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实验指导书.doc_第1页
通信网实验指导书.doc_第2页
通信网实验指导书.doc_第3页
通信网实验指导书.doc_第4页
通信网实验指导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一 通信网络概述【实验目的】介绍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以及电话网和交换机的组成,通过对SP30交换机的硬件结构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固定电话的接续流程。【实验原理】一、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在信息化社会中,语言、数据、图像等各类信息,从信息源开始,经过搜索、筛选、分类、编辑、整理等一系列信息处理过程,加工成信息产品,最终传输给信息消费者,而信息流动是围绕高速信息通信网进行的,这个高速信息通信网是以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骨干通信网为传输基础,由公众电话网、公众数据网、移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等业务网组成,并通过各类信息应用系统延伸到全社会每个地方和每个人,从而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信息流动的快速与畅通。通信的基本含义 人们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感知现实世界而获取信息,并通过通信来传递信息。因此,通信的基本形式是在信源与信宿之间建立一个传输(转移)信息的通道(信道)。过去的通信由于受技术与需求所限,仅限于话音。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将日益丰富与多样化,而现代通信的发展又为此提供了条件。因此现代通信意义上所指的信息已不再局限于电话电报、传真等单一媒体信息,而是将声音、文字图像、 数据等合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总之人的各种感官或通过仪器、仪表对现实世界的感觉,以及古往今来的各种书籍、档案、新闻等都含有各种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通信来进行传递的。因此,所谓通信系统就是利用电、光等信号形式来传递信息的系统。二、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通信的基本形式是在信源与信宿之间建立一个传输(转移)信息的通道,实现信息的传输。如图1.1所示,点与点之间建立的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及信宿六个部分。信源是指产生各种信息(如语音、文字、图像及数据等)的信息源,可以是发出信息的人,也可以是发出信息的机器,如计算机等。不同的信息源构成不同形式的通信系统,变换器的作用是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对应不同的信源和不同的通信系统,变换器有不同的组成和变换功能。例如:对于数字电话通信系统,变换器则包括送话器和模数变换器等,模数变换器的作用是将送话器输出的模拟话音信号经过模/数变换、编码、并时分复用等处理后,变换成适合于在数字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信道是信号的传输媒介。信道按传输介质的种类可以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在有线信道中,电磁信号被约束在某种传输线(如电缆、光缆等)上传输;在无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沿空间(大气层、对流层、电离层等)传输。信道如果按传输信号的形式又可以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信宿是信息的接收者,可以与信源相对应,构成人人通信或机一机通信。也可以是与信源不一致,构成人机通信或机人通信。信源变换器信道反变换信宿噪声源传输媒介终端终端图1.1 点对点单向通信系统构成模型以上所述的通信系统只能实现两用户间的单向通信,要实现双向通信还需要另一个通信系统完成相反方向的信息传送工作。而要实现多用户间的通信,最简单的方法是在任意两用户之间均有线路相连(如图1.2所示)。图1.2 四个终端构成的通信系统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点对点的通信方式,当存在N个终端时,连线的数量随终端数的平方增长。这些终端位于很远的距离时,需要大量的线路。