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一节总需求 一 总需求 1 总需求的涵义是指一个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它反应的价格水平 P 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2 总需求的构成总需求由四个部分构成 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 政府购买 国外需求 即AD 3 总需求函数 涵义 被定义为产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在价格水平为纵轴 产出水平为横轴的坐标系中 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被称为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函数的推导 代数表达式 总需求曲线的形状 P P1 P2 Y1 Y2 总需求曲线的形状与单个商品的需求曲线相同 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 需求总量越少 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多 AD 二总需求曲线的成因 财富效应 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 人们相对变穷 利率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 近而使投资反向变动 汇率效应 三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于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其一般性的结论是 无论是扩张性的政策还是扩张性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第二节总供给 一 长期总供给曲线1 宏观生产函数宏观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 它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又被称为总量生产函数 N K 潜在产量 产出 潜在产量又称充分就业的产量 是指在现有的技术水平和资本条件下 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够产生的最大产量 长期总供给曲线 P 长期总供给曲线 o 短期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原因在于 1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二 短期总供给曲线 1 凯恩斯主义的粘性工资理论 2 新凯恩斯主义的粘性价格 新古典的粘性价格理论 P 短期总供给曲线 o 2 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的关系 短期总供给曲线 三 总供给线的移动 长期总供给线不断向右移动 一般情况 对于短期总供给线影响因素很多 主要有 成本的变化 生产技术的变化 对风险承受能力的变化 及环境的变化 第三节宏观总量的均衡与波动 一 宏观总量的长期均衡 Y Y PO Y 二 宏观总量的短期均衡 二 短期均衡的三种情况 失业均衡 充分就业均衡 超充分就业均衡 四总需求曲线变动对宏观经济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苏南京六合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江苏省国信集团春季集中招聘12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合肥庐阳科技创新集团有限公司招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乐清分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安康汉滨区储备粮有限公司招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系统工程师等岗位3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大唐国际准格尔矿业有限公司招聘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能建天津院春季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省科创集团有限公司权属企业招聘2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高职单招复习提分资料附参考答案详解【研优卷】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投资分析从业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危重新生儿救治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课件
- 2025年全国质量月主题宣讲课件
- 无取向硅钢热轧板翘皮缺陷成因及控制措施研究
- 煤矿机电安全事故培训课件
- 施工升降机安全技术培训材料
- 安全培训反三违课件
- (9月3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班会课件
- 私域流量运营策略及五大关键原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