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总结_第1页
病理生理学总结_第2页
病理生理学总结_第3页
病理生理学总结_第4页
病理生理学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辅导,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低张性缺氧 是指以动脉氧分压降低为特征的缺氧水肿 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的病理过程裂体细胞 DIC患者外周血液中可见形态各异的红细胞,称为裂体细胞功能性分流部分肺泡通气不足,病变部分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血流未相应减少(或增多),使VA/Q显著降低。造成类似动-静脉短路的表现,成为功能性分流,又称静脉血掺杂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名词解释,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代谢性酸中毒由于原发性HCO3-减少导致的pH值下降发绀当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超过50g/L时,皮肤粘膜颜色呈青紫色,称为发绀死腔样通气部分肺泡血流不足,VA/Q显著大于正常,患者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肺泡通气不能充分被利用,成为死腔样通气,填空题,疾病是指机体在病因作用下,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 异常生命活动 。水中毒的特点是血清钠浓度 130mmol/L ,血浆渗透压 310mmol/L ,细胞内外液量均 增多 。水肿时,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因素有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淋巴回流受阻。临床常用的血氧指标包括 血氧分压、血氧含量、血氧容量、血氧饱和度。目前已明确的内生致热源包括IL-1 、IL-6、TNF、IFN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包括血容量减少、心脏泵血功能障碍、血管容量增加,填空题,DIC的临床表现为 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贫血心力衰竭早期的心外代偿反应包括 血容量增加、血流重新分布、红细胞增多、组织利用氧能力增强呼吸衰竭根据是否伴有PaCO2是否升高,分为 I型 和 II型肝性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性格行为改变、反应迟缓;晚期主要表现为肝性昏迷。根据发病原因,ARF可以分为肾前性、肾性、肾后性三种。CRF病人的代谢变化主要表现为多尿或少尿、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氮质血症、出血倾向等。,选择题1,1. 病因学研究的内容是A. 机体的屏障防御作用 B. 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C. 机体与环境的关系 D. 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2. 最常见的病因类型是A. 肥胖与营养不良 B. 理化因素 C. 生物性因素 D. 心理、社会因素3. 现代的死亡概念是 A. 临床死亡 B. 脑死亡 C. 生物学死亡 D. 病理性死亡 4. 口渴感较为明显的病人常常为A. 高渗性脱水 B. 等渗性脱水 C. 低渗性脱水 D. 水中毒5. 脱水热常发生在A. 高渗性脱水的成年人 B. 高渗性脱水的婴幼儿 C. 低渗性脱水的婴幼儿 D. 水中毒患者6. 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为A. 高渗性脱水 B. 等渗性脱水 C. 低渗性脱水 D. 水中毒7. 肝硬化晚期患者易出现的水肿多为A. 下肢水肿 B. 腹水 C. 眼睑水肿 D. 胸腔积液8. 小儿低钾血症的常见原因是A. 胃肠道失钾 B. 经肾失钾 C. 低钾性周期麻痹 D. 胰岛素过量9. 轻度低钾血症对心脏的影响,错误的描述是A. 心肌兴奋性增高 B. 自律性增高 C. 传导性增强 D. 收缩性增强10. 对于低钾血症患者补钾治疗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尽量口服补钾 B. 把握“见尿补钾”的原则 C. 静脉给钾速度不宜过慢 D. 检测心率变化,选择题2,11. 高钾血症对机体最严重的影响表现为A. 骨骼肌兴奋性增高 B. 心肌兴奋性增高 C. 代谢性酸中毒 D. 心室纤颤12. 高钾血症患者治疗措施中,属于对抗心肌毒性作用的是A. 钙剂和钠盐注射 B. +离子交换树脂 C. 胰岛素 D. 注射Na2CO313. 反应呼吸性酸碱失衡的检测指标为A. PaCO2 B. SB C. BB D. BE14.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发生的酸碱失衡主要为A.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B. 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15. 严重腹泻引起的酸碱失衡属于A.