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硬盘全面拆解.doc_第1页
笔记本硬盘全面拆解.doc_第2页
笔记本硬盘全面拆解.doc_第3页
笔记本硬盘全面拆解.doc_第4页
笔记本硬盘全面拆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于硬盘早就想拆开来看个究竟了,但是一直没这个机会(因为手里以前没有坏硬盘,好的可舍不得,拆开来就报废了。原因随后解释)现在,天赐良机我同学(大师)的坏硬盘落入我手中,哈哈经过一些修复尝试,发现已经完全无可救药,于是 以下的碎尸惨案就上演了首先对于型号做一下介绍:这是一款富士通的2.5寸硬盘,型号MHX2160BH,容量160G,转速5400rpm,接口标准SATA 1.0,产地泰国,生产日期2008-8-1。这是正面:下载 (43.69 KB)2010-11-30 05:36这是反面:下载 (47.9 KB)2010-11-30 05:18SATA接口特写:下载 (37.04 KB)2010-11-30 05:18(注:SATA的全称是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附件,一种基于行业标准的串行硬件驱动器接口),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盘接口规范。)这款硬盘使用的接口标准是SATA1.0,150MB/s的外部传输速率。目前市场上SATA2.0的产品已普及,300MB/s外部传输速率。有少部分台式机硬盘也已经采用了SATA3.0,600MB/s外部传输速率。另外:许多人都会误把窄的一边认为是电源接口,宽的一边认为是数据接口,其实恰恰相反,请大家注意了。我刚接触SATA的时候也搞错了。因为SATA采用串行传输,所以数据线并不需要很多。(7个数据引脚中只有4个是有定义的,其余3个是空的。至于每个引脚的功能定义,我凭空背不出,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百度一下“SATA接口定义”很容易找的。)拆下背面的主板:下载 (57.22 KB)2010-11-30 05:19可以看到,位于盘体内的电机与主板的接口是直插式的。硬盘主板特写:下载 (74.41 KB)2010-11-30 05:19可以看到,主板上有3块主要芯片。最主要的是带有“M”字样的主控芯片,它相当于硬盘的CPU,负责处理对硬盘发送的的所有指令,以及控制数据写入、读取。能够减轻电脑CPU的负荷。另外还有缓存芯片,这款硬盘的缓存是8M(应该是那块,我不是100%确定,希望了解的同学给予指导)。和时钟发生器。另外,不同品牌硬盘主板的外观会有所不同,但是主要元件还是这几个。打开盘体:下载 (39.58 KB)2010-11-30 05:19(重要提示:如果硬盘是好的,并且你还想要,就请最多拆到上一部为止。盘体的盖子不能打开,否则硬盘就报废了)因为硬盘内部需要保持完全无尘,安装和开盘维修需要在专门的无尘车间中进行,我们身边没有这种环境。具体原因和硬盘的工作原理有关,硬盘工作是虽然磁头从盘片上读取数据,但它们是不直接接触的。磁头利用空气动力学悬浮在高速旋转的盘片上,悬浮高度仅几个微米。如果有灰尘在盘片上,后果就不需要解释了。另外,这样的工作原理也造就了硬盘怕震动的天性,由于磁头和盘片非常接近,受到震动很容易使其与高速旋转的盘片发生摩擦,以至于产生坏道以及损坏磁头。打开上盖后:下载 (51.62 KB)2010-11-30 05:21透气孔的作用是在硬盘工作产生热量时平衡内外气压。盘片:很亮哦下载 (37.49 KB)2010-11-30 05:19磁头部分:下载 (44.76 KB)2010-11-30 05:27工作原理:下载 (43.79 KB)2010-11-30 05:19当硬盘工作时,主轴电机带动盘片按黄色箭头方向以5400转/分钟的速度旋转。而寻道电机带动磁头在红色扇形区域内来回运动以读写信息。写数据是,磁头内的线圈通过电流产生磁场,将磁盘表面的磁性介质磁化,达到记录的目的。读数据时,磁头在磁盘的表面,受到磁盘表面的磁力作用,在线圈中产生微弱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经过放大等一系列操作,处理成为二进制信号。拆下寻道电机的强磁钢:下载 (45.01 KB)2010-11-30 05:19寻道电机的线圈位于强磁场内,通过控制线圈上的电流来控制其受到的磁力,达到寻道的目的。(但是至于如何如此精确控制寻道,我还是不大理解,希望了解的同学给予指点)磁头部分:下载 (44.98 KB)2010-11-30 05:19磁头近距离特写:下载 (29.82 KB)2010-11-30 05:19由于这款硬盘是单盘双面结构,所以只有两个磁头(分别读取两面)。而磁头臂上另外两个区域是空着的。如果是双盘双面的,在红色箭头的位置还会有两个磁头。拆下磁头部分的盘体:下载 (45.17 KB)2010-11-30 05:19再来一张磁头特写:下载 (24.31 KB)2010-11-30 05:19磁头停靠位的保护罩:下载 (28.07 KB)2010-11-30 05:19演示一下,磁头不工作时是这样停靠的:下载 (29.37 KB)2010-11-30 05:19盘片:下载 (37.65 KB)2010-11-30 05:20盘片:下载 (49.19 KB)2010-11-30 05:202.5寸盘片。也真神奇,这么小小的一张盘片表面竟然能容纳160GB数据,单面80G。并且由内而外被划分成上万圈磁道,最外圈为0磁道,随后向中心1、2、3、4编号。(目前市场上已经有1TB的2.5寸硬盘,那表面密度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另外,楼下的朋友补充得对,西数1TB的2.5寸盘用的是3碟结构,非标准厚度。标准厚度的2.5寸盘最大容量750G,单碟375G。)全家福:下载 (42.09 KB)2010-11-30 05:28再来一张下载 (42.17 KB)2010-11-30 05:26重新往回装:下载 (40.82 KB)2010-11-30 05:20安装寻道电机的强磁钢时要小心,吸力非常强,容易将旁边的元件夹坏以及夹伤手。装回主板:下载 (41.8 KB)2010-11-30 05:20全部完成:下载 (41.91 KB)2010-1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