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鲁、粤地区食品行业的发展状况.doc_第1页
沪、鲁、粤地区食品行业的发展状况.doc_第2页
沪、鲁、粤地区食品行业的发展状况.doc_第3页
沪、鲁、粤地区食品行业的发展状况.doc_第4页
沪、鲁、粤地区食品行业的发展状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鲁、粤地区整体经济状况及食品行业发展现状调查情况的汇报按照领导指示要求,为了做好针对沪、鲁、粤三个重点地区食品行业的招商引资工作,我们对这三个地区的基本经济状况及相关产业特别是食品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网上调查,搜集了较为详实的资料,为下一步的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将具体调查情况汇报如下:一、上海市(一)、整体经济状况 自然地理 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上海全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其中区域面积5299.29平方公里,县域面积1041.21平方公里。共有18个区、1个县,共118个镇,3个乡,100个街道办事处,3293个居民委员会和1991个村民委员会。全市户籍人口1352.39万人。 综合实力 在这个人口仅占全国1%、土地面积占全国0.06%的城市里,完成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2004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7450.27亿元,财政收入3591.73亿元,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84.66亿元,从投资主体看,其中,国有经济投资955.1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851.39亿元,所占比重为27.6%;民间投资716.02亿元,所占比重为23.2%。 产业发展 以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推进产业基地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492.89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六个重点发展的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323.8亿元,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4.8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4.6%。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代表企业为英顺达、达功、达业、达丰、英华达、惠普科技、上海广电集团、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仪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贝尔有限公司、长江计算机集团有限公司等;汽车制造业的代表企业为上海大众、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海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上海博泽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等;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的代表企业为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高桥石油化工公司、上海华谊(集团)公司等;精品钢材制造业的代表企业有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上海三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克虏伯不锈钢有限公司、上海大昌铜业有限公司、上海矽钢有限公司等;成套设备制造业的代表企业有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上海船舶工业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生物医药制造业的代表企业有上海医药(集团)总公司、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等。(二)、食品行业发展现状上海是我国近代和现代食品工业发祥地之一,又是食品消费的大市场。截至2005年底,全市有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482户,实现工业总产值614亿元,排名在全国各省市第9位,利税总额排名在第三位,表明上海食品工业在总量上尚有一定的相对优势,全国27个食品分行业门类中,除制盐业外,上海均有涉及,上海食品工业具有门类齐全和配套完善的基础优势,其中植物油加工、焙烤、糖果、巧克力、冷冻、冷饮、液体乳、罐头、调味品、卷烟等,处于全国同行业的相对优势,初步确定了上海成为国内重要的食品工业的科技研发、生产营销和推广服务中心。 1、糖果糕点制造行业 改革开放前,上海国营、集体企业的糖果厂大大小小有60多家,糕点生产企业近400家。经过市场经济的筛选,如今有规模以上糕点制造企业62家,除了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上海申丰食品有限公司、上海大昌儿童厂有限公司、上海哈尔滨食品厂、上海凯司令食品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国营企业外,大多是台资、港资、民营和外商独资企业。 糖果制造企业中,国营、民营、外商独资各占三分之一。形成一批产品有明显特色的品牌企业。一批主流企业在产品品种上错位,生产不同风味的糖果,让消费者增加了选择的余地,有利于把糖果行业做大。如不凡帝范梅勒糖果(中国)有限公司的牛奶糖系列、味觉糖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悠哈奶油糖系列、冠生园的大白兔奶糖系列、华宝食品有限公司的无糖糖果巧克力系列等等,无论形态、包装上都有明显差异,风味特点各不相同。 糕点行业国营企业市场份额不到5%,基本上是台资、港资、股份制和民营企业唱主角。