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下计划.doc_第1页
初一数学下计划.doc_第2页
初一数学下计划.doc_第3页
初一数学下计划.doc_第4页
初一数学下计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体会并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以及方程的解等基本概念,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及其在解方程中的作用。3、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中“转化”的过程和思想。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正确、灵活应用。4、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5、会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根据方程组的特点,灵活选用适当的解法。 6、通过探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经历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从而初步体会消元的数学思想,以及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7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解,能检验所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8、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的过程,体会到现实世界中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揭示了所研究的实际问题的本质。9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10、能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一次示等式组并求解。能从所列的不等式的解集中,确定符合题意的解,并根据实际意义检验它是否合理。11、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及其主要线段(中线、高、角平分线)等概念。会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几种特殊的三角形与多边形的特征,并能加以简单地识别。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外角和。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探索、归纳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的公式,并能运用于解决计算问题。12、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能够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轴对称后的图形。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探索并掌握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其性质: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度。13、通过实验所观察到的结果,区分必然事件、不事能事件、不确定事件这三个概念。借助频数或频率,初步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机会是有大有小的。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均等与不等,学习用分析或实验的方法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通过对不确定现象的反复观察,体验随机事件在每一次实验中是否发生是不可预言的但在大数次的反复实验后,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会逐渐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经历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多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基本概念,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3、联系方和的变形,探索和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联系的比较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数学学习中类比、化归思想的应用。4、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初步学会说理。5、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的概念。探索线段、角和圆图形的轴对称性。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说,掌握一定的演绎推理能力。6、通过实验,相信经过大量的重复实验后所得到的频率值确实可以作为随机事件每次发生的机会大小的估计值,体会随机事件中所隐含着的确定性内涵。(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学习和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中,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合作意识。2、欣赏丰富多彩的图案,体验数学美,提高审美情趣。3、通过动手实验和合作交流,进一步培养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技能,提高数学交流的水平,发展探索、合作的精神。4、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的自信心。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所任班级(4)、(6)班,共有学生114人,4班男生31人,女生28人;6班男生28人,女生27人。优秀生:占班级人数的20%。、学生的知识基础: 通过上学期的测试成绩来看差,不少同学成绩突出,例如: 4班刘水、张可娜、李波、薛源、鞠志明、张可娜、薛婷、薛瑞强、武海藤、孙仁霞等,这等,还有6班的李敏、李蕾、杨迪、杨柳、王芹芹、李志荣、李宾、李杰杰、生建涛、付良玉、李蕾、杨柳、张文祥等。通过成绩看,这些同学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能力与学识水平这些优秀生有较强自学能力和较高的学识水平,比较聪明,有较大的潜力,对于这些同学今后加强培养,使他们成为学习上的尖子,学习小组长,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 这些优秀生都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具有强烈的上进心,他们能够上课积极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作业能及时认真的完成。