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第十一节内分泌系统上课用.ppt_第1页
动物生理:第十一节内分泌系统上课用.ppt_第2页
动物生理:第十一节内分泌系统上课用.ppt_第3页
动物生理:第十一节内分泌系统上课用.ppt_第4页
动物生理:第十一节内分泌系统上课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节内分泌 第一节概述 经典 内分泌 最早是指一特化的细胞群组成的腺体 它们没有导管 其分泌物直接入内环境 内分泌系统 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重要的信息传递系统 内分泌腺 图 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 也叫无管腺 其分泌物由腺细胞直接分泌入体液 并以体液为媒介在体内传播信息 动物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 甲状腺 甲状旁腺 肾上腺 性腺 松果体等 内分泌细胞 分散存在于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也比较广泛 如消化道粘膜 心 肾 肺 皮肤 胎盘 脂肪等组织均存在各种各样的内分泌细胞 下丘脑还存在有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 一 激素的概念 专指在生理状态下 由某些组织细胞产生 弥散进入组织 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机体的远处组织 发挥特殊生理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由动物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 这种化学物质就称为激素 神经激素 neurohormone 局部激素 localhormone 外激素 pheromone 1 远距分泌 telecrine 大多数激素进入血液 经血液循环到达远距离的靶细胞而发挥生理作用 即传统的内分泌概念 2 旁分泌 paracrine 某些激素进入组织液或细胞间液 通过扩散到达邻近的靶细胞起作用 3 自身分泌 autocrine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 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 4 神经分泌 neurocrine 神经细胞分泌的化学信使 神经递质 由轴突末梢释放 经突触传递至突触后细胞 影响其生理功能 5 表分泌 epicrine 激素还可通过细胞间的微管连接到达另一细胞起调节作用 激素的分类 一 激素的分类激素按化学性质可分为三大类 1 含氮激素 肽类和蛋白质激素 垂体 甲状旁腺 胰岛 消化道等分泌的激素 易被胃肠消化液分解破坏 一般不宜口服 胺类激素 肾上腺髓质 甲状腺分泌的激素 2 类固醇 甾体 激素 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 类固醇激素都是由胆固醇合成的 可以口服 3 固醇类激素 促甲状腺 激 素释放激素促性腺 激 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 生长抑素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 激 素释放激素促黑 素细胞 激素释放因子促黑 素细胞 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升压素 抗利尿激素 催产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卵泡刺激素 促卵泡激素 黄体生成素 间质细胞刺激激素 促黑 素细胞 激素生长激素催乳素促脂解素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生长介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 促胰酶素抑制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内啡肽脑啡肽神经降压素p物质肾素心钠素 心房钠尿肽 胸腺 激 素激肽 1 1 含氮激素 肽 蛋白质类 1 2 含氮激素 胺类激素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甲状腺素 四碘甲腺原氨酸 三碘甲腺原氨酸逆 三碘甲腺原氨酸褪黑 激 素 2 类固醇 甾体 激素 糖皮质激素 如皮质醇 盐皮质激素 如醛固酮 睾酮雌二醇孕酮1 25 二羟胆钙化醇 四 激素的一般特性 1 信息传递作用 激素既不能提供能量也不能发动新的反应 仅仅起 信使 的作用 将生物信息传递给效应细胞 发挥增强或减弱效应细胞内原有的生理生化过程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包括 调节物质代谢 维持代谢的稳态 调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保证机体的正常生长 发育和成熟 