近年上海市食品协会经过专家推荐、群众评议推出了裱花蛋糕十大品牌企业,这就是上海新侨食品有限公司、上海元祖梦果子有限公司、上海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上海香特莉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上海马哥孛罗面包有限公司、红宝石食品有限公司、上海哈尔滨食品厂、上海全丰食品有限公司、上海富丽娜食品有限公司和上海明乐食品有限公司等十家,其中国营企业只有上海哈尔滨食品厂一家。 上海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得台资、港资和一些国际品牌食品企业纷纷落户上海。随着国际名牌味觉糖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台湾伊莎贝尔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上海建厂。此外,有些在外省市已经做大的企业如爱里、雅客、金丝猴等企业也把总部移到上海,使上海的糖果糕点行业逐步成为全国的龙头。 2、肉类加工行业 目前本市从事肉制品加工的企业约160家,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年产量2000吨以上)近40家。年总产量5万吨。其中中西式熟肉制品各占50%;畜禽制品各占50%。上海的肉类加工业在相当时期曾领先于全国。改革开放后,各地先后掘起一批大规模的先进肉类加工企业,如河南的双汇集团,江苏的雨润集团等。上海目前已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为适应上海建造国际大都市的定位,上海肉类加工业在企业规模、加工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整体水平应有较大提升。 3、奶业行业 上海奶业行业起步早,发展快,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时期起,上海等地区开始建立较有规模的乳品工厂,给我国乳品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近几年上海乳品工业发展更快,新建、改造、兼并了一批大中型乳品加工厂,对上海乳品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企业信誉及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日益提高。光明乳业股份公司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牛奶、乳制品被认定为上海著名商标,生产的光明牌鲜奶、奶粉、酸牛奶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和被推荐为上海名牌产品。光明乳业股份公司生产的灭菌奶(鲜牛奶、高钙奶、特浓牛奶)、英特尔营养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惠氏营养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同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光明乳业股份公司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中国20大杰出企业之一。“光明”品牌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中国20大著名品牌之一,王佳芬总裁荣获中国食品工业20大杰出企业家称号。 4、调味品制造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调味品行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上海调味品行业为顺应饮食调味市场需要,满足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传统酿造工业走出了酱油、食醋等单一酿造模式,酿造企业内涵得到延伸,新技术引进,产品领域拓展,复合调味品比重增加,从而造就了新型调味品工业崛起。上海调味品市场产品有酿造酱油系列、酿造食醋系列、还有火锅调味酱、鸡精调味料,西式粉状调料、中式复合调味料、海派糟醉卤、乳腐、麻油、花生酱等10大类特色产品,传统工业延伸,现代技术融入使上海调味品行业,凸现著名品牌多,特色产品多,技术含量高,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上海著名调味产品有淘大黄豆酱油、老蔡酱油、海鸥酱油、钱万隆晒油、宝鼎食醋、鼎丰乳腐、太太乐鸡精调味料、川崎火锅调料、佛手味精、唯加调味粉、味好美香辛料、老大同香糟卤、川湘辣酱、三添麻油等。 上海调味品行业有改制后国有企业;国际跨国公司控股、合资、合作的企业;有发展迅猛民营企业三大类型,约64家企业。 5、酿酒行业 (1)、行业具体状况 在上海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经济大环境下,上海酒业在竞争中进一步发展壮大。啤酒占上海饮料酒总销的70%以上,优势地位无可比拟,黄酒占总销售量的近20%,所占比重继续上升,葡萄酒增幅达到17.4%,是各类酒种中增幅最大的,足见其未来的市场潜力巨大;而白酒正相反,其销量连年下降,比重进一步下滑,但如五粮液、剑南春、神仙、双沟等名优白酒的销量上升,说明质量、品牌过得硬的白酒市场仍有增量空间。 (2)、品牌产品优势凸现 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的酒类产销形势日益好转。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上海是一个名牌产品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疑名牌产品具有极大的优势,在行业中带动增长的都是名牌产品。 新一轮上海名牌产品中,上海冠生园华光酿酒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十全大补酒、和酒;上海金枫酿酒公司生产的特加饭酒榜上有名。本市啤酒产销量主要集中在三得利、力波啤酒和全国名牌青岛啤酒,占上海啤酒产量的80%以上,高档的则属于国际名牌百威啤酒,占高档啤酒市场近50%,金枫黄酒产量占地产黄酒的60%,华佗、和酒的销量则在高端市场握有50%。五粮液、茅台,中低端则是神仙、双沟、王朝、张裕、皇轩、长城等名牌,占上海市场销量的四分之三,其中王朝占三分之一。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 (3)、上海酿酒企业重振雄风 上海酿酒行业曾经低潮,在经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胜劣态市场竞争的洗礼,资本市场的运作,上海一些有实力的名牌企业重新崛起,地产酒的优势在本市重又显现出来。 (4)、新产品不断涌现 上海酒业的一大特点是:新产品不断在市场涌现。三得利公司针对市场消费追求,适时推出“三得利纯生”啤酒,结束了上海啤酒市场没有沪产纯生啤酒的历史。