由于用户众多,这种方法不但会造成线路的巨大浪费,而且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通信网的概念。通信网就是将多个通信系统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使它们能协同工作,资源共享,即形成一个网络。通信网交换节点终端图1.3 通信网的概念每个终端通过一条专用线路与通信网上的一个节点相连,这个节点就是交换机。任何用户间的通信都要经过交换机的转接交换。由此可见, 图1.1所示的是两个用户间的专线系统模型,而实际中一般使用的通信系统则是由多级交换的通信网组成。通信网有很多的形式,其中电话通信是交换式通信网,是通信网的一种形式。三、交换机的概念根据IEEE(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学会)的定义,交换机应能在任意选定的两条用户线之间建立和(而后)释放一条通信链路。换句话说,任一台电话机均可请求交换机在本用户线和所需用户线之间建立一条通信链路,并能随时令交换机释放该链路。由交换机组成的通信网被称为交换式通信网。最简单的交换式通信网仅由一台交换机组成,交换式通信网的一个重要优点是较易于组成大型网络。例如,当终端数目很多,且分散在相距很远的几处时,可用交换机组成如图1.4所示的通信网。网中直接与电话机或终端连接的交换机称为本地交换机或市话交换机,相应的交换局称为端局或市话局,交换机和用户终端之间的连线称为用户线,用户终端和交换机的接口称为用户接口。仅与各交换机连接的交换机称为汇接交换机。当距离很远时,汇接交换机也称为长途交换机。交换机之间的线路称为中继线。交换机和交换机的接口称为中继接口。显然,汇接交换机仅涉及到网络内部的通信,而市话交换机既涉及到网内通信,又涉及到与网外终端的通信。交换机用户终端用户线用户接口(a)一台交换机组成的通信网通信网(b)多台交换机组成的通信网汇接局市话局用户交换机图1.4由交换机组成的通信网四、 交换机的基本功能为了更好的了解交换机的功能 ,我们先来看一下两个终端进行一次成功通信所必须经过的三个步骤:1、呼叫建立 由终端向交换机发出通信请求,并提供被叫站标志(电话号码)如果被叫站与主叫站不属于同一台本地交换机,则还应由主叫方交换机通过中继线向被叫方交换机或中转汇接机发送请求和电话号码信号,直至各交换机在相应的主、被叫用户线之间建立(接续)起一条贯通的通信链路。 2、消息传输 主、被叫终端间通过用户线及交换机建立的链路和中继线进行通信。3、释放 任一方向本地交换机发出终止通信的命令,使链路涉及的各交换机释放其内部链路和占用的中继线,供其它呼叫使用。当然,如果因网络中无空闲路由或被叫站占线而造成呼叫失败时,将不存在后两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用户线或中继线中所传输的信号的性质是不同的。在呼叫建立和释放阶段,用户线和中继线中所传输的是指导网络接续或拆线的命令,而在消息传输阶段,所有线路中传输的都是主、被叫终端之间的通信信息。我们称呼叫建立和释放阶段传输的信号为信令,而消息传输阶段的信号为消息。终端和本地交换机之间的信令称为终端信令或用户网络信令,交换机之间通过中继线传递的信令称为局间信令(因为中继线常连接着不同交换局中的交换机)或称为网络内部信令。图1.5是本局呼叫(即主、被叫终端连接着同一台交换机)的一个例子,它说明了一次通话过程的三个阶段,以及终端与交换机之间的信令交互关系。主叫话机 交换机 被叫话机听拨号音发号码听回铃音通话挂机摘机振铃应答通话催挂机(忙音)挂机呼叫建立消息传输释放图1.5 电话呼叫时序五、大唐SP30系统结构SP30交换系统由SM、BM、RM(RMA)组成。其结构如图1.6所示:HDLCISUPTUP/ISUPSMBM1BM2BMnRM(RMA)1RM(RMA)iANiAN12Mbit/s,34Mbit/s,155Mbit/sPSTNV5.232Mbit/s2Mbit/s32Mbit/s SM:超级模块 BM:基础模块 RM(RMA):远端模块 AN:接入网模块图1.6 SP30CN 系统结构图 SM与每一个BM间采用二条32M光缆连接,其间共有话路960路,除2条通路作为SM、BM之间的信令通路外,其余通路传送语音/数据,SM、BM间的接续控制信令采用No.7信令ISUP规范,其间的维护操作管理使用OMAP信息。SM具有连接通信网上其它交换机的2M、34M、140M PCM接口和155M SDH接口。BM是SP30CN商业网设备实现交换功能的基础模块,BM连接用户,具有2M PCM接口,BM可以独立作为容量为4000门的交换局使用,可通过PRI接口或BRI接口接入Internet、与局域网和广域网互连、接入MCU(会议电视中心),可通过接入单元AU接入PSPDN网,可向DDN节点和用户提供PRI和BRI接口,实现与DDN互通,可与ATM宽带网互通。综上所述,从通信网结构来分析,SM相当于SP30CN商业网设备的汇接模块,而BM则相当于端局交换模块,从信令角度来看,SM相当于SP30CN商业网设备的信令转接点STP,而BM则是信令点SP。