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教学大纲.doc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教学大纲.doc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教学大纲.doc_第3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教学大纲.doc_第4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是一门研究五四“文学革命”到建国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学科,主要讲授文学运动与思潮、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的基本发展状况。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二、教学目的及要求:1、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2、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3、系统了解“五四”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三、教学重点及难点:结合与本课程相配套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和必读书目,把作品放在史和作家的创作道路中,分析评价其特点、成就和意义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四、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在不同发展时期的阶段划分,在内容上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本课程与文学概论课程有着互为依托的关系。文学概论课的许多理论原理将在本课程中得到运用,而本课程的许多文学现象,又将成为文学概论课的重要例证。本课程与外国文学课也有着重要联系。不但本课程在内容上将涉及许多外国的作家作品以及文艺思潮,而且本课程讲授的许多文学现象与外国文学课中讲授的许多内容相关,有着丰富的比较研究资源。五、学时、学分:本课程共108课时,分两个学期授课,其中第一学期60课时,每周3课时,自学5课时,第二个学期40课时,每周2课时,自学3课时。本课程为5学分。六、教学内容: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学时基本教学目的要求掌握五四文学革命的发展脉络,其中各文学团体的基本情况及主张,不同阶级文艺思想的论争要重点掌握。主要教学内容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新青年的创刊及其思想启蒙性质。二、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及其发展:、胡适、陈独秀发难的时间,文章、主张及评价。、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及意义。、文学革命带来的文学观念的变化。一、 与守旧复古派的论争:、简说与林纾的“文白之争”。、学衡派的主张;新人文主义性质,文化保守主义立场及评价。、附介甲寅派。二、 新文学社团的蜂起:、蜂起的原因;、文研会及其为人生的文学观。、语丝社简介。、创造社的成立、初期自我表现的文学观及其演变。、前期新月社在新诗及剧运方面的主张。、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文学主张。三、 五四文学的时代品格。四、 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重点及难点、简要评述胡适、陈独秀、周作人关于文学革命的主张。、简要评述文研会、初期创造社的文学观及其意义。、如何评价学衡派?、文学革命使文学观发生了哪此变化。、简谈五四文学的时代品格。、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是什么。第二章 鲁迅 学时基本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鲁迅的思想历程,掌握小说、散文、散文诗、杂文的内容、主题、艺术,以及对后代文体的贡献。主要教学内容一、 简介鲁迅生平、思想发展与创作概况。二、呐喊与彷徨、狂人日记主题的深刻性与艺术的独创性。、阿正传等以农民为题材的小说:阿形象分析。阿正传悲喜剧相结合的艺术基调。阿正传中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带来的间离效果。祝福离婚故乡所提示的人的精神痛苦。鲁迅以农民为题材的小说超越同类题材的可贵之处。、伤逝等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小说: 伤逝揭示爱情悲剧的独到之处及其深刻性。在酒楼上孤独者所反映的先觉者失败的悲剧及其人生困境。鲁迅以新型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小说的思想意义。、鲁迅小说现代化的独特成就。三、故事新编、简介理水等小说。、古今杂揉的艺术手法及其所产生的间离效果。四、野草与朝花夕拾、野草的产生背景;、以秋夜过客等为例说明野草所瑶的绝望、反抗的鲁迅哲学。、野草的艺术成就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启示与意义。、略说朝花夕拾。五、鲁迅杂文、鲁迅前后期杂文内容简介。、鲁迅杂文的审美特质。重点及难点、狂人日记的思想效果是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段获得的。、历来解读阿形象有哪几种认识,你的看法如何。、子君、涓生爱情悲剧深刻的思想性表现在哪里。、鲁迅农民题材与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在哪些方面超越了同类小说。、鲁迅小说现代化的独特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野草所体现的鲁迅的哲学。、野草的艺术成就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启示与意义。、举例说明鲁迅杂文的审美特质。第三章 小说(一) 学时基本教学目的要求掌握问题小说、乡土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它小说流派的代表作家作品。