亚太公司推出力波系列啤酒,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青岛啤酒的冰爽型啤酒,凝聚了其百年精湛的酿酒工艺;富仕达公司引进澳洲品牌的SUBZERO苏打酒,具有浓郁的异国口味,在酒吧推出获得良好评价。金枫公司推出“石库门”上海老酒的“经典三十年陈”、“锦绣十五”等系列精品礼盒老酒,在高端市场一炮打响。华光公司推出“金色年华”五年陈和酒“冰和”加气黄酒,这是对“天下一绝”黄酒的继承和发扬,神仙公司的“申酒”、“沪酒”等,既繁荣了市场,满足了消费需求,又促进了酒业的发展。 (5)、规范的市场保证了酒业的繁荣 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上海的酒类市场更加规范。对假冒伪劣产品给予了坚决打击,为消费者购买放心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据市酒类专卖局反映:现在打假查处力度增加,查处本却下降,包括查处的企业和个人,以缴罚款数等。上海饮料酒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啤酒将继续领导消费潮流;葡萄酒消费优势突出;黄酒总量稳中有升;地产白酒总量趋降,名酒上升,其消费趋势:啤酒向新鲜化,黄酒向营养化,葡萄酒向全汁化,白酒向低度化方向发展。(三)、食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上海食品工业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其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食品结构不够合理。食物资源粗加工多,深加工和精加工少,产品品种少、档次低、包装差,产品更新换代慢,特别是进入家庭“一日三餐”的方便食品发展不够,产品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2、食品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加工技术储备不足。在食品工业科技成果中,食品精深加工的成果明显不足,对食品工业的综合利用,尤其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较少,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食品行业研究开发力量薄弱,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低,与食品工业配套的食品装备发展相对滞后,管理和科技人才缺乏。3、食品工业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还较多。尽管本市大部分食品加工产品已有国家或行业标准,但存在标准滞后、制定周期长、标准水平偏低的问题,不能适应我国入世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同时,一些企业在产品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产业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较低,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保证食品质量的必须条件,食品安全问题仍有发生。(四)、上海食品制造100强上海食品制造100强是上海市食品协会与上海商情信息中心根据统计局授权委托对全市食品制造业进行行业统计汇总,按照国际通行的销售收入作为标准排序而成:排名企业名称排名企业名称1上海烟草(集团)公司51上海松江油脂有限公司2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52上海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3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53上海新农饲料有限公司4上海嘉里粮油工业有限公司54上海雀巢饮用水有限公司5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55上海晨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6上海嘉里食品工业有限公司56上海好成食品发展有限公司7英特儿营养乳品有限公司57东方希望投资有限公司浓缩饲料厂8上海良友海狮油脂实业有限公司58上海大昌行食品工业有限公司9上海太太乐调味食品有限公司59上海元祖梦果子有限公司10上海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60上海锦江麒麟饮料食品有限公司11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61上海冠生园华光酿酒药业江湾药酒12不凡帝范梅勒糖果(中国)有限公司62上海冠生园华光酿酒药业有限公司13上海达能饼干食品有限公司63上海高榕食品有限公司14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64上海正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15上海东辰粮油有限公司65上海融氏企业有限公司16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66上海爱普食品工业有限公司17上海大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7上海高扬国际烟草有限公司18上海亚太酿酒有限公司68上海日清食品有限公司19上海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69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20上海乐惠米业有限公司70好丽友食品(上海)有限公司21上海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71沃富胜(上海)肠衣有限公司22上海双汇大昌泰森有限公司72上海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23上海金枫酿酒有限公司73上海味丹企业有限公司24上海汉德食品有限公司74上海佳丰食品有限公司25上海天喔食品有限公司75箭牌糖类(上海)有限公司26上海富恩肠衣有限公司76上海农心食品有限公司27三得利啤酒(上海)有限公司77上海都乐食品有限公司28上海元盛食品有限公司78上海吉元德食品有限公司29上海梅林食品有限公司79上海益民食品一厂有限公司30上海爱农饲料有限公司80上海东方希望动物营养食品有限公司31南海特种油脂工业(上海)有限公司81上海新农饲料有限公司青浦区饲料32上海惠氏营养品