并影响衰老过程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调节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并保证生殖过程正常进行 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 使机体更有效地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2 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进入体液中的激素只选择地作用于某些器官 组织和细胞 这样一种现象称为激素作用的特异性 被激素选择作用的器官 组织和细胞 分别称为靶器官 靶组织和靶细胞 激素作用的特异性与靶细胞膜上存在的能与该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有关 3 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通常都很低 一般在纳摩尔 nmol l 甚至在皮摩尔 pmol l 数量级 但其作用显著 这是由于激素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 细胞内发生一系列酶促放大作用 一个接一个 逐级放大效果 形成一个效能极高的生物放大系统 0 1ug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使腺垂体释放1u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后者在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40ug的糖皮质激素 最终可产生约6000ug糖原储备的细胞效应 4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当多种激素共同参与某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时 激素与激素之间往往存在着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这对维持其功能活动的相对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协同作用 生长素 血糖 糖皮质激素拮抗作用 胰岛素 血糖 胰高血糖素 有的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器官 组织或细胞产生生理效应 然而由于它的存在 可使某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 即对另一种激素的调节起支持作用 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 允许作用 permissiveaction 五 激素的合成 分泌 转运和代谢 1 激素的合成 肽类和蛋白质激素的合成 在细胞核内dna中的遗传信息转录到mrna 在胞浆中通过mrna的翻译过程形成多肽激素链 前激素原 激素原 内质网裂解 降解 脱去无活性的肽段 有活性的激素 类固醇激素 胺类激素的合成 是依靠细胞浆或分泌小泡内制造的各种专门的酶 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以胆固醇 酪氨酸等为原料而合成的 2 激素的分泌 内分泌细胞合成激素后释放到细胞外或血液中的过程 称为激素的分泌 含氮类激素胞吐作用 类固醇激素单纯扩散 激素分泌后经过血液循环或体液扩散到靶细胞的过程 称为激素的转运 4 激素的代谢 3 激素的转运 激素从释放出来直到失活并被消除的过程 称为激素的代谢 代谢的速度通常以半衰期表示 即激素的浓度或活性在血液中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 4 激素的代谢 激素的受体 receptor 靶细胞上能识别并专一性结合某种激素 继而引起各种生物效应的功能蛋白质 它是细胞接受激素信息的装置 1 细胞膜受体2 细胞内受体 三 激素作用的机制 当激素与受体结合时 可使其特异性受体或邻近受体的亲和力与数量增加称为增量调节或上调 减少称为减量调节或下调 胞浆受体和核受体 四 激素作用的机制 一 激素受体 指靶细胞上能识别并专一性结合某种激素 继而引起各种生物效应的功能蛋白质 1 激素受体的分类细胞膜受体 g蛋白耦联受体和酪氨酸蛋白酶受体结构分为 膜外区段 质膜部分和膜内区段细胞内受体 分为胞浆受体和核受体结构分为 激素结合结构域 dna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激活结构域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激素 受体 靶细胞 生物效应 一 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二信使学说激素 第一信使 胞膜受体 激活膜内腺苷酸环化酶 生物效应蛋白激酶 胞内camp 磷酸化 第二信使 第二信使 camp cgmp ca2 三磷酸肌醇 二酰甘油蛋白激酶 pka 蛋白激酶c pkc 蛋白激酶g pkg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二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基因表达学说激素 第一信使 胞浆受体 核受体 