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桥施工方案-石武客运专线.doc_第1页
框架桥施工方案-石武客运专线.doc_第2页
框架桥施工方案-石武客运专线.doc_第3页
框架桥施工方案-石武客运专线.doc_第4页
框架桥施工方案-石武客运专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建铁路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TJI标段 框架桥施工方案 目 录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 -2 编制范围- 1 -3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1 -4施工组织机构- 2 -5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和方法- 3 -6施工工期安排、保证工期的措施- 8 -7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8 -8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9 -9劳动力组织计划、主要材料供应计划及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主要检测实验仪器配备- 9 - 10 -中铁二十三局石武项目经理部1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1.1编制依据(1) 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定;(2) 国家和铁道部现行设计规范、客运专线相关验收标准、施工规范;(3) 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4) 承发包合同、招投标文件;(5) 设计文件(含设计技术交底)、设计图纸。(6) 局指下发的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湖北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7) 现场调查所获得的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8) 企业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及多年工程实践积累的施工及管理经验。公司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工法;(9) 可资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 (10) 国家及地方施工安全、工地保安、人民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与技术标准。1.2相关标准及技术条件1.2.1客运专线铁路相关标准;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1.2.2客运专线铁路有关施工技术指南及技术条件;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3-2005)2)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2 编制范围新建铁路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DK1066750框架小桥工程的站前工程(不含无碴轨道块的预制和轨条铺设)的施工。3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新建铁路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DK1066750框架小桥工程,本框架用途:交通。3.1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2)设计速度目标值:基础设施350km/h(3)正线数目:双线(4)正线线间距:5.0m(5)最小曲线半径:7000m (6)最大坡度: 20(7)到发线有效长:650m(8)牵引种类:电力(9)列车运行方式:自动控制(10)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11)轨道类型:无碴轨道3.2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工程项目单位数量1C35混凝土(翼墙框架身)m3190.22C35混凝土(出入口冀墙)m3276.43C35混凝土(框架涵身)m3325.24C20素混凝土(顶部防护层)m37.45涵身钢筋t50.76箱顶TQF1型防水层m2231.24 施工组织机构项目部人员组成如下:项目经理张福军,副经理张德才,总工郑晓光。技术负责人关贞宝,质量负责人郑卫东,安全负责人崔佳,物资设备负责人秦兆林,计划合同负责付亚红。下设一个桥涵作业队。队长张军,技术主管王昆。 5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和方法5.1施工方案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组织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工期要求和进度安排确定进行施工顺序的合理安排施工,DK1066+750处框架小桥位于架梁通道上,为保证架桥机能够顺利通过先施工框架小桥,为该段桥梁架设做好准备。5.2施工方法5.2.1地基处理根据设计要求需要对框架小桥处地基进行地基处理,本框架小桥基底等同于本段路基处理方法,要求地基承载力大于等于180kpa。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2.2基坑开挖方法待地基处理完成后(CFG桩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基坑开挖,土质基坑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开挖为辅,进行放坡施工,必要时加设挡板或适当放缓边坡。基坑渗水时,在基坑内设集水井,采用抽水机排出坑外,保持基坑处于无水状态,当基坑开挖到接近设计标高时进行CFG桩桩头处理,做好桩冒。并将基地处理平整。基底到达设计标高和岩层后,采用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5.2.3基础施工基坑开挖完成后按照设计图纸的几何尺寸进行施工放线,支立基础模板,钢筋绑扎,基础混凝土浇筑。5.2.4涵身及底板5.2.4.1钢筋制、绑扎、安装钢筋制作钢筋全部集中在驻地钢筋场内采用机械辅以人工加工,材料统筹规划利用和材料的规范化管理。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浮皮、铁锈等均清除干净;加工后的钢筋,应平直,表面无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养护合格侧墙钢筋安装底板立模底板混凝土浇筑底板钢筋安装墙背回填混凝土浇筑满堂支架搭设桥面板底模铺设侧墙混凝土浇筑侧墙立模钢筋安装混凝土集中拌和混凝土运输车运送混凝土入模施工准备基坑修整基底检验基坑开挖基地处理不合格基础施工钢筋弯制和末端弯钩符合设计要求,受拉热轧光圆钢筋末端作成180的半圆形弯钩,弯曲直径不小于2.5d,钩端留不小于3d的直线段;受拉热轧带肋钢筋末端采用直角形弯钩,弯曲直径不小于5d,钩端留不小于3d的直线段;弯起钢筋弯成平滑的曲线,半径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光圆钢筋)或12倍(带肋钢筋)。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钢筋接头要采用闪光对焊接头,并对接头进行纵向加工。每批钢筋焊接前,按实际条件进行试焊,并检验接头外观质量及规定的力学性能。仅在试焊质量合格和焊接工艺(参数)确定后,方可成批焊接。弯制钢筋从中部开始,逐步弯向两端,弯钩一次完成。序号偏 差 名 称钢 筋 长 度LL5000L50001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全长10202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20钢筋加工允许偏差(mm)钢筋安装现场绑扎钢筋,要保证其在模型中的正确位置,不得倾斜、扭曲,并绑扎牢固,底板及顶板上下层钢筋间要设置板凳钢筋支架,进行间距控制。为改善混凝土外观质量,钢筋保护层采用高强塑料垫块进行控制,垫块互相交错,分散布置。