有限公司82上海达能酸乳酪有限公司33上海乳品四厂有限公司83上海世达食品有限公司34上海味好美食品有限公司84上海印福油脂工业有限公司35上海福新面粉有限公司85上海冠生园天厨调味品有限公司36上海伊利爱贝食品有限公司86上海川崎食品有限公司37上海佳格食品有限公司87上海星星肠衣有限公司38上海台尚食品有限公司88上海丰原嘉丽可可食品有限公司39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89上海热浪饮料有限公司40上海三明食品公司90上海日清油脂有限公司41上海英联食品饮料有限公司91大成美食(上海)有限公司42上海香川饲料有限公司92上海冠生园蜂制品有限公司43青岛啤酒(上海松江)有限公司93上海福旺食品有限公司44上海江崎格力高食品有限公司94上海海湾食品有限公司45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95上海可颂食品有限公司46上海东海啤酒有限公司96嘉吉高果糖(上海)有限公司47上海淘大食品有限公司97上海福乐食品有限公司48联合利华食品(中国)有限公司98上海新食品工业有限公司49上海三得利梅林食品有限公司99上海大江水产饲料有限公司50上海国福龙凤食品有限公司100上海东亚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上海市食品工业协会地址:上海延安东路一号三楼邮编:200002电话真mail:网址:/二、山东省(一)、整体经济状况 自然地理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介于东经1143612243,北纬34253823之间,省会城市济南市。山东半岛伸入渤海与黄海之间,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与辽东半岛相对,庙岛群岛纵列其间,是渤海与黄海之自然分界线。西部内陆,西北与河北接壤,西南与河南交界,南与安徽、江苏毗邻。全省东西最长距离700公里,南北420公里,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全省3024公里,占全国的1/6,仅次于广东省,居第二位。沿海滩涂面积的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13300平方公里,两项合计共16300平方公里,为全国陆地面积的10.6。近海海域17万平方公里,比全省陆地面积还大。近海海域中散布着299个岛屿,海岸线总长688.6公里,其中最大的是庙岛群岛中的南长山岛,面积12平方公里。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17个地级市,31个县级市,49个市辖区,60个县,460个街道办事处,277个乡,1194个镇,全省总人口为9248万人。山东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胜利油田是全国第二大油田,中原油田的重要采区也在山东。境内含煤地层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预测煤炭储量约2680亿吨左右,鲁西南的储量占23以上。兖滕矿区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全省原油产量占全国近13,煤炭产量占全国6。山东还是全国最大的黄金、海盐生产基地,年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综合实力 2005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18468.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8.3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8724.5亿元,增长19.2%,其中工业增加值7799.3亿元,增长21.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5%,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增加值4987.9亿元,增长12.3%。人均生产总值16925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2045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7%。产业发展 “海上山东”建设成就斐然。主要海洋产业实现产值21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以海洋渔业、海洋运输、船舶制造等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发展潜力进一步显现,实现产值分别增长10.0%、22.4%和29.9%;以海洋石油、滨海旅游、海洋生物制药为主的海洋新兴产业产值达到42.4亿元、464.1亿元、13.4亿元,增幅分别为30.9%、41.2%和30.1%。农林牧渔各业生产全面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453.2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农业1902.5亿元,增长6.5%;林业60.5亿元,增长2.4%;畜牧业1010.8亿元,增长4.9%;渔业423.7亿元,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5.8亿元,增长12.0%。各业产值中,林牧渔业产值所占比重达到43.3%。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4127个,年末达到20304个,实现增加值6498.3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占GDP比重达41.9%。其中,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2290.8亿元,增长15.9%;集体工业增加值751.0亿元,增长17.8%;股份制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分别增长27.5%和29.0%。轻工业增加值2343.4亿元,增长27.0%;重工业增加值4154.9亿元,增长26.3%,轻重工业之比由上年的37:63变化为36:64。 制造业拉动作用强劲。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380.9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82.8%,比上年增长30.4%,拉动工业增长25.2个百分点。