基础模块(BM)基础模块的硬件结构如图1.7所示:D-BUSTTMT告警箱 SYNCPU-BUSSIGHSIOEINT8BPB-BUS 8MMUX电源SLCBRAPRATET BP 处理机 NT8 网板 TET 测试板MUX 复用板 HSI 信令接口板 PRA/BRA 数字用户接口板 OEI 光接口板 SIG 多功能信号板 SLC 模拟用户接口板图1.7 基础模块BM硬件结构基础模块主要由模块处理机(BP)、网络板(NT4/NT8)、公用设备、测试系统、用户终端等等设备构成。SP30系统业务功能基本业务功能1、 本地网交换业务功能1)提供本地网内用户间相互呼叫业务功能。2)为用户提供国内、国际长途全自动直拨业务和国内、国际全自动来话业务功能。3)为用户提供各种特服呼叫业务功能。4)通过模拟用户线向用户提供话路传真和话路数据业务功能。5)向用户提供缩位拨号、热线服务等十五种部颁规范书要求的电话新服务项目。2、 长途交换业务功能1)用于C4局长途交换具有向用户提供国内、国际长途全自动来话、去话业务功能。2)用于C3局长途交换,具有向用户提供国内、国际长途全自动来话、去话和转话业务功能。3)可以提供2Mb/s数字中继与局内专设的人工台座席连接,或将呼叫接到相应的半自动接续设备。3、 用于本地网的呼叫连接功能1)具有本局呼叫、出局呼叫、入局呼叫及汇接本地、特服、国内长途、国际长途呼叫的功能。2)具有连接到各种特服台的功能。3)对用户具有部颁规范书要求的四种鉴权能力。4)具有识别用户数据、用户传真等非话终端号码的功能,并保证不被其它呼叫插入或强拆。5)接续过程中,若遇空号、改号、临时闭塞等情况,能自动给出语言辅导信号。6)本地发端局在收到被叫挂机信号后,进行时间监视(市话、长途、国际的监视时间分别为60秒、90秒、120秒)。时间逾限后主叫仍不挂机,释放连接,并向主叫送忙音。4、用于长途交换的呼叫连接功能1)用于C3级长途交换时,具有长途全自动去话、来话和转话的功能。用作C4级长途交换时,具有长途来话、去话的连接功能。2)长途全自动接续遇被叫用户忙时不能插入,并且全部长途电路立即释放,向本地局(端局/汇接局)送出忙音。3)长途全自动接续中,遇到空号、改号、临时闭塞等情况,能自动给出语言信号。4)在长途全自动接续,遇到被叫用户先挂机,立即把被叫挂机信号转发到发端长途局,当发端长途局收到被叫挂机信号后,进行时间监视(国内长途90秒、国际长途120秒),逾限后主叫仍不挂机时,释放全部电路。5、 号码存储和译码能力 接收和存贮被叫用户有效号码(不含字冠):1)呼叫特服号码为3位。2)本地呼叫号码为68位。3)国内长途全自动呼叫号码为10位。4)国际全自动呼叫号码为12位。6、 释放控制方式1)本地网内呼叫为主叫控制或互不控制方式。2)国内、国际长途全自动去话为主叫控制方式。3)112、119、110、172、173、174、176、177等特服业务为被叫控制方式。4)113、114、115、116、117、118、121等特服业务为被叫控制或互不控制方式。7、 时间监视1)摘机不拨号时间监视为10秒。2)位间不拨号时间监视为20秒。3)久叫不应时间监视:本地呼叫为60秒,国内长途呼叫为90秒,国际呼叫为120秒。4)发送前向信号后,等待后向信号的时间监视为15秒。5)收到后向A1信号后,等待A3信号的时间监视为15秒。6)前向切断,等待后向切断的时间监视为2秒。8、 计费功能实验二 C&C08系统概述及用户数据配置【实验目的】1、 熟悉C&C08硬件系统2、 掌握C&C08系统的机框配置3、 理解用户数据配置的相关概念4、 掌握用户的一般数据配置5、 实现用户之间互通【实验原理】一、C&C08系统的基本结构C&C08系统由一个管理/通讯模块(AM/CM) 和多个交换模块(SM) 组成,如图2.1所示。1SMBAMSM40M40MSMSM40MFAM/CMBAM0 12 n A多模块局 B单模块局(实验室用)图2.1 C&C08 系统的基本结构1、基本组成模块如图1-1 所示,管理模块(AM)由前管理模块(FAM)和后管理模块(BAM)构成,FAM 常简称为前台,BAM常简称为后台。通讯模块(CM) 与(FAM) 在硬件上合在一起。根据下挂SM 模块的多少,AM可分为AM32(能带32 个SM)、AM128 (能带128 个SM)。SM具有独立的交换功能可以挂接在AM下,多个SM 和AM 构成多模块局,如图2.1( A )所示;也可以独立构成单模块局,如图2.1 ( B) 所示。为便于对多个模块进行管理,需对所有模块全局统一编号。AM 固定编为0,SM 从1 开始编号;SM做单模块局时固定编号为1。2、模块之间的连接AM/CM 和SM 之间的接口包括:40Mbps、光纤SDH接口(155M/622M)、E1(2M)接口,在图1-1中只介绍了最常用的40Mbps光纤接口,SDH接口和E1接口将在后面介绍远端模块(RSM)时提及。通讯模块(CM)与交换模块(SM)之间由2对主备用或负荷分担的40Mbps光纤连接,其中:32Mbps - 传话路(16条2Mbps -16 確32Ts=512Ts,作为话音通道)2Mbps - 传信令(模块间通信信息)2Mbps - 传同步4Mbps - 作检错、纠错开销前管理模块(FAM)和后管理模块(BAM)之间由2条HDLC高速链路连接。3、各个模块的功能基本组成模块和模块之间的连接已经学习完了,下面参照图2.2开始介绍各模块的功能,图2.2就是图2.1的进一步引申。