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散品1.doc_第1页
苏州园林散品1.doc_第2页
苏州园林散品1.doc_第3页
苏州园林散品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园苏州园林实习调研报告姓名:李哲健 学号:01110108 指导教师:鲍莉【概要】苏州园林,中国园林之大成。其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走入画中,自能细细品味其独特的魅力。【关键词】苏州园林 曲折尽致 诗情画意 宜人适用一、苏州园林大观园,院,是为风景如画,空气清新的院。园林,似乎是中国传统生活模式的山水式表达,多为文人创造,自然造园就如同写诗,讲究意境,刻画。中国人的含蓄美一直是一大特点,我们对空间的诉求绝不是机械的几分法,而是圆融贯通,一山一石,耐人寻味,正犹如诗赋的暗喻隐对,值得琢磨。中国传统将“家”和“园”并提,有家必有园。我们的古典园林往往以园子为中心,建筑围绕它来展开,这就大大区别于国外的建筑核心模式。外部空间环境是内部空间的延伸和补充诠释,我们的古人更加重视环境的设计和雕琢。设计院宅时的大课亦谈及此,院和宅,相互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它们相互融合的模式同样可以借鉴古典园林的艺术形制。园林素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佳品,极富诗情画意。亭台楼阁,钩心斗角,相得益彰;山,水,意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一花一木,更是精雕细琢,为绿化,更为增添画意。江南园林,尤以苏州为最。此次小别南京几日,去苏州走走看看,真正是大开眼界,为园林的诗情画意倾倒。苏州建筑与园林,风格多在于柔和,在吴语系称所谓“糯”。于水榭楼阁,行走停留间,都深深感受到所谓的柔美之风,一个“秀”字,更表达出传统园林的秀美迤逦,令园中人不禁沉浸在整个诗意的氛围中。苏州的园林,属私家园林的范畴,多精致,秀美,玲珑,空间通而不透,造园艺术典雅而不失现代,可谓真正的流动空间。比上北方的高亭大院,苏州园林那是别有一番小家碧玉的韵味。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对称,左右几近一致。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作何解?细想之,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走,看,听,嗅,记,苏州的园林印记深深刻在了我心中。某大师厌恶现代的全空调系统,觉得人在其中会缺氧,闷死,这是中国人对待现代钢铁桎梏的自发性的抵抗。园林的妙处就在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小意境,人在其中无比舒适。某大师凭着自己对江南园林的热爱,假借园林太湖石之形,在个人的作品中屡次呈现这种象征,都表征着传统园林的合宜与美好。此次在苏州,游了好几个赫赫有名的园子,小如网师园,退思园,大如留园,拙政园,各有千秋,各具特色。网师园宜“静观”,留园兴“华瞻”,拙政园宜“动观”。以静观动,以动观静,则大小园林,皆有所得。二、网师园、留园小记我是个不喜静的人,爱闹腾,爱到处走走看看,自然对拙政园情有独钟。当然,其他几个园子自然也都是精品。先一一简述,以表对苏州园林的倾慕之情。网师园以水为核心,精当准确,主题突出,用石手法不俗,亭阁轩榭空间比例关系好,层次分明,堪称江小园的精品典范。行走停留,注意到几点小细节,在东边正宅的院落里,地面铺装采用“三段式”铺装分化,两侧细条砖密铺,中间石条压两边,石块整齐排布,留待身份高贵的主人踩在其上。这恐怕是行为意识的区分吧。宅间的缝隙“一线天”,类似于“两者之间”,用于排水,通风,采光,功能和空间形态都极具价值。出宅西望,月到风来亭一面镜子映入眼帘,一下将小园的景深拉远,确是造园者的聪明之处。用建筑语汇来诠释园林的话,柱子即点,线及实墙,而所谓的“BLOCK”即是景观之山石,颇有股抽象的玩味,这些共同构成中国园林的空间限定元素云云。第一次来,这是我对苏州园林的初感知。而同作为中国四大名园,留园曲径通幽,收放自如,曲折尽致,我也同样为之动容。个人认为,它最有趣的是高超的建筑空间处置手法:从入园一开始,以一系列暗小曲折的空间为前导,使人从喧闹的城市街道转入园门后经过一段情绪净化,再见到山水景色,宛如桃花源中与世隔绝的境界。这号称是江南诸园入口处理最成功的一例。古木交柯处的漏窗,隐约透过中园的几许景致,绕转过去,终现大观,心境豁然开朗。这样的过程,引导着园游者的心境,个人认为真正用空间改善人的行为。入口的四水归堂是常见的古建筑形制,意在“肥水不流外人田”。