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主体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实现制造业增加值对全省的贡献率达39.1%。 非公有制工业占据半壁江山。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3312.7亿元,增长37.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1.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759.7亿元,增长50.3%。其中,私营工业实现增加值1059.7亿元,增长48.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幅21.9个百分点。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1.9%,比年初提高2.3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1251.1亿元,增长29.3%。实现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的比重达26.3%。(二)、食品行业发展现状食品工业是山东省确定的七大产业链之一(电子信息、汽车、船舶、石化、家电、食品和服装纺织),目前全省拥有规模以上生产企业2712家,年销售收入2500亿元左右,生产规模、经济总量、效益和出口创汇均居全国第一位。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山东食品工业,大打名牌战,产值和销售收入稳定增长。山东省有27家食品企业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41家食品企业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山东食品行业创中国名牌数量已大大超过以往,截止到2005年末,山东食品行业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已达到13个,包括啤酒、葡萄酒、小麦粉、味精、肉制品、高温火腿肠、奶粉、矿泉水等产品,数量居全国之首。山东食品的名牌效应有力地拉动了全行业的快速发展。小麦粉、食用植物油、冷冻畜肉、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糖、酒精、加工蔬菜、芦笋罐头、花生制品、白酒、啤酒、葡萄酒、酒精等产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另外,山东省水产加工业按照集约化、簇群化、产业化、外向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园区,规模迅速膨胀。目前,这个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基地,水产品精深加工比重达到以上。全省水产食品加工园区已达个,面积多万平方米,年加工总量达多万吨,年加工产值多亿元,年水产品进出口总额多亿美元,其中出口创汇多亿美元,创汇额分别占全国水产品和全省大农业出口创汇的。在园区企业规模效应和品牌运作的带动下,近年来山东省涌现出好当家、鸿洋神、日荣、泰祥、美佳、食藻宝等多个广大消费者熟悉的水产名牌,许多产品畅销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随着我国淀粉糖工业开始进入品牌时代,山东省淀粉糖企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在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公布的“全国淀粉糖二十强企业”中,山东省有5家企业榜上有名,它们分别是山东保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鲁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都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天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淀粉糖是以谷物、薯类等农产品为原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玉米,运用生物技术经过水解、转化而生产的,所以它是以高科技的生物工程技术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的产业。淀粉糖的生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淀粉糖的生产是利用生物技术对农产品的深加工,生产过程中几乎没有化学污染,原料可以充分利用,更加有利于企业走上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道路。目前我国淀粉糖工业年消耗玉米等农产品700多万吨,有效地解决了粮食的出路问题,带动了农民的增收,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三)、食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食品包装业和食品机械制造业已成为山东省食品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蓬勃发展的山东食品工业遭遇发展瓶颈,越拉越长的链条上偏偏断了两个环。从山东省轻工业办公室获悉,食品包装业和食品机械制造业已成为山东省食品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产生的省内配套缺口高达180亿元,仅食品商标标签一项,山东省食品生产企业每年就需要花费5亿元从外省购进。青岛啤酒集团公司提供的材料显示,该公司每年从南方企业采购金属瓶盖的费用都在3200万元左右。省轻工业办公室的数据显示,全省每年啤酒和饮料生产需要易拉罐5亿-6亿只,但大约有80需要从省外购进,按照每只平均0.5元计算,省内配套缺口在2亿元以上。同时,由于南方企业能够提供更加质优价廉的食品商标标签,也使得全省每年有5亿元的商标标签从外省购进。 据了解,目前全省有食品包装生产企业300多家,年销售收入120亿元,食品加工机械生产企业30家,年销售收入15亿元,与315亿元的市场空间相比,山东食品产业链仅此两项每年的省内配套缺口就达到180亿元,占整个行业年销售收入的7以上。 2、与食品加工业相比,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所占比重低,也是制约山东食品工业发展的一大薄弱环节。2004年,山东食品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988亿元(不包括烟草工业),其中食品加工业为1462亿元,所占比重高达735。