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仰《少年游·早行》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林仰《少年游·早行》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林仰《少年游·早行》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林仰《少年游·早行》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4页
林仰《少年游·早行》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仰少年游早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一:义乌市20XX年九年级3月检测语文试题 浙江省义乌市20XX年九年级3月检测 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共5页,有五大题23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考生用0.5毫米及以上的黑色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坐在试卷上无效。 3.请考生将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书写(4分) 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规范、工整。 二、语文知识积累(34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A.ziB.zi)体,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点横撇 捺呈现精妙组合;美在声韵,抑扬平仄(A.zB.zh)传递音律和谐;美在意yn(),字词句篇承载古今文明。去年,以“书写的文明传承,民族的未雨绸缪”为宗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在全国刮起了“最xun()民族风”。 2.古诗文名句填空。(10分) (1)青青子衿,。(诗经) (2)江天一色无纤尘,。(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月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4),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 (6)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景抒情,流露出对家国的眷恋,对前途悲观失意的句子是:“?。” (7)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一句表现了主人公的矛盾心理。在观刈麦中“,”一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3.解释下列加点字。(6分) (1)等死,死国可乎()(2)至于斟酌损益() (3)吾妻之美我者()(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肉食者鄙()(6)马作的卢飞快() 4.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A.必以信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C.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 D.达于汉阴皆以美于徐公 5.下列相关文学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舒婷,她被称为雨巷诗人。 B.威尼斯商人的作者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品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 D.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是吴敬梓。 6.名著阅读。(8分) (1)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冲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虽然委曲求全,但终被逼上梁山,他最后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受重伤而死。 B.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的国王和大臣们都很贪婪、残忍,而且野心勃勃,党派之间相互侵轧,与邻国之间战火不断。 C.简爱中的简爱出身贫寒,从小就极具反抗精神。她毕业后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最终以独立的人格和勇敢的个性赢得了她的爱情。 D.傅雷家书中的傅雷先生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2)阅读简爱第三十七章选段,完成后面问题。(5分) “但我至少要选择我最爱的人。简,你愿意嫁给我吗?” “是的,先生。” “一个你得用手牵着他走的可怜的瞎子。” “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二十岁的残疾人,还得由你来伺侯。” “是的,先生” “真的吗,简?” “完全当真,先生。” 文中的“先生”罗切斯特,他变成残疾人的原因是什么?(2分) 简爱在得知罗切斯特有一个合法妻子之后毅然离开,而在他残疾之后又义无反顾地会到他的身边,你认为简爱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一)(18分) 父亲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母亲病故时,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摩到我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老天爷,别下雨,包子馒头都给你。”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爱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就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着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起了童年。 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 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 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毛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不断呻吟:“疼死我了!”“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的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1985年暑假,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耳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 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 不少人都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7.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二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3分) 8.根据相应要求赏析下列句子。(5分) (1)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起了童年。(剧中加点词“只有”在这里有什么表达效果?) (2)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这样”代指什么内容?这句 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第一段在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分) 10.文中先后两次写到“我自己也以为孝顺”这句话,两处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3分) 11.父亲死后,“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请你仔细揣摩,写出作者此时的心理活动。(不少于60字)(4分) (二)(11分) 作家寄语中学生写作 王蒙: 我觉得中学时代非常重要,一个喜好文学的人往往在中学时代就表现出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个性,乃至处于萌芽状态的才华。