图2.2 C&C08 硬件系统的总体结构1)AM 的功能AM主要负责模块间呼叫接续管理,并提供交换机主机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式管理结构。AM 由前管理模块(FAM) 和后管理模块(BAM)构成。前管理模块(FAM)负责整个交换系统的模块间呼叫接续管理,各SM之间的接续都需要经过FAM 转发消息。FAM还提供交换机主处理机与维护操作终端的接口,硬件上与CM结合在一起,合称为FAM/CM, 又常简称为AM。FAM(前台)面向用户,提供业务接口,完成交换的实时控制与管理,也称主机系统。主要处理话单记录、话务统计等定时性管理任务。后管理模块(BAM) 一方面提供与FAM 的接口,另一方面采用客户机/ 服务器方式实现交换机与开放式网络系统的互联。并且通过Ethernet接口/HDLC链路与FAM 直接相连,是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与计算机网相连的枢纽。提供以太网接口,可接入大量的工作站(WS),并提供X.25/X.35接口与网管中心相连。BAM(后台)面向维护者,完成对主机系统的管理与监控,也称终端系统。BAM硬件上是一台工控机,可以是内置式(与FAM/CM 在同一机架中)也可以是外置式,通过内置MCP卡上的2条2M的HDLC 链路与前台FAM 进行加载和通信。BAM上装有终端系统软件,基于WINDOWS NT SERVER4.0 操作平台,是中文多窗口的操作界面,操作灵活,功能完善。2)CM 的功能通讯模块(CM) 主要由中心交换网和通信接口组成,负责各模块间话路和信令链路的接续。SM模块间进行话路接续时需要经过模块间的信令链路传递消息,此消息也称为内部信令,例如被叫号码、应答信号等,以区别于局间信令。AM、CM 功能可分,物理上不可分,硬件上将FAM和CM做在一起。3)SM 的功能交换模块SM 是C&C08的核心,提供分散数据库管理、呼叫处理、维护操作等各种功能。SM是具有独立交换功能的模块,可实现模块内用户呼叫接续及交换的全部功能,并配合AM/CM中的中心交换网完成SM间的交换功能。SM提供各种接口(用户线接口、中继线接口)负责同模块内来自各种接口的呼叫接续。在小容量情况下,SM可以单模块成局。SM按照接口单元的不同可分为用户交换模块(USM)、 中继交换模块(TSM) 和用户中继交换模块(UTM)。USM只提供用户线接口;TSM只提供中继线接口;UTM既提供用户线接口,又提供中继线接口。UTM和TSM可单模块独立成局。按照与AM/CM距离的不同,SM又可分为近端(局端)交换模块和远端交换模块RSM (Remote Switching Module)。近端SM与AM/CM通常采用40Mbps光纤连接;RSM与AM/CM可采用40Mbps 光纤、SDH、E1三种接口连接。4、模块化的层次结构C&C08 数字程控交换机在硬件上具有模块化的层次结构,我们通过图1-3(A) 来进行讲解,图2.3(A) 就是一个模块配置示意图。 (A)(B)(实验室用)图2.3 C&C08 数字程控交换机模块化的硬件结构如图2.3(A)所示,C&C08 数字程控交换机硬件系统可分为四个等级:各种功能的电路板组成能完成特定功能的机框单元,例如:控制框、接口框、时钟框、用户框、中继框、RSA框等。每个机框可容纳26个标准槽位,槽位编号为025。不同功能的机框单元组合在一起构成机架,一个机架包含6个机框。机框编号从0 开始,由下向上、由近向远,在同一模块内统一编号。不同的机架构成不同类别的模块。例如AM/CM 模块由一个机架构成,SM模块由18个机架构成。不同的模块(AM/CM SM)按需要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丰富功能和接口的交换系统,各模块可以独立实现特定功能。C&C08 数字程控交换机模块化的层次结构如图2.4所示图2.4 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模块化的层次结构C&C08 数字程控交换机采用通用机架和插箱,单机架(柜)外型尺寸为2100800 550mm (高宽厚),可插入6 个620 300 279mm (高宽厚)的标准插箱,每个插箱可容纳26 个标准插板。这种模块化的结构便于系统的安装、扩容和增加新设备,易于实现新功能。通过更换功能单板,可灵活适应不同信令系统的要求,处理多种网上协议;通过增加功能机框、功能模块,可方便地引入新功能、新技术,扩展系统应用领域。二、机框配置实验室机框配置如图2.5所示图2.5 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机框配置BAM:后管理模块。PWC:二次电源板。-48V 直流输入,输出为直流+5V/20A, 可以给主控框、时钟框、DT 框供电。SIG:数字信号音板。共有2 个SIG 槽位,都位于下框,2 块SIG 板处于主备用热备份状态,一般开机默认左边的SIG 板为主用。MPU:主处理机板。2 块MPU 板处于主备用热备份状态,1 个位于上框,1个位于下框,上框的MPU 也称作A 机,下框的MPU 也称作B 机,一般开机默认上框的MPU 板为主用。