核膜 生物生成新的mrna 调控dna的转录过程效应诱导蛋白质合成 调节基因表达 五 激素的测定方法1 生物学测定法2 化学测定法3 放射免疫测定法4 激素测定的其他方法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四 激素分泌的调节 图 一 下丘脑 腺垂体 靶腺轴的调节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腺激素 二 反馈调节上述调节轴中存在长反馈 短反馈 超短反馈 大多数激素存在负反馈 少部分激素存在正反馈 分娩时 催产素的分泌 排卵前 雌激素gnrhlh的分泌调节 三 神经调节 直接或间接调节 四 其它 生物节律 相互调节 自身调节 第二节下丘脑与垂体 下丘脑 神经垂体 下丘脑垂体束 下丘脑促垂体区 腺垂体 垂体门脉 一 下丘脑 视上核 室旁核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下丘脑 神经垂体视上核 主泌adh 下丘脑垂体束神经垂体 释放入血室旁核 主泌oxt 轴浆运输下丘脑 腺垂体调节性多肽腺垂体垂体门脉系统 生长激素催乳素促黑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 视交叉上核腹侧内核室周核弓状核正中隆起等 促垂体区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一 下丘脑调节肽 下丘脑分泌的调节肽有9种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二 调节下丘脑肽能神经元活动的调节物质下丘脑肽能神经元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肽类递质 如脑啡肽 内啡肽 神经降压素 p物质 血管活性肠肽及胆囊收缩素等 一类是单胺类递质 主要有多巴胺 da 去甲肾上腺素 ne 5 羟色胺 5 ht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二 腺垂体腺垂体是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它可分泌七种激素生长素growthhormone gh催乳素prolactin prl促黑激素melanophorestimulatinghormone msh促甲状腺激素throidstimulatinghormone tsh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 acth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皮质轴促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 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 lh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一 生长素 gh 1 生长素的作用1 促进生长作用幼年期 分泌缺乏 侏儒症分泌过多 巨人症成人期 分泌过多 肢端肥大症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巨人症 肢端肥大症 9岁 33岁 16岁 52岁 侏儒症 2 促进代谢作用蛋白质 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 加速蛋白质合成 糖 抑制葡萄糖利用使血糖升高 升糖作用 脂肪 促进脂肪分解 增强脂肪酸氧化 提供能量 2 生长素分泌的调节1 下丘脑对gh分泌的双重调节ghrh 生长素释放激素 促进其分泌ghrih 生长抑素 抑制其分泌2 反馈调节 见图 3 影响gh分泌的其他因素睡眠 觉醒 睡眠 入睡60分钟左右达高峰代谢 血糖 gh分泌 氨基酸 脂肪酸 gh分泌 运动 应激刺激gh分泌 甲状腺激素 雌激素gh分泌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二 催乳素 prl 1 催乳素的作用1 对乳腺及泌乳的作用青春期 促进乳房发育主要是雌激素作用 prl与其他激素起协调作用 妊娠期 prl使乳房发育 具备泌乳能力但并不泌乳 分娩后 prl发挥催乳 始动 并维持乳腺泌乳的作用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2 对性腺的作用具有刺激卵泡lh受体生成的作用lh lh受体 促进排卵 生成黄体及分泌孕激素 雌激素3 对男性的作用prl 睾酮 促进前列腺 精囊的生长 促进睾酮合成增加 4 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应激状态下 prl acth gh一同升高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2 催乳素分泌的调节prf 催乳素释放因子 促进分泌pif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抑制分泌trh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分泌吸乳反射 促进分泌 三 促黑激素 msh 促黑激素的作用 主要作用于黑色素细胞 生成黑色素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三 