而食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只有268亿元,饮料制造业240亿元。在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中,山东只有啤酒、葡萄酒、味精等三大行业在全国居领先地位,而附加值较高的冷冻食品、罐头、果汁饮料、乳制品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在全国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如山东小麦粉年产量超过700万吨,但下游产品饼干的年产量只有二十多万吨,方便面产量也不到二十万吨。3、制造业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山东食品加工业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20家,而制造业企业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5家(不包括烟草企业)。这种以原料型粗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全省各级政府为解决农产品转化而大力发展加工业,相对在制造业上投入较少,对制造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不够造成的。山东食品工业每年的固定资产投入高达100亿元,其中加工业企业占去了80,而多数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企业却上项目难、贷款难,最终导致发展难。 4、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较多。在无公害食品的开发上,与国际流行趋势和消费者需求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对农药、化肥、重金属及其它有害物质的污染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许多产品没有达到绿色食品认证要求。(四)、食品行业知名企业进入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的山东省企业有:诸城市得利斯集团公司 ;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凤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嘉里植物油有限公司;山东金锣企业集团总公司;山东渤海油脂工业有限公司;山东龙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九发集团公司;莱阳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山东三维油脂企业集团总公司;山东大洋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香弛粮油有限公司;山东省鲁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其基本情况如下:1.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 国有及控股 经营范围 啤酒生产及销售 企业规模 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拥有员工4000余人,目前,青岛啤酒公司在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40多家啤酒生产厂和麦芽生产厂,构筑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 生产能力 年啤酒生产能力超过300万吨 销售收入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90.1亿元 系列产品 纯生啤酒、淡爽型啤酒、醇厚型啤酒 分厂设置 南宁、淄博、西安、扬州、济南、哈尔滨、鸡西、黄石 联系方式 地址: 山东青岛香港中路五四广场青岛啤酒大厦 电话:86-532-85711119 传真:86-532-85714719 Email:2.山东金锣集团总公司 企业性质民营企业 经营范围肉制品生产加工 企业规模公司总资产近35亿元,拥有员工5000人 ,是中国最大的生猪屠宰加工和肉制品生产基地。在全国有44家销售办事处、2600多家专卖店、5000多家授权经销商、50多万家零售商。生产能力年屠宰加工生猪1000万头、肉鸡4500万只、年产肉及肉制品近200万吨销售收入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74.9亿元 系列产品火腿肠系列、低温肉制品系列、保鲜肉系列、冻肉系列 分厂设置山东、内蒙古、湖南、四川、黑龙江 联系方式 地址: 山东临沂兰山区半程镇 电话:传真:Email: 3.诸城市得利斯集团公司 企业性质 民营企业 经营范围 低温肉制品系列、骨头汤鲜钙系列、海狗保健品系列、生化制药系列、玉米油加工系列、冷却肉系列产品、食品机械、加工制造 企业规模 公司下辖25个分(子)公司,员工4500人,总资产达19亿元,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山东省政府计划单列集团,省重点扶持企业集团100强之一。生产能力年加工生猪300万头销售收入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 系列产品冷却肉、低温肉制品和“北极神”系列纯天然海洋生物制品 分厂设置 北京、深圳、西安、长春、内蒙古 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省诸城市 电话4.山东渤海油脂工业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中外合资企业 经营范围粮油加工贸易 企业规模 现有资产总额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15亿元,员工300余人生产能力 比利时产日处理300吨植物油精炼、德国产日处理600吨植物油精炼德国产日处理3000吨大豆浸出生产线各一条,形成了年加工大豆100万吨,年产精炼油30万吨,豆粕80万吨的生产能力。销售收入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4.6亿元 系列产品 口福牌大豆色拉油、特香纯正花生油、食用调和油 联系方式 地址: 山东博兴县外向型工业园 电话:2303277 传真:Email: 5.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中外合资企业 经营范围以葡萄酒酿造为主,集保健酒与中成药研制开发、粮食白酒与酒精加工、进出口贸易、包装装潢、机械加工、玻璃制瓶等于一体。 