主要教学内容一、 问题小说、问题小说的兴起原因及代表作家作品简介。、叶绍钧的创作概况、写实风格及潘先生在难中简析。一、 乡土写实小说、乡土小说的成因与特色。、乡土小说代表作家作品简介。、乡土小说的贡献及后来的发展流变。一、 自叙传抒情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的成因及特点。、郁达夫创作概况与零余者形象简析。重点及难点 、分析问题小说与乡土写实小说的创作特点。、评述年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轨迹。、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形象特征及意义。、创造社主观抒情小说的特点。第四章 通俗小说(一) 自学重点及难点:、以玉梨魂为例谈民国旧派小说的过渡性特点。、张恨水对传统的章回小说进行了哪些革新。、通俗小说有哪些基本类型。第五章 郭沫若 学时基本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郭沫若的思想及诗学观、史剧观,掌握其诗集以及剧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主要教学内容一、 郭沫若生平与创作概况:、泛神论思想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歌德、惠特曼的影响与浪漫主义的诗学观:内容上的自我表现,形式上绝端自主和自由。、失事求似的史剧观。二、结合凤凰涅般匪徒颂天狗晨安等诗歌分析女神中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勇于破旧创新的觉醒的民族形象。、热烈的爱国者形象,、追求精神自由、个性解放和拥抱万物、雄视世界的自我形象。三、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的意义、贡献和局限。四、屈原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重点及难点、以凤凰涅般为例,分析女神中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谈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意义、贡献和局限。、以屈原为例,说明郭沫若史剧创作的独特个性。第六章 新诗(一) 学时基本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初期白话诗、小诗、新月诗派、早期无产阶级诗歌的主张、内容、诗人及作品。主要教学内容一、尝度集和初期白话诗:、尝试集的思想内容和文体形式。、其他初期白话诗简介。、初期白话诗的艺术特点和弱点。二、女神之后的新诗创作:、湖畔诗人的特色与贡献。、小诗的形成原因、特点及主要作家。、沉钟诗人冯至的诗作与特色。三、新月派与新诗的规范化:、新诗发展中新月派担负的历史使命及戎理论主张。、闻一多:创作概说及其新格律诗理论。死水分析。闻一多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在新诗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和贡献。、徐志摩:创作概说,再别康桥审美品评,徐诗的艺术成就和独特贡献。四、早期象征诗派:、纯诗概念的提出、内涵和意义,、李金发简介与弃妇解读。五、早期无产阶级诗歌:、倡导,、蒋光慈诗歌简评。重点及难点、名词解释:湖畔诗派,小诗,新格律诗派。、自选范例,论证闻一多是怎样实践其新格律诗主张的。、举例论述徐志摩的艺术成就与独特风格。、新诗诞生后是怎样多元化地探索其发展道路的。、新格律诗,纯诗概念的提出,其理论和实践的意义何在。、死水再别康桥蛇弃妇赏析。第七章 散文(一) 自学重点及难点、怎样估价五四散文的总体成就。、周作人言志小品的代表作与风格。、冰心散文的内容与冰心体散文的艺术特色。、失自清散文的特色与不足。、语丝文体的特色。、徐志摩 散文与西滢闲话各有什么特色。第八章 戏剧(一) 自学重点及难点、名词解释:文明戏、爱美剧、国剧运动。、“天知派新剧”的表演特色。、五四时期“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部署是什么?、上海民众剧社与戏剧协社的成立、主张与意义。、胡适、洪深、欧阳予倩、陈大悲、白薇的话剧创作概况。、以获虎之夜回春之曲为例,论述田汉戏剧创作的发展过程与不同特色。、丁西林“优雅的喜剧”代表作与艺术特色。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学时基本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和论争的过程,左联成立经过及对文学的倡导。主要教学内容一、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和论争:、倡导的背景与原因。、倡导者的理论主张。、倡导者的错误:对革命性质和形势的误断;接受波格丹诺夫的“文学组织生活”说,视文学为宣传工具;批判鲁迅等五四作家与五四文学。、鲁迅的观点:肯定革命文学这一口号但强调须认清中国革命性质。肯定文学有宣传作用但强调须具有艺术特征,肯定作家须改造世界观但反对突变说,指出应认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文艺论。二、左联:、成立概况,、主要工作:传播马列主义文艺理论,译介外国文学,开展大众化讨论,在左的思想束缚下曲折地探讨现实主义:、清算“革命浪漫谛克”的愿望和引进“新写实主义”的初衷一步,、接受拉普的“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和“新写实主义”的转向,、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却又作出左的解释,培养青年作者并推进左翼文学创作。、简介“两个口号的论争”与“左联”的解散。、左联的缺点与创作。三、年代的文艺论辩:、关于文艺基于普遍人性的论辩。、关于文艺自由的论辩(注意作出评价)。、关于性灵文学的论辩。、与京派作家的论辩。四、年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和特点:、基本面貌:左翼、京派、海派的三足鼎立与互渗。、特点:题材内容的空前开拓,文学形式的发展变化,作家个人艺术世界和艺术风格的形成,现实主义成为主流,现代主义崭露头角。重点及难点、怎样评价创造社、太阳社倡导无产阶级文学的得失。、年代鲁迅是怎样抵制左倾教条主义的。、怎样评价年代关于文艺自由的论辩。、简述左联探讨现实主义的曲折历程。、论年代文艺以展的基本面貌和特点。、简谈年代自由主义文学的发展和贡献。、名词解释:左联,自由人与第三种人,论语派,京派、海派。