NOD:为主节点板。负责MPU 与用户框设备及中继框设备之间的通信,共有11 个NOD 槽位,上框有6 个,下框有5 个,一般从上框2 号槽位开始插,插满上框就从下框2 号槽位开始插,本模块容量越大,插的NOD 板就越多。EMA:双机倒换板。位于上框,EMA 负责2 块MPU 之间的通信,裁决哪块是主用板,并控制其间的倒换,为双机提供数据备份通路和监视主备机运行状态。CKV:时钟驱动板。用于驱动主控框至各功能单元用户框中继板的差分时钟。BNET:为模块内交换网板。共有2 个BNET 槽位,BNET 板体积较大,占用上下两框的位置,2 块BNET 板处于主备用热备份状态,一般开机默认左边的BNET 板为主用。MFC:多频互控板。在局间采用中国1 号信令系统时完成多频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可通过数据设定设置为16 路或32 路。ALM:告警通信板。完成告警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等功能。当SM 用作单模块局时,ALM 也可用来接时钟框或接告警箱。CKS:二三级时钟合一板。占2 个槽位,2 块CKS 板互为主备用,通过板上拨码开关的设置可配置为二级时钟或三级时钟。DTM:数字中继电路板。完成局间数字中继的对接,每板有2 个PCM系统,提供60 路数字中继,一个数字中继框共有16 个DTM 槽位,最多可提供960路数字中继。PWX:二次电源板。48V 直流输入,输出为直流+5V/10A,直流5V/5A 和交流75V/400mA 25Hz(铃流),可以给用户框、AT 框和RSA 框供电,给模拟用户和环路中继AT0 提供铃流。ASL:模拟用户板每板提供16 路模拟用户线接口,每一路接口除完成基本的BORSCHT 功能外,还提供截铃、脉冲检测、极性反转、增益调整、16KC计费脉冲、高电压馈电和主叫号码显示功能,接收脉冲拨号。DRV:双音收号及驱动板。每板有16 路双音频收号器,接收模拟用户话机所拨的双音频号码,同时为本半框用户HW 信号、串口信号和时钟信号提供驱动。TSS:测试板。位于用户框和模拟中继框,提供对模拟用户、数字用户和AT0(环路中继)的测试,还为模拟用户提供嗥鸣音,通常相邻的两个用户框配一块TSS 板来对2 框模拟用户进行测试。三、 用户数据配置的相关概念普通用户是模拟用户的俗称,在C&C08系统中是指通过ASL带的模拟话机或其他模拟终端。1、呼叫源呼叫源是指发起呼叫的用户或入中继。一般若干个用户或若干个中继群属于同一个呼叫源。不同的呼叫源属性,如:预收号位数、号首集、路由选择源码、失败源码、是否号码准备及呼叫权限等是划分呼叫源的要素。2、号首集号首集是号首(或字冠)的集合。号首是呼叫源发出呼叫的号码的前缀。所以号首集是针对呼叫源而言的。号首是决定与该次呼叫有关的各种业务的关键因素,在公网和专网混合的网中,号首对不同的用户和中继群而言,往往是重叠的,但意义可能不同。3、呼叫源与号首集的关系一个呼叫源只能对应一个号首集,一个号首集可以为多个呼叫源共用。对于一个呼叫源,需设定一个号首集,号首集为包含该呼叫源可以拨打的所有号首,对于非号首集内的号首,当用户拨打该号首时,系统会提示号码有误。引入号首集这一概念是因为即使是同一号首,但对不同的主叫方(呼叫源),也可有不同的含义,交换机对其的处理也不同。当然,不同号首集中同一号首也可能含义相同,如:同是出局。如:9 对公网为无线呼叫,对专网即为普通呼叫。222 对呼叫源0 可能是本局呼叫,对呼叫源1 则是出局呼叫。两个呼叫源可以对应相同的号首集,则当不同呼叫源用户拨打相同的号首时,交换机通常做相同的处理。呼叫源针对于将主叫分类,号首集针对于将被叫号码分类。某呼叫源拨打非对应的号首集内的字冠时,则需要作号首集变换。4、设备号及用户数据索引1) 设备号设备号是该用户所连接设备的物理编号。每个端口有唯一一个设备号。设备号于模块内统一编号,为物理编号。设备号与用户板的单板编号有关:设备号=单板编号16+单板内顺序号(015),值域为0-6687。2) 用户数据索引用户数据索引于全局内(多模块)统一编号。用户数据索引与电话号码一一对应,有多少个电话号码就有多少个用户数据索引。一个设备号对应一个用户数据索引。5、配置普通用户数据的前提条件:1) 普通用户号码对应的设备,如ASL板必须已经配置;2) 普通用户所属的呼叫源数据必须已经配置;3)普通用户对应的计费源码和被叫计费源码必须已存在;4)普通用户号码对应的呼叫字冠已配置。【实验内容】1、 增加普通用户数据的一般步骤:1)如果用户所属的呼叫源不存在,则增加相应的呼叫源(ADD CALLSRC);2)如果用户号码的呼叫字冠不存在,则增加相应的呼叫字冠(ADD CNACLD);3) 增加号段(ADD DNSEG);4)增加一个普通用户/批放号最大量为304 个用户(ADD ST/ADB ST)。2、删除普通用户数据的一般步骤:1)删除一个用户号码(RMV ST),或删除连续的一批号码(RVB ST);2)如果相应的号段没有被引用,则删除该号段(RMV DNSEG);3)如果用户对应的呼叫字冠已不使用,则删除该呼叫字冠(RMV CNACLD);4)如果用户所属的呼叫源码不被引用,则删除该呼叫源码(RMV CALLSRC)。