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1908-2011 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规范.doc_第1页
DB21∕T 1908-2011 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规范.doc_第2页
DB21∕T 1908-2011 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规范.doc_第3页
DB21∕T 1908-2011 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规范.doc_第4页
DB21∕T 1908-2011 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40.10B43备案号: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 21/T 19082011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规范Construction criterion for standardized beef Cattle raising zone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本稿完成日期:二零壹壹年五月三日)2011 - 09 - 19发布2011 - 10 - 19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 21/T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辽宁省畜牧兽医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畜牧业经济管理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永涛、石继超、周成利、林广宇、金双勇、刘莹。5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选址、布局、牛舍建筑、饲养管理、饲料兽药投入品、消毒制度、引种、病死牛处理、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和记录各环节等技术内容和应遵循的准则。本标准适用于年出栏200头以上商品育肥肉牛的养殖小区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J 52-1983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6567-1996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NYT 815-2004 肉牛饲养标准NY/T 1168-2006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1252002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 51262002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 51272002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国务院种畜禽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部畜禽标识与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农医发20068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标准化养殖小区 raising zone是指在适合畜禽养殖的地域内,按照人畜分离、集约化养殖要求,由若干农户自愿合作建设的、专门从事某一种特定畜禽养殖,有一定规模,饲养设施和防疫设施完备,粪污处理设施配套,技术规程统一,管理措施一致,畜禽生产相对集中或相对封闭的养殖区域。3.2净道 no-pollution road牛场进牛、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出入的专用道路。3.3污道 pollution road粪便等废弃物、出场牛的道路。4 小区选址4.1 小区用地应符合当地村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4.2 禁止在国家和地方法律规定的水源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内建场。4.3 小区周围3km内无大型化工厂、采矿厂、皮革厂、肉品加工厂、屠宰厂及畜牧场等污染源;距离干线公路、铁路、村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应在1km以上。4.4 场址应选择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在丘陵山区建场应选择阳坡,坡度不宜超过20度,土质符合GB 15618中二级标准的要求。4.5 小区占地面积应满足生产需求,建筑面积按每头牛5,总占地面积为总建筑面积的3.54倍。4.6 小区内水源充足,能满足生产生活需求,水质符合NY5027要求。4.7 小区电力充足、可靠,符合GBJ 52的要求。5 场区布局5.1 场区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局,各功能区界限分明,功能区之间有防疫隔离带或墙;净道与污道分开,场区的出、入口分开。5.2 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及地势较低处。5.3 管理区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主要包括生活设施、办公设施,管理区大门口必须有车辆消毒池。5.4 生产区设在场区中间,主要包括牛舍和辅助生产设施。5.5 牛场隔离区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牛舍、出牛台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等,每个设施需有单独通道。