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第二十三届(西安)中华诗词研讨会入选论文“合 掌”正 误 谈王振权内容提要 “合掌”是律诗、楹联等的对偶之忌。本文通过对“合掌”的渊源及其流变的考究,对古代诗论家关于“合掌”阐述的解读,以及对王力关于“合掌”论述不断修正的辨析,认为“合掌”的界定应该是对偶语义相同的现象,包括字词、词组、句子等的同义相对。同时也指出当今有些诗联论著,或以王力修正前的论述为据,或在引用王力的论述时断章取义,所论大多欠妥;也有的自立新说,无前说可鉴,未被业界认可,这些皆与古代诗论家及王力经过修正的观点不同,因此不足为训。关 键 词 对偶 语义 相同 合掌“合掌”是律诗、楹联等的对偶之忌。现实中有些诗联论著对“合掌”的阐释不够准确,容易误导读者。为了正确认识“合掌”,本人经过认真学习,广泛搜求,缜密思考,对“合掌”作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这里不揣冒昧,试将自己的观点谈出来,供诗联作者及理论工作者在创作及研究中参考。 正说“合掌” 关于“合掌”,当今学界说法不一,要正确理解“合掌”,必须考究其渊源及流变。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谈。 其一,古人说“合掌”。“合掌”究竟是什么,首先要看古人是怎么说的,因为“合掌”并非今人命名,而是古人提出的,所以,无论什么人,都应该以古说为据,与古说保持一致。“合掌”一词本来出自佛教。辞源“合掌”条释:“佛教仪式,合两掌以表示敬意。亦称合十。四十二章经序:世尊教敕,一一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旧唐书七九傅奕传:(萧)瑀不能答,但合掌曰:地狱所设,正为是人!新唐书一七傅奕传作合爪。” 四十二章经乃东汉时从印度传入中国最早的佛教经典,其序中与五代后晋时刘昫等撰的旧唐书中均提到了“合掌”,而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的新唐书中则作“合爪”。可见,“合掌”原为释家用语,亦称“合十”或“合爪”,系指两掌相合表示敬意。此乃取“合掌”的基本义。“合掌”被用之于文章,始见于南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九五:“问:正义不谋利在处事之先,明道不计功在处事之后,如此看可否?曰:恁地说也得,他本是合掌说,看来也须微有先后之序。” 这里的“正义”、“明道”两骈句,虽然“微有先后之序”,但意思大致相同,故曰“合掌”。此乃取“合掌”的比喻义。至于在诗评中,古人早已有类似于“合掌”的论述。例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俪辞第三十五说:“张华诗称游雁比翼翔,归鸿知接翮,刘琨诗言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若斯重出,即对句之骈枝也。” 张华诗句摘自杂诗,句意为:游雁的翅膀紧挨着飞,归鸿知道翅膀相接着飞。刘琨诗句摘自重赠卢谌,句意为:孔子听说捉住骐麟很悲伤,孔子听说在西郊打猎捉住骐麟而哭泣。这些较为宽泛的古诗“对句”中“重出”多馀的语义,颇似后世律诗对仗中的“合掌”。再如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援引北宋蔡宽夫诗话说:“晋宋间诗人造语皆秀拔,然大抵上下句多出一意。如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类,非不工矣,终不免此病。” 蔡氏指出晋宋间诗人诗中“上下句多出一意”,“一意”即“同义”,出现同义相对是一种毛病。又如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一说:“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谓无人能对,王荆公以对鸟鸣山更幽。鸟鸣山更幽本宋王籍诗,元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意,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上句乃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 文章指出,南北朝时宋人王籍偶句中之“鸣”对“噪”,“更”对“逾”,“幽”对“静”,乃同义相对,王安石以“鸟鸣山更幽”应对“风定花犹落”,则避免了这种毛病。