3、普通用户配置实例:设本局号首集为:0,呼叫源为:0,字冠为:6666, 号段为:6666000066660050, 均分布在模块1内,起始设备号为:0,计划批量放号10个:6666000066660009。 设定数据,使模块1 内的用户可以互相呼叫。具体操作步骤:1)增加呼叫源、号首集命令:ADD CALLSRC:CSC=0,PRDN=3;2)增加字冠命令:ADD CNACLD :PFX=K6666,CSA=LCO,MIDL=8,MADL=8;3)增加号段命令:ADD DNSEG:P=0,BEG=K66660000,END=K66660050;4)增加一个用户:命令:ADD ST:D=K66660000,DS=0,MN=1,RCHS=0;5)增加一批用户命令:ADB ST:SD=K66660000,ED=K6660050,DS=0,MN=1,RCHS=255;实验三 Centrex用户数据【实验目的】1、了解C&C08 交换机Centrex 的业务种类2、理解Cetrex的概念与性能3、掌握Centrex 用户数据配置的步骤【实验原理】C&C08 交换机将相关用户(比如同一个企业的用户)组织成一个商业用户群,称为Centrex 群。每个群内可设话务员,辅助出群、入群及群内呼叫,还可以设置呼叫中心同时辅助多个Centrex 群的呼叫。Centrex 用户除了享用公网用户基本呼叫及补充业务功能外,还可以享受类似于PABX(小交换机)的多种特别补充业务。每个Centrex 用户拥有两个号码:一个是公网上的统一编号,称为长号;一个是Centrex 群内用户呼叫时使用的短号。C&C08 交换机Centrex 的业务种类有以下几类: 1、具有公用网上的所有基本业务及补充业务。 2、Centrex 群内用户直拨群内分机。 3、Centrex 群内用户拨群外用户时,先拨出群字冠后,可听或不听二次拨号音,再拨群外号码。 4、可根据需要设置Centrex 用户呼叫权限级别,包括群内呼出,群内呼入,群外呼出,群外呼入。 5、Centrex 群内用户可拨话务员接入码或拨话务员分机号呼叫话务员。 6、Centrex 话务员功能,包括排队呼叫,协助群内用户拨外线或将外线来话转群内分机,夜服功能,在遇被叫用户忙时进行插入及强拆。 7、呼叫中心功能,即可以在全网设置一个统一的呼叫中心,有若干个话务员座席作为各个Centrex 中的公共话务员。有些Centrex 群内可以不设自己的话务员,而由呼叫中心管理。呼叫中心话务员与各Centrex 内部专用话务员功能相同。【实验步骤】1、 增加Centrex用户数据的一般步骤: 1) 如果Centrex 用户所属的呼叫源不存在,则增加相应的呼叫源(ADD CALLSRC); 2) 如果Centrex 用户长号对应的呼叫字冠不存在,则增加相应的呼叫字冠(ADD CNACLD);3) 如果Centrex 用户长号对应的号段不存在,增加号段(ADD DNSEG);4) 增加Centrex 群(ADD CXGRP);5) 增加Centrex 群字冠(ADD CXPFX);6) 增加Centrex 出群字冠(ADD OCXPFX);7) 如果配有Centrex 话务台,增加Centrex 话务台(ADD CXCON);8) 增加Centrex 用户(ADD ST/ADB ST、MOD ST/MOB ST、ADD DSL/ADB DSL、MOD DSL/MOB DSL、ADD V5ST/ADB V5ST、MOD V5ST/MOB V5ST、ADD V5DSL/ADB V5DSL、MOD V5DSL/MOB V5DSL);9) 如果需要,增加Centrex 群出群权限(ADD CXOCR);10) 增加Centrex 群计费(ADD CHGCX)。2、删除Centrex 用户数据的一般步骤删除Centrex 群数据的一般步骤与增加Centrex 群数据的步骤正好相反,具体步骤如下:1) 删除指定Centrex 群计费(RMV CHGCX);2) 如果对该Centrex 群设有出群权限,删除该Centrex 群的出群权限(RMV CXOCR);3) 删除该Centrex 用户(RMV ST/RMB ST、RMV V5ST/RMB V5ST);4) 如果该Centrex 配有话务台,删除话务台(RMV CXCON);5) 删除该Centrex 群出群字冠(RMV OCXPFX);6) 删除该Centrex 群字冠(RMV CXPFX);7) 删除该Centrex 群(RMV CXGRP);8) 如果该Centrex 群长号对应的号段没有被引用,则删除该号段(RMV DNSEG);9) 如果该Centrex 群长号对应的字冠已不使用,则删除该字冠(RMV CNACLD);10) 如果该Centrex 群所属的呼叫源码未被引用,则删除该呼叫源码(RMV CALLSRC)。【实验内容】一、Centrex用户数据配置1、增加、删除Centrex群增加一个Centrex 群,必须确定该群的出群字冠、容量、群内群外振铃方式等,如果该群为广域Centrex 群,还要确定广域接入码。删除一个Centrex 群,可以根据Centrex 群名或Centrex 群号来删除,但不能同时用Centrex 群名和Centrex 群号来删除。