第十章 茅盾 学时基本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茅盾现实主义文学观,“社会剖析派”小说的范式性,茅盾小说创作的总体成就。主要教学内容一、茅盾概述:、生平简介,、茅盾的创作准备:文学批评活动造就的理论素养和现实主义文学观,早期共产党人对革命社会科学理论的修养,革命政治实践形成对时代变革的深刻体验与把握,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量的影响。、“社会剖析派”小说的范式牲:主要反映刚刚逝去或正在发生的社会现实;坚持用先进的社会科学理论分析社会生活以拓展形象思维的深 广度;依据典型环境解释和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戎成长史。、茅盾小说创作的总体成就概说: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并成功地创造了民族资本家和时代新女性两形象系列。追求而严谨的布局,形成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而又严密完整的结构方式。二、子夜分析:、创作动机与深刻的思想意义。、吴荪甫形象分析。、艺术成就。重点及难点、茅盾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有哪些主要特点。、以子夜为例,论述矛盾小说的基本成就。、分析评价茅盾创造的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分析茅盾创造的时代新女性形象系列。、吴荪甫形象分析。、分析评价子夜对中国作出的艺术“定性”分析。第十一章 老舍 学时基本教学目的要求掌握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价值,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主要教学内容一、老舍概述:、生平简介,、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对文化批判和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乡土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过程中市民阶层命运、思想和心理的成功的表现者;其作品中的北京味儿、幽默风有及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樗着现代小说在民族化、个性化追求中的突破。、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文化偷型作家的独特视角;老派市民形象分析(以离婚为中的张大哥为例):、仍是乡土中国的子民;保守闭塞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落后面的批判。新派市民形象特点:一味逐新求洋而丧失人格,对现代性变革过程中的道德失范、价值混乱的批判;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反思和排拒;理想市民形象分析:目的在于探索文化转型的出路,常以比较传统的道德观构思理想的市民性格;通过四世同堂中韵梅、钱默吟形象肯定了民族优秀精神。贫苦市民形象系列中月牙儿多重意旨:对城市贫民不平人生的同情,对酱主义文明的批判;也流露出美化封建宗法社会东方文明的民粹主义倾向。二、骆驼祥子分析:、对小说思想意义的两种阐释:对社会黑暗的批判和对劳动者个人奋斗的否定,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祥子形象分析。、虎妞形象分析。重点及难点、简谈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为会么说老舍是一位文化偷型的作家。、分析评价老吉创造的“老派”市民形象系列。、祥子形象分析。、虎妞形象分析。、试谈老舍小说京味的具体表现和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感情。、为什么称老舍为语言大师。第十二章 巴金 学时基本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无政府主义思潮对巴金早期思想和创作的影响,结合作品分析巴金前后期小说艺术风格的变化。主要教学内容一、巴金概述:、生平简介,、无政府主义思潮对巴金早期思想和创作的影响。、灭亡和爱情三部曲:内容简介,无政府主义式的革命者形象及其独特的思想意义,与早期普罗小说的共性及其“青春的颂歌”特色。、憩园与寒夜:憩园的道德批判主题及艺术之圆熟、寒夜借性格悲剧、家庭悲剧反映社会悲剧的主题与艺术特色。、巴金前后期小说艺术风格的变化。二、家分析:、家的内容与思想意义。、觉新形象分析。、家的艺术特色。重点及难点、巴金前期小说中的革命者形象有何独特意义。、为什么称巴金前期小说为“青春的赞歌” 。、觉新形象分析。、寒夜是怎样通过性格悲剧和家庭悲剧来写社会悲剧的。、巴金前后期小说艺术风格的比较分析。第十三章 沈从文 学时基本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沈从文乡野与都市对立的小说世界,以及代表作品的审美意蕴。主要教学内容一、沈从文概述:、生平简介。、乡野与都市对立的小说世界:沈从文小说的审美视角,湘西小说对不同人生形式和生命形态的表现:乡下人系列中自在的生命形态:独有的德行品性与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痛苦与忧伤,浪漫传奇中理想的生命形态:葆有野性的原始生命活力,现实与历史交织的小说中试图保留正在逝去的生命的正直和热情,为民族品的重造寻找道路;都市小说对现代文明病的观照。、现代抒情写意小说的开拓者:继承古代抒情艺术传统,用故事抒情作诗;创造了独特的审美意境,为小说提供了与典型并产的审美范畴,为小说意境的创造提供了重要经验:、取材具有某种神秘性,运动虚实相生的审美原则构设人事场景。以青绿钯描绘自然风物图画,、用情景交融或隐喻象征方法抒发主观情意。二、边城分析:、边城的思想意蕴:讴歌人性美与人情美和优美、自然、健康的人生形式;理想的人生形式无法抗拒唯实唯利人生形式和命运中诸多“偶然”“误会”的冲击,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的忧伤。、边城的抒情写意特色:小说表现的是作家用理想之光照见的人生历史潮流图景;悲剧的题材但无意开掘悲剧情节和塑造悲剧性格;房间写成优美的牧歌和忧郁的田园诗。重点及难点、分析边城的思想意蕴。、为什么说边城是一部浪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