企业规模中国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 ,拥有员工4000余人, 拥有一个控股上市公司、一个控股子公司、四个全资子公司和一个分公司。生产能力年生产能力8万余吨 销售收入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4.36 系列产品葡萄酒系列、白兰地系列、香槟工艺酒系列、保健酒系列、白酒系列、中成药系列 机构分布 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 联系方式 地址: 山东烟台 电话: 05356216000 传真: 05356602623 Email: 6.山东凤祥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性质 中外合资企业 经营范围 肉种鸡繁育、商品鸡饲养、肉制品加工、油脂精炼、饲料加工、包装运输、科研开发、进出口业务 企业规模 是 第一批15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全国食品重点龙头企业、中国肉类食品50强企业。集团下辖30多个生产经营实体,总资产达到20亿元,员工12000人。 生产能力 年产分割鸡20万吨、熟食品5万吨、饲料60万吨、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1万吨、乳制品20万吨和植物油10万吨和密度板10万立方米 销售收入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2.05亿元 系列产品分割鸡、禽肉熟制品、功能调味品、植物油、纺织品、生物保健品、乳制品 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 电话: 06356779260 传真: 06356779261 Email: 7.青岛嘉里植物油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 中外合资企业 经营范围 植物油加工生产及销售 企业规模 总资产6亿元人民币,注册资金600万美元。 生产能力 年加工处理花生仁六万吨,年产浓香花生油三万吨。精炼食用油十万吨,储油能力三万吨。销售收入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2.8亿元 系列产品 “金龙鱼”系列食用油、“元宝”大豆色拉油、 “胡姬花”牌浓香花生油分厂设置 深圳、上海、北京、西安、成都 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青岛市北区 电话:传真:山东龙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性质中外合资企业经营范围 食品加工,蔬菜基地种植,种猪繁育、养殖,木器加工,包装制造,商贸服务企业规模 下辖26个合资和全资子公司,员工20000人,总资产20亿元。生产能力 年加工食品14万吨销售收入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0.7亿元系列产品 保鲜果蔬,冷冻蔬菜,调理食品、FD(真空冷冻干燥)制品,粮油制品,水产品,肉食品和调味品。分厂设置 烟台、莱阳联系方式 地址: 山东省莱阳市龙大工业园电话:7717888传真:7717880 Email:9.山东九发集团公司企业性质 国有及控股经营范围 食用菌、果蔬、罐头、饮料、水产品、复合肥、包装物料、生物药品的生产销售及进出口业务企业规模 公司注册资本2.5亿元,总资产21亿元生产能力 年加工保鲜菇1000吨、速冻食品1000吨、罐头4000吨;年产6亿只各种规格的餐盒、餐盘、水杯、方便面碗等系列产品销售收入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8.15亿元系列产品 双孢蘑菇系列产品;胡萝卜、苹果、草莓等浓缩汁和苹果汁、桃汁、橙汁等系列饮料;各种规格的餐盒、餐盘、水杯、方便面碗;深海泉天然平衡健康饮用水;生物药品。分厂设置 山东、山西、福建、北京、上海联系方式 地址: 山东省烟台市南大街9号金都大厦28楼 电话: 05356623996 传真: 05356623798 Email:10.山东莱阳鲁花集团企业性质 国有企业经营范围 主导产品“鲁花牌”花生油企业规模 总资产18亿元,职工5000人,11个子公司,总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花生油生产厂家。生产能力 年生产能力达30万吨。 系列产品 鲁花花生油、鲁花调和油、鲁花酱油、鲁花香醋、鲁花FD产品。销售收入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6.58亿元分厂设置 贵阳、武汉、福州、泰安、西安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烟台莱阳市龙门东路号电话7290078传真:0535-729122811.山东三维油脂企业总公司企业性质 股份制企业经营范围 豆制品,粮食类,土特产,食用油,食品加工,绿色食品等企业规模 公司占地35万平方米,员工860人,拥有固定资产3800万元。生产能力 年加工大豆能力90万吨,年产国标一.二级大豆油1.5万吨.花生油8000吨.色拉油及营养调和油5000吨;高温豆粕.花生粕8.5万吨,低变性脱豆粕1.5万吨,综合加工能力居山东省同行业首位。系列产品 一级、二级大豆油、花生油、浓香花生油、高级烹调油、色拉油、脱脂豆粕、大豆分离蛋白、大豆异黄酮、饲料专用豆粕、花生粕等销售收入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电话:0086-539-8641118传真:0086-539-864157712.山东香弛粮油有限公司企业性质 民营企业经营范围 大豆加工、豆粕等企业规模 现有员工960人,占地面积98万平方米,总资产12亿元,下设粮油制品、蛋白科技、热能动力、商贸四个子公司,是国家大型大豆加工企业、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生产能力 日处理大豆3000吨,年加工大豆90万吨,生产豆油17万吨、各种粕类70万吨、大豆分离蛋白2万吨、组织蛋白1万吨、汽60万吨、电1.22亿度系列产品 “香驰豆油”、“香驰豆粕”、“香驰蛋白”销售收入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5.1亿元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省博兴县 电话Email:13.山东大洋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 民营企业 经营范围 种植业、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餐饮服务业、内外贸易。企业规模 总占地面积1500亩,职工2150人,总资产3亿元。系列产品 水产类、 调味鱿鱼、干鱿鱼。