神经垂体神经垂体有两种激素 血管升压素 vasopressin vp或antidiuretichormone adh 催产素 oxytocin oxt 一 血管升压素的作用 adh 血管升压素受体v1 血管平滑肌v2 肾小管1 收缩血管 大剂量 脱水或失血时 升压 抗利尿作用2 抗利尿 生理剂量 正常生理状态 促进远曲小管 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二 催产素的作用1 对乳腺的作用 哺乳期 1 射乳反射 神经冲动 下丘脑 神经垂体 催产素 肌上皮细胞收缩 乳汁排出射乳反射是条件反射 吸吮乳头 婴儿啼哭等 2 维持哺乳期乳腺不致萎缩的作用 2 对子宫的作用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 妊娠子宫 非孕子宫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雌激素 孕激素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三 下丘脑激素分泌的调节受高级中枢及外周传入信息的影响 其中的神经递质如下 1 递质 肽类物质 内啡呔和脑啡呔可抑制crh和gnrh的释放 但可促进trh和ghrh的释放 单胺类物质单胺类递质trhgnrhghrhcrhprfne da 5 ht 近年发现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 pacap 下丘脑 pacap 腺垂体 camp 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 调节腺垂体的生长发育及分泌功能 2 下丘脑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 图 垂体的内分泌功能垂体有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图 一 腺垂体 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包括远侧部 中间部和结节部 有内分泌功能的颗粒细胞可分泌相应的激素 七种激素 tsh acth fsh lh gh prl msh 其中tsh acth fsh和lh有靶腺 为 促激素 分别构成下丘脑 腺垂体 甲状腺轴 下丘脑 腺垂体 肾上腺皮质轴 下丘脑 腺垂体 性腺轴 而gh prl msh直接作用于靶组织和细胞而发挥效应 图 二 神经垂体 产生神经垂体激素 图 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产生的升压素 vp 催产素 oxt 先与运载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包于囊泡中 以轴浆运输的方式经下丘脑神经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贮存 当需要时释放 vp和oxt均为九肽 一 升压素 vp 即adh生理作用 通过ac camp pka途径 1 生理剂量 通过v2受体 起抗利尿作用2 大剂量 通过v1受体 收缩外周小动脉门脉高压引起食道血管曲张出血和肺出血时常用adh止血 二 催产素oxt1 生理作用 分娩时剌激子宫收缩和在哺乳期促进乳汁排出 对乳腺作用 射乳反射 图 oxt使乳腺肌上皮细胞收缩 促进排乳 oxt营养乳腺 使哺乳期乳腺丰满 对子宫的作用 oxt对非妊娠子宫较弱 而对妊娠子宫有促进收缩作用 低剂量产生节律收缩 大剂量产生强直收缩 但 oxt并非引起子宫收缩的始动因素 对学习与记忆 痛觉调制 体温调节有作用 2 oxt分泌的调节在射乳反射过程中 可引起prl oxt释放 促进乳汁分泌与排出 加速子宫复原 也可引起下丘脑da能神经元兴奋 使da和 内啡肽释放增多 gnrh fsh lh 哺乳期停经 三 催乳素和催产素的区别 催乳素由腺垂体分泌催产素由神经垂体分泌 催乳素促进乳汁分泌催产素促进乳汁排出小结 1 本节重点是生长素 催乳素 催产素及升压素的生理作用 2 注意催产素与催乳素的不同 第三节甲状腺甲状腺是最大的内分泌腺 重20 25g 它由单层上皮细胞围成的腺泡组成 腺泡上皮细胞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部分 腺泡腔内充满胶质 一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四碘甲腺原氨酸 甲状腺素 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逆t3 图 原料 碘和甲状腺球蛋白 tg 约含碘8000 g 占全身的90 tg为甲状腺上皮细胞分泌的 贮存 腺泡腔胶质 一 合成过程 图 1 腺泡聚碘 血中 i 为250 g l 由na i 转运体转运至胞内 继发性耗能 是由na k atp酶活动所至 2 i 的活化 微绒毛与腺泡腔交界处 i 在过氧化酶 tpo 的催化下 活化成i0 i23 酪氨酸碘化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耦联 活化的碘取代tg上的酪氨酸残基上的氢 生成mit和dit mit dit t3 2dit t4 tpo是由甲状腺腺泡上皮细胞合成的含铁卟啉的蛋白质 其合成与活性受tsh调节 tpo参与碘的活化 碘化及合成 耦联 硫氧嘧啶与硫脲类药可抑制其活性 二 贮存 释放 运输和代谢1 贮存 在tg上形成的甲状腺激素 