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轻工大学科研训练报告 题目:热处理对大豆蛋白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姓 名 朱亚军 学 号 110107325 院 (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 粮食工程 指导老师 李 芳 2015年 5 月 25日 摘 要 本实验主要研究热处理对大豆蛋白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以大豆蛋白粉和大豆油为主要原料,预热处理大豆蛋白溶液,加入大豆油高压均质,制备成水包油型乳液。利用了激光粒度仪法,高速离心分析法,静置观察法,和测乳液分层系数法,分析乳液的稳定性。实验结果为,在蛋白质浓度为0.6%时,90热处理得到的蛋白乳液粒径最大,乳液分层系数最小。预热处理温度为80,加热时间为5min时乳液的分层系数最小。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乳液稳定性,对大豆蛋白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从高到低的因素依次为:蛋白质浓度,油相体积分数,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大豆蛋白浓度为1%,油相体积分数为6%,90下预热处理大豆蛋白溶液5min,得到的乳液的分层系数最小,为35.2%.关键词:预热处理;大豆蛋白;乳液;稳定性;影响Abstract The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the stability of soy protein emulsion was studied in this experiment.Using soybean protein powder and soybean oil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preheating soybean protein solution,adding oil and homogenize the mixture at high pressure ,then oil in water emulsion was prepared. The stability of emulsion was analyzed by using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zer, high-speed centrifugal method, static observation method, and creaming index method .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t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of 0.6% , emulsion stabilized by protein preheated at 90 had the maximum particle size and lowest creaming index . Preheated at 80 , the emulsion with protein preheated for 5min had the lowest creaming index . Analyzing of emulsion stability through the orthogonal test ,the effect factors of soy protein emulsion stability from high to low was as follows: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oil volume fraction, heating time and heating temperature.The protein emulsion which prepared by 1% soybean protein solution preheated at 90 for 5min and 6% soybean oil.soy protein had the lowest creaming index, and the creaming index was 35.2%.Key Words: preheat treatment ;soy protein;emulsion;stability;effect一、立论依据(包括:选题背景、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 选题背景:蛋白质是所有生命的物质基础,它由氨基酸构成,决定了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因此,蛋白质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联系紧密的物质,换言之,它是生命体中可缺少的组成成分。人类和其他的各种动物都需要蛋白质,依靠蛋白质来构成自身的结构。人类每天都消耗着大量的蛋白质,特别是来源丰富的植物蛋白1。大豆蛋白主要存在于蛋白以和糊粉粒之间,主要是球蛋白,能够溶于非等电点出的水和盐溶液中。大豆蛋白不是仅由一种蛋白质组成,而是由好几种蛋白共同构成。按照沉降系数,可以把大豆蛋白分为2S、7S、11S、15S主要四种。其中,7S和11S蛋白含量较多,它们共占总蛋白含量的2/3以上。大豆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其营养价值可以和植物蛋白质相媲美。它所含的8 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比例接近FAO 和WHO 的推荐值2。大豆分离蛋白(SPI)中赖氨酸的含量很高 ,将SPI添入谷物食品中能够弥补谷类蛋白赖氨酸不足的缺点。另外,大豆蛋白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它的生物效价很高。把大豆蛋白添加到其它食品中,也可增加食品的蛋白功效比值。如玉米粉中添加8%的大豆分离蛋白,其蛋白功效比值由1提高到2.5 ,大米粉中添加8%大豆分离蛋白,其蛋白功效比值由2.1 提高到2.163。有研究表明,大豆蛋白可以满足3岁以上的人群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量;动物蛋白会增加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增大患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大豆蛋白制成的食品脂肪含量很低,食用后不会增加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对肥胖的人群健康非常有益。大豆蛋白非常有利于钙在人体的代谢,这是它比起其它蛋白质的优势所在4。因此,用大豆蛋白可以代替食品中大部分的动物蛋白,这对人体是十分有益的。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中国是农业大国,盛产谷物豆类等农作物,其中大豆的产量排在了世界前列。大豆富含蛋白质、脂肪和膳食纤维等营养功能性成分5。大豆的来源丰富、营养价值很高、加工成本较低,此外,大豆蛋白还有乳化性、持水性、凝胶性等性质,适合于食品行业的加工。大豆蛋白质不仅有亲水性还有亲油性,正是因为这种性质它常用作乳液体系中乳化剂,在食品加工领域内应用广泛。通常认为,蛋白有亲水亲油两种性质,可以吸附在油水界面上,降低界面自由能,在界面形成凝胶化界面层。乳液中的这个凝胶界面有一定的强度,可以用来维持乳液的稳定性6。