钢筋骨架(网)安装就位后,进行检查记录,不得在其上行走和递送材料。墙身部位的水平钢筋先间隔绑扎,随混凝土灌注再逐一绑上,以便于混凝土的振捣施工方便。钢筋接头要设置在钢筋承受要力较小处,并要分散布置,闪光对焊的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超过50%;在轴心受拉构件中不得超过25%;在受压区可不受限制。钢筋安装的允许偏差序号偏 差 名 称允许偏差1双排钢筋,其排与排间距的局部偏差5mm2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的局部偏差板、墙、大体积20mm3分布钢筋间距20mm4箍筋间距绑扎骨架20mm焊接骨架10mm5弯起点的偏差(加工偏差20mm包括在内)30mm6保护层厚度(c)c35mm10mm25mmc35mm5mm5.2.4.2模板工程模板采用大型组合钢模板,模板缝粘贴自粘式双面海绵条以防止漏浆,箱体梗肋转角处采用定型模板。内模拼接缝处内贴自粘式塑料模板衬,消除拼接缝,以加强外观质量。为了减少顶进阻力,支模时在箱体两侧前端2m范围内的外模,可向外放宽1cm,或使其前端保持正误差,尾部为负误差,形成倒楔形,不得出现前窄后宽的楔形现象。支撑排架及脚手架采用碗扣式脚手架,立杆间距0.9m,下端设可调支座,上端设可调支撑,墙身侧设斜撑、水平撑,墙身内外模板加固采用内顶、外拉,内顶采用22螺纹钢筋,拉筋采用3mm厚扁铁。5.2.4.2混凝土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罐车运至工地,输送泵入模,灌注边墙混凝土时加串筒入模,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捣固。箱身混凝土分三次浇筑完成,底板、边墙、顶板各一次。施工缝留于剪力最小处。上部混凝土灌注施工,在下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方可进行。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2m时,采用串筒或漏斗,防止混凝土对模板的冲击以及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的捣固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混凝土灌筑时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得大于捣固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尽量缩短间歇时间。超过允许间歇时间时,应按灌注中断处理,同时留置施工缝,并作好记录。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安排专人加强洒水养护。箱身两侧边、中墙施工缝错开50cm以上,不得位于同一平面上,如边墙施工缝示意图所示。施工接缝时,将已灌注混凝土表面浮浆清除,并给予浅凿清理,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排除模板内的积水。灌注新混凝土前铺一层厚约15mm,并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而水灰比略小的水泥砂浆。通过掺加混凝土外加剂、采用合理的级配、加强振捣、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等方法,从而增强混凝土的自防水性能。严格混凝土接缝、防水层的施工,防止箱体渗漏。5.2.4.3侧墙后回填方法桥面板施工完毕后,及时按设计文件要求的材料进行侧墙后回填,并分层夯实。用于回填的全部材料应能够充分压实,具有透水性且不得含有泥草、腐物或冻土块的土;同时在两侧基本相同的标高上进行,防止造成偏压情况,必要时挖方界内的坡度应修成台阶形。回填在尽可能排干水的情况下进行,严禁回填虚土。图3.4-1 现浇框架涵工艺框图5.2.4.4防水层、保护层防水层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做。5.2.4.5涵洞附属工程施工涵洞出入口段开挖成形后及时做基底垫层。砌锥坡、泄床等工程,必须在坡面或基面夯实、整平后,方可开始铺砌。主体圬工完成后,立即完成出入口铺砌、锥体的干砌片石等附属项目。6施工工期安排、保证工期的措施6.1工期目标定于2009年6月8日开工,2009年7月8日工程竣工。7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7.1质量目标严格执行现行国家及铁道部颁发的有关设计、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如果在合同签署后,国内的规范、技术标准作了重大修改或颁发新标准,则按新的、改变的规定执行。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合格标准,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无工程质量事故。7.2质量保证体系按照ISO9001:2000质量体系组织施工,本标段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建立的原则为:紧紧围绕质量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创优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通过政治思想工作、相应的组织和技术保证措施实现项目施工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对机构配置、物资供应、施工过程等方面的严格控制,严格按国家、铁道部现行规范及验收评定标准的质量要求施工,确保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无工程质量事故。附:质量保证体系图。7.3质量保证措施7.3.1质量管理组织措施为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对本标段工程实行质量责任目标管理、质量终身负责制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质量文件的规定。7.3.1.1强化质量教育,增强全员创优意识对全体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质量教育,使之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7.3.1.2健全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组织制度,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行政主管亲自挂帅。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创优领导小组,施工队也设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各作业班组设质检员,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网络。8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8.1安全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确保行车安全为重点,消灭行车一般以上、人身重伤以上、机械大事故等一切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8.2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重点进行四个方面的教育,即主人翁责任和安全第一的教育;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遵守规章制度和岗位标准化作业的教育;文明施工的教育。同时开展安全检查评比竞赛活动,激发全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加强工地用电管理,照明、高压电力线路的架设顺直,保证绝缘良好。施工中加强对机具、电器设备的检查和维修,各种施工机械和电器设备均设置漏电保护器确保用电安全。线路架设高度和照明度必须符合标准,严防行车运行机械损坏输电线路。 9劳动力组织计划、主要材料供应计划及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主要检测实验仪器配备9.1劳动力组织计划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