尽管中学生的知识、经验还相当有限,思想、心理也还不那么成熟。但是中学生特别敏感,开始用一种成人的眼光,或者说努力学着用一种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生。他开始用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情感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生,这对他一生的影响非常深远。 我希望中学生把作文写好,但是我不喜欢看那种年轻人做老年语、做未老先衰语的作品。我希望中学生能保持青少年的单纯和朴素,不要说空话、套话。如果太像大人的作品,等于瞄准了一些作家的创作,让人感觉到有一些勉强,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文章应多一点朴素的、单纯的、直抒胸臆的语言,不需要加太多的修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大家应多写这样的文章。 最真实地袒露自己,用许多辞藻、妙笔生花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 钱理群: 我想抄一段鲁迅的话,赠给年轻朋友: “我们要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 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真,自然是不容易的。但总可以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我希望我们的中小学生,从现在开始,一辈子说自己的话,说真话,至少说较真的话。余华: 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种乐趣,一种创造的乐趣。最初写作时的主要乐趣是对词语和句子的寻找,那时候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让自己坐下来,让屁股和椅子建立友谊,我刚开始写作时才二十岁出头,这是一个坐不住的年龄。想想当时我的同龄人在到处游荡,而我却枯坐在桌前,这是需要极大的耐心来维持的,必须坚持往下写,然后突然有一句美妙的语言出现了,让我感受到喜悦和激动,我觉得自己艰难的劳动得到了酬谢,我再没有什么可抱怨了,我枯坐桌前也同样有无穷乐趣。 对一个长期从事写作的人来说,有时候写作已经不单纯是在写作,更像是一种人生经历,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写作,长达一年或者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写作者的情感往往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同舟共济,共同去承受苦难,也共同去迎接欢乐。这时候得到的乐趣会让我们相信,虚构的世界比现实的世界更加引人入胜。 我要谈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任何一个写作者同时也是读者,写作者必须重视自己读者的身份。正是在阅读很多经典作品时带来的感受,才会不断纠正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错误。 (文章有删改) 12.在作家王蒙和钱理群的寄语中:都说到了写作需要“真”的问题,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蒙的“真”是指写作语言要朴实、率真。 B.钱理群的“真”是指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C.王蒙认为“最真实的袒露自己”就是写作时不需要有辞藻的修饰。 D.钱理群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阐明作家和中学生都要写真话。 13.余华认为“写作是一种乐趣”,他的乐趣分为两个层级,请简要概括。(2分) 14.作家王蒙对中学生“开始用一种成人的眼光,或者说努力学着用一种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生”持肯定态度,但反对中学生作文“太像大人的作品”,你认为他的说法前后矛盾吗?为什么?(3分) 15.三位作家的观点对你在写作上有什么启发?请简要谈一谈。(3分) 四、古诗文阅读(17分) (一)诗歌鉴赏(5分)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6.上阕描写了“”“”“”和“鸟啼”等极富特征性的景象,具体表现了诗题中的“早”。(3分) 17.下阙划线句如何表现词人的心境?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王文正太尉局量宽厚,未尝见其怒。以少埃墨投羹中公唯啖饭而已。问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日又墨其饭, 公视之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具粥。”其子弟诉于公曰:“庖肉为饔人所私,食肉不饱,乞治之。”公曰:“汝辈人料肉几何?”曰:“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半为饔人所廋。”公曰:“尽一斤可得饱乎?”曰:“尽一斤固当饱。”曰:“此后人料一斤半可也。”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尝宅门坏,主者彻屋新之,暂于廊庑下启一门以出入。公至侧门,门低,据鞍俯伏而过,都不问。门毕复行正门亦不问。有控马卒,岁满辞公,公问:“汝控马几时?”曰:“五年矣。”公曰:“吾不省有汝。”既去,复呼回,曰:“汝乃某人乎?”于是厚赠之。盖逐日控马,但见背,未尝视其面;因去见其背,方省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王文正:王旦。宋真宗时,曾任宰相。局量:器量、度量。啖:吃。饔(yn)人:厨人。料肉:定量供应的肉料。廋(su):隐藏。彻:通“撤”。 1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二处)(2分) 家人欲试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公唯啖饭而已 1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4分) (1)但不食而已()(2)可具粥() (3)乞治之()(4)方省也()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盖逐日控马,但见背,未尝视其面;因去见其背,方省也。 21本文主要表现了王文正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五、语言运用(66分) 22.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6分) 周末,901班的小瑞去图书馆看书。在找书的时候他看见一位中年男子一边用手机大声讲电话,一边随手反动书架上的书,打乱了原本的排列方式。小瑞觉得这种行为影响到了图书馆里的其他人,但是一时没想好要怎么去劝说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请你帮他设计一段话,来劝说这位中年男子。(要求:语言得体,有说服力,字数在100字左右) 23.写作(60分) 眉毛上的泪水,眉毛下的汗水,你总得选一样。 这句话会触发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呢?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浙江省义乌市20XX年九年级3月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一、书写(4分) 二、语文知识积累(34分) 1.BA蕴炫 2.(10分)(1)悠悠我心(2)皎皎空中孤月轮(3)凉月如眉挂柳湾(4)酒困路长惟欲睡(5)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6)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7)心忧炭贱愿天寒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解释下列加点字。(6分) (1)同样(2)兴办,增加(3)认为?美 (4)通“德”,感激(5)目光短浅(6)像?一样 4.(3分)B5.(3分)A6.(1)(3分)A(2)为救放火烧毁桑菲尔德庄园的疯妻简爱性格坚强,独立自主,追求平等与尊重,所以在得知罗切斯特有合法妻子之后 篇二: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7分)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相接:相交,精神相通。谢玄晖,即谢朓,南朝著名诗人,曾任过地方官和京官,后被诬陷,下狱死。谢朓在被排挤出京离开金陵时,曾写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浄如练”就是此诗中的一句。 (2)第三句中的“摇”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3分)结合尾联内容,简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2、阅读下面诗歌(5分)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齐己,唐代诗僧。 (3)颔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经郑谷指点,齐己将“数枝”改为“一枝”,你认为这样改好在何处? _ (4)简析诗中梅花的形象。(3分) _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4分) 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5)简析第三句“忆君心似西江水”的表达效果。(2分) (6)请综观全诗,分析这首诗结尾的抒情特点。(2分)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6分) 晚渡咸阳 明马中锡 野色苍茫接渭川,白鸥飞尽水连天。 僧归红叶林间寺,人唤斜阳渡口船。 表里山河犹往昔,变迁朝市已多年。 渔翁看破兴亡事,独坐秋风钓石边。 【注】马中锡:成化己未年(1475)进士,屡次得罪权贵被革职。渭川:即渭河。表里山河:指有山河作 为屏障,地势非常险要。变迁朝市:指秦、汉、北朝、隋、唐等朝代都以此为京城,而今已成历史陈迹。 (7)这首诗前两联写景有什么特点?(3分) (8)结合第三联内容,简析?渔翁?看破的?兴亡事?。(3分) 5、阅读下面的诗词(7分) 敬亭山独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贺新郎(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 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 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此时辛弃疾被投闲散臵已四年。 (9)?用典?是辛弃疾词的一大特点。请说出贺新郎首句?甚矣吾衰矣?的出处、典故的原意和辛弃疾引用此句 所表达的情感。(3分) (10)结合李白敬亭山独坐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两句。 6、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两题。 烟雨楼南宋杨万里 轻烟漠漠雨疏疏,碧瓦朱甍照水隅。幸有园林依燕第,不妨蓑笠钓鸳湖。 渔歌欸乃声高下,远树溟濛色有无。徒倚阑干衫袖冷,令人归兴忆莼鲈。 【注】忆莼鲈:?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荪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世说新语识鉴)后以?忆莼鲈?喻思乡或归隐之念。 (11).诗的前三联写到了哪些主要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分) (12).诗歌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前几联中是否有暗示(2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3)、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4)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3分) 8、阅读下面的诗歌(6分) 戏答元珍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此诗乃次年春在夷陵作。 (15)请赏析?冻雷惊笋欲抽芽?一句中?惊?字的表达效果。(2分) (16)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6分)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酲:ch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困惫状态。 (17)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此诗的颈联有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你指出其中的一个字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 (1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歌(6分)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9)写出首联写景运用的两种主要表现手法。(2分) (20).请简析?小园宜小立?的理由。(4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词(6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诗人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2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2分) (22)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晴迴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释:作者因苏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已垂老,这首词写 于他回到汴京时。 (23)这首词的上阕写的是时候的景色,下阕?似此?二字颇可玩味,流露出词人的心情。(2分) (24)联系全词,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抒情的?试作具体分析。(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逢入京使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25)这首诗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析。(5分) 答: (26)?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6分) 答: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27)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的野步者形象。(6分) 答:_ (28)周诗景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请作简要赏析。(5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玉楼春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注:游丝,蛛丝。 (29)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图景?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6分) (30)词的最后两句选用了怎样的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10分)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3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 (3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5分)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33)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中一个字进行赏析。(5分) (34)前人评论这首诗时说:“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吴大受诗筏)道出了此诗妙处。对此诗的写景抒情进行赏析。(6分) 18、阅读下面这首宋代诗歌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35)这首诗中诗人提到了他在很多诗中提到的千古名文,这篇文章是()写的。 请你用你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夜半挑灯更细看?细看的这篇名文的哪些方面的内容?(5分) (36)仔细品读这首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复杂的思想情感?(6分) 19、阅读下面这首诗 转应曲边草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37)“重叠复沓”是古诗词中常用的结构方式与手法。请简析它在这首词中的作用。(6分) (38)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或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文字。你认为这首词的“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5分) 20、阅读下面诗歌 诣红楼寻广宣不遇留题 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注: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作者常有往来,诗酒唱和,过从甚密。