本实验改变蛋白质浓度、油相体积分数、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以乳液的平均粒径、分散系数和乳液分层系数作为分析乳液稳定性的指标,考察不同热处理工艺参数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先进行单因素实验,分析不同因素对大豆蛋白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在进行正交实验,得出乳液稳定性较好的优方案。1.3 课题研究的意义乳浊液体系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复杂乳状液体系,属于热力学上的不稳定体系7。蛋白质乳液的不稳定性严重地影响到产品的外观、品质和货架期,但是在加工过程和存储期间内会发生液滴间的相互作用,随之出现液滴的絮凝和聚结现象。植物蛋白乳品工业经常遇到的乳品不稳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乳液絮凝,蛋白质沉淀,脂肪上浮,析水等。这些脂肪上浮,蛋白沉淀等现象严重影响乳液的品质8。虽然大豆蛋白的品质优良,但如今的加工工艺不够完善,不能使大豆蛋白完全满足现代化食品的加工需求。不成熟的加工工艺制作出的蛋白质产品豆腥味重,并且蛋白质的营养损失多,利用率下降。 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取决于它的理化性质,即理化性质改变,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也会随之变化。用热、酸、碱等处理蛋白质,就会改变蛋白质的一个或几个理化特性,这样会改变蛋白质功能性9。这种改性可以提高大豆蛋白利用率,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食品加工中经常用到热处理操作,例如加热杀菌,干燥等。加热可以修饰蛋白的结构,从而改善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质。高温加热蛋白质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热处理诱导蛋白分子展开,部分基团暴露。变性过程中,某些蛋白质大分子会聚集,它们的聚集过程受到蛋白质浓度、水分活度、加热温度和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热处理会改变蛋白质的结构,使掩埋在内部的疏水基团暴露出来。适当的热处理会增加蛋白质的疏水性,增强蛋白的界面活性,以达到减少用量节约成本的目的10。二、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所阅文献的查阅范围及手段)2.1国内外大豆蛋白乳液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关于乳状液的研究越来越多,对大豆蛋白乳液的研究也逐渐变多。安秀林等人研究了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11,研究表明乳液的稳定性受界面张、油水界面膜的形成、界面电荷、沉降作用、粘度、液滴大小、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高丽和张声华研究了乳化剂对大豆蛋白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复合乳化剂后乳液的稳定性大于仅添加单一乳化剂乳液的稳定性12。王金梅等人13对天然和热处理大豆蛋白稳定乳液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先加热处理(90、120)大豆分离蛋白对其进行修饰,然后制备成乳状液,并表征这两种类型的蛋白乳液的粒径、微结构、絮凝率,分析比较它们的稳定性。近年来,以具有纳米微米级别尺度的颗粒或聚集体制备Pickering 乳液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科研者的关注,很多食品领域的研究者都致力于以蛋白质等可食性原料制备颗粒稳定的乳液。Liu 等14加热处理和控制盐离子浓度在中性条件下,然后制备了大豆分离蛋白(SPI)聚集体颗粒,含有该颗粒稳定的乳液具有了良好的储藏稳定性。de Folter 等15以反溶剂法制备了玉米醇溶蛋白颗粒,研究发现玉米醇溶蛋白制备的乳液也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处于等电点附近的大豆蛋白由于自身所带电荷减少、疏水相互作用增强以聚集体的形式存在,也属于纳微颗粒的范畴,该颗粒的乳化性尚未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虽然乳液已渗透到食品工业的多个领域,但是我国乳状液技术在食品科学领域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仍需要大量科研工作者积极参与,深入研究。2.2 文献查阅范围和手段查阅了大豆蛋白的性质、乳液的配置及稳定性检测等方面的相关书籍,并利用我校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万方资源系统数据库查阅电子文献,同时也借助百度来查阅相关资料。三、研究方案3.1 主要研究内容本次实验中选用激光粒度仪法、高速离心分析法、静置观察法、离心分层系数法,考察热处理工艺参数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大豆蛋白乳液稳定性与蛋白质浓度、油相体积分数、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等因素有关。单因素实验研究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蛋白质浓度与油相体积分数这四个因素对大豆蛋白乳液稳定性的影响,重点分析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综合考虑这四个因素,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原料用量相对较少,热处理后乳液稳定系数较小的乳液。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分析蛋白质浓度、油相体积分数、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对大豆蛋白乳液稳定性的影响。(2)进行正交实验,比较乳液的分层系数,得到分层系数最小的实验方案。3.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测乳液平均粒度和分散系数,测离心前后乳液的吸光值,观察乳液的分层情况,测乳液的分层系数,主要以分层系数为指标,每项指标做3个平行实验。详见如下: 3.3.1激光粒度仪法测乳液的平均粒径和分层系数 3.3.2高速离心分析法测乳液离心前后的吸光值 3.3.3静置观察法观察乳液的分析情况和油滴析出程度 3.3.4离心后测乳液的分层系数3.4 技术路线大豆蛋白粉 溶解 热处理 加油 高速分散 高压均质 乳液稳定性检测(激光粒度仪法、高速离心分析法、静置观察法、测分层系数法)3.5 实验方案 (1)加热温度对大豆蛋白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取样品0.6g 5份,制成大豆蛋白溶液,分别在50、60、70、80、90条件下热处理10min,然后迅速冷却至室温,并调节pH至中性,向溶液中加入大豆油,然后高速分散,高压均质得到5 种 乳状液。比较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得到的乳液稳定性,选三个因素做正交试验。(2)加热时间对大豆蛋白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取样品0.6g 5份,制成大豆蛋白溶液,5份溶液分别在80条件下热处理5min、10min、15min、20min、25min,然后迅速冷却至室温,并调节pH至中性,向溶液中加入大豆油,然后高速分散,高压均质得到5 种 乳状液。