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32 商业计划书附件 机密 商业计划书附件 机密 江西绿色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绿色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经营模式管理咨询项目报告之一企业经营模式管理咨询项目报告之一 行业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行业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 编写于编写于 20022002 年年 9 9 月月 1 1 日日 江西绿色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筹备组江西绿色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筹备组 北京新华信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北京新华信企业管理咨询公司 2 32 目录目录 一 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和趋势 3 1 我国绿色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 2 绿色食品发展趋势 4 3 行业发展关键因素分析 5 4 一些省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 6 5 行业集中度分析 6 6 政策法规分析及WTO的影响 7 二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8 1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历程 8 2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五种类型 9 三 江西省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业的发展方向 10 1 制约江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五大瓶颈 10 2 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江西农业产品的优势 11 第二章第二章 江西省农副产品资源分析江西省农副产品资源分析 13 一 江西省农副产品资源的区域比较优势 13 1 资源优势 13 2 综合成本优势 13 3 自然环境优势 13 4 生态优势 13 5 区位优势 13 6 特色优势 13 7 供给优势 14 二 江西省农副产品供应状况分析 14 1 江西省2001年主要农副产品的品种和产量分析 14 2 江西省2005年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分析 15 3 江西省主要农副产品 食品加工企业状况 19 三 江西省绿色食品供应状况分析 20 第三章第三章 主要目标市场供求分析主要目标市场供求分析 22 一 主要市场分析 22 1 国内主要市场分析 22 2 国际市场分析 25 3 32 第一章第一章 行业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 一 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和趋势一 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和趋势 江西绿色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选择以绿色食品作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是由 于我国绿色食品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近年来市场快速的成长 公司认为绿色 食品和优质农副产品是保证公司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 我国绿色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绿色食品是特指无污染的安全 优质 营养类食品 它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 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 农作物种植 畜禽饲养 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 产操作规程 3 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4 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 装 装潢和标签规定 所以 严格地讲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 经专门机构认定 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 优质 营养类 食品 绿色食品在我国已有 12 年的发展时间 截止去年底 全国共有 1217 家农业和 食品加工企业的 2400 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 绿色食品实物生产总 量达到 2000 万吨 产品年销售额为 500 亿元 出口创汇 4 亿美元 通过开发绿 色食品 使 5800 万亩的农田 草场和水面受到检测和保护 近几年来 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 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以年均 30 的速度增 长 4 32 我我国国绿绿色色食食品品产产品品开开发发以以年年均均 的的速速度度增增长长 1360 1831 240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1999年2000年2001年 个 今年以来 绿色食品继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截止 3 月底 全国共有 1300 家企业的 2570 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 从总体上看 我国绿色食品已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 遇 目前我国绿色产品总量已有了一定的规模 产品质量和商标品牌已得到广 大消费者的认可 影响力越来越大 绿色食品市场建设初显成效 目前 中国 北京 上海 天津 哈尔滨 南京 西安 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绿 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 绿色食品以其鲜明的形象 过硬的质量 合 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市场覆盖面日益扩大 市场占有率越来越 高 相当一部分绿色食品已成功地进入了日本 美国 欧洲 中东等国家和地 区的市场 并显示出了在技术 质量 价格 品牌上的明显优势 展示出了绿 