贮存于腺泡腔的有胶质中 量大 可用50 120天 tg上t4 t3 20 12 释放 需要tpo 使甲状腺上皮细胞的微绒毛伸出伪足吞饮含t4 t3的tg tg与溶酶体融合 水解 mit dit脱碘 而t4 t3入血 t4占90 t3活性大 图 3 运输 99 与甲状腺结合球蛋白 tbg 结合 游离型t30 4 t40 04 4 代谢 半衰期 t47天 t31 5天 脱碘是t4 t3降解的主要方式 80 t4脱碘后成为t3的来源 硒对脱碘酶的活性有重要影响 二 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 促进生长与发育过程 一 对代谢的影响1 产热效应可提高组织的耗氧量和产热量 基础代谢率 bmr 升高 机制 与na k atp酶活性有关 脂肪酸氧化 产热 甲亢 烦热多汗 体温升高 bmr 正常值60 80 2 物质代谢 具双向作用 1 蛋白质代谢生理剂量 促进蛋白质合成大剂量 促进蛋白质分解 甲亢 消瘦 尿氮增加小剂量 粘蛋白 粘液性水肿 二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甲状腺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 发育不可缺少的激素 对大脑和骨的发育尤为重要 甲状腺素具有促进组织分化 生长与发育成熟的作用 甲状腺素和生长激素的促进作用有协同作用 2 糖代谢促进糖吸收 糖异生 糖原分解 血糖 促进糖的利用 血糖 加强e gc gh和胰高血糖素的升糖作用3 脂肪代谢 促进脂肪酸氧化 增强ca与胰高血糖素对脂肪的分解作用 促进胆固醇合成 促进分解 胚胎时缺碘或生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婴幼儿易患呆小症 克汀病 智力低下 身材矮小 图 三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t3 t4提高cns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甲亢 多愁善感 喜怒失常 失眠多梦 四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t3 t4能增加心肌细胞膜上 受体数和与ca的亲和力 使心率 心输出量和作功增加 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 外周阻力降低 五 其它 调节gh 性激素等分泌 对胰岛 甲状旁腺及肾上腺皮质等内分泌腺的分泌有影响 分析甲亢的临床表现 三 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一 下丘脑 腺垂体 甲状腺轴 图 1 tsh对甲状腺的调节 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 促进腺体细胞增生甲亢患者有 人类刺激甲状腺免疫球蛋白 htsl 与tsh结构类似 2 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寒冷刺激 cns递质ne 下丘脑trh 腺垂体tsh t3 t4 应激刺激 下丘脑ghrih 下丘脑trh 3 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 腺垂体产生抑制性蛋白 tsh合成 放线菌d与放线菌酮阻断地方性甲状腺肿 缺碘引起 图 二 甲状腺的自身调节甲状腺根据血碘水平调节其自身对碘的摄取及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能力 称为自身调节 wolff chaikoff效应 过量的碘所产的抗甲状腺聚碘作用 三 自主神经对甲状腺的影响交感n促进副交感n抑制 图 其它雌激素促进腺垂体上的trh受体数量增多 使tsh分泌 gh与糖皮质激素抑制tsh合成 第四节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调节钙 磷代谢的激素 甲状旁腺素 降钙素 1 25 oh 2vitd3一 甲状旁腺素 pth pth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合成与分泌 84个氨基酸 分子量为9500 半衰期为20min 一 生理作用 升高血钙 降低血磷1 对骨的作用 动员骨钙入血 快速效应 动员骨液中的钙入血图 延缓效应 12 14h后 破骨细胞的活动增强 使钙 磷入血 2 对肾作用 促进远端肾小管对ca2 的重吸收 尿ca2 抑制近端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 尿磷排出 3 对肠道的作用 pth活化肾内1 羟化酶促进小肠对ca2 磷的吸收 二 分泌调节1 主要受ca2 浓度的调节钙受体2 血磷 pth mg2 pth 生长抑素 pth ca pge2 pth 二 降钙素 ct 由甲状腺c细胞 滤泡旁细胞 分泌的肽类激素 由32个氨基酸 分子量为3400 一 生理作用 降低血钙和血磷 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 加强成骨细胞活动 骨盐沉积 抑制ca2 p na cl 的重吸收 二 分泌调节1 主要受ca2 浓度的调节ct调节迅速 2 进食使ct分泌增多促胃液素 ct 三 1 25 oh 2vitd3vitd3是胆固醇的衍生物 也称胆钙化醇 可由食物中摄取 也可由皮肤 7 脱氢胆固醇 合成 一 生理作用1 