分析比较不同加热时间下乳液的稳定性,选三个因素做正交试验。(3)蛋白质浓度对大豆蛋白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改变蛋白质浓度(0.2%,0.4%,0.6%,0.8%,1%),控制油相体积分数为20%,均质压力为80Mpa,均质次数2次,且其他条件也相同,制成乳液。观察乳液分层情况,静置观察乳液分层情况,比较乳液稳定性。选三个浓度做正交试验。(4)油相体积分数对大豆蛋白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在研究油相体积分数对乳液稳定性影响时,固定蛋白质浓度为1%,均质压力为80Mpa,均质次数为2次,改变油相体积分数,使油相体积分数分别为2%,4%,6%,8%,10%。分析比较乳液的稳定性。并选三个因素做正交试验。(5) 正交实验 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影响大豆蛋白乳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水平,选用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实验,最后得到大豆蛋白乳液分层系数较小的乳液制备方法。 (6)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汇总各阶段的实验数据,利用Excel等分析处理数据,将单因素的数据绘制成图,直观分析乳液稳定性随单因素的变化趋势,参考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分析正交实验结果。(7)进行验证试验,得出优方案。四、实验条件实验材料:大豆蛋白粉(湖北云梦龙云蛋白食品有限公司),大豆油(购自武商量贩,金龙鱼大豆油)试剂:浓硫酸,蒸馏水,硫酸钾,硫酸铜,氢氧化钠,硼酸,混合指示剂(1份甲基红乙醇溶液与5份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混合),盐酸,无水乙醚,甲基红,磷酸一氢钠,磷酸氢二钠,SDS,无水乙醇等。设备与仪器:数显电子恒温水浴锅、万用电炉、电子天平、分析天平、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消化炉、全自动凯氏定氮仪、集热式磁力搅拌器、高速分散机、高压均质机、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激光粒度仪、pH计、DSC仪、节能型低温冷却液循环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马弗炉。 五、课题预期成果1、了解蛋白质浓度,油相体积分数,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大豆蛋白乳液的稳定性影响。2、分析热处理对大豆蛋白乳液的稳定性的影响,为大豆蛋白乳液的配置提供指导意见。3、完成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外文文献的翻译。六、完成课题所具备的条件因素等1、前期大量文献查阅,对实验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2、设计合理的方案,并确保实验室有足够的实验仪器及相关试剂。3、实验过程中控制好实验条件,及时的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总结。七、论文工作进度安排开始时间2014.12 完成时间 2015.05 答辩时间 2015.06阶段时间论文各阶段的主要内容阶段成果2014.12-2015.11.查阅相关文献,拟定实验方案。2.撰写开题报告。3.翻译相关外文。1.开题报告2.文献翻译2014.12-2015.3单因素实验分析大豆蛋白乳液的稳定性,正交实验得出优方案1.记录数据2.分析数据2015.4-2015.5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处理整理数据2015.5-2015.61.撰写毕业论文2.准备毕业答辩论文八、参考文献主要文献目录:(不少于15篇)1田琨,管娟,邵正中等.大豆分离蛋白结构与性能M 化学进展2008,20(4)2 FDAs Federal Register Announcement, 1998,11,103Scrimshaw, S and Young,VR, in Soy Protein and Human Nutrition, ed by Wiiche, H L, Hopkins, DT, and Waggle, D.H. New York: Acaswmic Press, 19794刘志胜,李里特,辰巳英三 大豆蛋白营养品质和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2000,19(3)5 Graham D E,Phillips M CProteins at liquid interfacesIIIMolecular structures of adsorbed films JJournal of Colloid Interface Science,1979,70:4274396 DICKINSON EMilk protein interfacial layers and the relationship to emulsion stability and rheology J Colloids and Surface B:Biointerfaces,2001, 20(3): 197-2107 张立永,生庆海,陈萍,等.酸乳饮料稳定性预测模型的研究J核农学报,2008,22(4):464-4688 李川,李娅娜,刘虎成,等.大豆蛋白改性J食品工业科技2000(3)9 Croguennec T,Renault A,Beaufils s,et a1Interfaci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安全培训文案酒店课件
-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
- 小学阅读社团活动工作汇报
- 单位司机个人工作总结
- 心梗冠脉造影护理查房
- 平面设计师年终总结年计划
- 消防安全培训意见课件
- 冷水机原理讲解
- 新生儿科护理书写规范
- 肛肠科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
-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月考测试卷(一)(范围:游戏分享至第一单元)(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电镀工业园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机械厂设备使用维护细则
- 国企人力资源岗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 遵守规则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全科医学(副高)高级职称考试题库及答案
- 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理论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河北省琢名小渔名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检测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5-2026学年人教精通版四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第2-29部分:患者服务临床营养 T∕CHAS 10-2-29-2020
- 人大附小诗词选修课:苏轼生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