蔡、沈二文中指出的“上下句”中“一意”相对的毛病,应该就是后代诗评中所谓“合掌”的涵义,不过,他们只是指出其情形,而并未拈出其名称。“合掌”一词竟究在何时被用之于诗评?“合掌”被移植于诗评,应该从元明两代开始,因为在古人的著述中,还没有发现“合掌”在南宋以前用于诗评的记载。清人施闰章蠖斋诗话说:“元萨天锡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脍炙于时。山东一叟鄙之,萨往问故,曰:此联固善,闻、听二字一合耳!” 元人于诗评中拈出的“合”即“合掌”之简称。明人胡应麟诗薮说:“作诗最忌合掌,近体尤忌,而齐梁人往往犯之,如以朝对曙,将远属遥之类。” 二者所指“合”或“合掌”,均为字词,此乃最轻微的“合掌”,其中虚字词者,尤其宽泛,有些诗人甚至不以其为忌。此种“合掌”,偶尔可见。明人王世懋艺圃撷馀说:“郎士元诗起句云: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合掌可笑。” 此处的合掌“岂堪闻”对“不可听”为词组,此乃重于字词的“合掌”,比较少见。清人纪昀评瀛奎律髓中宋之问句“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初到黄梅临江驿)曰:“此联途中即马上,暮春即寒食,未免合掌。” 宋之问诗上下句义基本相同,乃句子合掌,最为严重。此种“合掌”,十分罕见,但也不能说没有,如律句:“群贤共谱箴时调,众彦齐讴警世声。”“高吟句句摇河岳,妙韵篇篇震地天。”又如潮州双忠祠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以上诸文中古代诗论家谈论“合掌”时,虽然均为单项肯定,但并不否定或排除其它,因此,他们分别指出的字词、词组、句子等的同义相对 ,均应该属于“合掌”。可见元明以来,“合掌”已成为专指对仗中出现同义相对的术语。此亦取“合掌”的比喻义。其二,王力说“合掌”。“合掌”究竟是什么,还应该看王力先生是怎么说的,因为在现代学者中,研究诗律成就最大的首推王力,所以,人们论诗一般以王力的观点为据。王力对“合掌”的阐述,可分为三个阶段,下面分别介绍。第一阶段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在汉语诗律学初本中说:“对仗上的一种避忌,叫做合掌。所谓合掌,就是上一联的对仗方式和下一联的对仗方式完全相同。既然普通律诗只有中两联用对仗,那么,普通所谓合掌,就是指中两联而言的。” 并以徐玑春日游张提举园池为例,指出颔联与颈联“山城依曲渚,古渡入修林。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阴”四句之中“每句第一第二两字山城古渡长日游人都是名词仂语,第四第五两字曲渚修林飞絮绿阴也都是名词仂语,第三字依入爱都是动词,多字形容词和爱字是不工的对仗,这样,自然是犯了合掌的毛病了。”此乃前期的观点,认为合掌乃律诗中两联语法结构相同。此为王氏提出的新观点,此前还未见闻过有这种说法。 第二阶段为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在诗词格律中说:“像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缘与为就是同义词。因为它们是虚词(介词),不是实词,所以不算缺点。再说,在一首诗中,偶然用一对同义词也不要紧,多用就不妥当了。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上同义),叫做合掌,更是诗家的大忌。” 此乃中期的观点,认为合掌指同义“句”相对,显然与前期的观点完全不同。 第三阶段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在汉语诗律学增订本中说:“合掌是诗文对偶意义相同的现象,事实上就是同义词相对。整个对联都用同义词的情形是罕见的。我们也很难找出完全合掌的例子。” 此乃后期的观点,认为合掌乃“对偶意义相同的现象”,包括:偶见的“同义词相对”;“罕见的”“整个对联都用同义词”相对的“完全合掌”;当然,二者之间的同义“词组”相对,也应在其所列。而词、词组、句则同属于“语”,因此,说得更准确、更简洁一些,合掌乃是对偶语义相同的现象。此乃对中期观点的修正。至于前期所说的“所谓合掌,就是上一联的对仗方式和下一联的对仗方式完全相同”,则被更改为“上一联的对仗方式和下一联的对仗方式完全相同,那也是诗人所极力避免的”。此乃对前期观点的否定。王力是著名学者,治学非常严谨,这是人所共知的。不过,他也不是完人,对于“合掌”的认识,也是由前期的律诗中两联句法相同,到中期的对偶句义相同,再到后期的对偶语义相同。