相关命令如下:命令名称命令功能ADD CXGRP增加一个Centrex 群MOD CXGRP修改一个Centrex 群的属性RMV CXGRP删除一个Centrex 群LST CXGRP查询Centrex 群属性2、增加、删除Centrex 群的呼叫字冠增加Centrex 群的呼叫字冠,包括指定Centrex 群用户短号的号首、Centrex新业务字冠和广域接入码。增加Centrex 群的呼叫字冠时,对应的Centrex群必须已存在。相关命令如下:命令名称命令功能ADD CXPFX增加Centrex 字冠MOD CXPFX修改Centrex 字冠RMV CXPF X删除Centrex 字冠LST CXPFX查询Centrex 群呼叫字冠3、增加、删除Centrex 群的出群字冠 增加Centrex 群时,已经增加了一个出群字冠,如果一个Centrex 群还有另外的出群字冠,必须使用ADD OCXPFX 命令增加。相关命令如下:命令名称命令功能ADD OCXPFX增加一个Centrex 出群字冠MOD OCXPFX修改一个Centrex 出群字冠RMV OCXPFX删除一个Centrex 出群字冠LST OCXPFX查询Centrex 出群字冠4、增加、删除Centrex 话务台如果一Centrex 群配有话务台,必须增加Centrex 话务台。增加话务台之前必须确定该话务台对应长号、设备号、Centrex 群号、Centrex 短号、计费源码。相关命令如下:命令名称命令功能ADD CXCON增加一个Centrex 话务台MOD CXCON修改一个Centrex 话务台RMV CXCON删除一个Centrex 话务台LST CXCON查询Centrex 话务台MOD CXDEV修改普通话务台用户设备5、增加、删除Centrex 用户配置Centrex 用户所使用的命令与配置普通用户、数字用户、V5 普通用户、V5 数字用户、PRA 用户所使用的命令完全相同。6、增加、删除Centrex 出群权限Centrex 用户使用密码限呼时,需要设置Centrex 出群权限。相关命令如下:命令名称命令功能ADD CXOCR增加Centrex 出群权限RMV CXOCR删除Centrex 出群权限LST CXOCR查询Centrex 出群权限7、增加、删除Centrex 群计费用该命令可以为Centrex 群设定多种不同的计费情况,这些计费情况根据主叫、被叫和承载能力细分群内呼叫,从而实现区分计费。命令名称命令功能ADD CHGCX增加Centrex 群内计费RMV CHGCX删除Centrex 群内计费LST CHGCX查询Centrex 群内计费二、Centrex 用户数据配置范例1、 范例说明增加一个Centrex 群,该Centrex 群有100 个用户,其长号为66500006650099,对应的Centrex 短号为80008099,占用的设备端口为32 号SM模块的304 403 模拟用户端口。其中6650000 为模拟话务台,话务台接入码(总机号)为9。出群字冠为0。对该Centrex 群的其他要求:入群呼叫久叫不应或被叫忙时不送话务台,话单也不送话务台;群内所有用户都具有本局、本地、本地长途、国内长途、国际长途的呼入权和本局、本地、本地长途、国内长途的呼出权;群内用户听二次拨号音后拨被叫长号,群外用户呼叫群内用户直接拨长号;且群内呼叫和群外呼叫区别振铃,群内呼叫正常振铃,群外呼叫长振铃;群内不计费。2、 预置条件1) 本例对应设备已存在,即32 号模块及对应的用户板已配置。2) 本例中所有用户的计费源码相同,假设为0,在计费数据中已定义;群内不计费,计费情况为10;免打扰转话务台。3) 假设本例中所有用户的呼叫源相同,设为0,且用户号码的号首集为0。3、 范例配置说明1) 用LST CALLSRC 命令查询0 呼叫源的记录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增加呼叫源0,预收码位数为1。命令输入为:ADD CALLSRC: CSC=0, CSCNAME=Centrex, PRDN=1;2) 用LST CNACLD 命令查询665 字冠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增加呼叫字冠665。命令输入为:ADD CNACLD: PFX=K665, CSTP=BASE, MINL=7, MAXL=7,CHSC=65535;3) 用LST DNSEG 命令查询本例中的66500006650099 号段是否存在,如不存在则增加号段66500006650099,号首集为0,起始用户索引取默认值(由系统自动生成)。命令输入为:ADD DNSEG: P=0, SDN=K6650000, EDN=K6650099;4) 增加Centrex 群:首先用LST CXGRP 命令查询已分配的Centrex 群号。假设本局原来没有配置Centrex,增加Centrex 群,群名为HW,群号为0,出群字冠为0,二次拨号音为是,用户容量为200,群内振铃为正常振铃,群外振铃为长振铃,其他参数取默认值。