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B. 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16.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对中枢的影响主要取决于A. 缺氧的程度 B. 血氯浓度 C. 血清钾浓度 D. 二氧化碳潴留程度17. 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称为A. 低张性缺氧 B. 血液性缺氧 C. 循环性缺氧 D. 组织性缺氧18. 氰化物中毒引起的缺氧为A. 低张性缺氧 B. 血液性缺氧 C. 循环性缺氧 D. 组织性缺氧19. 发热病人体温下降期应特别注意防治A. 大汗 B. 休克 C. 寒战 D. 脱水20. 休克早期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 灌而少流,组织淤血性缺氧 C. 不灌不流 D. DIC,微血管麻痹,选择题3,21. 休克进展期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 灌而少流,组织淤血性缺氧 C. 不灌不流,微循环衰竭 D. DIC22. 休克进展期组织病理变化的机制,下列选项中,叙述不准确的是A. 酸中毒 B. 局部代谢产物 C. 内毒素 D. DIC23. 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容易诱发DIC,这主要是由于:A. 微循环血流淤滞 B.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C.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 D. 纤溶系统活性增高24. 华-佛综合征的机制是A肾上腺急性缺血坏死 B.肾上腺血管栓塞 C.肾上腺皮质出血性坏死 D.肾上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25. DIC时血液凝固障碍准确的表述为:A. 血液凝固性增高 B. 先高凝后转为低凝 C.先低凝后转为高凝 D. 纤溶活性增高26. 引起DIC的病因中,最常见的是A. 创伤与手术 B. 肿瘤性疾病 C. 妇产科疾病 D. 感染性疾病27. 引起心脏压力负荷过重的因素是A室间隔缺损 B. 动静脉瘘 C高血压 D. 慢性贫血28. 心衰的最常见诱因为A. 酸中毒 B. 心律失常 C. 呼吸道感染 D. 低钾血症29. 下列属于心肌收缩力增强的代偿机制为A. 心脏肌源性扩张,肌节长度不超过2.2m B. 心脏肌源性扩张,肌节长度超过2.2mC. 心脏紧张源性扩张,肌节长度超过2.2m D. 心脏紧张源性扩张,肌节长度不超过2.2m30. 引起心肌离心性肥大的原因是A. 主动脉瓣闭锁不全 B. 主动脉瓣狭窄 C. 肺动脉高压 D. 肺源性心脏病,选择题4,31. 造成限制性通气不足原因是A肺泡面积减少 B气道阻力增高 C呼吸肌活动障碍 D肺泡壁厚度增加32. 引起死腔样通气的机制为A. 通气-血流比例降低 B. 通气-血流比例升高 C. 弥散障碍 D. 动静脉分流增加33. 呼吸衰竭引起的酸碱失衡多为A. 单纯性酸中毒 B. 单纯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 D. 混合性酸碱失衡34. 肝性脑病时,血氨升高的原因是A肠道细菌繁殖分解蛋白质和尿素增加 B肠内氨经侧支循环直接进入体内C体内氨生成增加,清除减少 D肾脏产生的氨吸收入血增多35. 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是A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 B使兴奋性神经递质增多 C使抑制性神经递质减少 D刺激神经细胞膜兴奋36. 属于假性神经递质的是 A苯丙氨酸,酪氨酸 B. 苯乙胺,酪胺 C. 苯乙醇胺,羟苯乙醇胺 D. GABA,多巴胺37.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患者最危险的变化是A水中毒 B高钾血症 C少尿 D代谢性酸中毒38. 慢性肾衰竭常出现的钙磷代谢紊乱是A血磷,血钙 B血磷,血钙 C血磷,血钙 D血磷,血钙39. 急性肾小管坏死引起的ARF属于A. 功能性ARF B. 器质性ARF C. 少尿型ARF D. 非少尿型ARF 40. ARF的主要发生的中心环节是AGFR降低 B囊内压增高 C血浆胶渗压降低 D体内儿茶酚胺增加,简答及论述,简述休克微循环早期的代偿意义。 血液重新分布:保证主要生命器官心、脑的血液供应。“自身输血”:肌性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肝脾储血库紧缩。“自身输液”: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下降,促使组织液回流入血管。简述血液性缺氧的常见原因及临床特点。 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最常见,又称为贫血性缺氧。一氧碳中毒,高缺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亲和力异常增高.皮肤黏膜成樱桃红色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皮肤粘膜呈咖啡色,肠源性紫绀简述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 肺通气障碍 阻塞性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