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知识.doc_第1页
输液知识.doc_第2页
输液知识.doc_第3页
输液知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脉输液相关知识一、何谓静脉输液法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各种药物或血液直接输入静脉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称之为静脉输液法。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TPN)与输血等。二、目的及适用范围1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常用于治疗烧伤、出血、休克等。2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常用于各种原因的脱水、禁食、大手术后。3输入药物,达至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于中毒、各种感染等。4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等。5输入脱水剂,提高血液的渗透压,以达到预防或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同时借高渗作用,达到利尿消肿的作用。三、静脉输液的优、缺点优点:1、易将药物达致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 2、对肌肉、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可经静脉给予。 3、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 4、静脉营养品的输注。缺点:1、处理不当易产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 2、药物过量或滴注过快,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3、持续性的过量输注,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电解质失衡。 4、医源性疾病的增多。静脉输液法 四、常用输液穿刺的静脉1、周围浅静脉:指分布于皮下的肢体末梢的静脉。上肢常用的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手背静脉网。下肢常用的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网。2、中心深静脉:常用的主要有颈外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3、头皮静脉:常用的主要有颞浅静脉、额静脉、枕静脉、耳后静脉五、常用溶液根据病情选用以下溶液:1供给水分和热量,用510葡萄糖溶液。2供给电解质,用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等溶液。3调节酸碱平衡,用5碳酸氢钠,11.2% 乳酸钠溶液等。4增加血浆渗透压,增加血容量,用各种右旋糖酐注射液、羟乙基淀粉(706)、氧化聚明胶和聚乙烯吡咯酮(PVP)等代血浆。5利尿脱水,用甘露醇、山梨醇、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等。6其他。用于特定治疗目的,如浓缩白蛋白注射液,可维持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水解蛋白注射液,用以补充蛋白质;还有一种营养液可由静脉输入,能供给病人热量,维持其正氮平衡,并供给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液体,多用于不能进食的重症病人。六、输液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输液器及药液应绝对无菌,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更换输液器。3、预防空气栓塞。输液时必须排尽管内空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添加药液,输完后及时拔针。4、注意观察输液情况。针头有无滑脱,局部有无肿胀,有无输液反应。5、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抗生素类药物应现配现用;青霉素G钠(钾)盐与四环素、红霉素合用可出现沉淀、混浊、变色,效价降低,输液中需同时加入四环素、维生素C时应先溶解稀释四环素,再加入维生素C。6、注意保护血管 对长期输液者可采取:四肢静脉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手足交替。穿刺时掌握三个环节;选择静脉要准;穿刺要稳;针头固定要牢,提高穿刺成功率。输液中加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红霉素等,应待穿刺成功后再加药,宜充分稀释,输完药应再输入一定量的等渗溶液,以保护静脉。七、输液常见故障处理方法1、溶液不滴 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入皮下组织。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输入。应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确定针头阻塞,药液不滴.挤压有阻力无回血,确定针头阻塞,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压力过低,适当抬高输液架高度,升高输液瓶,加大压力。血管痉挛。局部可行热敷、按摩、必要时注入少量0.25%盐酸普鲁卡因,以扩张血管。2、滴管内液面过高;滴管侧壁有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上端的橡胶管,打开调节孔,待液面降至露出滴管时,关闭调节孔,松开上端的橡胶管。滴管侧壁无调节孔者,可将输液瓶取下,使导管之双针头露出液面,但须保持橡胶管点滴通畅,待滴球内液体下降滴管露出液面时,再挂回输液架上即能继续点滴。3、滴管内液面过低:滴管侧壁有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下端的橡胶管,打开调节孔,当液面升高至适当水平时再关闭调节孔,松开下端橡胶管即可。滴管侧壁无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下端的橡胶管,用手挤压滴管上端的橡胶管,待滴管液面升至适当水平时,将滴管上端橡胶管内的空气挤入输液瓶,松开下端橡胶管即可。输液过程中,如果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则应检查滴管上端橡胶管与茂菲氏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予以更换。八、输液反应及预防(一)发热反应1、原因 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2、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3、防治方法(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二)心力衰竭、肺水肿1、原因 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3、防治方法(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三)静脉炎1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方法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4)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四)空气栓塞1、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2、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3、防治方法(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图1212)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3)氧气吸入(4)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九、静脉输液选择血管的原则选择血管应有远心端到近心端,并视所输药物的性质、量等选择合适的血管穿刺十、输液速度护士在输液过程中要根据病情需要安排输液顺序,要根据治疗原则及药物半衰期合理分配药物,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所用药物调节输液滴速1、 输液顺序(1) 先晶后胶(2) 先盐后糖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