园内水系边界变换莫测,多以奇石“镶边”,水是园林的血脉,而山是大地母体,属地形学概念范畴,山水相构,奇妙无比。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爬山廊和鸳鸯厅这两种建筑形式。爬山廊连接不同标高的建筑,于其上步行,移步换景,视点高低变化,对整个园内一览无余又错落变化;而鸳鸯厅带有造园艺术的含蓄美感,其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说不明白,一说才恍然大悟,竟寓鸳鸯之意。诸如五峰仙馆,林泉耆硕之馆,以及拙政园的三十六鸳鸯馆皆为此形式。私以为颇有意思。三、细品拙政园留园及网师园的尺度还都偏小,而拙政园才是真真正正的大型私家园林。既然要是“动观”大园,必然有一条主要空间序列及进程,因此我就边走边看边评述,按照流线序列在此抒发个人情感与表达独到见地。拙政园名冠江南,声甲东吴,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号称“中国园林之母”。初期占地甚大,后来却破败分化,东部作归园田居,西部作补园,中部为整个园林的高潮,在园中游览也能够深深感觉到。有些可惜的是,东部的园感觉上有些平平,无太多点睛之笔,在老师带领下入园的我们也是直接从东部偏门直接进入中部园林。这么大个主要的园林竟要从侧边“偷偷摸摸”进入,不大舒服。而且,私以为,本来的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在体型上有其个性与局限性,殿是殿,厅是厅,亭是亭,皆有一定的尺度,不能超越,画虎不成反类犬,放大缩小应该各有范畴。像拙政园东部这种,将亭子体量放大了,既非阁,又不像亭,人们看不惯,倒是有很多的意见。况且本来拙政园原本仅为中部最精致的部分,可惜后来将东园与之合并,大则大矣,原来部分亦显局促,而东园辽阔,游人无兴,几乎沦为过道。中部和东部之间是个双廊,有25个漏窗,还没入中部便能很强烈地感受到那满园的胜景仿佛呼之欲出。童寯老先生曾有言曰:“今雖狐鼠穿屋,蘚苔蔽路,而山池天然,丹青淡剝,反覺逸趣橫生。 正門內假山雖不工,而有屏障之妙。 遠香堂居中,四顧無阻。東北空曠,自多山林;而西南曲折,北望見山樓,實為全園點睛。佈置用心,堪稱觀止。愛拙政園者,遂寧保其半老風姿,不期其重修翻造。”简洁扼要的几句话,将中园主景一一概述,更提炼出了整个园的灵魂。中园是整个拙政园的高潮所在,也是我个人最喜爱的地方。穿廊而过,先到达梧竹幽居。对面的和风四面亭与其互成对景,北面小岛迤逦,南面建筑又复有小庭院小品味,更妙在亭本身四面开圆洞,圆套圆,似环环紧扣,景致奇特。总之,中园大观在此尽收眼底,仿佛处处能给你惊喜,让我不知去向何所。若非有老师引导,纵有引廊,也无法左右我的脚步,我必然踟蹰,蹉跎,思索何去何从。沿廊南走,入诗入画,海棠春坞、听雨轩、玲珑馆组成的多重院落,仿佛诗画之境,春坞之漏窗能引大园之最。“景露则境界小,景隐则境界大”,漏,透,画意诗情凛然现于前。行走,绕转,穿越枇杷小园,似实似虚的云墙大气地分隔了几个院落空间,其本身起伏转折,犹如蛇形之蜿蜒,非常养眼。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蜿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先抑后扬等手法,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在苏州园林中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园林与建筑空间,隔则深,畅则浅,故假山、廊、桥、花墙、屏、幕、架皆起隔之大用。以水见长的拙政园,因地制宜地创造了大面积的水面,成为中部园子的重点。主建筑玉兰堂面朝小洲,视野开阔,抬眼即望和风四面、雪香云蔚、待霜三亭,互成对景,尺度宜人。老师提过几句,说园林设计要素有三,疏密相宜,曲折尽致,眼前见景,细想也有几分道理。整个园林就是一组山水画叠叠重重,到处见景,丰富多姿,在中部园子尤能体现出来。曲廊,折桥,搭配相宜,各个建筑间皆靠这种廊子连接成蜿蜒曲折之势。中部倒不是特别明显,西部曲折之势尤为甚,形态不拘一格。我独爱小沧浪,静坐数时,清风徐来,山石,水面,阳光,一切都是那么美。眼前的小飞虹仿佛在朝我亲切微笑。听闻它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成为拙政园的经典。松风水阁旁,视野极具穿透性,远处的见山楼似乎很近,一看也就不过百来米,私家园林毕竟还属小而精当。穿越“别有洞天”,来到西园,西园建筑感觉太杂,唯有与谁同坐轩还颇有韵味,视角开阔,四面环顾皆景致。水廊的屋顶平面是唯一的亮点,黑瓦与白色云墙的排水搭配更是奇妙。在此就不多做赘述。辗转,徘徊,拙政园大致览遍,只是还意犹未尽。到达高潮之后,竟许久不能下来,仿佛漫步云端,流连忘返。私以为,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