色食品广阔的出口前景 2 绿色食品发展趋势 实践表明 开发绿色食品既是农副产品生产 加工组织方式的创新 也是食品 质量安全制度的创新 尽管目前产品总量规模还不是很大 区域发展尚不平衡 但是已经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食品发展 今年年初 农业部出台了 关于加快绿色食品 发展的意见 充分肯定了绿色食品发展的实践及成效 进一步明确了绿色食 品在整个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出了 十五 期间绿色食 品发展的主要目标 这为绿色食品事业发展进一步创造了政策环境和条件 十五 期间 绿色食品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5 32 1 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力争绿色食品实物开发总量在 2000 年 1500 万 吨的基础上增加两倍 2005 年达到 4500 万吨 2 建立保障体系 加快相关法律 法规建设 完善技术标准 质量监测 质量认证和市场服务 3 形成产业链 逐步建设一批大规模 标准化的产品和原料生产基地 培 育一批从事生产 加工 贸易 科研开发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建立市场 营销网络 4 在有条件的地区 逐步建立农业 食品加工业和其它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的绿色食品产业体系 3 行业发展关键因素分析 对绿色食品行业的发展而言关键点在于以下主要因素 1 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走产业化之路 根据实际情况 重点抓好基地建设 企业培育 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 2 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建立良好的利 益连接机制 包括市场风险 自然风险 技术风险承担机制 产权联结机制 购销价格机制 成本分担和转化机制等 3 注重产品质量 加强规范化管理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市场服务体 系 4 政府支持不可缺少 要积极争取计划 财政 工商 质检等有关部门的 支持 推进绿色企业及其食品的发展 5 坚持技术进步和创新 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未来发展的增长点 要在环 境保护 生产加工 标准建设等领域更多地研发和采用新技术 在检测 认证 等环节不断创新 6 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开发绿色食品需要适宜的生态环境 农业资 源和技术条件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选择重点 集中布局 突出当地资源优势 和产品特色 6 32 4 一些省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 2001 年底 黑龙江绿色食品产品达到 281 个 产值达到 121 亿元 居全国之首 全省绿色食品的种植业 养殖业及山特产品基地发展到 286 个 种植面积达到 1035 万亩 其中 10 万亩以上的县 市 和农场有 31 个 面积达 589 亩 占全 省基地面积的 56 9 内蒙古生产绿色食品的企业达 78 家 产品数量 176 个 产品有乳制品 杂豆 山野菜等 20 余种 占全国绿色食品生产总数的 11 以上 今年上半年 全区 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 34 万吨 完成销售额 15 亿元 出口创汇 1500 万美元 广东绿色食品企业 39 家 产品数量 91 个 福建绿色食品的企业达 98 家 产品 数量 186 个 产品总量占全国 9 产值近 20 亿元 出口创汇 1100 万美元 5 行业集中度分析 目前 已开发的绿色产品涵盖了食用农副产品和各类加工食品 实物总量和贸 易额逐年增长 从产品结构上看 加工产品占到 0 以上 初级产品不到 我我国国绿绿色色产产品品结结构构 加加工工产产品品 7 70 0 初初级级产产品品 3 30 0 从占全国同类产品实物总量的比重来看分别为 奶粉 40 茶叶及饮料 5 粮油 蔬菜 水果 畜产品等 1 左右 6 政策法规分析及WTO的影响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对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加入 7 32 世贸组织后农副产品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绿色农业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 方向 我国食品工业在加入世贸组织后起码要过四关 一是要取得 绿色食品 认证 这是一张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二是要取得 IS09002 质量体系认证 这是通 往国际市场的入场券 三是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 技术壁垒 这是走向际市场 的资格证 四是要有一个或一批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 这是站稳国际市场必然 选择 目前 我国大米 小麦 玉米 高粱等粮食产品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10 到 70 粮食价格已不再具备比较优势 加入 WTO 后 关税下调对部分产品的 具体影响是 WTO关税下调对部分产品的具体影响 45 20 20 50 45 40 40 30 30 12 12 10 12 19 12 13 1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牛肉猪肉鸡肉干酪冰激凌柑橘葡萄苹果杏仁 农产品 品种 关税 目前关税关税下调后 由此可见 畜产品的关税减让幅度比较大 有较大的影响 但畜产品属于劳动 密集型产业 有一定的出口优势 在价格上 除禽肉和牛肉外 我国肉类价格 优势明显 在市场方面 除港澳地区外 与我国相邻的日本 独联体国家 印 尼 以及中东地区国家都有较大的出口市场 所以 WTO 规则能为我国肉类生产 发展和贸易提供有利条件 加入 WTO 后 柑橙生产将面临生存危机 蔬菜价格 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但与粮食不同的是 水果和蔬菜产业不是价格高 没竞争 力的问题 而是因为技术跟不上 质量上不去所致 但是 在加入 WTO 以后 中国的进出口食品行业也面临新的挑战 原因主要是 国外生产方式先进 其总体生产成本低 而中国的食品基础则比较薄弱 竞争 8 32 力差 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我们自身加工的水平比国外要差 二是食品安全问题 国际上对进出口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 因为食品安全的 问题 使中国出口的食品面临很大的压力和很大的阻力 中国的食品本身出现 缺陷 一是生物性因素 主要就是食品当中的肉类和禽类存在传染性 动物传 染性疾病夹带问题 另外在加工当中 不卫生的环境和条件造成致病微生物 二是化学因素 