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 章末素能提升+单元质量检测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 章末素能提升+单元质量检测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 章末素能提升+单元质量检测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 章末素能提升+单元质量检测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 章末素能提升+单元质量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一 章,从实验学化学,章末素能提升,知 识 网 络,专 题 归 纳,专题1常用除杂的6种方法,A,解析:B.温度升高,KNO3的溶解度增大幅度很大,NaCl的溶解度增大幅度很小;降低温度,KNO3的溶解度降低幅度很大,NaCl的溶解度降低幅度很小,提纯混有少量KNO3的NaCl,应采用先制得常温下的浓溶液,再蒸发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C.试管口向上,加热时会有水蒸气冷凝回流,导致试管炸裂。D.苯比水密度小,用苯萃取碘水中的I2,液体分层后含I2的苯溶液在上层,分液时应将含I2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D,B,解析: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A项错误;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而除去CO中的CO2,B正确;苯的密度比水小,水层在下,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含碘的苯溶液从上口倒出,不能从下端放出,C错误;HCl与NaHCO3反应生成新的杂质气体CO2,故洗气瓶中应为饱和食盐水,而不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D错误。,专题2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考查点,3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得失)数目问题的分析,如Na2O2、NO2与H2O反应。4考查一些特殊的反应:如一氧化氮和氧气常温常压下即可反应,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合成氨反应等属于可逆反应。Cl2与H2O反应为可逆反应。,触及高考,D,D,解析:A.n(NaOH)8 g40 gmol10.2 mol,VNaOH(aq)0.1 L,c(NaOH)0.2 mol0.1 L2 molL1。B.设稀NaOH溶液的浓度为x,根据稀释前后n(NaOH)相等,得0.04 L5 molL10.1 Lx,x2 molL1。c.NaOH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导致容量瓶内NaOH溶液温度偏高,定容NaOH溶液体积偏小,c(NaOH)偏大。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所确定的液面比刻度线低,定容NaOH溶液体积偏小,c(NaOH)偏大。,C,专题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2溶液配制的考查点:(1)考查仪器的使用:本实验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溶质)、烧杯、量筒、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等。(2)考查容量瓶的使用:要注明容量瓶的规格;容量瓶只能用来配制溶液,不必干燥,不能长时间贮存溶液;容量瓶使用前要查漏。(3)考查实验操作:移液要用玻璃棒引流;NaOH固体应在小烧杯中称量;定容时应平视。,B,(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误差偏高的是_。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倒转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解析:(1)配制溶液时,首先是计算,然后称量、溶解、冷却后转移至容量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振荡容量瓶,继续加水最后定容摇匀即可,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根据操作流程可知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2)用NaOH固体配制1.0 molL1的NaOH溶液240 mL时需要利用250 mL容量瓶,所以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1.0 molL10.25 L40 gmol110.0 g。由于左盘的质量右盘质量砝码质量,则根据示意图可知烧杯的实际质量30.0 g2.6 g27.4 g。(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4)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则导致溶质减少,浓度偏低;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液面在刻度线下方,所以浓度偏高;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则冷却后溶液液面低于刻度线,浓度偏高;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倒转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则导致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低,答案为。,解析:将一定浓度的溶液分为若干份,各份的浓度相等,A正确。0.1 mol/L10 mL100 mL0.01 mol/L,B正确。n(N2)0.05 mol,n(O2)0.1 mol,V(N2)V(O2)0.05 mol0.1 mol12,C正确。在标准状况下CO是气体,H2O不是气体,0.1 mol CO的体积是2 240 mL,0.2 mol H2O的体积远小4 480 mL,D不正确。,D,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对物质的提纯原则不明确,在物质的提纯过程中往往引入新杂质而出现错误。(2)不能准确掌握萃取和分液的操作,不会选择合理的萃取剂。(3)对蒸发、蒸馏等操作的注意事项不明确而出现错误。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常见仪器的使用(1)不能准确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2)对实验安全等事故不会处理。(3)不能准确掌握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3常用的化学计量(1)计算过程中没有注意物理量的单位。(2)不能正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3)不会计算分子、原子、电子等微粒的物质的量。(4)不清楚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条件。(5)有关溶液的计算中不会应用电荷守恒的思想。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不熟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流程。(2)不能准确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3)不能准确进行误差分析。,(8)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9)长时间盛放石灰水的烧杯洗涤时应先加入适量的盐酸进行洗涤。()(10)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11)NaOH的摩尔质量为40 g。()(12)1 mol O2的质量与O2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13)2 mol H2O的摩尔质量是1 mol H2O的摩尔质量的2倍。()(14)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CO、N2的混合气体与O2所含的分子个数相同,原子个数也相同。()(15)1 L水溶解5.85 g NaCl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 molL1。()(16)将25 g CuSO45H2O晶体溶于75 g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解析:(1)量筒不可以加热。(3)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4)坩埚加热时应放在铁圈或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5)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常用镊子,而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常用药匙或纸槽。(6)由自来水制取蒸馏水时不需要温度计。(8)容量瓶、分液漏斗等在使用前一般均需要检查是否漏水。(9)长时间盛放石灰水的烧杯内壁沾附有碳酸钙,加入盐酸可与之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而洗去。(10)有的物质不含分子,直接由原子构成,如金刚石,还有的物质直接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11)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12)质量的常用单位为g,而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只能说1 mol O2的质量(以g为单位)与O2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13)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本质属性之一,与物质的多少无关。(14)CO、N2、O2均为双原子分子。(15)1 L NaCl溶液中溶有5.85 g NaCl,其溶质物质的量浓度是0.1 molL1。(16)胆矾溶液的溶质为CuSO4,25 g胆矾中CuSO4的质量小于25 g。,偏小,偏小,偏小,偏大,偏小,(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用不干燥的量筒量取浓硫酸。_(7)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小烧杯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小烧杯中。_(8)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_(9)配制溶液时,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的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_(10)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取多余的液体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_(11)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_(12)配制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所用的容量瓶中有水滴。_(13)定容摇匀后少量溶液外流。_,偏小,偏大,偏大,偏小,偏小,无影响,无影响,无影响,解析:(1)没有450 mL的容量瓶,应根据配制500 mL溶液来计算。(2)在纸上称量NaOH固体,由于NaOH易潮解,会有少量NaOH沾附在纸上。(3)NaOH固体易潮解,称量时间过长其表面会有少量水。(4)砝码生锈导致所称量的溶质质量偏大。(5)1 g以下用游码,根据质量关系“左盘右盘游码”,可知实际称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