尤其经过上学期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强了,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今后加强培养,使他们成为班级的中坚力量,带动全班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方法与习惯 学习的一条捷径就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学生正是做到了这点,他们善于总结学习方法与经验,活学活用,把知识学活,不读死书,不闭门造车,善于与其他同与老师交流,善于查漏补缺, 目的强,在学习地教程中总结了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课前预习,上课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课后搞好复习,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课堂笔记本, 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同学都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等生:学生的知识基础 通过期末成绩来看,这部分学生大约占65左右,这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算是较好,但过于呆板不会活学活用,像4班的李爱玲、张飞飞、高博、刘启伟、6班的吴强、李凤、刘玉波、高红、谢永顺等,这部分同学对基础知识能够学会,并记住,但不能提高,这些同学中也还有一部分同学基础不稳定,很多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只想走捷径,如4班的李文文、张录娟、张可兴等,6班的李婷婷、吴慧、赵祥,对这些同学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懂得“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认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的一半,这一学习经验,上课时经对他多加以提问、辅导,早日步入正规。 学生的能力与学识水平 这一部分学生也有一定的能力,对于简单的问题能够迅速准确的做出解答,对于困难问题经过老师指导,并加以考虑也能想到办法解决,但往往是废时废力,没有技巧性,寻找到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时拖沓冗长,不简洁、明了,罗嗦,这些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对他们加以引导,注重能力方面的培养,且让他们饱览诗书多学些知识,让他们的较高的常识水平,达到高水平。 学习困难生: 这部分学生15左右,如4班的赵凡、刘龙龙、张学强、游录宝、范国庆、李祥祥,6班的李梦姣、赵晓明、游录欣、李雪等,这些学生,一方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明确的学习目的,作业有时马马虎虎,“偷工减料”,另一方面,他们知识基础确实较差,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掌握,这部分同学多数从小学开始学习成绩就很差,且惰性很大,他们的学习意志也不强,对这部分同学要有耐心、恒心、毅力,先对他们进行心理治疗,让他们树立信心,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教起,建立帮抚对子,借助学习小组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让他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耐心教导他们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同时对这些同学要经常与谈话,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同时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建立帮抚对子,借助学习小组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让他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一数学内容包括: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九章多边形,第十章轴对称,第十一章体验不确定现象。 1、教材的编排体系: 每章的前一段均有一段配有插图的引言,供学生预习用,也可以作为教师导入新课的材料。每一小节前均有一方框,对学生提出了学习本节的要求。在课文中穿插了“想一想”和“”读一读等栏目,每一章后面安排了“小结与复习”,提出了学习本章的要求,“习题”用作学生自己检查学完这一章后,能否达到这一章的要求。习题A、B、C三组,重点突出,便于老师选择供学生练习。 2、知识结构 本书的前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不等式”都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而这三者本身也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景出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都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着的数量之间的等量或不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前两章的最后都设置了一小节“实践与探索”,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这种能力。“多边形”与“轴对称”这两章的内容,是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涉及三角形、一般多边形的边角的一些关系,以及一种特殊的图形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与操作,感知确认最基本的结论与最简单的变换轴对称中隐含着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是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变换的思想。“体验不确定现象”一章,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机会各有不同。有的是必然发生的,有的是不可能发生的,也有的是可能发生的。实验是认识实际问题所隐含的数学本质的重要手段,通过自己动手,反复实验,整理分析所收集到的数据,体验不确定现象中所隐含的数学规律,用数学语言表述各种正确的见解。课题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活动形式,本书设置了两个课题学习:A图形的镶嵌;B红灯与绿灯。3、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重点: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传统教材“给出法则让学生模仿练习”的框架,鼓励学生自行探索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难点:实践与探索生活中的应用问题。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重点:引导学生探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其实际应用。难点: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难点:开放和探究性问题的分析。第九章多边形重点:三角形和多边形的有关边角的性质。难点:学生的探索归纳及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第十章轴对称重点:轴对称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难点: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有关推理证明。第十一章体验不确定现象重点:理解不确定现象存在的规律。难点: 在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通过推理判断不确定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重点、难点的处理措施、方法: 注重联系实际,淡化概念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分析能力和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充分利用教材所留的空间开展小组学习,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采用小组帮扶措施,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后给予适当的个别辅导,补上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增强他们学生的兴趣和信心。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方法去探索发现。注意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内容。 4、单元划分 本学期初一数学共划分为六个单元,每章为一个单元。