造成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问题 国际食品贸易注重的是质 量 特别强调其食品的安全性 同时 这也给我国发展绿色农业带来了难得的 机遇 绿色食品正是攻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 锐利武器 二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二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江西绿色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选择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思想 形 成市场牵龙头 龙头带基地 基地连农户 贸工农一体化 产加销一条龙的经 营模式 1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历程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随着农业的改革开放发展的 改革开放以来 农业和 农村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 1984 年 农业经营体制改革 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普遍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阶段 1985 1992 年 农副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废除传统的统购统销 制度 代之以国家 合同 定购制度 第三阶段 1992 年至今 农业经营体制的第二次改革 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标志着农业进入了整体创新的新阶段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出现 是为了有效地解决分散 小规模和一家一户办起来不 经济的问题 同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克服产供销脱节的现象 实现优势互补 利益共享 同时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 一些商品经济 相对发达的地区开始尝试农业或农业企业与其有着内在联系的工商业或工商企 业在经济上 组织上有机结合起来 进行以农业为基础的工农商的综合经营 9 32 2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五种类型 目前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处于初始发展阶段 覆盖面还不大 在实践上 我 国农业产业化主要有以下五种发展类型 1 龙头企业带动型 公司 基地 农户 这是以农副产品贸易或加工企业为龙头 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 销 售 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 进行一体化经营 形成 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的经济共同体 这种形式在种植业 养殖业特别是外向型创汇农业 中最为流行 并且在将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 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 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 农户 一些地方农民自行或在政府的引导下兴办了各种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 在某 种产品的生产上为入社农民提供生产资料 资金 信息及产中环节各种服务 有的还建立起加工 运销企业 直接组织农民走向市场 由于这种形式具有能 人带动的浓厚特色 因而给事业发展带来一定的限制 因而带有某种过渡性 3 中介组织带动型 农产联 企业 农户 这是一种松散协调型发展模式 目前 这种类型的中介组织主要是行业协会 其作用是 沟通生产 加工 市场 科技和管理等信息 协调与上级 县市政 府之间的关系 致力于市场 产品 人才和生产企业四个方面的合作开发 将 来有可能以中介组织为依托 在某一产品的经济在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上 实行跨区域联合经营和生产要素大跨度优化组合 并逐步形成市场竞争力强 经营规模大 生产 加工 销售相联结的行业一体化企业集团 4 主导产业带动型 主导产业 农户 许多地方从利用当地资源 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 发展一乡一业 一村一 品 逐步扩大经营规模 提高产品档次 组织产业群 产业链 形成区域性主 导产业和拳头产品 主导产业带动具有很大的连带效应 通过振兴某一主导产 业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5 市场带动型 专业市场 农户 以专业市场或专业交易中心为依托 拓宽商品流通渠道 带动区域专业化生产 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形成产业优势 节省交易成本 提高运销效率和经济 效率 目前 这种模式在 风险共担 和 利益共享 方面有待发育和完善 10 32 只能称作松散型或过渡型 但 专业市场 形式的一体化经营 具有广阔的发 展前景 起发展方向就是类似于贸易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型得逞的发展方 式 三 江西省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业的发展方向三 江西省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业的发展方向 1 制约江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五大瓶颈 与全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和相邻省份的发展速度相比 江西省农业产业化 的发展无论从速度 规模和效益水平上来讲都还比较低 并呈现出差距明显拉 大的趋势 江西省农业厅有关人士认为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这种现状 已经成 为制约江西农业整体效益提高和发展的瓶颈 建国以来江西农业曾有过令人瞩目的辉煌 曾经为江西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 展提供不过不可磨灭的有力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 江西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进 一步夯实 绝大多数江西农民初步摆脱了贫困 然而 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重大体制转换中 江西经济的发展与全国多数省份相比逐步拉大了差 距 江西农业的资源比较优势也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而转变为经济优势 整个 