这是一个由“中两联”到“对偶”,由“法”到“义”,由“句”到“语”逐步变化的过程。后期的观点是在否定或修正先前论述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与古代诗论家的说法相吻合,应该是比较准确与完善的。总之,根据古代诗论家的阐述及王力经过修正的观点,“合掌”的界定应该是:“合掌”乃是对偶语义相同的现象。凡字词、词组、句子,只要同义相对,皆属于合掌,由于同义相对,则失之重复,故为对偶之忌。“合掌”中最严重的是句子;其次是词组;最轻微的是字词,在字词中,则又严于实字词而宽于虚字词。“合掌”辟误“合掌”既然是律诗、楹联等的对偶之忌,就应该认真辨析,正确理解。可是,当今一些人对“合掌”的阐述,大多不够准确,现举几例,略作剖析。其一,张中行诗词读写丛话说:“律诗的中间两联,结构不可用同一个模式,否则算合掌。” 并以律诗中两联“绣槛临沧渚,牙樯插暮沙。浦云沉断雁,江雨入昏鸦”等为例。此说与王力汉语诗律学初本中所说的“合掌,就是上一联的对仗方式和下一联的对仗方式完全相同”的观点一致,可是王力已经在汉语诗律学增订本中否定了自己原来的观点,这种说法显然不可取。那么,“律诗的中间两联”,结构“用同一个模式”又是什么呢?元人杨载诗法家数说:“中间两联,句法或四字截,或两字截,须要血脉贯通,音韵相应,对偶相停,上下匀称两联最忌同律。”杨氏指出,律诗中间两联,其句法应该有所变化,有的四字截,有的两字截:两联句法相同,则为“同律”,乃律诗之所忌。清人刘熙载诗概说:“律诗中二联必分宽紧远近,人皆知之。”如果中二联不分宽紧远近,皆为四字截,或者皆为两字截,则为杨载所说的“同律”。显然,“同律”与“合掌”乃两种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其二,姚普、姚丹说诗谈词说:“合掌:就是同义词相对,如晴空对碧落,皇宫对凤阙,玉兔对明蟾等。” 此说把“合掌”界定为“同义词相对”,而把同义词组、同义句子相对排除在外。如果说只有“同义词相对”才是“合掌”,那么,同义词组、同义句子相对,这些毛病又是什么呢?姚说虽然与王力汉语诗律学增定本中“合掌事实上就是同义词相对”的说法相似,但这里只是断章取义,有悖于王力“对偶意义相同”说的本义及古人“上下句多出一意”的阐述。其三,常江对联常识说:“同义词用得多,似工实拙。尤其是不要让上下联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这叫“合掌”)。” 此说认为“合掌”乃同义“句”相对,与王力诗词格律中“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上同义),叫做合掌”的说法相同,而王力在此后出版的汉语诗律学增订本中又说“合掌是诗文对偶意义相同的现象”,这应该视作对先前观点的修正,常文依王前说,显然不足为训。其四,陈树德谈谈“合掌”说:“上下联局部雷同,是正对,如果完全雷同,就好比两只手掌合而为一,将这种比喻简称,就是合掌。五个手指或两句话完全重叠才叫合掌,个别手指(个别字)重叠(雷同),应该不在合掌之列。”此说认为在一联中,句子乃整体,似“掌”,上下联完全雷同,是“合掌”;字词乃局部,似“指”,上下联局部雷同,是“正对”。其实,名实相符的事物较为普遍,不过名实未符的事物也并非没有。比如“楹联”,若按其名称的本义,应该是张贴、悬挂或镌刻在楹柱上的,可是人们却约定俗成地把它泛指为整个对联,中国楹联学会名称中的“楹联”,不就是取其引申义的吗?同义句子相对,如同两掌完全相合,乃名实相符的“合掌”;同义字词、同义词组相对,如同两掌局部相合,乃名实未符的“合掌”。狭义的“合掌”单指同义句子相对,广义的“合掌”兼指同义字词、同义词组相对。这就好比狭义的律诗单指律诗,广义的律诗兼指排律与绝句是一个道理。这样的认定应该是比较中肯的。至于认为“上下联局部雷同”是“正对”,乃陈氏自立新说,无前说可鉴。“正对”之说,始见于刘勰文心雕龙俪辞第三十五,刘氏说:“反对者,理殊趣合也;正对者,事异义同也。仲宣登楼云钟仪幽而楚奏,庄舄显而越吟,此反对之类也;孟阳七哀云,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此正对之类也。”所谓“理殊趣合”,乃理势不同,趣(通“趋”)向相合;所谓“事异义同”,乃事物有别,含义相同。反对与正对均指对句,如辞源“对句”条释:“旧体诗赋中,两句的意义互相对照的叫对句。如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正因为如此,刘勰谈正对与反对时所举之例皆为句子。