生产能力 阿拉斯加鳕鱼片、块冻、单冻系列产品年生产能力达6000吨,烘干鱿鱼、干鳕鱼系列产品年产能力达2003吨。销售收入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0.9亿元联系方式 地址:青岛市胶州李哥庄大沽河工业区 电话mail:14.山东省鲁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性质 民营企业经营范围 食品、淀粉、生物糖源、糖浆、面粉糖等。企业规模 集科、工、贸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是目前国内淀粉糖生产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集团。 系列产品 功能性生物糖源-高纯度低聚异麦芽糖浆(粉)、果葡糖浆、麦芽糖浆、高麦芽糖浆、超高麦芽糖浆、液体葡萄糖、啤酒专用糖浆、麦芽糊精、乳品专用糊精、葡萄糖粉、高麦芽糖粉、植脂末等。生产能力 年产淀粉糖系列产品50余万吨。分厂设置 山东、辽宁、陕西、湖南、河南、上海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一中路18号电话:86-539-2321592传真:86-539-2323016邮箱: 山东省食品工业协会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西路41号 邮编: 250101 电话: 053186926534 传真: 053186926534 网址: 三、广东省(一)、整体经济状况自然地理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和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三角洲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和东经1093911719之间。全省陆地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其中岛屿面积1592.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0.89%。全省大陆岸线长3368.1公里,居全国第一位。全省海域总面积41.9万平方公里。全省共有21个地级市,23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5个乡、7个民族乡、1188个镇、415个街道办事处。2004年末,常住人口为8303.72万。综合实力 经初步核算,2004年全省生产总值1603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5.4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8890.29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5903.75亿元,增长10.4%。在第三产业中,其他服务业增长14.6%,运输邮电业增长11.9%,商业饮食业增长7.5%,房地产业增长6.9%,金融保险业增长5.8%。产业发展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01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86.36亿元,增长22.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666.33亿元,增长20.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629.39亿元,增长24.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4283.32亿元,增长23.9%;集体工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9%和7.0%;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24.0%。全年完成轻工业增加值3025.90亿元,增长19.0%;重工业增加值4060.47亿元,增长23.1%。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支柱产业主导作用增强。全年九大工业产业完成增加值504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75.8%。其中,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及化学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3288.58亿元,增长27.3%;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1221.56亿元,增长18.4%;森工造纸、医药、汽车三大潜力产业增加值533.01亿元,增长23.5%。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7.0%。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1935.14亿元,增长24.3%。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519.14亿元,增长27.0%。(二)、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里,广东食品行业通过充分利用区域和资源优势以及借助外来资本和先进技术超常规发展,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创造了闻名遐迩的“广东粮、珠江水”,形成了行业门类齐全、名牌品种多、产品质量较高和经济效益较好的食品工业体系。广东成为全国食品工业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1、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增长,主要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 2004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1332个,工业总产值1162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4%,占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的9.7%。主导产品为软饮料、啤酒、酱油、饼干、糕点、糖果、冷冻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