农业经济与中东部省份相比逐步拉大了距离 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相比 江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和差距主 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一是少 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组织 少 与周边省份相比较 江西的 龙头企业 组织 数量仅相当于邻省的 30 50 这与农业大省的地位是不相 称的 二是小 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组织 规模小 据不完全统计 2000 年 全省销售收入达到以 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只有 19 家 全省 2536 个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 组织 的销售收入总额仅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 12 7 仅相当于 4 个吉林长春大成集团 9 个内蒙古草原兴发集团的销售收入 三是弱 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组织 带动农户的能力弱 据初步统计 2000 年全省龙头企业 组织 直接带动农户数为 99 万户 平均每个企业 组 织 带动 1000 户 11 32 四是差 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组织 的经济效益较差 据统计 2000 年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组织 销售收入为 94 亿元 利润 13 2 亿元 创 汇 6826 万美元 上缴税金 6 亿元 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增加收入 17 7 亿元 其销售收入 盈利水平 上缴税金等都远远低于相邻省份 五是低 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组织 的科技含量低 江西的产业化龙 头企业 组织 目前营销的产品质量 运作机制 营销手段 科技创新能力绝 大多数仍处在较低层次 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更缺乏市场知名品牌 加入 WTO 以及与沿海地区明显的差距是江西省传统的大米 生猪等大宗农副产 品面临被外部农副产品借助技术与资本双重优势挤出市场的挑战 农村大量富 余劳动力的就业安置问题也更加突出 培育龙头企业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 提升江西省农副产品优势 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 是实现农民 增收目标的希望之路 2 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江西农业产品的优势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加工农副产品为主 一方面需要组织大量的农户 为其 提供生产原料 另一方面其加工的产品又要推向市场 进入消费者群体 在这 样一个过程中完成了一 二 三产业的一系列对接 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农民 增收 实现企业盈利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其主要特点带动能力强 经 济效益好 龙头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拉动了经济增长和农民收 入水平的提高 客观上既促进了生产基地建设 带动广大农户稳定地发展生产 又依靠精深加工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引向了国内外 大市场 推进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方面可以促使农业由弱质 低利产业变为盈 利 创汇 可持续发展的强质产业 另一方面 又可以在巩固家庭承包经营责 任制的基础上 把分散的农户逐步引向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合作经济实体 使农业和农村经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引导广大农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可以肯定地说 培育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既是新时期生产经营方 式的变革 又是农村生产关系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12 32 是新时期解决江西农业 农村和农民问题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大力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植对江西农业发展起到的具体作用是 促进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经营 通过发展龙头企业 采取 公司 基地 农户 的形式 完善了以主导产品为核心的农业区域布局 促进了规模化生产和集约 化经营 实现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进行农副产品精深加 工的过程中 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自身优势 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自然资源 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龙头企业的兴起 充分挖掘了资源潜力 带动农户增强 了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推动科技进步和发展创汇农业 市场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 农业 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过程中 不断地吸纳优秀人才和采用当今世界 上领先的科学技术 不断地提高企业档次和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 中带动农户和地区科技水平的提高 进而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提高市 场竞争能力 加入 WTO 后 龙头企业在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素质的同时 对加工 所需要的农副产品原料 也将按照市场需求 不断地提出标准化和科技含量的 要求 从而带动农民素质的提高 促进科技进步 推进农村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 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结构调整 