“反对”乃相反相映,对立统一的对偶“句”,“正对”乃相关相谐,并列互补的对偶“句”,如鲁迅七律自嘲的中两联:“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前者乃正对,后者乃反对。可是,陈文却把“局部雷同”当作“正对”,显然有误。若依其说,刘勰反对例中的“奏”与“吟”乃同(近)义字词,“而”与“而”乃同字;正对例中的“想”与“思”乃同(近)义字词;这些均为“局部雷同”,难道二者都是正对吗?陈文显然有悖于刘说。其五,毕振东也谈“合掌”说:“关于合掌一说,王力先生在近体诗格律学中概括两种:一种是语义雷同。王力先生说:在对仗上有一种避忌,叫做合掌。合掌是诗文对偶意义相同的现象,事实上就是同义词相对。二是结构雷同。王力先生说:上联的对仗方式与下联的对仗方式完全相同,那也是诗人所极力避免的也就是说,颔联与颈联语法结构完全相同,即为结构合掌。我们只能使用语义雷同或结构雷同两种标准衡量律诗是否合掌,既不能另立标准,也不能双重标准。”毕文认为,王力把“合掌”概括为“语义雷同”与“结构雷同”两种。其实,引文中王力只是说“合掌是诗文对偶意义相同的现象”,而并没有说“对仗方式完全相同”也是“合掌”。“语义雷同”与王力汉语诗律学增订本中的观点相同,应该肯定;而“结构雷同”则与王力汉语诗律学初本中的观点相同,可是这个观点作者后来已经否定。因此,“使用语义雷同或结构雷同两种标准衡量律诗是否合掌”只说对了一半,不能完全成立。其六,余德泉余教授教对联(十五)说:“所谓合掌,是指联中部分词语或者整个上下联表达同一个意思。如果上下联非可平可仄位置平仄雷同或者基本雷同,也叫合掌,为与一般的合掌概念相区别,称为平仄合掌。例如:东风吹绽花千树;绿荫铺出春万重。此联风吹绽花与荫铺出春平仄完全雷同,没有对立,平仄就合掌了。” 此说认为合掌分为两种:一种即上文所论的“语义雷同”,已经被肯定;另一种所谓的“平仄合掌”,无前说可鉴,与古代诗论家及王力的观点不同。其实,这种违反相对律的节奏点“平仄雷同”,业界称之为“失对”,属于平仄问题,而“合掌”则属于语义问题,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因此,把“失对”称为“合掌”或者“平仄合掌”是不应该的。另外,例联中“风吹绽花”新旧声皆为“平平仄平”,“荫铺出春”新声为“仄平平平”,旧声为“仄平仄平”,无论新声旧声, 其平仄都不完全相同,余文说它“平仄完全雷同”,显然有误。 以上对于“合掌”的几种阐述,皆引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版的书刊,其观点大多依据王力的著作,只是他们或以王力修正前的论述为据,以讹传讹,或在引用王力修正后的论述时断章取义,郢书燕说,而没有系统、深入地研究王力观点的前后变化及其真正蕴意,以致所论大多欠妥。也有的自立新说,无前说可鉴,未被业界认可。这些皆与古代诗论家的阐述及王力经过修正的观点不同,所以,我们在阅读诗联论著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全生产填空题及答案大全
- 2025年宠物寄生虫防治师中级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创业实战案例分析及模拟题集
- 2025年企业安全管理员实操题集
- 2025年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笔试模拟题库及解析
- 2025年金融IT工程师专业能力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师资格认证试题及答案解析
- 机电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市场营销中级技能评估试卷
- 2025年企业管理师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重庆一中高2025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含答案)
- DR操作常规文档
- 试管婴儿医院协议书
- 运输咨询服务合同协议
- 2025-2031年中国咖啡豆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4版原醛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解读
- 草坪补种合同协议
- 教师名师笔试题库及答案
- 连锁公司发票管理制度
- 中级四级计算机程序员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