对小肠的作用 促进小肠粘膜对ca2 磷的吸收2 对骨的作用 增强成骨细胞的活动 骨钙沉积 增强破骨细胞的活动 骨钙溶解 3 对肾的作用 促进ca2 磷的吸收 二 分泌调节1 血钙和血磷水平2 pth与肾羟化酶3 其它三种激素对血钙的调节 图 第五节肾上腺的内分泌 肾上腺有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但在起源 结构和功能不同 是两个独立的内分泌腺体 一 肾上腺皮质激素 图 球状带 分泌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 束状带 分泌糖皮质激素 皮质醇 网状带 分泌性激素肾上腺皮质的主要作用有两方面 盐皮质激素调节水盐代谢 维持循环血量和动脉血压 糖皮质激素调节糖 蛋白质 脂肪的代谢 提高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抵抗力 1 合成过程 图 原料 胆固醇 场所 线粒体2 运输 75 80 与cbg结合 皮质醇15 与白蛋白5 游离成人清晨血清浓度为110 520nmol l 半衰期为70分钟 尿中17 羟类固醇可反映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水平 醛固酮 50 为游离 成人清晨血清浓度为220 430nmol l 半衰期为20分钟 一 糖皮质激素 主要为皮质醇 1 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广泛而复杂 1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促进蛋白 脂肪分解 促进糖异生 抑制糖利用 糖代谢 促进糖异生 抑制糖的摄取和利用 抗胰岛素作用 gc浓度过高则会出现糖尿 艾迪生 addison 病人则出现低血糖 蛋白质代谢促进肝外组织蛋白质分解 抑制蛋白质合成 使更多的aa成为糖异生的原料 gc浓度过高时 肌肉消瘦 骨质疏松 皮肤变薄 淋巴萎缩等 脂肪代谢 促进脂肪分解 体内脂肪重分布 向心性肥胖 图 2 有弱的保钠排钾功能可降低肾小球入球小动脉阻力 促进肾脏排水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可出现 水中毒 可促进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和排钾 有弱的保钠排钾功能 3 对血细胞的作用rbc 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4 循环系统 是维持bp稳定所必需 通过对儿茶酚胺的允许作用 抑制有舒血管的pg的合成 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增强离体心肌的收缩力 5 参与应激反应 图 应激反应是一种以acth和gc分泌增加为主 多种激素 gh prl 胰高血糖素 avp及醛固酮等 共同参与的使机体抵抗力增强的非特异性反应 6 对胃肠道及肺的影响 提高胃腺细胞对迷走神经及胃泌素的反应性 增强胃酸及胃蛋白酶原分泌 促进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 抑制纤维和胶原合成 使皮肤变薄 血管变脆 抑制钙吸收 抑制骨生成 7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影响电活动和递质合成 提高cns的功能 大剂量的gc有抗炎 抗过敏 抗中毒 抗休克作用 2 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1 下丘脑 腺垂体 肾上腺皮质轴 图 acth分泌呈日周期 脉冲式释放基础分泌量 应激分泌量清晨6 8时分泌最高 午夜最少 acth的作用 刺激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诱导皮质激素合成酶的合成 刺激束状带与网状带细胞的生长发育 acth的作用机制 图 2 gc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反馈调节 图 应激时反馈调节被抑制 血中acth和gc升高 动物在切除肾上腺髓质和皮质对应激的反映是不同的 长期大量使用gc如突然停药 会出现肾上腺皮质危象 高热 恶心 呕吐 腹泻 脱水 低血糖 低钠 低钾 血压下降 休克 昏迷 二 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 1 生物学作用 促进靶细胞内醛固酮诱导蛋白的合成 a 保钠 保水 排钾 b 增强儿茶酚胺对血管的作用2 盐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受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的调节 及血钾 血钠的调节 二 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 肾上腺素 e 去甲肾上腺素 ne 多巴胺 da 一 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合成 储存 代谢1 合成 原料为酪氨酸 pnmt 苯乙醇胺氮位甲基移位酶 可使ne甲基化成e 图 2 储存 主要在嗜铬颗粒3 代谢 半衰期 2min单胺氧化酶和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降解 