在当前农 户拥有充分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情况下 依靠一般性号召和进行理想化的规划指 导 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采用计划经济时期那种行政命令的方式 更难适应市 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并附之以政策引导是一个重要途径 用 经济利益和能得到的经济实惠 通过建立完善的利益机制引导农民自觉地进入 结构调整的行列 农民不愁产品卖不出去 又有了稳定的收入 自然就按照企 业的生产导向 主动地调整种植结构 发展规模化生产 企业的加工也得到了 保证 并通过精深加工环节 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应对加入世贸组织 挑战的需要 也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是新时期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安置 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实现农民增收目标的方向 是将江西省建成沿海地区农 副产品基地的有效途径 13 32 第二章第二章 江西省农副产品资源分析江西省农副产品资源分析 一 江西省农副产品资源的区域比较优势一 江西省农副产品资源的区域比较优势 1 资源优势 江西省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特别是一些垄断性的特种资源 如南丰蜜桔 彭泽 鲫 鄱阳湖青虾 赣南脐橙 优质早熟梨等 在国内 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 竞争力 2 综合成本优势 江西省综合成本低廉 劳动力价格低 原料成本 运输成本 治理污染成本 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本都比较低 3 自然环境优势 江西省的地理构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水陆相生态大系统 可以阻断 防止外来 污染 气温地肥 水足林密 山高湖大 污染较轻 鄱阳湖是全国目前惟一没 有多少污染的大湖 几大山脉毗邻地区污染更轻 4 生态优势 江西省环境污染少 生态环境破坏较轻 森林覆盖率高达 59 7 绝大多数地 方保持着水净田洁 山美水秀的良好风貌 加上这些年江西省对环境污染的治 理十分重视 大大减少了污染源 十分有利于建设优质农副产品基地 5 区位优势 江西毗邻东部沿海城市 是内地连接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和闽江三角洲的 最佳陆上通道 京九铁路贯穿全省 农副产品的销售和运输极为方便 14 32 6 特色优势 在农副产品结构调整中 各地注重挖掘资源优势 注重特色产品开发 全省已 有 36 个县 54 个特色产业产值超过粮食产值 成为当地的主导产品 这些特 色农副产品 大都具有较强的市场需求潜力和合理效益 7 供给优势 多年来 江西农副产品主要供给江浙沪 闽粤港 具有相当的市场份额 有些 农副产品并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东部沿海城市对江西的依存度 二 江西省农副产品供应状况分析二 江西省农副产品供应状况分析 江西以占全国总面积 2 5 的耕地 提供占全国 4 的粮食 劳平产粮和人平占 有粮在全国均居第四位 每年上调国家商品粮在 10 亿斤以上 占全国 1 10 多 近年来 果业得到大发展 已拥有果园面积 193566 公顷 南丰蜜桔被誉为 桔 中之王 特色种植业 养殖业 加工业也都方兴未艾 掀起发展热潮 针对加 入 WTO 和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需要 把江西建成沿海地区的优质农副产品供 应基地 无疑是新世纪再创江西农业辉煌的现实选择 一方面 东部沿海发达 地区农副产品消费量大 需求层次较高 且资源相对短缺 农副产品总量不足 对外依存度大 据统计 目前江 浙 沪 闽 粤 5 个省市和港澳两个特区 每年从外调进农副产品总额约 1200 亿元 且年增长幅度在 5 以上 而江西省 对沿海农副产品有较好供给基础 巩固扩大沿海农副产品市场份额 不仅可解 决农副产品卖难 而且能够以沿海市场作为跳板 使有竞争力的农副产品和绿 色食品走向国际市场 积极融入全球农副产品体系当中 1 江西省2001年主要农副产品的品种和产量分析 产量类别品种 重量 万吨 头 只数 万头 只 早稻 568 3 中稻和一季 晚稻 234 74 稻谷 二季晚稻 688 4 15 32 猪 149 221950 19 牛 5 3459 61 羊 0 9265 78 牛奶 5 93 禽 36 9527971 9 畜禽肉蛋 蛋 33 64 鱼类 116 42 虾蟹类 3 67 水产品 贝类 5 3 柑 43 38 水果 梨 4 28 红毛茶 0 22 茶 绿毛茶 1 06 资料来源 江西省 2001 年统计年鉴 2 江西省2005年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分析 根据江西省农业厅对目前全省农副产品销量的统计和未来五年农业发展的规划 我们对各主要农副产品的生产 供应和销售做出如下分析 1 主要大米品种生产供应分析预测 品种2005 年预计产量生产基地 高档优质晚稻120 万吨 商品 量 70 万吨 外 销量 60 万吨 赣中地区为中心 绿色大米A 级大米 2 7 万 吨 AA 级大米 0 3 万吨 婺源 德兴 武宁 修水 奉新 铜鼓 湾里 全南 大余 崇义 井冈山等 优质加工专用稻80 万吨以鄱阳湖地区和赣中地区为主 资料来源 江西省农业厅报告 2001 年 2 主要牲畜品种生产供应分析预测 2000 年 产量 产量2005 年 预计产量 生产基地 16 32 猪出栏 2092 9 万头 外销 800 万 头 158 2 万吨 肉 2350 万头上高 高安 袁州 丰城 樟 树 南昌 新建 渝水区 永 修 东乡 吉安 泰和 南康 与都 信丰等 牛出栏 70 96 万头 外销 30 万 头 出栏 150 万 头 高安 渝水 安福 泰和 吉 安县 永新 永丰 于都 信 丰 羊出栏 70 09 万头 外销 8 10 万头 6 1 万 吨肉 出栏 300 万 只 万载 上栗 修水 宜丰 崇 义 广丰 奶 5 54 万吨 20 万吨南昌 九江 新余 资料来源 江西省农业厅报告 2001 年 3 主要水产品品种生产供应分析预测 产品 名称 2005 年 预计产量 2005 年 预计交易量 产品特性生产基地 黄鳝1 万吨 5 亿 元 6 亿 市场营销 环节可收入 1 亿 特色 绿色 垄断性产品 上饶县 万载 县 中华鳖1 万吨 5 亿 元 5 6 亿 市场营 销环节收入大 于 0 6 亿 特色 绿色 垄断性产品 黎州县 南丰 县 吉州区 鳗鱼1 万吨 9 亿元烤鳗 5 亿元 出口 6 千万美 元 特色 绿色 垄断性产品 瑞金市 铅山 县 袁州区 石城县 17 32 荷包红 鲤 9000 万吨 4 亿元 婺源县 兴国红 鲤 6000 万吨 1 亿元 兴国县 玻璃红 鲤 6000 万吨 1 亿元 5 亿元 市场营 销环节收入可 达 1 亿元以上 特色 绿色 垄断性产品 万安县 彭泽鲫5 万吨 2 5 亿元 3 亿元 市场和 营销环节收入 可达 5000 万元 特色 绿色 竞争性产品 河蟹1 8 万吨 3 25 亿元 特色 绿色 竞争性产品 鄱阳湖 青虾 6500 万吨 2 25 亿元 特色 绿色 竞争性产品 南美白 对虾 7500 万吨 1 5 亿元 7 5 亿元 市场 和营销环节收 入可达 0 5 亿 元以上 出口 创汇 500 万美 元 特色 绿色 竞争性产品 进贤县 都昌 县 波阳县余 干县 