红楼:长安城东北角的安国寺内朱红色的大楼,巍然屹立,富丽堂皇。户钩:开门的工具。 (39)诗歌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试简要赏析。(5分) (40)请找出三、四句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妙在何处?(6分) 2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水调歌 无名氏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注看烽火:这里指将士们突然看到报警的烽火由远而近传递而来。 (41)请对诗歌一、二句的景物描写作简要赏析。(5分) (42)第四句在有的版本中改“候”为“听”,不仅没有可靠的依据,而且神韵顿损,请结合全诗谈谈“候”字的妙处。(6 22、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归至武阳渡作 刘克庄 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 (43)这首诗选取的是游子归家时的一个片段情景,二、三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4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3、阅读下面一首诗后回答问题。(6分) 同王微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45)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_ (46)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 答:_ 篇三:20XX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测验卷:诗歌阅读一(含解析) 诗歌阅读一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11分) 次韵东坡还自岭南 李之仪 凭陵岁月固难堪,食蘖多来味却甘。 时雨才闻遍中外,卧龙相继起东南。 天边鹤驾瞻仙袂,云里诗笺带海岚。 重见门生应不识,雪髯霜鬓两毵毵。 注苏轼因新旧党争被发配岭南,徽宗即位,他遇赦返京,作者在苏轼即将归来时作此诗。李之仪:苏轼的门生,与苏轼感情深厚。毵毵(snsn):毛发、枝条等细长、散乱的样子。 (1)诗中的东坡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2)诗中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6分) 2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题目。(11分) 诉衷情 吴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注吴激:宋朝人,出使金国被扣,强留仕金多年。华颠:头发花白。 (1)上阕中词人“不成眠”的原因是什么?与“残月照吟鞭”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5分) (2)“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场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11分)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鲁山:一名露山,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西南边境。仁宗康定元年(1040),梅尧臣知襄城县,作此诗。野情: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 (1)“适与野情惬”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的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6分) (2)诗歌以“云外一声鸡”收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11分) 唐多令 邓剡注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时所写。 (1)“飞透窗纱”中的“飞透”二字极具表现力,请做简要分析。(5分) (2)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11分) 临江仙 晁冲之注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安稳锦屏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注哲宗绍圣初,“二苏”及“四学士”相继被贬。晁冲之虽只是个承务郎的小官,也被当作旧党人物,被迫离京隐居河南具茨山。从此,当年的诗朋酒侣,天各一方,均遭困厄。 (1)试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词的上片。(5分) (2)词人在梦中与友人相会,又为何要休问相思?请联系注释,结合“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做简要分析。(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11分) 儋耳 苏轼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注元符三年(1100)正月哲宗去世,徽宗继位,政局发生了有利于元祐党人的变化。六十五岁的苏轼奉诏由儋耳(今海南省儋州市)内迁。此诗即作于此时。 一壑能专:语出庄子秋水,后人以“专一丘之欢,擅一壑之美”表现隐逸思想。 (1)简要赏析这首诗的第二联。(5分) (2)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11分)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的题目为少年游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做具体说明。“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5分)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是如何表现这种心境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6分)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11分) 雨多极凉冷 韩 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 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 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 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 (1)首联中的“焉知”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态?请简要赏析。(5分) (2)简要分析颈联和尾联的上句(“地偏山吐月”“鸡犬邻家外”)是怎样扣住“雨”来描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11分)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孟浩然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注定:究竟。祓禊诗:疑指王羲之诸人的兰亭集诗。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春堤杨柳发”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 何作用?(6分) (2)颔联与其前后的诗句有怎样的关联?请简要分析。(5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11分) 阮郎归梅词 苏轼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注常闭门。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注儿家:我家。 (1)上阕“堂前一树春”中的“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5分) (2)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1(1)苏东坡是一个乐观旷达、飘逸潇洒、年事已高的人。首联写东坡被贬岭南,身处逆境,生活艰辛却甘之如饴。颈联是作者想象中的东坡,衣袂飘飘,鹤驾清风,很是飘逸。尾联写东坡雪髯霜鬓,人已老矣。(总括2分,解说各1分) 解析诗中东坡的形象主要从首、颈、尾联可以看出。首联写他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