四、业务活动安排本学期的业务活动以建立快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探索“快乐课堂”教学模式,做好集体备课、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数学竞赛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本学期本人继续承担“合作探究分层发展”教学实验,要注意实验材料的积累和上好研究课,期中、期末写出实验总结和报告。做好专题研究活动。本学期的研究专题是:如何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力争在如何做好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材料上下功夫,通过挖掘教材内容,找出可操作性强的合作学习材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观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附:业务活动安排表周 次时 间活动内容备注1213-218制定学科教学计划3227-34参加讨论:新教材怎样教?5313-318参加讨论:实施快乐课堂如何设计例题与习题?7327-41主讲研究课:快乐课堂教学模式9410-415听评李晓红、王德义研究课:如何进行初三总复习11424-429参加讨论:快乐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1358-513听评研究课:如何进行“堂堂清”?15522-527听评葛敬芝研究课:快乐课堂教学模式1765-610准备数学竞赛19619-624撰写教学论文五、教学措施1认真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做好备课,上课,作业及时批改,对出错同学要单独纠正,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向45分钟要质量。2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搞好个别辅导,树立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对他们的作业额外面批,单独纠正。3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住教材主旨,知道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和相应措施。4注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5积参加学校组织的“说、讲、评”活动,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听取别人的优点, 改正自身的缺点。6对学生的每一单元测试情况,都认真做好质量析,查漏补缺,制定出正确的改进措施,有的放矢。7对每一堂课都认真备课,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认真搞好课堂气氛。8严格按教学常规,规范化教学。不以规矩,难成方圆,作为教学来说,定教学常规来教学。我们必须按一定教学常规教学9坚持个别辅导,搞好优生优培及差生转化。 对于优生,我们应该让他们更加优秀,要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学习困难生我们应当给予更大的热情和耐心,让他们觉到集体温暖和老师的关怀。10注重学法指导应用“先学后教学习方法,要真正体现“师傅领上门,巧妙在个人”这一教学方法和精神。六、教学进度及时间分配本学期实际授课时间20周左右,4月中旬举行期中考试,七月上旬举行期末考试。具体授课安排见附表教 学 进 度 安 排 表周次时间授 课 内 容需 用 时 间单元划分新授练习复习单元过关合计12、132、19从实际问题到方程方程的简单变形解一元一次方程1225第一单元第二单元22、202、26解一元一次方程实践与探索23532、273、5复习与测试325543、63、12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453、133、19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实践与探索1211563、203、26复习与测试122573、274、2认识不等式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简单变形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12155第三单元84、34、9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394、104、16复习检测期中考试325104、174、23三角形415第四单元114、244、30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用正多边形拼地板2215125、15、7复习课题学习2125135、85、14生活中的轴对称轴对称的认识145第五单元145、155、21等腰三角形325155、225、28测试12可能还是确定25第六单元165、296、4机会的均等与不等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235176、56、11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课题学习1225186、126、18复习与测试32519206、197、2期末复习七、教学辅导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四、六)两个班共有学生123人。根据学生的六年级期末考试成绩来看,两个班的数学成绩比较均衡,其中优等生占25%左右,学困生约占18%左右,其余的为中程生。下面分别从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具体分析。优等生:1、学生的知识基础:这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理论,对于学过的概念、题型、各个重要的知识点,都能做到知识牢固,思路清晰,步骤完整,他们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观察、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基本的绘图能力。比较突出的有:李蕾、张可娜、孙帅、刘冰、李敏、刘瑞强、薛杨、赵泽君等。2、能力发展水平:这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记忆力扎实,运算能力强,能够头脑清醒地分析问题,归纳结论,灵活解决问题,只是一部分学生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肯出现错误。3、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这部分学生都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学习态度端正,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并且能够将前后知识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现在学习上是会学、巧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使他们不仅把自己的学习搞好,更要带动周围的学生,使全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程生:1、学生的知识基础:这部分学生占大多数,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概念、题型,但对于知识难点的解决有一定的困难,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够灵活;有些题目,只会做,却不能说出整个过程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应让他们注重思路的开拓,提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解决问题的能力。2、能力发展水平:这部分学生思维不够敏捷,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接受比较慢,但他们能随着复习的深入而把知识逐渐积累升华。这部分学生的成绩提高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鼓励他们,使他们能做到持之以恒,取得最后的胜利。3、学习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