南昌县 新建县等 资料来源 江西省农业厅报告 2001 年 4 主要家禽及特色禽类品种生产供应分析预测 江西省 2000 年出笼家禽 2 8 亿只 其中鸡 1 29 亿只 鸭 0 84 亿只 鹅 0 7 亿 只 禽蛋 37 34 万吨 肉鸽出笼 420 万只 2005 年预计家禽出笼 3 6 亿只 其 中鸡 1 9 亿只 蛋鸡 3500 万只 肉鸡 1 55 亿只 鸭 1 3 亿只 蛋鸭 2200 万只 肉鸡 1 08 亿只 鹅 4000 万只 禽蛋 50 万吨 肉鸽出笼 580 万只 18 32 资料来源 江西省农业厅报告 2001 年 5 主要茶叶品种生产供应分析预测 品种2005 年产量2005 年产值 亿元 生产基地 名优茶0 5 万吨 4 优质绿茶1 5 万吨 2 4 优质红茶0 6 万吨 1 保健茶0 4 万吨 精加工茶 2 6 婺源 浮梁 上饶 修 水 遂川 金溪 上犹 崇义等 资料来源 江西省农业厅报告 2001 年 类别品种产品名称2005 年 出笼量 生产基地 黄羽肉 鸡 宁都三黄鸡 白耳黄鸡 万载康乐黄鸡 3000 万只宁都县 万载县 广丰 县 景德镇市 于都县 乌鸡泰和乌鸡 东乡黑鸡 余干乌黑鸡 2000 万只泰和县 东乡县 余干 县 肉鸡 麻鸡 1300 万只崇仁县 临川县 宜黄 县 鹅优质肉 鹅 兴国灰鹅 莲花白鹅 丰城灰鹅 广丰白羽鹅 2800 万只兴国县 南昌县 广丰 县 丰城市 莲花县 会昌县 奉新等 肉鸭大余麻鸭 吉安红毛鸭4760 万只南昌县 丰城市 樟树 市 大余县 遂川县 吉安市 南康 赣县 鸭蛋鲜鸭蛋 皮蛋 味蛋 肉鸽580 万只大余 进贤 新余 昌 江 19 32 6 主要水果品种生产供应分析 品种2001 产量 万吨 2005 年产 量 万吨 生产基地 脐橙 4 830 三线 从新丰到龙南的 105 线 宁都 到瑞金的昌厦线 会昌到寻乌的 206 线果 业带 四区 新丰大余脐橙区 寻乌 安远脐橙区 于都宁都脐橙区 南康上犹 脐橙区 南丰蜜桔 1120 市山 洽湾 菜溪 桑田等 早熟梨 615 金溪县 贵溪县 高安县 广丰县 樟树 市 渝水区 上饶县 玉山县 德安县 星子县 永修县 九江县 修水县 进贤 县 丰城市 吉水县 峡江县 上栗县和 浮梁县等 资料来源 江西省农业厅报告 2001 年 7 主要蔬菜品种生产供应分析预测 品种2005 年预计产量生产基地 白莲1 6 万吨广昌 石城 百合2 万吨万载 上栗 安源 芦溪 泰和等 无公害蔬菜41 万吨全省 食用菌5 万吨 干制品 黎州 浮梁县 信丰县 资料来源 江西省农业厅报告 2001 年 3 江西省主要农副产品 食品加工企业状况 1 2001 年江西省食品工业企业 规模以上 主要经济指标 20 32 数据类别企业数工业总产值 现价 出口交货量销售额利润额 食品工业合计 597249392402424 食品加工业 374175137 10680 粮食加工业 202149826 18723 屠宰及肉类蛋 类加工 38646279115535811995803 水产品加工 3196032133281172741 3282 资料来源 江西省 2001 年统计年鉴 三 江西省绿色食品供应状况分析三 江西省绿色食品供应状况分析 绿色 是江西的一大特色 绿 不光体现在满目苍翠 山清水秀 更重要的 是丰富的生态资源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江西发展绿色食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条 件 江西发展绿色食品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森林覆盖率 60 全国第一 东 西 南三面环山 南高北低 构成相对独立的生态体系 工业污染少 土壤 大气 水源相对洁净 鄱阳湖为全国惟一污染少的大湖 特色物种资源丰富 气候适宜 雨水充沛 农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环境 优质大米 绿色猪肉 无公 害蔬菜 有机茶叶 特种水产等 均具有竞争优势 这几年 我国绿色食品一直保持 30 的发展速度 绿色食品的消费在食品消费 总量达到 1 目前国际上有机农副产品已形成 200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近几 年贸易量一直以 20 以上的速度增长 如此大的市场 对江西来讲 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 江西省作为全国开发绿色食品较早的省份 1993 年省里就成立了发展绿色食品 领导小组 至今全省有 40 多家企业开发了 57 种绿色食品 去年销售收入达 16 亿元 出口创汇 1600 万美元 江西绿色食品数量不算很多 总量不算很大 但 质量较高 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 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知名度 AA 级绿色食品 全国才 53 个 江西就占了 4 个 江西省已拥有经中国绿色食品发 展中心授权的 3 家环境监测机构 环境监控面积超过了 100 万亩 并在省农科 21 32 院设立绿色食品检测中心 南昌 此类中心全国共有 12 家 承担赣 皖 闽 浙等省绿色食品的质量检测 22 32 第三章第三章 主要目标市场供求分析主要目标市场供求分析 一 主要市场分析一 主要市场分析 1 国内主要市场分析 我国农副产品市场的规模很大 城镇居民年消费额超过 7500 亿元 尤其是东部 沿海发达地区农副产品消费量大 需求层次较高 且资源相对短缺 农副产品 总量不足 对外依存度大 据统计 目前江 浙 沪 闽 粤 5 个省市和港澳 两个特区 每年从外调进农副产品总额约 1200 亿元 且年增长幅度在 5 以上 农副产品消费已呈现多样化 优质化 绿色化趋势 绿色食品的消费在农副产 品消费中的比重逐年提高 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000 年 全国绿色食品 的销售额突破 500 亿元人民币 且以每年 30 的速度增长 江西省的农副产品 销售额也达到了 16 亿元 潜力很大 江西省对沿海农副产品有较好供给基础 巩固扩大沿海农副产品市场份额 不 仅可解决农副产品卖难 而且能够以沿海市场作为跳板 使有竞争力的农副产 品和绿色食品走向国际市场 积极融入全球农副产品体系当中 下表是对东部沿海发达省市以及北京 江西的人均消费水平的统计汇总 通过 这个表 我们可以看到 除江西省以外 其他四省二市城镇居民具有比国内其 他省市更强的个人购买能力 五省二市城镇人口及收入水平汇总表 2000 年 地区总人口 万人 乡村人口 万人 城镇人口 万人 城镇人均收入 元 上海 1474373110111718 北京 125736489310350 广东 7270577714939762 浙江 447535539229279 福建 331626746427432 江苏 7213519520186800 23 32 江西 414832039455104 全国 12590987017388926280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 2002 上海 北京 广东 浙江 福建 江苏城镇人口 7069 万人 占全国城镇人口的 18 人均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 8 86 其中 上海比全国水平高出 86 其次为北京 比全国水平高出 65 广东 55 浙江 48 福建 18 江苏 8 这些省市城镇居民的购买能力强 对农副产品 特别是优质农副产品的消 费水平高 五省二市食品市场人均消费水平 2000 年 单位 元 产品上海北京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江西 粮食 261 34224 38255 84235 