命令输入为:ADD CXGRP: CGN=HW, CXG=0, OGP=K0, DOD2=TRUE,UCPC=200, IGRM=NRM, OGRM=LONG;5) 增加Centrex 字冠:该Centrex 群内短号字冠为8,最大号长、最小号长为4,其他新业务字冠使用系统默认值。命令输入为:ADD CXPFX: CXG=0, PFX=K8, CSA=CIG, MINL=4, MAXL=4;6) 增加Centrex 话务台:根据本例要求,话务台的电话号码为6650000,模块号为32,设备号为304。Centrex 群号为0,短号为8000,设备类型为模拟,话务台接入码为9,其他参数取默认值。命令输入为 :ADD CXCON: D=K6650000, MN=32, DS=304, CXG=0, CXD=K8000,DID=ST, ACC=K9, RCHS=0;根据本例要求,修改该Centrex 群,设置入群呼叫久叫不应或被叫忙时不送话务台,话单也不送话务台,打给免打扰用户的呼叫转话务台。命令输入为:MOD CXGRP: CXG=0, CBTCF=FALSE, NATCF=FALSE, BSCF=NO,CXD=K8, DDFC=TRUE;7) 增加Centrex 用户:电话号码为6650001 6650099,对应的设备号为32 号模块的305403,计费源码为0,Centrex 群号为0,Centrex 短号为8001 8099,其他参数取默认值。命令输入为 :ADB ST: SDN=K6650001, EDN=K6650099, MN=32, DS=305,RCHS=0, CGF=TRUE, CXG=0, CXD=K8001;8) 增加Centrex 群内计费:Centrex 群号为0,计费选择码为0,计费情况为10。命令输入为:ADD CHGCX: CXG=0, CHGCD=0, CHA=10;实验四 传输线的制作【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网线、电话用户线、2M传输线的制作过程。【实验原理】网线由一定距离长的双绞线与RJ45头组成。双绞线由8根不同颜色的线分成4对绞合在一起,成对扭绞的作用是尽可能减少电磁辐射与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双绞线可按其是否外加金属网丝套的屏蔽层而区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在EIA/TIA-568A标准中,将双绞线按电气特性区分有:三类、四类、五类线。网络中最常用的是三类线和五类线,目前已有六类以上线。第三类双绞线在LAN中常用作为10Mbps以太网的数据与话音传输,符合IEEE802.3 10Base-T的标准。第五类双绞线目前占有最大的LAN市场,最高速率可达100Mbps,符合IEEE802.3 100Base-T的标准。做好的网线要将RJ45水晶头接入网卡或HUB等网络设备的RJ45插座内。相应地RJ45插头座也区分为三类或五类电气特性。RJ45水晶头由金属片和塑料构成,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引脚序号,当金属片面对我们的时候从左至右引脚序号是1-8, 这序号做网络联线时非常重要,不能搞错。双绞线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00米。EIA/TIA的布线标准中规定了两种双绞线的线序568A与568B。标准568A: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标准568B: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橙-6,棕白-7,棕-8。在整个网络布线中应用一种布线方式,但两端都有RJ-45 plug 的网络联线无论是采用端接方式A,还是端接方式B, 在网络中都是通用的。双绞线的顺序与RJ45头的引脚序号-对应。10M以太网的网线使用1,2,3,6编号的芯线传递数据,100M以太网的网线使用4,5,7,8编号的芯线传递数据。为何现在都采用4对(8芯线)的双绞线呢?这主要是为适应更多的使用范围,在不变换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就可满足各式各样的用户设备的接线要求。例如,我们可同时用其中一对绞线来实现语音通讯。布线标准中规定了两种双绞线的线序 568A与568B。一般网络布线系统采用的是568B的接线方式。 标准 568B: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 100BASE-T4 RJ-45对双绞线的规定如下: rj45水晶头,RJ45头,水晶头,网络接头,RJ45,布线接头1、2用于发送,3、6用于接收,4、5,7、8是双向线。1、2线必须是双绞,3、6双绞,4、5双绞,7、8双绞。【实验内容】1、 网线制作:下面介绍几种应用环境下双绞线的制作方法。MDI表示此口是级连口,而MDI-X时表示此口是普通口。1) PC等网络设备连接到HUB 时, 用的网线为直通线, 双绞线的两头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