸笔,凭君一语报平安”,又用宋人宋祁玉楼春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后者历来为人赞赏,近人王国维曾有评语“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由于其形容春意盎然如此之妙,以致“红杏闹春”几乎成为春联的家常菜。“清风明月”中有“清”、“明”二字,以点明节令。此联用古诗“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句。所谓杏花雨,乃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槐火用于冬日,到了春天,自然要更换。清明时节的雨沾衣不湿,推之应为杏花雨,杏花之繁茂也自可想见。文人撰联多有掉书袋的癖好,给走马观花的人设了栅栏,却为会心者添了无穷的乐趣。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这正是上联的出处。“冬节”指冬至,自冬至到寒食刚好一百零五天,所以寒食日又称“一百五日”。下联化习语“二十四番花信风”。花信风指应花期而来的风,由于风应花期,其来不误,故此得名。由小寒到谷雨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候,每候应一种花信。小寒节三信梅花、山茶、水仙大寒节三信瑞香、兰花、山蠜立春节4/9三信迎春、樱桃、望春雨水节三信菜花、杏花、李花惊蛰节三信桃花、棠棣、蔷薇春风节三信海棠、梨花、木兰清明节三信桐花、麦花柳花谷雨节三信牡丹、酴醾、楝花。以上为二十四种花信风。楝花风毕恰是春季结束,所以下联说“花信风来廿四春”。“寒食雨”与“花信风”之对,“百五日”与“廿四春”之对,甚为工整。榆火,从榆木所取之火。古人冬天用槐檀取火,春天则改用榆柳。此联用词简洁,由于涵括了寒食前后的变化,意思较为丰富,同时对仗工整,也算难得。桃花粥是旧俗寒食节的食品。荠菜籽能榨油,可供油灯照明之用。且荠菜繁茂之时,恰在清明前后。是以“荠菜灯”对“桃花粥”,别有风趣。瓯是一种器皿,一般为瓦器。黄金之瓯,自然无比坚固,常用以喻疆土之完固。“英雄”与“烈士”之对,“胆壮”与“心安”之匹,十分工整,且一张一弛,饶有趣味。上下两联都出自唐白居易的诗。其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纪事诗句“旧径开桃李,新池凿凤凰。只添丞相阁,不改午桥庄。远处尘埃少,闲中日月长。青山为外屏,绿野是前堂。引水多随势,栽松不趁行。年华玩风景,春事看农桑。花妒谢家妓,兰偷荀令香。游丝飘酒席,瀑布溅琴床。巢许终身稳,萧曹到老忙。千年落公5/9便,进退处中央。”是为上联的出处。午桥,即是午桥庄,是唐裴度的别墅。白居易卯饮酒诗句“卯饮一杯眠一觉,世间何事不悠悠”,乃下联所自。卯饮,即晨饮。此联平仄严格相对,层次分明,乃佳对。百六日,亦同百五日,谓寒食节。自冬至到寒食或为一百零五天,或为一百零六天,两说并存。杏酪,杏仁造的糊状物,即杏仁粥。榆羹,又称榆粥,乃用榆荚或榆皮煮的粥。太平御览引陆翙邺中记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煮作粥。”可知古人曾有寒食备杏酪的习俗。唐崔护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人据此诗演成崔护和少女的恋爱故事。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博陵名士崔护进士落第,心魂落寞。逢清明节,他独往城南踏青,见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感口渴,遂叩门求饮。开门之人,竟为一妙龄佳丽。崔护一见倾心。次年清明,崔护旧地重游,却见院墙如故而人已渺然。他帐然若失,遂在门上题了此诗。于是,“人面桃花”就成为清明时节浪漫典故。上联暗指寒食,下联本寓清明,以人事故典牵引而出,一悯一怅,顿生千古幽思。这也是一副寒食节所用对联。此联开头先点出“冷节”,“冷节”即寒食节,因要禁火而吃冷食。再以“榆火”6/9描述春景,有些凄凉。下联则选取另一幅春季画面“前村闹杏花”,一个“闹”字,极为传神地写出了生活情趣。杏花开放的时节为春天,故以“杏花天”指春天。唐代李商隐评事翁寄赐炀粥走笔为答诗“粥香炀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绩篷。”语言简练,遣词准确,当是此联特点。“榆”“杏”之对,十分工稳。12原来,与我国大多传统节日不同的是,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是依据太阳运行的轨迹而定,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属于阳历的范畴。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清明节每年都在4月5日左右,前后仅相差一两天,而在农历里的日期却变化很大。据介绍,自清代以来,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定为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因而为24个特定的时刻,而非特定的24天。由于一年的长度是用太阳的运行定出,二十四节气也是用太阳的位置定出,每一节气在每年中的日期变动不大。但是,一个回归年实际长度为天,公历法上的一年长度则为365天,因此每年会多出,节气的特定时刻也会每年顺延天。如此一来,累积4年后为天,几近一天,为修正之,故阳历历法中有”闰年”制度,每4年会多出27/9月29日一天。顺延的结果,使得某节气的时刻越过午夜至隔日,或因闰年之故而提前一日,这都会使节气的日期发生改变,但日期差异只会在3天内。清明踏青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并不是每年都固定在4月5日。至于为什么清明节不计阴历,实际上是因为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而清明则是在阳历中一般都在4月4至6月之间,却不能以确定的阴历日期为准。其实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老祖先流传下来的二十四节气看作中华民族自有的阳历,因为它和国外使用的阳历都是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计算和划分的,自然区别不象阴历与阳历间这样大。传统节日基本都按农历计算,如春节、元宵节、中秋、端午。可与这些节日不一样的是,清明却“属”阳历,8/9其日期基本落在了阳历的4月4日6日。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这在二十四节气里是唯一的。我国古代无论是计时,还是记一人的生辰,都是以农历为依据的,这也注定了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基本都是以农历时间为准,如春节是正月初一,中秋是八月十五。然而,和其他传统节日不一样的是,清明却是“身担二职”,其既是节气又为节日。清明时,太阳运行至黄经15度。“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朗气清、春光明媚的意思。这时草木齐长、百花开放,城市乡村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从根本上讲,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的范畴,因为其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称为一个“回归年”或“太阳年”,太阳在星空背景下的运行路线称为“黄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