12184199 32168 12 副食 1864 92 肉禽及 制品 553 55836 39815 96448486 92392 52 水产品 类 132326 90415 73404241 8995 28 菜类 235 72 250 70237200 84180 48 干鲜瓜 果类 272 48 183 11 137 4588 92 奶及奶 制品 178 3365 18104 4881 4164 3243 44 蛋类 66 6942 7358 524874 6246 2 油脂类 70 35 92 60 78 9685 92 糕点类 36 355645 94 烟酒茶 饮料 335 31312 43 327 71334217 23116 76 其他 1250 561037 441569 29 959 59173 73341 76 数据来源 各省市 2001 年统计年鉴 24 32 上述五省二市的食品年消费总额如下 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看到 这些市场规模 较大 可以作为主要目标市场 五省二市农副产品市场消费额 2000 年 单位 万元 产品上海北京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江西 粮食 287735200371381969150947169648402228158873 副食 肉禽及制 品 494320523846413056982605370931 水产品类 11787648806226689937248848813490040 菜类 210498 160949218514405295170554 干鲜瓜果 类 243324 117557 27737384029 奶及奶制 品 15924997314670767506412979841051 蛋类 5955463796375704425615058343659 油脂类 62822 59449糕点类 233375163292707 烟酒茶饮 料 369176278999 210390307948438370110338 其他 926436 884738350587322964 数据来源 各省市 2001 年统计年鉴 从消费产品上看 粮食 肉禽 水产品 蔬菜 瓜果的消费额较高 人均购买 量也大 市场需求量很大 五省二市主要农副产品人均购买量 2000 年 单位 公斤 产品上海北京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江西 粮食 73 325 972 697 977 286 489 5 蔬菜 105 8154 7102 496 287 9111 7102 4 25 32 猪肉 18 315 319 618 115 120 320 禽蛋 26 810 522 916 118 721 713 水产品 27 812 520 817 615 6189 6 瓜果 65 458 7 52 964 550 8 数据来源 各省市 2001 年统计年鉴 2 国际市场分析 1 农副产品出口结构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水产品 畜产品和园艺 产品是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 2000 年这 类产品的出口额约占农产品出口总额 的 66 4 2001 年 1 10 月这一比例上升到 70 5 2001 年 1 10 月份 水产品 出口份额暂到总出口额的 25 8 畜产品占 18 8 园艺产品保持在 左右 其中蔬菜出口份额占 14 8 水果占 4 8 其他园艺产品如花卉 茶叶 烟草 咖啡 可可等产品占 6 3 此外 大田作物及其加工品的出口额份额下降较快 由 2000 年的 17 4 下降到 2001 年 1 10 月的 11 9 是引起 2001 年出口额减少 的重要原因 2 出口市场结构仍趋于集中单一 我国农副产品出口市场一直集中于亚洲 约占我国农副产品出口总额的 3 4 但是近年来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对亚洲的出口份额呈缓慢下降之势 由 1994 年的 77 7 下降到 2000 年的 73 6 2001 年对亚洲农副产品出口份额继续 减少 欧洲是我国农副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 近年来有所下降 由 1994 年的 14 6 下 降到 2000 年的 13 3 2001 年对欧洲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出口份额恢复到 15 左右 北美洲是我国农副产品第三大出口市场 出口份额虽然不大 但是近年来增长 势头强劲 由 1994 年的 5 增长到 2000 年的 8 4 2001 年继续增长 目前我国最大出口消费国 地区 及其市场份额依次是 日本 35 香港 12 韩国 10 美国 8 德国 3 对美国和德国出口额分别增长 3 和 9 3 东部地区继续保持进出口双增长 西部地区进出口双双大幅度下降 中 26 32 部地区进口略增 出口大幅度下降 我国农副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 2000 年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 额的 77 进口额占全国进口总额的 92 6 2001 年进出口份额继续小幅增加 入世将使东部地区获得较大的发展机会 既利用进口资源 又争取出口机会 因此进出口贸易将继续扩大 中部地区 2000 年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15 7 进口额占全国进口总额的 4 8 西部地区 2000 年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9 进口额占全国进口总额的 2 8 2001 年中西部地区进出口份额都有所下降 由于中西部地区主要是为东 部地区提供原材料 因此进出口额的增长相对于东部地区落后 但是中西部地 区仍有很多特色农业 入世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 4 进出口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变化不大 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大幅度增加 一般贸易方 式仍是我国农副产品贸易的主要方式 2001 年 一般贸易出口额约占农副产品 出口总额的 78 一般贸易进口额比上年同期增长 0 6 约占农副产品进口额 的 72 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双双大幅度增加 进料加工出口额同比增长 8 来料加工出口额增长 17 二者分别占农副产品出口总值的 14 和 5 进料加 工进口额同比增长 13 来料加工进口额增长 5 二者分别占农副产品出口总 值的 17 和 7 5 入世将使我国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生巨大的变化 加入 WTO 从长远看 有利于我国农业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在一个更加规范 和稳定的国际环境下扩大开放 也有利于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但 从近期来看 随着我国对农副产品关税的降低和非关税措施的逐步取消 农副 产品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环境并不乐观 挑战大于机遇 面临农副产品进口的压力 