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华东师大版_第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华东师大版_第2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华东师大版_第3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华东师大版_第4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华东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期末试卷时间:90分钟 闭卷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考古学者认为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故称之为“新石器革命”。学者认为这是一场革命的主要根据是A交通改善,促进文化与商业交流 B使用铜器来制作工具,从事生产C开始使用文字,社会组织复杂化 D从事农业活动,以耕作取代采集2、如右图,中华古代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位于A处 B处C处 D处3、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以下四项中与“家天下”有关的是:A. 大同之世 B. 传贤不传子 C. 禅让制 D. 世袭制4、“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文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 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 皇帝祭祀的重要礼器C. 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 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5、王国维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所言“纸上之材料”最早的是A甲骨卜辞 B青铜铭文 C竹简木简 D西汉史记6、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A周公摄政 B牧野之战 C周公东征 D平定三监之乱7、“西周通过,从外在社会规范到人的主观情志实现全面控摄,以确保宗法等级秩序。”空格处应为A封建亲戚 B制礼作乐 C内外服制 D以藩屏周8、人们往往以历史阶段特征或呈现的显著现象来划分历史时期。以下曾被一些学者誉为“武士与思想家的时代”的是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9、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10、“只要在战场上获得了敌人的一个首级就可以进一级爵位。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有特权”许海山中国历史。材料中反映的这种选官制度最早出现在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西汉11、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先生曾经引用过中国某思想家的名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此思想家应该是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12、出现右图中这一情况的时间应该是在 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D公元前3世纪末13、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政制”指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14、某同学在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下图,这幅行政区划体系图最早应该出现在哪位君主在位时期: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高祖 D汉武帝15、“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段话描述的是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16、公元前136年左右,董仲舒在对策中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这种现象是如何解决的DA实行同姓分封制 B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C颁布“推恩令” D采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17、秦皇汉武是中国古代两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其共同点是A结束分裂局面,创建统一帝国B对内控制思想,对外抗击匈奴C取缔诸侯王国,加强中央集权D依赖丞相决策,强化君主专制18、负责核查田地的官员给光武帝上书:“(田地数量)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不可问”的主要原因是A诸侯力量的强大 B豪强地主的阻挠C士族力量的反对 D藩镇割据的出现19、右侧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魏国所辖地区是ABCD20、下列北朝政权更迭正确的一组是 A 北魏 西魏东魏北齐北周 北魏北齐北周北魏西魏北齐西魏B 东魏北周C东魏北魏西魏北周D东魏北齐21、“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指 A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 唐朝三省六部制C 元朝行省制度 D 明朝内阁制度22、1775年一位英国作者写的中国旅行者中对某制度的优越性有这样的描述:“年轻人总是毁于游手好闲、懒懒散散,而持续不断的工作可使他们避免误入歧途;第三,能人为官;第四,既然官职是授予的,皇帝就可以十分公正的黜退那些无能之辈。”他所描述的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三公九卿制C科举制 D内阁制23、唐王朝为改善民族关系,曾对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和亲。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 A匈奴 B吐蕃 C鲜卑 D女真24、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折射出出唐朝A.农业生产的发达 B.对外交流的繁荣C.西域都护的设置 D.泉州口岸的开放25、“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杜甫:忆昔)对此诗评述较为恰当的是A客观真实,无需考证B文学家言,尚待求证C背离实际,不足为信D溢美之辞,不足为信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文献与考古中的商朝(9分)材料一: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材料二:己巳王卜,贞岁商受(丰收)年?王占曰:吉。东土受年?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 甲骨卜辞粹 材料三: 商代青铜器兽面纹爵 兽面纹铙 兽面纹鬲(g)问题: (1)依据材料一,殷商在统治思想上有何特点?(2分)(2)对于研究商代历史来说,材料一和材料二哪一则历史价值更高,为什么?(3分)(3)依据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的“兽面纹饰”在当时被认为具有哪些功能?(2分)(4)材料二、三对于认识材料一有何帮助,并作简要说明。(2分)27、阅读下列材料:(10)材料一: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 地理位置 晋 同姓 今山西 鲁 同姓 今山东南部 齐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宋 商朝后裔 今河南东部 燕 同姓 今北京一带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材料三: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材料四: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史记周本纪材料五: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疆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周分封制的特点。(3分)(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述受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3分)(3)材料五所反映的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1分)(4)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什么关系?(1分)分封制对西周政权起到什么作用?(2分)28、古代社会转型(8分)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汉书艺文志序问题:(1)材料反映了什么时代的现象?“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指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29、来自课本的历史片段。(12分)中国自古是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不断壮大正是在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中实现的。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认同并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成为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少胡族君主身体力行,经济上鼓励农耕,政治上采用汉制,文化上研习汉籍、提倡儒学,致使汉文化的影响日益深入。 高中历史第二分册(试验本)第47页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1)请用具体史实说明“胡族君主”是如何“身体力行”,“致使汉文化的影响日益深入”的?(8分)(2)“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有何特点?(2分)其意义如何?(2分)30、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11分)(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9分)朝代 (1分): (1分):唐朝判断依据 (1分) (1分)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2分) (2分) (1分)(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2分)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期末答案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D6B11C16D21B2D7B12D17B22C3D8D13D18B23B4D9B14C19B24B5A10B15B20D25B非选择题(共50分)26、(1)思想:崇尚神灵和祖先,实行礼治。(2分)(2)材料二。因为材料二是一手史料;材料一是后世文献。(3分)(3)与祖先或神灵沟通,庇护商代人在世间的权利和财产。(2分)(4)材料二中占卜的记录和材料三中兽面纹饰可以印证材料一中尊神敬鬼的观点。(2分)(如只写“考古发现印证文献”则得1分)27、(10分)(1)特点:分封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商朝后裔;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占分封诸侯国的大部分;大多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3分)(2)政治:服从周王命令,经济:定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军事:派兵随从周王作战。(3分)(3)分封制瓦解,奴隶社会趋于崩溃。(1分)(4)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从属关系(1分)。作用:实现了対殷人的合围控制,提高了王权的地位,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2分)28、(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分)(2)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逐渐催生出新型地主和地主土地私有制。整个社会呈现出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政治上:诸侯争霸,“封邦建国”体制被逐渐打破,为富国强兵,各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 文化上:知识份子崭露头角,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各种不同方案,形成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每点2分,共6分)29、(1)史实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彻底革除旧俗,全面推行汉化;(2分)为摆脱保守势力影响,迁都洛阳;(2分)下令禁止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改汉姓,促进胡汉通婚;仿汉制改定官制和律令;尊孔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2分)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把民族融合推向新的高潮。(2分)(2)特点:互相渗透、取长补短。(2分)意义:各民族差异缩小,增进民族团结,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