5.6 牛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6 牛舍建筑6.1 牛舍类型根据生产需求、经济及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半开放式牛舍或封闭式牛舍;牛舍内部按单列式或双列式排列。一般单列式牛舍内径跨度4.505.00m;双列式牛舍内径跨度9.0010.00m,采用对头式饲养。相邻牛舍间距不得少于15m。6.2 牛舍朝向牛舍应坐北朝南,南北向偏东或偏西不宜超过30。6.3 建筑结构6.3.1 建筑工艺牛舍采用砖混结构或轻钢结构,每栋牛舍长度根据养牛数量而定。6.3.2 墙壁要求坚固结实、抗震、防水、防火,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便于清洗和消毒。6.3.3 屋顶要求质轻、坚固耐用、防水、防火、隔热保温,能防雨水、风沙侵入,隔绝太阳辐射。6.3.4 地面牛舍地面要求致密坚实,不打滑,有弹性,通常采用水泥地面,便于清洗消毒,具有良好的清粪排污系统。6.4 牛舍内部设施6.4.1 牛床每头牛牛床长度为1.701.80 m,宽度为1.101.20 m。牛床地面应结实、防滑、易于冲刷,并向粪沟倾斜2度。6.4.2 粪沟宽0.250.30 m,深0.100.15 m,并向贮粪池一端倾斜度为23度。6.4.3 进料通道单列式位于饲槽与墙壁之间,宽度1.301.50m;双列式位于两槽之间,宽度1.501.80m。若使用TMR车饲喂通道宽3.604.50m。6.4.4 饲槽设在牛床前面,槽底为圆形,槽内表面应光滑、耐用。饲槽上口宽0.550.60m,底宽0.350.40m,前沿高0.450.50m,后沿高0.600.65m。6.4.5 门牛舍门高不低于2.00m,宽2.202.40m,坐北朝南的牛舍,东西门对着中央通道,若使用TMR车饲喂则门高最低3.50m,门宽3.50 4.00 m。6.4.6 窗能满足良好的通风换气和采光需要。采光面积为1:12(牛舍窗户面积:牛舍内地面面积)。一般窗户宽为1.503.00m,高1.20 2.40m,窗台距地面1.20 m。6.4.7 辅助换气设备有条件的小区应在牛舍内安装排气扇,降低牛舍内有害气体浓度。牛舍内有害气体允许范围:氨20mg/ m3;二氧化碳1500mg / m3;硫化氢8mg/ m3。6.4.8 工作间与调料室牛舍靠近道路的一端设有工作间和调料室,每个间(室)面积12.0014.00 m2。7 辅助生产设施7.1 饲料贮备和加工设施7.1.1 青贮壕(窖)青贮壕(窖)建在生产区地势高燥处,壕(窖)底部和四周做防渗漏处理。贮备量按每头牛每天20kg计算,需能满足67个月需要。7.1.2 精饲料加工贮备车间精饲料加工贮备车间面积应满足饲料加工机械的摆放、人员操作、原料和精饲料贮备的需要。其中,精饲料贮备量应能满足12个月需要。7.1.3 草料库草料库建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处,与其他建筑物保持安全防火距离,同时兼顾由场外运入,再运往牛舍两个环节。饲草贮备量按每头牛每天8kg 计算,应满足36个月需要。(高密度草捆密度350kg/ m3)7.2 供水设施可采用水塔、蓄水池或压力罐供水,供水能力按每头牛日供0.30吨设计。场区应建有蓄水池,能够贮存满足2天以上的用水量。7.3 供电设施电力负荷等级为民用建筑供电等级三级,自备电源的供电容量不低于全场电力负荷的1/4。8 卫生防疫8.1 消毒定期对牛舍、饲喂用具和牛只进行消毒;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牛舍要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经紫外线消毒;养殖小区、牛舍入口设消毒池,定期更换消毒液。8.2 防疫牛群的防疫应符合NY 5126的规定。8.3 病牛处理有治疗价值的病牛应在隔离舍治疗,治愈后回群。8.4 病死牛处理病死牛均采取深埋或焚烧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牛场有病死牛无害化处理记录。8.5 牛只购入购入牛要在隔离场(区)观察不少于30天,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转入生产群。8.6 牛只出场淘汰及出售牛只应经检疫并取得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出场。9 环境保护9.1 环境卫生新建牛场必须进行环境评估。确保牛场不污染周围环境,周围环境也不污染牛场环境。9.2 粪便污水处理牛场必须同步建设相应的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粪污处理设施应采取防扬散、防流失和防渗透等工艺。固体粪污处理后符合NY/T 1168的规定方可运出场外;污水经处理后符合GB 8978的规定才可排放。10 小区管理10.1 引种引进种牛要严格执行种畜禽管理条例,并按照GB 16567进行检疫。10.2 饲养工艺小区采用阶段育肥饲养技术,日常营养需求按照NY/T 815执行。10.3 投入品管理10.3.1 饲料饲料应符合NY 5127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规定。10.3.2 药物饲料添加剂饲料中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牛场应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执行休药期。10.3.3 兽药对牛只使用药物时,执行NY 5125的规定。10.3.4 消毒剂应选择对设备没有破坏和不伤害牛只体表及在牛体内没有残留毒性的消毒剂。10.4 技术人员管理应聘任与生产规模相适应,具备畜牧兽医中专以上学历或获得畜牧兽医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兽医技术人员应取得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兽医执业资格证书。10.5 记录与档案管理根据农业部发布的畜禽标识与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建立肉牛生产记录制度,记录资料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