二 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作用广泛 图 如e ne均可促进葡萄糖的生成 但受体的差异 机制略不同 通过 受体促进糖原异生 1 减少胰岛素分泌 2 通过 受体分解增强 2 脂肪分解 1 生热 1 胰岛素分泌增多 2 葡萄糖利用减少 2 e ne动员脂肪 产热 3 应急反应应急反应与应激反应的区别和联系应急反应 紧急情况下 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反应灵敏 心活动增强 血重分布 呼吸增加 血糖升高 分解加强 脂肪分解加强等 三 髓质激素分泌调节 图 1 交感神经的作用2 acth及糖皮质激素3 自身反馈作用肾上腺髓质素 小结 1 掌握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分泌调节 2 应急反应与应激反应3 髓质激素 第六节胰岛的内分泌胰岛 a细胞 20 胰高血糖素b细胞 75 胰岛素d细胞 5 生长抑素 ss d1细胞 血管活性肠肽 vip pp细胞 胰多肽 图 一 胰岛素为51个氨基酸残基的小分子蛋白质 分子量为5808 由a链 21 和b链 30 组成 人空腹血清胰岛素浓度为35 145pmol l c肽含量为1000pmol l 血中两者分子数相等 一 生理作用 促进合成代谢 调节血糖的主要激素 1 对糖代谢的调节 促进几乎所有组织细胞 脑除外 特别是肝 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 贮存和利用 增加糖的去路 减少糖的来源 降低血糖 促进gs进入细胞 胰岛素可增加细胞膜gs转运体开放的数量和激活己糖激酶活性 加速gs的磷酸化 促进全身组织糖的氧化 增加糖原合成酶活性 促进肝 肌糖原合成 抑制糖异生的酶活性 减少糖异生 抑制磷酸化酶的活性 阻止糖原分解 胰岛素缺乏 血糖升高 出现糖尿 2 对脂肪代谢的调节 促进脂肪合成与贮存 抑制脂肪分解 动用gs 节省 脂肪 促进肝合成脂肪酸 并转运至脂肪细胞储存 促进gs进入脂肪细胞 合成甘油三酯和脂肪酸 抑制脂肪酶的活性 减少脂肪分解胰岛素缺乏 糖利用受阻 脂肪分解增强 产生大量脂肪酸及酮体 形成酮症酸中毒 3 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贮存 促进氨基酸入胞 促进dna的复制与转录 促进mrna的翻译 抑制蛋白质分解 抑制肝糖异生 使氨基酸用于合成蛋白质 所以 胰岛素可促进机体生长 与生长素协同作用 仅有胰岛素或生长素 动物几乎不生长 4 降低血钾 促进钾 mg2 磷酸根入细胞 糖尿病患者有 三多一少 多食 多饮 多尿 体重减轻 二 作用机制 胰岛素受体 图 h r 酪氨酸残基 自身 磷酸化 irs 等蛋白质磷酸化 生物学作用 三 分泌调节 主要受血糖浓度调节1 血糖 胰岛素 血糖 持续高血糖的作用有三个阶段 5分钟后增加10倍 15分钟第二次增多 2 3小时达高峰 一周进一步增加 临床的gs耐量试验 口服100ggs 静注50 gs50ml 或进食100g馒头 于0 5h 1h 2h 3h测血糖 正常2h恢复正常空腹值 全血3 3 5 6mmol l 血清3 9 6 4mmol l 诊断 随机血糖 11 1mmol l或空腹血糖 7 8mmol l为糖尿病 2 氨基酸 aa 和脂肪 aa 特别是精aa和赖aa 脂肪酸 酮体 胰岛素 长时间血糖 b细胞衰竭 糖尿病3 激素的作用 胃肠激素 抑胃肽作用最强 促胃液素 促胰液素 缩胆囊素为间接作用 肠 胰岛轴 gh t3 t4 皮质醇 胰高血糖素 血糖 胰岛素 d细胞 gih 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 4 神经调节 迷走n ach m r 胰岛素 trh ghrh crh等 胰岛素 总结图 二 胰高血糖素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直链多肽 分子量为3485 血浆浓度为50 100ng l 半衰期为5 10分钟 一 主要作用1 与胰岛素功能相拮抗 促进分解代谢胰高血糖素作用靶细胞 使胞内磷酸化酶 脂肪酶 及与糖异生有关的酶系活化 促进肝糖原分解 糖异生 血糖 促进脂肪分解 脂肪氧化 酮体 促进肝蛋白质分解 抑制其合成 2 促进胰岛素和生长抑素的分泌3 药理剂量能增加心肌收缩力 使心输出量增加 血压升高 强心作用 二 分泌调节1 血糖 胰高血糖素 血糖 2 饥饿 胰高血糖素 血糖 3 氨基酸 aa 胰高血糖素 4 胰岛素 生长抑素5 胃肠激素 促胃液素 缩胆囊素 胰高血糖素 促胰液素 ss 胰高血糖素 6 交感n作用 胰高血糖素 迷走n 胰高血糖素 小结 1 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2 口服gs或aa引起的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大于静脉注射等量gs或aa 3 应用所学生理知识 来解释糖尿病患者 三多一少 多食 多饮 多尿 体重减轻 第七节其他腺体与组织的内分泌一 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 pg 组织激素 广泛存在于组织器官1 结构 二十碳不饱和脂肪酸2 分类 a b d e f h i等型 3 合成 磷脂酶a2 环氧化酶 异构酶 还原酶 前列素合成酶 血栓烷合成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