我国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有可能变成逆差状态 加 入 WTO 我国就要遵守乌拉圭回合 农业协议 的规定 降低关税 提高配额 非关税措施关税 不再增加并减少扭曲贸易的国内补贴 除特定产品清单中的 商品外 逐步授予所有贸易实体以均等的贸易机会等 一方面 40 多年来 我 国一直采用计划配额管理 加入 WTO 以后 关税的降低 配额的增加和私有贸 27 32 易实体的进入 将会刺激小麦 玉米 棉花 油籽 豆油 肉类 乳制品 水 果 糖料等的进口 只要国内有需求就会有进口 另一方面 我国已承诺取消 农副产品出口补贴 玉米 大米和棉花等农副产品的出口补贴也将取消 这将 使我国农副产品出口大幅度缩减 可是美国 欧盟等发达国家 只是承诺了按 照乌拉圭回合 农副产品协定 的内容 逐步消减农副产品出口补贴 并没全 部取消出口补贴 这将使我国在贸易中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 失去竞争优势 在进口增加 出口减少的转变中 我国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将可能变成贸易逆 差状态 比较优势的原理将使农副产品进出口结构发生变化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 就目 前我国主要农副产品价格与国际比较 畜产品 园艺产品和水产品等劳动密集 型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品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 加入 WTO 之后 这些产品的 出口将会增加 是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的优势行业 不过优势发挥如何关键还要 看质量 而粮棉油等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比较优势相对较低 加入 WTO 之后 这些产品的进口将会增加 当然由于我国粮棉油籽等农副产品的流 通费用较高 因此价格的竞争能力仍有一定潜力可挖 资源配置的优化将使我国粮食生产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我国地域广阔 各地 区之间自然资源 生产技术条件和经济基础等各方面有很大差异 因此也导致 各地区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存在较大差异 从资源配置效率和机会成本的角度 分析 国内生产的比较优势 除水稻外 我国粮棉油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不具 有比较优势 除大豆外 粮棉主产区主要粮棉产品与非粮棉产区相比都处于相 对弱势 这意味着加入 WTO 对我国粮棉主产区的粮棉油生产的影响将是挑战 大于机遇 从基本走势看 粮食生产和供给的重心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和北方地 区转移 而东南沿海地区的粮食需求将部分转向国际市场 国内结构调整和购 销政策的双重影响 将迫使不具比较优势的春小麦 早籼稻等粮食品种生产进 一步调减 并使未来进口量增加 对农副产品流通体制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带来冲击 目 前 我国政府一般禁止外国公司从事农副产品贸易 禁止国内企业从事某些农 副产品特别是粮食 棉花的销售 仓储经营及其他服务 小麦 大米 玉米和 棉花的购买 加工 销售和仓储都由指定的国营机构进行 按照加入 WTO 文本 28 32 协议要求 我国将在 年内逐步放开进入国内流通领域 包括放开与此相关的 流通部门 诸如修理和维护 仓储和运输服务等 对国有收购 加工企业来说 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压力 但是也将极大地激发其主动性 促进国有企业的改 革与发展 生产方式 经营管理落后的企业将无法与发达国家大规模 现代化 生产和管理的企业在同一舞台上竞争 国内小型加工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这将有助于加快我国农业化市场化进程 我国加入 WTO 以后 随着外资的注入 独资 合资企业的发展 将极大地促进 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 劳动力将发生转移 由于我国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 因此入世后外商投资的增加 独资 合资企业的进入将不仅为我国带来现代化 的管理和技术 而且将极大地促进农副产品加工贸易方式的发展 随着土地密 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员工雇佣合同范本
- 2025甘肃金昌市市直和县直教育系统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招聘35人(第二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江苏金灌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灌南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高层次人才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光伏发电项目合作合同
- 2025年河北邯郸馆陶县公开招聘(选聘)辅助性岗位工作人员13名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电子产品购销合同模板
- 2025年上海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样本
- 2025广东郁南县兴华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郁南县兴瑞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招聘员工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贵州黔南州瓮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枣庄山亭区人民医院公开招聘备案制专业技术人员(1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产量潜力与产量差研究进展及其对绿色增长的启示
- 2025年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ESG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成语故事-对牛弹琴-课件
- 高级水生产处理工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医院文化电话礼仪培训
- 《SMART原则培训》课件
- 五年(2020-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地球运动)+原卷版
- 2024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
-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 设备吊装作业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